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

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

來源:時髦谷    閲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在古代社會中,女性的教育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中國女性教育問題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女性接受各類教育比例不斷提升,水平大幅提高,下面我們來了解下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

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1

1中國女性教育與發展的歷史

1.1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與“賢妻良母”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女性一直處於從屬地位,幾乎沒有主宰自己命運的機會。一方面是由於當時處於農業社會,體力差異導致“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這為男主女從、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奠定了經濟基礎

由於“婦女的家務勞動現在同男子謀取生活資料的勞動比較起來已經失掉了意義,男子的勞力就是一切,婦女的勞動是無足輕重的附屬品”,從而使得女性地位不斷下降;另一方面是由於當時的中國文化特別是教育文化傾向於男子主宰世界,男子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卻教育女性做“賢妻良母”。

中國的教育起源很早,女性教育卻一直滯後,女性鮮有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在整個封建社會,女性能夠讀書的只佔少數,女性教育的內容多是以“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為主,目的是培養出那個時代的“賢妻良母”。

“三從四德”成為對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準。此外,女性的教育內容還有《列女傳》、《女誡》、《女訓》、《女孝經》等。這些教育的唯一目的是打造服從男性的“賢妻良母”。

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
  

這種禁錮女性的教育到五代至明清發展到極致,五代開始流行對女性“裹足”,明清提倡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則明確剝奪了女性受教育的機會。

事實上,以“三從四德”為代表的女性教育實質是“維持其所謂家庭之便利,使婦女瘁其身心,而美其名曰‘良母賢妻主義’之教育”。1898年在上海創辦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中國女子學堂”,1902年頒佈了系統的學校制度,仍然沒有女子教育的位置。

1.2民國時期的“娜拉出走”與“獨立女性”

1912年民國開始,1914年上海演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其中女主人公“娜拉出走”對中國的女性觀眾產生巨大影響。“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娜拉義正辭嚴的宣言喊出了女性的人格尊嚴和權益。

《玩偶之家》成為女性解放的一面旗幟,促使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娜拉”式的為爭取獨立、解放,離家出走的“獨立女性”。

其實,1896年梁啟超就在《論女學》中指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説法是“禍天下之道”,必須提倡女學,婦女有了知識,便可以就業、自養,便可以國富民強。

近現代女性為了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謀求一定的社會職業,開始走出家門走向社會,開始追求獨立,人們逐漸意識到女性作為“獨立女性”的社會地位。因此,此時中國女性社會角色不只侷限於“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還是一個具有一定社會責任和獨立人格的人。

但我們仔細研讀歷史就會發現,諸如秋瑾、丁玲這樣的獨立女性在這一時期畢竟是少數,很多知識女性也可能最終成為魯迅《傷逝》裏的子君,更不要説中國廣大女性其實依然被禁錮在家庭裏,並沒有得到真正“獨立”。民國初期,實行男女同校,但那時能上學的女性還僅僅是少數有錢人家的閨秀,鳳毛麟角。

1.3建國之後的“婦女能頂半邊天”與“職業女性”

真正涉及多數女性解放是在建國後,憲法及有關女性與教育的法律規定女性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權利和義務,確立了女性的法律地位,獲得法律保障。其標誌性事件是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

中央電視台至今還有“半邊天”欄目,可見其影響之大。如果説此前“娜拉出走”的思想更多影響了中國的知識女性,那麼“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思想則影響了中國的所有女性。這一思想對中國女性的社會角色和地位起了主導作用,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逐漸成為當代女性的角色追求,女性不僅在家庭中承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社會的各大職業領域起着重要作用,出現了各行各業的“職業女性”。

這一時期,女性教育鼓勵女性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建設獻計獻策,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使其成為社會半邊天的職業女性。

