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快讯 > 开心空间 > 改革开放怀旧美文

改革开放怀旧美文

来源:时髦谷    阅读: 3.0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改革开放怀旧美文,句子是体现了个人心情,句子能够让我们的交流更加清晰,发表励志语录可以跟好友传递一些正能量,通过说说我们也可以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以下是改革开放怀旧美文句子。

改革开放怀旧美文

改革开放怀旧美文1

朱晓(四川)时间的坐标时代的轨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有一位中国老人挥手在祖国的东南沿海画了一个圈,确定设立深圳等5个经济区,从此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1978到2018年,短短四十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滴,弹指一挥间。然而,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四十年,是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四十年。这四十年,在历史画卷上绘出了不朽的华彩篇章!在时间的坐标上,四十年的时代轨迹正印证着中国蓬勃发展的历史脚步。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那拖沓吃饭的小女儿顺手把没吃完的饭往垃圾桶里倒,七十八岁的老父亲,忙不迭地连声说:“这多可惜呀!太浪费了!”我忽然红了脸,平时并不是没有教孩子要节约、要爱惜粮食。只是,在富足的生活面前没有把这一传统坚持到底。

父亲的话也让我思绪翻腾,时光倒转,穿过时空隧道,尘封已久的记忆片断又浮现眼前。

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的时候,那时的岁月确实是艰难的。身为农民的父母,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地里忙碌,仿佛那里面真能挖出金元宝似的。其实不然,每一年交完公粮之后,余下的粮食仍然要精打细算,才能捱到第二年的秋天。用来填饱肚子的更多的是红薯、土豆、麦粑之类的粗粮。

那时候,还没有电灯、电视。我每天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坐在潮湿冰冷的石头房子里,就着豆大的煤油灯看书写字,还得担心忽然一阵风过,把自己吹进深深的黑暗里。

我清楚地记得,一九八八年,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已经普遍大有改善了,但由于我父母的负担太重,上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老人,还有我们兄妹这三张小嘴,紧巴巴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我在城里住校读初中,连最便宜的南瓜汤都吃不起,每天都是咸菜泡开水下饭。那时候家里一个月才吃得上一回肉,我最渴望的就是那个打牙祭的日子了。

这么些年过去了,缺衣少食的日子早就成了历史,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父亲经常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好,得益于我们有个好的共产党,党里有好的领路人。如今这社会,只要自己肯干,不偷懒,都会有好日子。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回眸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我们的国家实现了从解决人民生活温饱问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跨越,我们的民族像一头沉睡的雄狮开始觉醒、开始奋进,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取得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四十年前,中国号称自行车大国,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骑遍全城;四十年后,大街小巷里排起了汽车的长龙。

四十年前,物资匮乏,所有商品都是凭票供应,愁的是买不到;四十年后,富足与充裕已是人们的生活常态,愁的是买哪个。

四十年前,肉菜是用来撑场面的;四十年后,人们开始追求安全、健康的生活品质。

四十年前,买东西后要大包小包的扛到家;四十年后,购物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直接送到家门口。

四十年前,只有过年才可以照一张全家福;四十年后,随时随地都可以亮起闪光灯。

四十年前,花的是粮票、布票、油票;四十年后,进入到“无现金时代”,一张二维码就可以收付款。

四十年前,火车是绿色的,每次出门走亲戚都要坐好久;四十年后,动车、高铁提升了中国发展的速度,让远方的游子有了更多合家团圆的机会。

四十年前,村口的那一条乡间小路,充满了风雨和泥泞;四十年后,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已经通往了每家每户。

…………

到如今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发展道路的祖国,综合国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四十年的拼搏记录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四十年的征程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崛起。

我们是这四十年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作为国家最普通民众中的`一员,我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国际大形势,也没有过多地去记忆国家增长的GDP,我只是切身地体会到生活的贫穷到富足的过渡,深切地感受到强大的祖国带给我们日益坚实的安全感和逐渐飙升的幸福指数。

