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孔子所說 “色難”意思

孔子所說 “色難”意思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意思是對長輩要和顏悅色,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孔子所說 “色難”意思1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2.8

字詞解釋

“色”,這裏指臉色、容色

“服其勞”,“服”是擔當

“其”是他的,他指長輩、先生

孔子所說 “色難”意思
  

“饌”,吃

“曾是以爲孝乎”按白話次序應該作“曾以是爲孝乎”

“是”是介詞

“以”的賓語,因強調而前置。

“曾'表示強調的語氣詞,略等於白話文裏的“難道”。

大意

子夏向孔子請教 “孝”的問題。孔子說:“容色最難(意思是對長輩要和顏悅色,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有事情年輕人就幫長者做,有酒食就讓長者先用,難道以爲這樣就是孝嗎?”

導讀

狹義的`“孝”就是孝敬父母,廣義的“孝”可以指年輕人("弟子”)對長者(“先生"),這一段講的是廣義。無論是狹義的“孝”還是廣義的“孝”,本質和靈魂都是內心的真情實感,這種真情實感會自然地表現在臉色上。

楊伯峻《論語譯註》引《禮記.祭義篇》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外在的作爲(“養”“服勞”“先生饌”)不是不要,但不是首要的,更不是根本的。強調以內心情感爲外在言行的根本,是孔子的一貫教導, 孔子在談到禮樂的時候說過:“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3.3)孔子十分重視禮樂,但是還是不斷地提醒我們,內心的“仁”纔是切的依據,沒有這個依據,哪怕像禮樂這樣莊嚴的儀式,也都變得沒有意義了。

孔子所說 “色難”意思2

爲什麼孔子會說唯女子與小人難也

真假歧視

對於孔子,我們本身就是有許多刻板印象的。比如他是個文弱書生溫文爾雅,事實上他倡導的六藝之中,射和御都是要運動的,而他本人氣極了,也會罵上兩句“非人哉!”至於有關於女子與小人是否難養的爭論,還是在於後面的話沒有說清。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

易中天對於這段話的解釋是:小人是代表宗法制中的小宗,女人則是家中的妻子和侍妾,離得近了,他們蹬鼻子上臉,不知道誰是老大,離得遠了又要成怨婦,既是地位上的歧視,又是性別上的歧視。

百家講壇上的易中天還順帶諷刺了一下孔子的虛情假意,大男子主義和統治階級的醜惡嘴臉被描述得十分鮮活。殊不知,這段解釋本身就要比孔子他老人家歧視得多了。

這句話真實的含義是什麼呢?首先,這裏的女子應該並非泛指女性,特指“人主”所寵幸的身邊人。陰私滿腔,與君子恰好相反之人,論語裏稱這類人爲“小人”。

之所以用女子來代指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並不是說女子的壞話,也不是歧視那些在小宗的人。就比如屈原在《離騷》中把自己比作女子與他人爭寵,“衆女嫉餘之蛾眉兮”,這裏的女指的就是所有的朝中大臣。

有屈原這樣滿身芬芳的清流,就也有小人們這樣的奸臣。孔子強調:“人主”要管理好國、家,務必注意防範和駕馭身邊的“女子與小人”。

其實《論語》的解釋有許多版本,而每個人要如何去解讀,也會帶上自己想要說明的道理。話說一半,也就莫怪他人胡亂解釋。比如要把人拉下神壇,或是揪人錯處,或是把人說過的話過度解讀。

尤其是已作古的人,總不能跳出來和人對罵。爲了歧視而歧視,其實不是在貶低他人,只是自降身價,在他人眼裏激情的演說,也許只是小丑的蹦噠。到底是對方真的在歧視還是說來自於敘述者的謊言,清者自清,也不必多言。

社會上也多的是爲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事。可是又有什麼意義呢,爲了讓他人不好過,而把自己活成了小丑。

孔子所說 “色難”意思 第2張
  

有歷史的誤解

易中天的解讀其實也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他把對方的話進行了升級。而這又是另一個聖賢說的話了。

朱熹在解釋這句話時,他將女子解釋爲家裏的妾侍。他解釋道,“人亦謂僕隸下人也。君子之於臣妾,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患矣。從而將“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上升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度。這話讓朱子說來也是有原因的。

南宋是中國最大男子主義的朝代,許多封建糟粕都是從宋開始的,比如女人們又臭又長的裹腳布。

以己度人,既然他的程朱理學不希望女子改嫁,希望女子徹底成爲男人的附屬品,那麼讀到孔子的話也就自然而然地升起認同感,孔聖人話不假,他一定是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可這樣一來,被時代限制了的人不是孔子,而是他朱熹。

朱熹

而易中天繼承了朱熹這種帶着當時時代侷限的觀點,又反過來從現代思維的角度來批判孔子的思想出現了錯誤,這本身也是一種問題。他該批判的人應該是解讀出了這種觀點的人,而不應該是被解讀的人,因爲這原本也並不是他的本意。

人們對於古人最大的誤解其實是一方面認爲古人愚昧無知,另一方面又覺得古人說的話就是真的。其實他們也是活在當下的人,有好人,有壞人。好人會犯錯,壞人會改過。在他們眼裏的更早的人,其實也是古人。

我們站在了當下的立場,帶着時代的觀點去看,其實他們眼裏也是如此。越早的歷史越豐富,也就越虛假,其實就是因爲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地往裏面填充自己眼裏合理可信的細節,也不斷的改變故事的框架和結構,最後歷史變成了什麼樣子,反倒成了不可控制的了。