改革開放以後,女性普遍接受了與男性同樣的教育,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女子上中學或大學已不再罕見,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女性也很多。女性普遍感覺到:重視程度高了,社會認可了,有更多發揮才能空間了,男女在就業上更趨於平等了……此時中國絕大部分女性成為“職業女性”,甚至成為行業精英。女性受教育程度影響着女性素質、女性進步與女性解放事業。

2由網絡熱詞談女性教育的時代創新

2.1由網絡熱詞“二奶”、“小三”、“女博士”、“女漢子”等探究女性教育存在的新問題

(1)“二奶”、“小三”大量出現的原因之一:女性教育中的“賢良不夠”和“獨立不足”

“二奶”、“小三”的出現有多方面原因,社會的拜金主義和教育的功利化等,我只想從女性教育的角度嘗試分析女性教育出現的新問題。我認為,主要是女性教育中普遍存在“賢良不夠”和“獨立不足”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女性教育把傳統的“賢妻良母”教育當糟粕拋棄了,與此同時,又沒有從本質上理解西方的“獨立女性”。

我們嘗試把“二奶”和“小三”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物質依附型、借力上位型和宣揚愛情型。“物質依附型”明顯“獨立不足”又缺乏傳統女性教育中的賢良品格;“借力上位型”同樣既缺少傳統女性的賢良,也缺少獨立女性的職業自信;“宣揚愛情型”倒是受西方獨立女性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大,但也缺少傳統女性的賢良敦厚。

不管哪一種都反映了現在女性教育對傳統拋棄太多,以致缺少道德底線,對獨立女性理解不夠,缺少獨立人格。對待中外文化,都應該有揚棄的態度,不然就會丟棄精華,學來糟粕。“二奶”“小三”的出現就是女性教育中“賢良不夠”“獨立不足”的結果。

(2)“女博士”“女漢子”出現的原因是:女性教育中過度灌輸和強調“堅強獨立”和“傳統缺失”

“女博士”“女漢子”指女性缺乏傳統意義上的女性特質,而其中強調的,仍然是極端的性別二元對立。彷彿真正的“女人”只能“温柔賢惠”,“堅強獨立”統統是屬於“漢子”的,並且“堅強獨立”又好過“温柔賢惠”。

人們嘲笑那些只知道修飾打扮的女性胸大無腦,也嘲笑女博士,在人們的笑話裏,她們一律帶厚底眼鏡,不修邊幅,永遠找不到男朋友,最後成為第三種性別。

而真正的性別平等,並不意味着將女人變成“漢子”,恰恰是承認“堅強”在價值秩序上並不高於“温柔”,而無論性別,我們都可以“温柔”,也都可以“堅強”。

真正的性別平等,並不是女人重新打倒男人,而是意識到,在區分男人、女人之前,我們首先都是“人”。認識到這個問題,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的女性教育存在過度強調獨立而缺失傳統教育的問題。

2.2和諧社會需要女性教育培養更多“三德四自”新女性

女性是推動歷史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女性進步――是時展的呼喚,是社會文明的呼喚,是家庭幸福的呼喚,是我們孩子的呼喚。

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2

因特殊的歷史背景,教會女子學校在中國開創了女子學校的先河。到1860年,外國人利用在通商口岸開辦學校的特殊權力已在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等第一批通商口岸開辦各類教會女學校達十餘所,“教會所至,女塾接軌”的局面漸成氣候。寧波艾迪綏女塾、天津淑貞女子小學、上海聖瑪利亞女校、福州育英女書院等各通商外埠著名女子學校相繼出現。

創建本意為傳教的教會女校,在主修基督教教義之外,也學習英文、數學、地理等西方學科課程,無形中成為促進中國女性教育思潮的一支特殊力量。

雖然社會轉型催生出女性教育問題,但由於理念和各種條件的制約,女子教育的規模仍然較小,僅是在一些通商口岸城市分佈,很多地方並未興建女學,農村女學辦學情況更為薄弱。在這一階段,女學生的入學年齡受到很大的限制,大多隻限於15歲,後期由於結婚等因素大多面臨輟學。

