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看見讀後感1000字

看見讀後感1000字

來源:時髦谷    閲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見讀後感1000字,無閲讀的人生就像乾涸的泉眼,在各種各樣的書籍中體味人生,在閲讀的世界中可以拋開一切,文字的表達是人類文明的一顆明珠,看見讀後感1000字,也許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思考。

看見讀後感1000字1

花了兩個工作日,將柴靜的新書柴靜看見通讀完。寫下這篇看見讀後感,正像她自己説的那樣,她沒有刻意性的選擇標誌性事件,只選擇了在工作當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情,僅此而已。正是因為這樣,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記者,這位主持人,因為她的一份簡單。舍友説她對柴靜沒有感覺,她喜歡楊瀾,之前讀過楊瀾的一問一世界,整個書中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氛圍,很是歆羨。可是它距離我的生活太遙遠了,我不會同時輾轉於六門語言之中,我沒有那麼好的家庭背景,她的一切與我很是不同。在看見中,我看見了柴靜,看見了我自己。她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女人,在別人看來或許會有些孤傲,其實,我和她一樣,我們只是將獨立看得很重要,不喜歡依賴,喜歡背起包就走的灑脱與豪邁。性格上的另外的一些地方,説不清楚確切的點在哪裏,反正我是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坦白説,柴靜看見這本書的開頭部分並沒有吸引到我,她的一些陳述讓我感到彆扭,也曾經閃過一絲放棄閲讀的念頭,不過慶幸的是我讀完了,感受頗豐。柴靜的主要工作是採訪,這就要求她必須去接觸一些具體的人物,具體而細微的事情,那些事情或瑣碎,或熱門,或悲痛,請允許我用這個詞來形容汶川地震。柴靜的每一次採訪,每一個報道,即使她是簡單記錄,字裏行間我依舊能夠感受到她天生對細微事物有着的深刻體會,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這時候,心理想:如果一個人把生活中的種種細節都體味的如此之深,那她的生活豈不是很累,很矯情?自己也曾經想,如果沒心沒肺地過每一天,開開心心,那活着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書中,經常會引用胡適的一些名句,這折射出柴靜對胡適的認可和贊同,我也是極敬佩胡適的,所以我們都是平常人眼中的憤青,政客口中的激進分子,我們討厭屈服,但起碼,這證明了我們的心還是熱的,它依舊在跳動,為這個世界的美好事物。

看見讀後感1000字

下面是一些我很有感覺的句子之摘抄:

1、你總是太投入了,熱愛就會誇張,感情就會變形,就沒辦法真實的認識事物了。

這是陳虹對柴靜説的',彷彿也是對我説的。我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不瞭解我的人會認為我很冷漠,是一個經濟學上所講的理性人,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實,他們不瞭解,我心理的那片天空很藍,它喜歡陽光,喜歡温暖,熱愛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太冷漠的人我會遠離,因為內心承受不了冰冷的東西。

2、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做了好事和做了壞事的人。這句話理解起來很簡單,它告訴我們如何全面地看待一個問題,如何在沒有深入瞭解一個人的情況下避免對他的評價。

3、越是聰明人,越要下笨功夫它告訴我們即使聰明,依舊要勤奮。

4、寫東西的人不用帶着感情寫,寫得客觀平實,事物自會折射它本身藴含的感情我領悟到了,可是卻不知道怎麼解釋

5、人的一生,有的是將來,永遠有下一撥人,下一個地方,不一樣的生活我現在還是很念舊,恐怕自己會一直這樣下去了,捨不得的東西太多,那些青春年華,那些燦爛的回憶,儘管模模糊糊地在腦子裏遊蕩,可是就在存在,有人説,存在即合理,但它會影響我向前邁進的步伐,因為我會回頭張望,腳步沉沉地,邁不出去。不過,總有一天,我會忘記那些,勇敢地向前走,只是那個日子應該快了吧

6、其實,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須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沒有任何期待和麪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為這樣,人才能聽到自己的心。不解釋,他的話!

看見讀後感1000字2

聽説柴靜,還是從她廣受爭議的紀錄片《穹頂之下》。我在思考,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會讓她如此關心事情的真相,甚至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到南牆不回頭”的氣概。我拿到這本書,封面上一個記者模樣的女子坐在農民中央,笑着接受一個稚氣未脱的小朋友手中的木凳。她,到底看見了什麼?

初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的只有發自內心的震撼。真的,太震撼了。作為一位記者,她親身經歷着中國社會十年的變遷。每一次重大事件的一線,都有她的身影。她觀察着,記錄着眼前發生的一切,而我有幸通過這一本小書將這一切融入腦海。“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華南虎照事件,藥 家鑫事件……它們將我當時勾勒不出來輪廓的記憶加深,再隨着時間線串聯,使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有的人會説,這本書的事例都是一些黑暗的,醜陋的甚至凶神惡煞到極端的事件。我不否認,但這些都是事實,需要我們去面對,不是嗎?