每当在各种盛大的综艺节目上看到祖国民族文化的精彩纷呈;在外交场面上看到国家领导人的睿智英明和国家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在各式博览会上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阅兵仪式上看到军队的强盛与壮大;在国际体育赛事上看到中国健儿的豪迈英姿,我就会感到祖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我的心中就会涌起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四十年,足够漫长;四十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繁荣昌盛的现代化中国,正用她的似火热情款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用她的非凡成就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愿我们的祖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向世界展示带着无穷魅力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我用一颗最虔诚的赤子之心,为我们的祖国举起祝福的旗幡……

改革开放怀旧美文2

界牌山(内江隆昌市)地摊

农村人记忆中,改革开放就是可以摆地摊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除了自产农产品外,做点小买卖,有可能被当做“投机倒把”,被视为不守本分,想发家致富。八十年代,可以做生意了,有点经营头脑的农民,喜出望外,于是各种小本经营产生了。做生意的多了,没有地方摆放,农村集市随处找到街边、路边、三叉路口,就地摆上,买卖就开始了,地摊应运而生。九十年代地摊队伍更加壮大,成为农村百姓致富重要途径。

一、热闹的地摊

逢集是热闹的,最热闹的是地摊。八、九十年代,地摊是农村集镇最兴旺的标志之一,人多如潮,摩肩接踵,车马水龙,幺喝声、讨价还价声、小喇叭、收录机歌声,此起彼伏,东唱西和,南腔北调,张弛无度,进入地摊,就进入闹市,就无法平静,无法控制购买的欲望。再看看地摊货物,目不暇接,衣服、日用品、家电、玩具、化妆品,标价的、无价的,有商标的、无商标的,大人的小孩的,春夏秋冬的,应有尽有,在地上甩来甩去,五颜六色,有的堆在一起,有的高高挂起,有的横七竖八摆地上。一茬接一茬的人流、物流,汇聚在一起,拥堵在街道上,公路上,敞坝上,成为农村逢集一道风景,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气象,壮观得让人惊诧,壮观得想呼喊。新世纪开起,地摊开始改观,走向文明、走向有序、走向形象。

农村中青年是地摊主力军,邀邀约约,三五结队摆地摊,出门一溜子,回家一伙人。给农村增添了话题,增添了活力。种地之余摆地摊,地摊收益补家用,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话题,一群男男女女在一起,摆不完的龙门阵,说不完的知心话,一时间上村下院热闹起来。从地摊上带回新奇的东西,糖果、糕点、时装、玩具等,他们成了农村孩子的期盼,盼他们出去又盼他们归来。 地摊五彩缤纷的东西,吸引着人们。吃的、用的、穿的、耍的不断从地摊上丰富起来,小孩子好吃嘴馋,绕着地摊团团转。小姑娘爱漂亮,围着地摊阿姨讨好卖乖。男人女人青年老人各有所爱,对地摊都放亮了眼,为地摊兴奋,为地摊赞美!

二、劳累的地摊

说到地摊,我身边的地摊人一大框。第一感觉是累,十分劳累。地摊市场上为了厘头讨价还价自不必说了。我岳母是地摊人,她早前在外做生意,地摊兴起了,就转行摆地摊,避免了东奔西走,可以照顾家庭,据说利润还喜人。地摊人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家里孩子大多在梦里。背上货物,步行约莫两公里多农村羊肠小道,到达公路边,等最早的早班客车。上了客车,沿着农村公路一路颠簸到乡镇集市。找到摊位,把货物摆放完毕,已经八点左右。散市大多是中午十二点,有时早一点有时晚一点。收拾被顾客弄得乱糟糟的货物,得差不多一小时。再沿途返回,下午三、四点钟。一身疲惫,还不能休息,家务需料理。晚饭后,准备第二天赶集,清理货物、钱包、背篓背包,总结经验教训。地摊人好像不觉得累,精神好得很,不知疲倦,特别是有可观收入那天,开心的笑容淹没了疲倦。

