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中醫養生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的常用方法

來源:時髦谷    閲讀: 9.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養生的常用方法,不少人喜歡按照中醫的.方法進行養生,大家養生的主要目的一般是味為了延年益壽以及美容養顏,但是怎麼進行中醫養生呢?下面小編帶大家簡單瞭解一下中醫養生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的常用方法1

中醫養生的常用方法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説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温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中醫養生的常用方法2

面宜常搽:每天清晨,搓熱雙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搽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可反覆10餘次,至面部輕輕發熱為度;可以使面部紅潤光澤,消除疲勞。

發宜常梳:用雙手十指伸入發間,用手指梳頭;從前到後按搓頭部,每次梳頭50—100次,可流通氣血,清醒頭腦。

目宜常運:將眼球自左至右轉動10餘次,再自右至左轉動10餘次,然後閉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耳宜常凝: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頭腦清淨,驅除雜念;常做這種動作,可去頭眩之疾。

齒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之時,把牙齒上下叩合,先叩臼齒30次,再叩前齒30次;可令人牙齒堅固不痛。

口宜常閉:每日經常閉口調息,舌抵上顎,呼吸均勻和緩。

津宜常咽:每日清晨,以舌抵上顎,或用舌尖舔動上顎,漱津滿口時,分數次嚥下,有助於消化功能。

氣宜常提:在吸氣時,稍用意用力,提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後,在緩緩呼氣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於氣機升降。

心宜常靜:每天抽出一定時間,排除各種雜念的干擾,靜心安神,從而使氣血平和,思維敏捷。

神宜常有:經常保持心情舒暢,神志安寧,無煩惱憂愁,性格樂觀;從而保持身體健康。

背宜常暖:背部為督脈巡行的主要部位;保持背部温暖 ,一可預防感冒;二可以強腰壯腎。

腹宜常摩:每於飯後,用手按摩腹部;用掌心在以臍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可按摩30次左右;以幫助消化,消腹脹。

胸宜常護:心肺位於胸部,因此宜多加保護,避免各種外傷;並可經常用手按摩胸部,以寬胸理氣。

囊宜常裹:常以兩手兜裹外腎,閉目調息;可以固腎強腰。

言語宜簡默:為養生平時講話不宜過多,以免耗傷真氣。

皮膚宜幹沐:將兩手搓熱,從頭頂百會開始搓摩,依次為面部、肩臂、胸部、腹部、脅部、腰部、腿部等;每日一到兩次,可舒暢氣血。

肢體骨節宜常搖:每日伸展手腳,搖動軀體,以幫助氣血流通。

足心宜常摩:每日臨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左對右,右對左,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有強腰固腎的作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