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兒童的成長髮育讓很多的父母們操碎了心,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髮育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過程。那麼,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什麼呢?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1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人腦和周圍現實。

兒童心理髮展主要特點

1、連續性和階段性。心理髮展的連續性是指個體整個心理的發展在持續不斷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後一階段的發展總是依賴於前一階段的基礎,且後一階段包含了前一階段的因素,又爲下一階段做準備。同時,兒童心理變化在量的基礎上逐漸積累發生質的飛躍,體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

2、方向性和序列性。正常情況下兒童的心理髮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轉也不可逾越。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

3、不平衡性。個體從出生到成熟,不總是等數速率直線發展。一方面表現在,個體不同系統發展速度、發展起訖時間、到達成熟時期的不同進程;另一方面表現在同一心理現象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速度。從總體來看,兒童整個身心發展呈波浪形推進,出現兩個加速期,一個是幼兒期,一個是青春發育期。

4、差異性。心理髮展的差異性是指不同個體在心理髮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優勢領域、心理速度、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別。

兒童心理髮展主要特點的表現形式

1、嬰兒期兒童表現出動作思維,學前期兒童在動作思維基礎上開始發展形象思維,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開始發展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但還保持着形象思維的特徵。

2、神經系統發展是先快後慢,而幼兒期大腦重量相當於成熟期80%,9歲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統是在青春發育期(女童11歲至12歲,男童13歲至14歲)快速增長,青春期前後卻發展緩慢。

3、如有的兒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潑外向;有的擅於文字表述、有的擅於動手操作。正是這些差異的存在,導致了兒童在心理髮展上的差異。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2

兒童心理髮展的五個重要概念

1、發展與發育

發展是指個體成長過程中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有規律的量變和質變的過程。兒童的發展包括生理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生理的發展是指兒童的生長、發育;心理的發展是指兒童的認知、意志和個性等方面的發展。

發育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熟所經歷的一系列有序的發展變化過程,主要指兒童生理的發展,包括腦的發育、生理髮育等。

2、兒童心理髮展的轉折期和危機期

在兒童心理髮展的兩個階段之間,有時會出現心理髮展在短期內突然急劇變化的情況,稱爲兒童心理髮展的轉折期。

由於幼兒心理髮展的轉折期常出現對成人的反抗行爲,或不符合社會行爲準則的各種表現,所以有人把轉折期稱爲危機期。

幼兒心理髮展的轉折期,並非一定出現“危機”,轉折期和危機期有所區別,轉折期是需然出現的,但“危機”並不是需然出現的,在掌握規律的前提下,正確引導幼兒心理的發展, “危機”會化解。

3、關鍵期

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在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存在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即兒童發展的關鍵期。

關鍵期的.概念源於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在研究小動物發育的過程中提出的“刻板印象”,即 小動物在出生後一個短時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種本能的反應,例如,把出生後最先看到的對象當做“媽媽”,總是追隨並喜歡接近“媽媽”,當“媽媽”消失 時,發出悲鳴。刻板印象只在小動物出生後一個短時期內發生,勞倫茲把這段時間稱爲“關鍵期”,關鍵期的時間是有限的。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 第2張

關鍵期的概念應用於兒童心理的發展上,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於形成 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個體的某一方面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效果。

例如,孩子4-6個月是吞嚥咀嚼關鍵期;8-9個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關鍵期;7-10個月是 爬的關鍵期;10-12個月是站走的關鍵期;2-3歲是口頭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也是計數發展的關鍵期;2、5歲-3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3歲是培養性格的 關鍵期。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5歲是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期;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 期;5-6歲是掌握語言詞彙能力的關鍵期。

4、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思想是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他認爲,至少要確定兩種發展的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展水平:這是指由於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的結果而形成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第二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別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最近發展區”就是指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即幼兒能獨立表現出來的心理髮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導下能表現出來的 心理髮展水平之間的差距。

5、終身教育

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都應當和需要受到各種教育培養。這一術語最早來源於英國成人教 育家耶克斯利1929年出版的《終身教育》;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召開的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議期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 保羅·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之後短短數年,就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初期,終身教育迅猛發展, 其代表有:朗格朗的《終身教育導論》、埃德加·富爾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舒瓦茨的《終身教育-21世紀的教育改革》等。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3

兒童心理髮展的主要規律

一、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羣小白鼠隨機地分成A和B兩組;同時,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另外,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組的老鼠反應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了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許多,率先走出了迷宮,並找到了食物。

這讓羅森塔爾教授從中獲得了啓發:這種效應能不能也會對人產生一定作用呢?

於是,他來到了一所普通小學,在某個班裏隨便看了一下,便在學生名單上圈出了幾個名字,告訴帶班老師,“劃圈”學生的智商都很高。

隔了一段時間,當羅森塔爾教授再次來到這所學校,“奇蹟”發生了:被他“無意”選中的學生,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後,真的成爲了目前班上的佼佼者。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是,“暗示”!

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而這些暗示雖然大部分是積極的,但不可避免,也會有消極的情況發生。

作爲孩子最愛、最信任、最依賴的親人,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的影響尤爲深刻。如果,身爲父母的我們,總是能對他們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言語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其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毋庸置疑,家長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兒童心理髮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 第3張

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然而,過了10分鐘,牧師依舊在演講,但是,馬克先生卻有些不耐煩了:他決定只捐一些零錢。慢慢地,又過了10分鐘,演講還在繼續,但是馬克先生已經決定1分錢也不捐了。這樣不知過了多久,等到牧師冗長的演講終於結束,衆人開始募捐的時候,由於氣憤難忍,這位大作家不僅決定不掏一分錢,還從盤子裏拿走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爲“超限效應”。

一般,“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有發生。例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甚至,三番五次的去重複在同一件事上對孩子的批評;逐漸使孩子從“內疚不安”開始走向“不耐煩”,到最後,不僅“內疚”全無,甚至,開始對父母的責備變得“反感討厭”;於是,“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逆反行爲便油然而生。

孩子被你“逼急”了。

以此“效應”可見,父母對於孩子的批評應適度、適量,儘可能避免在同一事件上多次責備,重複嘮叨。即使遇到孩子“虛心接受,屢教不改”,也要儘量抑制住怒火,變換“說教方式”,換個角度,換個溝通方式;或許,更能促使孩子去“自覺”糾正。

另外,生活過程中,只要父母不對孩子的小錯誤“揪住不放”,他們厭煩父母的態度及逆反“受教育”的心理自然會隨着時間慢慢改變,經過學習與成長,得到緩解的同時,開始懂得理解父母。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位家長都應努力地,通過遵循一些兒童成長的“心理規律”來“趨利避害”,科學地去引導孩子成爲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龍”、“人中之鳳”!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