添加的可以叫謊言也可以叫杜撰,也許是真的撞到了事實的真實面貌,又也許只是個普普通通讓說的'人開心的小細節。每個人的敘述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看起來好像是無關緊要的,比如給主角加了頓飯,給配角穿了雙鞋,影響不到故事的主線變更。而以訛傳訛卻是這樣出現的。

謊言總有漏洞

最初的故事被重重疊疊的猜測掩蓋,是不是我們就再也找不到事情的真相了呢?其實真相永遠藏在蛛絲馬跡中,只要想找,就不會被掩藏,那些被忽略的細節,就是真相。

首先,說女子是侍妾的說法,在春秋時期,男人們雖然妻和妾都是有定額的,娶得多了,也就不合禮法了,但這也不意味着大家的私生活有多麼乾淨,相反,因爲禮法的束縛,男人們不可能真正迎娶這些女人,也因此沒名沒分的多得是。

可偏偏孔子在其中是個異類,他終其一身只取了一位妻子,所出也只有孔鯉一子。後來面對年輕貌美的南子,也沒有不守禮法,這樣克己復禮的孔子又怎麼會隨意說女子的壞話呢?

孔鯉

其次,說小人是下人的說法。孔子周遊列國,他的生活瑣事都交由自己的學生去做。難不成要說自己的學生是下人,低自己一等嗎?

雖然說話不一定說的是自己的生活,可是完全與自己的生活不沾邊,這樣的話也是很難說得出來的。沒有一個基本的知識結構體系,怎麼可能構建的出這麼離譜的解釋?

還有一點,女子造字時就被說成是“好”字,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這就不是一件壞事。而孔子的儒家學說講究的是復古。這種復古文化,不會輕易改變原有的含義。古時對於女子的束縛也不是像後世那樣連自由婚配的權利也被剝奪掉了。

總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謊言重複千萬次,還會有漏洞嗎?會,世界上聯繫在一起的東西太多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人們一一抽絲剝繭,就會看到一個個連接在一起的真相。謊言在一次次重複,但是誰也不可能真正地讓真相消失。

謊言都是有漏洞的,沒有人可以做到不說謊,也沒有人能圓謊圓到毫無破綻。破綻其實就藏在那些人們不曾注意到的角落裏面。如果說想要破解它,就需要人們的細心與勇氣。

而如果想要一個真正完美的謊言,那麼最好的方式其實是不說謊,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謊言會被拆穿一次,也會被拆穿多次。

孔子所說 “色難”意思3

孔子是什麼時期的人

一、孔父嘉被華父督陷害

孔防叔的曾祖父叫孔父嘉,是宋國的大司馬,相當於國防部長,輔佐國君宋殤公。

宋殤公即位後,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史書記載說:“立十年而十一戰,民不堪命”。也就是說,多次的戰爭,給宋國的底層百姓帶來了深重災難,民間怨聲載道。

最後,負責打仗的大司馬孔父嘉在對鄭國的戰爭中失敗了,民怨沸騰。不巧的是,宋國的太宰華父督在路上遇到了孔父嘉的妻子,見到後稱讚說:“美而豔。”

而孔父嘉的戰敗給了華父督一個藉口。桓公二年,華父督藉着對外戰爭失敗的時機,到士兵中宣傳謠言,說國家又要打仗了,要派你們去前線。

於是,不願打仗的士兵和百姓都找到華父督要求他向國君反映百姓的訴求。

華父督藉機鼓動說:“殤公當國君十年打了十一次仗,老百姓都不堪忍受了,這都是因爲孔父嘉,我要殺了他讓百姓安寧。”

憤怒的士兵和華父督一起發動了政變,殺死了孔父嘉,華父督藉機奪取孔父嘉的妻子,但孔父嘉的'妻子自殺了。

宋殤公知道後,非常憤怒,準備收拾華父督。

華父督知道後,一不做二不休,又帶人把宋殤公給殺了,並又立宋莊公爲國君。

孔子所說 “色難”意思 第3張
  

二、木金父奔魯

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害怕華父督的繼續誅殺,出奔到了魯國。

到了木金父的孫子孔防叔的時候,孔氏開始以孔爲姓。

因爲孔防叔與宋國有世仇,於是,魯國就派孔防叔到了魯宋國界處的防城擔任防邑的大夫。防邑是魯國的西大門,史稱西防。

孔防叔之所以被稱爲防叔,就是因爲他曾擔任管理防邑的官長。

西防位於今山東省金鄉縣與成武縣交界處,春秋時代,魯國的百姓要到衛國、曹國、宋國等地必須從這個地方出入,相反,西邊國家的人們要到魯國也要從這裏走。

因爲此地的南邊是孟渚澤,沒有道路可以通過,又是宋國的地盤。

防城就是宋、魯兩國的交界點,宋國要進攻魯國必須從這個地方來進兵,所以,魯國就讓與宋國有世仇的孔防叔來把守,至少不用擔心他的忠誠度。

孔防叔在防城深溝高壘,建立了完備的防禦體系,在保衛魯國邊境安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孔子及孔伋與防城

孔防叔的兒子伯夏是孔子的祖父,對於自己的曾祖父孔防叔,孔子也是念念不忘。他在周遊列國時,首先去衛國,就經過防城,並在防城逗留憑弔。

祖先做官的地方顯然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