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

來源:時髦谷    閲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打坐對身體非常有幫助,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那麼,以下了解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1

打坐改變了原來的生活習慣,初練時會感覺疲憊,堅持循序漸進,慢慢就好了。

打坐建議你採用七支坐法,主要有七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盤腳。

從梵文翻譯過來叫做“跏趺”,趺是腳背、後跟,把你的背後跟疊起來,叫跏趺,中國話叫“盤腳”。盤腳分三種姿勢,雙盤是正跏趺,正坐,有人會問,右腳在外面還是左腳在外面呢?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兩條腿都不一樣長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雙跏趺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長的那隻腳在外面就舒服。有的人不懂,這條腿長,卻拼命搬另外一隻腿,那是不對的。另外身體柔軟功夫到家的人,兩隻腳掌都可以向上反過來,就向畫的佛像一樣。西洋人學雙跏趺很容易,因為他們的腿長,就算腳掌沒有翻過來,也容易做到雙跏趺。

另外學跏趺坐一定要加坐墊,雙跏趺更要加高一點,尤其是腿部練習得不夠熟悉的人。為什麼要墊坐墊呢?尾椎骨也就是最後一塊坐骨下面,兩邊是凹進去的,空的,如果不加坐墊,平着坐着,身體整個力量就會支撐到後面去了,否則就會前傾後仰,或者左倒右斜,這樣的姿勢身體不平衡,為了身體平衡,尾閭中正,督脈氣通,不管雙盤怎麼純熟,最好還是加一點坐墊,貼近身體正規地擺着,就會下意識去支持身體,姿勢也比較自然,就中了。

另外單跏趺右腳在下,左腳在上,叫做“如意坐”;左腳在下,右腳在上,叫做“金剛坐”,名稱為什麼有這樣的不同呢?這兩條腿一交換,氣脈就變了,左邊屬陽,右邊屬陰,右邊在下,左邊在上,負陰而抱陽;左邊在下右邊在上,負陽而抱陰,作用自然有所不同,這是根據易經的解釋。實際上左右兩邊的神經是交叉的,金剛坐和如意坐身體的氣脈會有不同的作用,單盤最好的標準是足底心抵到膝彎,你做不到,下面一隻腳的後跟蓋不要踮起來。如果如意坐的話,右面膝蓋頭放這裏,左面的膝蓋頭剛好踮在後跟上面,身體就不正了,後跟剛好壓住腿彎,也就是下面一隻的腿彎,上面一隻也正好在腿彎,身體就比較正。

萬一初學靜坐的人,雙盤盤不起來,不妨將腿拉開,左右的幅度放寬,腿就盤起來了。如果再不行,就夾馬而坐,不過後跟千萬不要貼到大腿裏頭,否則身體姿勢不正,後跟足心抵到大腿內緣,這樣就平正了。

單盤盤不起來,或者盤腿盤得酥麻,而還想靜坐的人,也可以採取其他姿勢,像獅子坐、六灶坐、仙人坐、菩薩坐和跨鶴坐等等輔助姿勢,跨鶴坐又分跪坐和交腿而坐兩種姿勢,完全看自己的需要和舒適而定。

靜坐的時候盤兩條腿有什麼重要呢?非常非常重要!人和動物不同,人的頂天立地就靠這兩條腿支柱,所以這兩條腿是氣脈、氣血和神經總彙聚的地方,尤其是臀部,關係很大,拿血脈來講,是血庫的支柱。“精從足底生”,人的生命力由生到死,從兩條腿就可以看出來。胎兒在母體裏,腿是交叉盤着的,胎兒就是靠兩條腿盤曲,才成長得快,因而生下來,還在玩兩條腿,躺在牀上淨蹬腳,越長大了腿就慢慢少動了。我們看小孩子,手還不大拿得動東西,可是一天到晚跑,到了十幾歲,到處玩、運動,青年人也喜歡東跑西跑。中年人就不不行了,坐的時候,腿要翹起來才舒服。再老一點,翹起來還不夠,一定要蹺起來才舒服,這時候兩條腿差不多已經死亡了,可見人的一生,兩條腿是重要,如此也可看到盤腿護腿下行神經的重要。