因此對於大多數能夠進入女塾學習的女學生,文化程度也僅僅止於小學水平。全國範圍內女子教育的普及水平依然很低。

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 第2張
  

隨着西學東漸的深入,辛亥革命時期社會上掀起了男女平等的思潮。同時,基於留學運動、教會女校和國人女學的發展,知識女性數量日益增多,她們通過報刊、論著小説等方式向全中國的女性宣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思想,並且得到了部分理念先進的男性精英的`支持。

自此,女性教育的目標超越了過往,由家庭邁向了社會領域,婚姻自由、受教育權、參政權、經濟權、就業權等相繼被提出。

在這一時期,發端於戊戌變法時期的國人自辦女校這一近代辦學類型經歷了一次辦學高潮,一批有識之士竭力創辦中國人自己的女子學校。1898年5月31日,經過樑啟超、經元善、嚴復等人的支持和努力,中國第一所國人自創的女子學校—經正女學堂在上海成立。

隨後,北京京師女子師範學堂、南京旅寧女學、長沙周南女校、杭州女子師範學堂等女子教育機構都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中國大地上,中國近代的女性教育達到了一個高峯。

而在當時的家庭領域,則開始提倡男女平等,強調結婚、離婚、獨身皆自主自由,而在社會領域,則首倡女性參與政治軍事活動,這一時期,女性職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女性也開始享有社會生存的權利和能力。

女性獲得高等教育的接納,意味着女性開始正式在形式上獲得了與男性平等的人格和權力。1920年秋,北京大學正式招收第一批女性學生,成為大學開女禁之先鋒。之後,效仿北京大學,南京、上海等教育重地的知名大學也開始招收女生。

為了與高等教育相銜接,女子中小學教育也開始實行男女同校。女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經費來源、升學資格等都開始和男學生保持一致。

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3

在古代社會中,女性的教育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女性的教育只能通過家庭傳統的方式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女性只能在家中學習家務技能、文化知識和禮儀等,而不能接受與男性同等的教育。

在歐洲和中東地區,女性的教育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希臘和羅馬帝國時代,女性的教育只限於一些貴族家庭,而絕大多數女性只能在家中學習。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教也實行了類似的教育限制,女性只能在家中學習宗教知識和家庭技能。

女性可以接受教育不過300年

近代以來,女性的.教育逐漸被重視。19世紀末,女性教育在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得到了發展。在這些國家中,女性開始接受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1862年,美國政府通過了《莫里爾法案》,促進了女性和貧困家庭的教育。

20世紀初,女性教育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改善。在中國,孫中山提倡平等教育,鼓勵女性參加教育。1920年代,中國的各種學校開始招收女生,例如北平女子高級師範學校和南洋女子中學等。

在歐洲和美國,女性開始接受高等教育。1880年,美國的伯尼斯學院成為全美第一個只招收女性的大學。1893年,芝加哥大學成為第一個接受女性註冊學生的大學。

女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 第3張
  

現代教育讓女性開始獨立

現代社會中,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和種類更加豐富。女性正逐漸從家庭和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可以接受更為廣泛的教育和職業發展。目前,女性在教育領域的成就和貢獻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在各個國家中,政府和社會組織也開始重視女性在教育領域中的地位和權利。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致力於推廣女童教育,幫助更多女性接受教育。在印度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中,政府和社會組織也在促進女性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女性在教育領域的進步和發展歷程是一個漫長而充滿挑戰。女性接受教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項重要議題,它不僅是女性權利的一部分,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因素。隨着時間的推移,女性接受教育所帶來的改變在多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教育對女性的改變

接受教育是增加知識和拓寬視野的一種方式。女性接受教育可以提高她們的智力和知識水平,使她們更加明白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也使她們更加具備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的能力。不僅如此,教育也能夠讓女性更加了解世界和其他文化,幫助她們更加寬容和理解他人。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