看見讀後感1000字 第2張

“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剛看到陳虻的這段話時,我和柴靜一樣,同是驚詫,後為震撼。試想那時,我沒日沒夜的學習,充分“利用”空隙時間學習,有一點不完美便深深自責,戲謔“唯有痛苦和勞累才讓我感覺我還活着”。那時的我早已感受到壓力併為此深深焦慮卻仍然每況愈下。讀到那句話時,我便想,這樣的痛苦,是有價值的嗎,熬夜學習過後第二天早上聽課的極低效率,真的是我想要的嗎?何況我只是在假裝很努力而已:深更半夜,腦子早已不轉動,卻強迫自己思考一道又一道的難點,這行得通嗎?成績不好既成事實,在父母老師的責怪過後,自己還非要在心裏刻上一道又一道的疤,值得嗎?思考過後,我推翻了一切,推翻了我的裝模作樣,推翻了我對自己的怨憎(書上寫道“厄運中的人多有一種對自己的怨憎,認為是自我的某種殘破招致了某種命運”從某種程度上,我是被這句話影響)。

“準確是這一工種最重要的手藝,而自我感動,感動先行是準確的最大敵人。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

或許是因為年齡,我看問題總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臆斷色彩:人,非好即壞;事,非黑即白。但逐漸支撐自己在世界的一片天的我們,應知道一個道理,我們需要的,不是直覺,而是真相,是準確。在學習中,不求大概也許差不多,但求準確。做多不如做準,是學生這一“工種”應謹記的格言。而生活中,我們更不能任由浮華的表面刺眼,而促使感性超過理性;我們應學會深深思考問題的本質,形成自己對小到這個問題,大到這個世界的判斷。我們,需要郝勁鬆這樣的人;我們,需要真相。

做一個觀察者,用愛與思考觀察這個世界。

“你想要採訪弱者,就要讓弱者同情你。”書裏説道。那我是否可以將其類比,説成“你想要觀察這個世界,就要讓這個世界包容你”。“首先就要放下姿態,讓世界感受到你的尊重”。我們應做有温度的人,即使面對的是冷冰冰的世界。

書上説:“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讀完全書的我,表示深深的贊同。

看見世界的初心,即為不忘初心。

看見讀後感1000字3

沒有過多的修飾,沒有過多的感情,柴靜用冷靜真實的文字記錄了她所見證過的悲歡離合。整本書讓我內心產生最大波動的不是屬於柴靜的成長,而是人性的交織。

2005年前,同性戀在中國似乎是一個比妓女或者艾滋病毒傳染者更為令人鄙視的詞。同性戀和其他人一樣上學,工作,努力活着,事實上,同性戀是由先天基因決定的,這是人類的發展過程中的另一種必然的相愛方式,他們無法選擇,愛了就是愛了。但是,社會的不接受導致的是他們不能公開身份,絕大多數的他們不得不和異性結婚,建立感情的社交場所大多是公廁或是浴池,那些不是愛情,只是性行為,而且是陌生人間的,對於他們而言“在沒有過去和未來的地方,愛活不過來,只有性。”

我們的社會不接受同性戀,同性戀只能被壓抑在角落,他們中有的因為不理解,不自由,想改變卻無力選擇自殺,有的被父母強制送入精神病院被當做一生的恥辱。是的,連父母都無法接受,最親近的人都為因新天基因而決定的性取向離開他,嫌棄他。

書中,柴靜問張北川:“我們的社會為什麼不接受同性戀者?”

他説:“因為我們的性文化裏,把生育當作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我不能説完完全全的明白了這段話,但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社會的共識不能為那些社會眼中特殊的人選擇活下去的道路,當你的無知,你的愚昧,你的偏見傷害了一個努力去生活的人,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善意。21世紀,人人呼籲着平等,而平等不是某些人因為符合了大家的共識所以被給予的尊重,平等是發自內心的,你有你的所愛,我尊重並誠摯的希望你能快樂地生活,你能獲得幸福。是的,這種愛並無羞恥。我相信,愛情、自由、公開表達自己身份的空氣、空間,這些同性戀者視作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終有一天會藴含在每一個人的體內,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相逢。“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於水。”

看見讀後感1000字 第3張

再説藥家 鑫事件,一切的根源追溯到的是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瞭解真相以後,我們才能夠理解他的殘忍手法來自於何處。然而藥 家鑫未被判死刑前,音樂人高曉鬆曾經在微博中評論:“即便他活着出來,也會被當街撞死,沒死乾淨也會被補幾刀。人類全部的歷史告訴我們:有法有天時人民奉公守法,無法無天時人民替天行道……生命都漠視的人會愛音樂嗎?”數萬人轉發他的話。理性的來説,這些話並沒有錯,但是這些話的背後,沒有體現出中國較為悲哀的一面嗎?不知道真相妄自評論,名人的話被奉為經典,甚至,一個人連糾正自己錯誤的意願都被全民扼殺在搖籃之中。網絡曾幾何時也變成了如此令人膽戰心驚的武器,人,都是人,隱藏在罪惡下的心未必不是脆弱的,而看似善良的人心中又是否沒有惡念呢?

人性的交織,本來就是美而複雜的,法律無法因為人性而更改,人性也會有法律無法抑制的時候,接受一切可能性,冷靜的面對,不要因為你的獸語而剝奪任何一個人懺悔的機會。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