第二個要點在背脊。

人老了背就馱了,一般人兩肩都是不平的,背脊骨也很容易彎,背脊骨一個一個骨節必須使它兜緊,但並不需要挺腰,而且我們的背脊骨有個弧形的線條,並不是直豎的,在腰部這裏彎進去,到了臀部翹起來,背上也有點弧度,所以真要端正得像古人講的“背脊豎立如銅錢”,尤其現在有一幫學密宗,或者日本學禪的,坐起來要勉強挺胸,把背也勉強挺直,這就犯了最大的錯誤,不但身體保養不好,還會出毛病。要順其自然,等功夫到了,自然會挺直,自然就調理正直才好。

此外有些人從小習慣養成背脊骨比一般人都彎,身體是彎曲的,勉強完全正坐,不但對健康沒有好處,還會出毛病,最好順其自然,稍加註意,比較端正就可以了。如果長期的自己慢慢體會糾正,靜坐坐好,體型會慢慢校正過來。大家要注意,如果一個人對自己體型是否正直都沒有絲毫感覺,注意力等於死了一半。

總之,初學靜坐要記住一個原則,背脊骨保持生理自然姿勢的直,不一定要像筷子、筆桿那樣的直,背脊並不是筷子、筆桿,所以體型不好的人,在初學靜坐的時候,要先學自然坐正,不要硬挺直而挺壞了,那將來姿勢坐對了,氣機發動了時候,自然會突然挺起來,比塑起來的菩薩還要正,這是自然的,而不是有意的。

背脊骨豎立這個姿勢,尤其同坐墊的姿勢關係很大,所以必須要把背脊骨端正,但是不要硬把它挺直,要合乎自然法則,尤其是腰鼓這裏,我們身體的骨架子,從後面胸腔的肋骨,一直下來到骨盤這裏,只有一個背脊骨,這個支柱是空的,假如故意挺胸,這個支柱可沒有力量,而且這兩邊的內臟包括腸子、腎臟等,故意挺直反而傷了腰,等到腰的氣滿了,背脊骨自然會挺得很好,所以要求身體坐直,只要從尾椎骨上來到一半,也就是夾肌這裏,這些骨節一個一個地都對得很正,這就算直,不要故意挺直。有些人學佛打坐,胸腔張開,兩個肩膀拉開,把背脊骨和腰拉得直直的,這是氣功運動,和靜坐沒有關係,而且背脊骨往往因此受傷,尤其是腰椎骨這裏,一定受傷,所以背脊骨坐直,是要先把骨架子坐好,等於練拳打樁一樣,所講的部位到頸椎骨為止,也就是到後頸這裏,比較鼓出來的骨頭為止,和督脈的觀念是聯繫的,道家的術語,背上的氣脈叫做督脈,督脈是沿着背脊骨裏面的氣脈,氣脈和骨節是兩回事,在佛法裏,骨頭屬於地大,氣脈即不是地大,也不是火大、水大、風大,在唯識學叫做淨色根,那是脈的作用。

第三個要點是肩膀。

一般人打坐,肩膀往往都不對,有些圖畫所畫的佛像,肩膀部位也不對,尤其東方人喜歡把兩個肩膀向前方撾下來,這樣一撾,肺部兩邊的肋骨就閉攏了,這是很嚴重的錯誤,有些中國畫最喜歡這樣畫,看起來叫做老僧入定,其實在生理上是違反自然的,因為這樣一來,沿背脊骨的五臟六腑統統被壓迫,這就不對了,所以肩膀一定要拉得平,兩邊肩膀同背脊骨要平整得要像個十字架一樣,就像這樣,輕輕拉平了兩隻手能放攏來結成一個圓圈,換句話説,肩膀不能向前面撾,也不能向後面拉,只要平整,然後把它鬆開,這些都要自己注意調整。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