背摊。地摊是老百姓背出来的。地摊的重要工具是背包,各类大小能够背的工具都有,有人又发现商机,生产一种编制袋,装衣服百货十分方便,容量特大,还可以防雨,弄脏了随便抹几下,深受欢迎。岳母做地摊生意比较顺手,越做越有劲头,背包越背越大,高过人头,宽过身形,出门回家只见背包不见人。春天的田野绿了,花儿开了,他们没有心思关心飞来飞去的蝴蝶,一门心思都在地摊上,他们也不看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水,一直往前走,把沉重的背包背出去,又把另一个沉重的背包背回来。他们身体劳累心里值得,收获是每天数小票的喜悦。

摆摊。地摊是摆出来的。摆摊是一个不简单的活。地摊地摊是摆在地上的摊,地摊位就是地摊的根。那个地摊年代,无论哪里,都难得有一个干干净净、满满意意的场地供给摆地摊,水泥三合土地面、石板地面、沥青公路面是好场地,还有泥泞地面、碳渣地面、斜坡路面等等,为了找一块好位置,往往费尽心机,不辞托请。还得准备摆放货物的垫子,一般用普通胶布,用几天洗一次。一块大大的胶布往地上一放,什么东西都可以摆。

地摊摆放东西可谓千姿百态,百花齐放,没有标准,没有统一要求,摊子大小、横着竖着、堆着亮着、挂着躺着,随心所欲。一摆就是一小时或更多时间。地摊的东西大多是小而杂的,卖衣服各式各样,卖百货的五花八门,摆起来费时费力,还得考虑怎么方便收摊。摆摊的形象,往往体现了摊主的智慧和精明,生意做得好的摊子摆得大方整洁,“西施妇人”摊子总是乱糟糟的,加上顾客一搅和,更是汤圆下锅。摊子摆好了,喝一下水,压住疲劳,开始幺喝,犯困的身体被光顾的人激灵,又精神振奋了。

转转摊。摆地摊就得赶转转场。川南浅丘,地摊流行。因地成集,集市一般相隔十华里到十五华里,最远不过三十里。相邻三个集市轮着逢集,一旬中轮一回。我老家一四七日逢庙坝场,二五八日逢黄家场,三六九日逢双凤驿,双凤驿是我的老家,祖祖辈辈的油盐场。经营地摊也随之轮流摆,只有逢十才休摆。这样一轮,几乎天天都在摊摊上琢磨,天天都计划,天天都忙乎。逢十了该休息一下吧,不呢,进货去。他们怎么进货呢?小场镇到大场镇进货,大场镇到县市城里进货。各地又兴起专门对地摊的批发商,哪里价格低就去哪里进货,哪里有新鲜玩意儿就去哪里进货,进货的日子是最新奇的日子,怀着满满的希望,豪迈的决心,早已忘记辛苦。

三、心酸的地摊

地摊与尘土为伍,地摊经营者,农村无知劳力是主力军,他们文化少,技能低,底子薄,摆地摊成为首选。几乎对卫生、健康、形象没有什么明明白白的要求,那个年代许多人也不兴讲这些个没有“利益”的东西。摊位条件和农村场镇形成的老习惯使然,地摊与尘土同在,摆一次地摊,尘灰满面,黑白分明,而经营者又习以为常,完完全全没有想到健康或者影响健康的问题,一切以摊子收益为乐。

抢摊。抢摊位是地摊经营者苦恼的事,一切准备好了,只欠东风,没有摊位,白忙乎。八十年代,有个什么亲戚、熟人在场镇就能够落实一个地方摆摊子。九十年代,经营地摊队伍越来越大,除了找“关系”,还得费心机,要抢摊位。关系再好,有人先占位子,再想还给你,难。市场管理是不管这个,只管摊位费,自己没有抢到摊位,交“地坝费”的资格都没有。为了占摊位得起早,得有人守候。我岳母在太平铺场摆地摊,有个亲戚家在街上,门口有个位子。天不见亮,亲戚就把地摊胶布垫子放在摊位上。天一放亮,我就去守着,免得别人挪动或者抢占。我出了力,地摊有收入,就经常改善伙食。抢摊位是关键一步,因为摊位,生出许许多多地摊故事,吵架扯皮,打架伤人,相互挤兑,说来是又气又好笑。