第四個要點是手結定印。

七支坐法的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肚臍下面,丹田這裏,也就是恥骨這裏,有些學密宗的人,還特別端高,那是練武功架勢,對靜坐有妨礙的,要把手收好,剛好放在胯骨中間,甚至在丹田下一點,兩個大拇指相對,輕輕抵到就行了,如果手指拄得很用力,那就變成練氣功了,違反靜坐原則。有人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叫做彌陀印,這個是差別名稱,同兩腳的原理一樣,左陽右陰,屬於氣脈問題,手印的姿勢很多,不止這兩個手印,暫時不加以討論。

但是法身佛的成就,毗盧遮那佛的手印就是這個大三昧印。結手印要注意,有些人上身很短,兩隻手長,叫他接這個手印很苦,不知道把手放在哪裏才好。有些人左右手長短不一樣,手印也就有偏差了,像這種情形就要注意了,可以找東西或毛巾墊在手下,至於手長的人,宜結金剛拳印,放在膝蓋頭上,或者用道家所謂的五心朝天方式,也就是手心、腳心、頭頂心向上,仰着也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如大三昧印了,但是各有各的作用,比如夏天天氣熱,不妨把拳放開,這樣結的印叫做“説法印”,冬天的'時候就可以把手合龍,氣也比較容易歸元,有的時候靜坐會碰到一些境界,心中感到畏懼就可以結金剛印了。

手印有很多種,比如道家有一種手印叫做掐子午,五指相錯,掐在子午的位置,一貫道也用這種手印,同時這也是佛家的手印,北方不空如來的另一種手印,道理是陰陽交齊。介紹到這裏,也許有的人會問,為什麼跏趺坐法一定要兩腿夾足交盤,手結定印呢?因為人體以背脊骨為中心,背脊骨上來有中樞神經,督脈系統,全身的血管神經,是左右交叉,我們的生命能量天天都放射出去,向外走。現在科學儀器已經可以照出人體的光,這個光能也是左右一叉向外輻射出去,所以打坐的姿勢是兩邊合攏起來,像一朵花一樣,自己本身的電能、光能循環交流,所以坐着和站着的光絕對兩樣,七支坐法的姿勢一擺,所有的電能、光能自己收回,而自己本身左陽右陰,陰陽交媾,自己交,所以我們對七支坐法的姿勢一定要研究好。

第五個要點是頭要正。

頭太低,變成這樣,就不對了,頭太仰變成這樣也不對了,所以頭一定要擺正。現在教大家一種調整姿勢的方法,就是坐下去把身體趴着,完全趴平,這樣背脊骨就拉平了,然後以背脊骨為中心,慢慢地起來,背脊骨就擺正了。姿勢坐好了松下去,然後把腦袋勾下去,對準頜骨,勾得很緊,然後沿着頸骨立正起來,這樣頭就擺正了。儘管調正了,到了坐得不舒服的時候,又會慢慢歪過來,自己都不知道,因為人體多半都不是完全正的,所以身體要坐得標準,就看頭。頭擺的正對頸部,尤其頸部這兩根靜脈管最重要,心臟把血液送到腦部,就是通過這兩根動脈管,血壓高或者思想多,生氣的時候,這兩根動脈管會暴出來,所以打坐一定要把頸部擺好,輕輕壓住兩根動脈管,怎麼樣才叫壓住呢?用剛才我介紹的方法,把頭擺正,它自然就壓住了,這樣血液輸送到腦部的力量,就緩慢下來,心臟負擔也減輕了,打坐姿勢對了,輕鬆了,自然就慈悲喜捨,面帶喜氣,那是自然的,不是裝的。

第六個要點是舌抵上顎。

現代醫學主張有胃病的人,多咽口水,道家則吃自己的口水叫做“玉液還丹”,更高明的是打坐坐好了,頭頂會感到清涼,咽喉就有甜的口水,甘露水出來,細細嚥下去走咽喉到胃,通丹田,這叫做“津液還丹”,不但可以治胃病,還可以調和荷爾蒙。按照中國古代醫學的劃分,人體背上是督脈,督脈上來由舌頭抵到上顎,也就是嘴巴張開,上顎有個穴道,從這裏通到前腦,叫上顎闋穴道,如果打坐坐到入定的時候,氣住脈停,舌頭就會立起來,接住兩個鼻孔裏面的上咽喉,這時候,呼吸就不靠鼻子,而靠腦呼吸,緩慢出入,這樣身體是個完整的生命,比嬰兒還要完整。人老了舌頭會向外伸,白痴也是這樣,這是自律神經失調。修道人口水都是向內吸的,因為口水是很好的液體,也是荷爾蒙,如果打坐坐得好,自己會聞到身體裏的液體都是香的,這是功夫做得好,真正究竟了,身體整個都轉變過來。所以大家試試看,舌頭用力縮回,身體會感到特別充實。將來靜坐坐好了,舌頭自己向上頂,這裏的氣脈就圓滿了,這是正入定的大圓滿。所以我們看氣脈通的人下顎必定圓滿,舌頂上顎就有這個作用,接到腦下體荷爾蒙的下降,再接到甲狀腺的荷爾蒙。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 第2張

第七個要點是眼神半開半閉。

按照古代規定,眼睛要像初生嬰兒的眼睛,只有一條縫,在道家叫做“含光渦漠”,含光包括外光及內光,乃至自己的神光,不外露,打坐到某一個境界,自然就充滿了,眼睛閉也閉不住,就會含光渦漠,可是也不是張開。你看畫的菩薩像,就是含光渦漠,可以看到一點眼珠子,這是正像。不過現代人的眼睛用得多,初學靜坐最好還是閉上眼睛,可是眼珠子還是要正,不要掉下來,你試試看,把眼睛閉上,眼珠向下掛,就變成昏沉境界了。眼睛張開,就容易變成散亂境界,所以最好是眼睛閉着,眼珠子還是正的,靜靜地定住。關於眼珠的道理很多,不要左右分開,也不要鬥雞眼,更不要凝視,要很靜。

以上是七支坐法的要點,最重要的是腳、背、肩,手、頭、舌、眼這幾個重點部位的姿勢都坐好了,臉上肌肉放鬆,怎麼放鬆呢?要面帶微笑,但是不是笑,而是由嘴角開始,讓臉上的肌肉鬆開,尤其中國人始終臉上肌肉不鬆,容易繃緊面孔,這種神經和細胞都很緊張,臉部神經鬆開,前後腦神經跟着鬆開,才寧靜得下來,希望大家都能養成習慣,使每一位學習靜坐的人,都有一張慈悲喜樂的面孔。

在靜坐下坐以後,讓我們掌心相對,兩隻手掌互相揉搓,使掌心發熱,在臉上由下往上,按摩幾下,從太陽穴繞過耳後,重複的做。同時由中指沿着眼窩按摩,接着揉搓鼻翼,按摩到舒服為止。

接着是放鬆雙腿,適當地按摩、敲擊大腿和小腿,接着兩腳伸直,腳尖內拗,兩腳轉圓圈,兩腳腳跟靠打,疏鬆兩腳關節之後,人稍微向外靠,並以手肘的另一支撐,雙腳彎曲,兩腳腳跟輪流拉直,往外蹬出,這些動作可以幫助血液循環,使我們打坐之後不至於受到風寒。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2

打坐的好處

1、推動血液循環系統

打坐的情況下身體處在放鬆的情況,身體內的經脈不容易遭受外力作用的擠壓,能夠 使本身的氣血順暢,能夠 合理地推動身體的血液循環系統。

2、連通經脈

打坐的情況下全部身體全是處在極其放鬆的情況,身體上的關鍵經脈絕大多數都不容易遭受外在的乏力擠壓。針對身體的氣血運作是很有益的,也有益於連通身體上瘀堵的經脈,能夠更好地讓身體的氣血順暢。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 第3張

3、緩解心身

習慣性的開展打坐能夠 做到一個非常非常好的緩解心身的實際效果,很有可能目前很多人的壓力都十分大,常常會非常容易使本身造成負面信息消沉的心態,適度的開展打坐還可以解決工作壓力給本身產生的不良影響,趕走心煩,收穫快樂。