挤车。摆地摊要赶早,客车有班点,一趟赶不上,耽搁时间起码半小时,摊位可能被抢,生意也耽误了。挤车既要劳力也要劳神还要受气。摆地摊的东西多,大包小包,手提肩扛,客车都不喜欢,上车费时间,乘车占位宽,司机是上帝似的,大呼小叫,粗话野话,出口成脏。地摊者忍气吞声,只顾往车上挤吧。几个相好的老乡,相互帮助,一人先上车,后面的人递送货物上,车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一件件、一包包不停往车上递送,实在太挤,推的推,拽的拽,门口送不进去,车窗递送,上到车上就成功!然后售票员一声吆喝关车门。车上全是货,货是乘车主,人是附属品,不能坐,要看好自己的货,丢了就惨了。他们本来就没有想到要坐,能够上车已经长长地舒口气,阿弥陀佛!有年龄小的农村女孩,为此不知哭过多少回。

卷摊。地摊日晒雨淋,经常被风雨席卷。刮风下雨,可怜的地摊,希望和美好雨打风吹散!刚进的新货物浸染雨水泥污,来不及收拾的地摊一片狼藉,忙乎一大早的摊主望摊兴叹!他们沮丧得想哭,雨水、汗水、泪水汇聚在脸上,他们哭不出声,没有人听他们哭。乱哄哄的地摊市场,横七竖八,呐喊声、尖叫声、雷雨声,汇合成了一曲命运交响曲!地摊风里来雨里去,免不了亏本还天天防着小偷,地摊人尝尽酸甜苦辣。

四、快乐的地摊

农民上街摆地摊,虽然是在街边路边,但上了街进了城,感到地位上升了,与城镇居民一样,有了一席之地,心里多多少少总有一点点扬眉吐气的感受,镇上的人见到的,城里人见识的,“他们”可以有!好不快活!摆地摊,对农村人还有走南闯北的豪迈,一些新潮流,不再是城镇人的独享。地摊使他们增长了不少见识。在做买卖的同时,自己也可以享受,吃的、穿的、用的、化妆的,好多农村女孩涂口红划眉毛,从地摊开始,而且不管他质量怎么样,还自己享受批发价,真快乐!

起早贪黑,吆喝广告,每一次交易成功,每一次卖了好价钱,他们都喜在心里,笑在脸上,忘了劳累和疲惫。赚了,手边钱活动了,改善生活,武装自己。办嫁装,取媳妇,都有盼头了。有时三五人一起,下饭馆,喝啤酒。子女读书,学费有来源,希望在前头,明天更美好。年轻人进OK厅放歌一曲,穿喇叭裤,着”洋装,留长发,烫“爆炸式”,是地摊最早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农民的心里,这就是改革开放,可以说地摊与改革开放同行,改革一开始,地摊就兴起,改革往前推进,地摊就热闹,兴旺。后来,他们不再满足于地摊,开始租市场上的摊位、买门面商铺,地摊推着他们真正走入城镇。一天比一天腰包更鼓,一天比一天更有信心。到新世纪,城镇化推进,城乡统筹,农民不再是纯粹的农民。

五、地摊走向新生活

地摊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和修炼,在今天骤然走红大江南北。今之地摊,非过去的地摊,此一时彼一时,再次显示地摊的生命力。过去地摊把农民带入城镇,今天地摊把农村和城镇一起带入小康社会。

在中国大地上,地摊是一种情怀,地摊是一种象征。久违的地摊,正在走向新生活!走向5.0!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快讯
开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