4、聚集動能

打坐時盤坐而坐能讓身體迅速聚集動能。打坐時必須兩腿盤腿,兩手當然放鬆放到腿上。這時身體處在合閉情況,降低卡路里消耗和蒸發,能為身體堆積動能和深謀遠慮。

5、健脾養胃和養心肺功能

在打坐時兩腿盤腿立身氣沉丹田,這時血夜會在腰腹聚集,做到補腎壯陽實際效果,另外也可以推動消化道腸蠕動,排出來身體內毒素和廢棄物。中醫學覺得氣沉丹田,能肅降心肺功能和腸胃虛熱,有利於氣血下滑。換句話説打坐能做到補腎壯陽健腦和養心肺功能健脾養胃作用。

6、清除抑鬱症

當代過度喧鬧和五彩繽紛,許多年青人會覺得到焦慮情緒和心浮氣躁。能夠 根據打坐的方法來維持平心靜氣,防止遭受人世間瑣碎的紛雜。

之上便是為大夥兒詳細介紹的打坐的好處相關內容,打坐時間儘可能分配在早上和睡覺前,期待以上內容能夠 協助到大夥兒。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3

打坐有哪些姿勢

雙足跏趺(俗名雙盤),將雙腿分別盤在另一條腿上,做不到雙盤的可以先進行單盤,如金剛坐(右腳放在左腿上),或如意坐(左腳放右腿上)。這兩種姿勢時右手掌仰放左手掌上,兩大拇指相扣,腰背挺直。肩部要保持平穩,不要塌肩。後腦略向後收,下顎收壓左右兩大動脈,使舌輕接於上齦唾腺中心點。 如果單盤也不適應的話,還可以選擇散盤,即自然膝坐。左腳趾端抵於右腿膕窩處,右足置於左小腿外面,反之亦可。兩手十指交叉,置於小腹前,或兩手自然放在腿上。

為什麼打坐之後又累又困 第4張

打坐腰疼怎麼辦

剛開始打坐,由於身體不適應,會出現腰疼的情況確實是比較正常,等身體適應之後就不會出現腰疼的現象了。但是如果每次打坐都出現腰疼,長期的堆積下來,會造成腰肌肌肉痙攣、腰肌勞損等腰部疾病,所以出現腰疼還是需要重視一下的。只是輕微的疼痛,可以採取措施緩解,實在太過嚴重的,要儘快去醫院檢查一下。

打坐可以代替睡覺嗎

打坐可以代替部分睡覺。睡覺不能完全被打坐所替代,有的人一天是需要睡8、9個小時甚至更多,但是一般人只需要睡5-6個小時就可以滿足身體的需求了。所以該睡覺的時候還是要選擇睡覺,但是在滿足身體基礎需求之後,可以用打坐來休息調養身體。 因為睡覺也是屬於腦部神經活動的一部分。而在打坐中,隨着專注的練習,大腦枕葉活動雖然會減弱,但腦前區域的額葉活動卻增強了。額葉與人類的智力活動相關聯,所以在靜坐中人們經常會迸發出靈感,產生新的思路、回憶起遺忘的事情,長久的打坐會使頭腦變得更加清晰、敏鋭。這就是説打坐可以代替一部分睡覺的原因。

打坐為什麼不能代替睡覺

1、打坐不能完全達到睡眠效果

睡覺是人類活動中的慣性行為,而且睡眠是為腦服務的,本質上是腦神經活動的一部分。只有真正的深睡眠才能讓腦神經細胞得到徹底的恢復,這是打坐所不能達到的效果。而打坐時並不能保證一定會心無雜念,效果自然會打折扣。所以不能用打坐完全的代替睡覺。

2、打坐會形成昏沉狀態

再加上如果用打坐來代替睡覺,那麼就會形成一個慣性,一打坐就陷入昏沉狀態,使大腦的一定時間後容易使打坐的效果減弱,打坐的效果減弱了也就無法達到休息的效果了,自然不能跟睡覺相比。

3、打坐身體容易產生不適

打坐如果用來代替睡覺,那麼就有可能出現打坐睡着的情況,而打坐睡着的話,姿勢必然是低頭含胸的,這樣的姿勢保持一段時間,不僅對脊柱有傷害,還沒有休息的作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