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

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育兒是一件長久的事,當了媽才知道育兒多麼的不容易,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每個家庭的育兒觀念都不盡相同,下面一起看看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相關內容。

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1

有不少父母都羨慕我們有個乖孩子,沒什麼絕招,無非就是我們夫妻倆“太懶”,當然,這是我們有意而爲之!

越能幹的父母,往往教出懶惰的孩子!當孩子開始會用雙腳走向這個世界時,您該放手讓他們去接觸、讓他們去學的!!若是你想讓您的孩子讀到大學生之後連水煮蛋也不會,從來不知道原來蘋果與鳳梨是有皮的,那隻會害了你的孩子。

一歲會自己吃飯

大多數一歲多的小孩還要媽媽追着強迫吃飯時,我們家的小孩已經乖乖坐在椅子上自己拿湯匙吃東西,儘管他們會把桌子上下弄得髒兮兮,但這就是學的!父母的懶惰造就了孩子的獨立。

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

幼兒園前會洗頭、如廁

上幼兒園之前,我們的小朋友已經會自己洗澡洗頭、自己到廁所大小號,沒什麼妙招,就是大人洗澡、如廁時帶上寶寶做示範,利用寶寶的好奇心和模仿,看了一次就要自己做。

幼兒園後會洗完、洗衣服

上了幼兒園之後,我們讓他們自己去洗碗、自己去整理自己的空間,就連洗衣機他們都知道怎麼丟衣服下去之後該按哪些鈕來洗衣服,到現在小學了,他們會幫忙把衣服丟到洗衣機,洗完之後還會主動去把衣服晾起來。

記得有一次,孩子的便當沒有洗,隔天早上準備上學時卻發現不僅臭臭,還有螞蟻在爬,於是孩子怪媽媽說:「你爲什麼沒有幫我洗?」,而我則是反問孩子:「你爲什麼回家之後沒有洗?」,「你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那是你吃過的便當盒耶!」,孩子默默的沒有出聲音,雖然他板着臉但還是乖乖自己去把便當洗乾淨。這是您必須從小教育小孩的觀念.....沒有誰應該要幫誰做什麼事情!

沒喊餓,不做飯

我們家餵養孩子的做法是,孩子沒喊餓,我們不做飯!這樣的好處就是,等他們餓的時候自然會找你,等到飢腸轆轆的時候,他們不僅胃口全開,飯菜也鐵定一掃而光,而也因爲肚子餓了,所以挑食的機會就變小了!

這個心得是從醫生處得來的:寶寶6個月時厭奶,我緊張的帶去給醫生看,結果醫生只是冷冷的迴應說:「不要緊張,沒有一個小孩會讓自己餓死的,他現在不餓你逼他幹嘛?」,所以您絕對不用擔心孩子餓到了。

讓孩子給爸媽講故事“哄睡”

3歲後,我們讓孩子自己看故事書,然後看完之後念給我們聽,唸完之後再把書收起來,請他自己「內化」之後說給我們聽,這樣的效果比媽媽念牀頭故事要好太多了,他們不僅會自己看書,也會把故事「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這樣不是很好嗎?

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 第2張

成績差也有獎勵

考試滿分重要嗎?對我們家來說,成績不算什麼!品德教育反而是比較重要的課題。老大上小學之後,即使在學校考試成績不好,而對於我們來說,他有進步了,而且他也努力了,我們就會有獎勵。

我們會安排一趟家庭旅遊,比如去進行兩天一夜的小渡假,然後告訴孩子這個旅程是因爲他的功課表現很好所以特別安排的,從他臉上充滿着「你看,能全家出來玩是我的功勞」的笑容中,我發現我們這樣做是對的!因爲那種受肯定以及自信,是你給他錢所買不到的。

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2

遠離過度的育兒恐慌

故意把食物當玩具隨便亂扔,在媽媽無法騰出手的時候偏要抱抱,在商場被拒絕買玩具後直接躺地上開始撒潑打滾……

有人說這上面的每一個場景,都有想揍一頓孩子的衝動,種種令人崩潰的情況之下,媽媽們溫柔的外衣早就不知道脫在哪裏,只剩下一隻只氣呼呼的“母老虎”。

一位媽媽說出了心裏話:“當你一天之中只是下班後親近下小孩,他是活潑可愛大方體面的,當你24小時時時刻刻都要面對他,那是個孩子嗎?那簡直是個人間怪獸。”

孩子精準把握了母親的弱點,達到了用不良行爲來控制母親的目的。這時候媽媽們會自責,會疑惑,爲什麼一跟小孩相處就會變得暴躁。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媽媽們感觸更深,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溫柔耐心,對於孩子小小的錯誤不能容忍,情緒失控。

老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溫柔的媽媽或許已經陷入了一種育兒恐慌。在很多電視劇和影視作品裏,母親的角色都帶着一層“佛光”的濾鏡,永遠散發着母性的微笑。社會對母親的要求高到離譜,“既能賺錢養家,又能家務帶娃”。

不論你媽媽做到什麼地步,總有人會嘗試給你一些“人生建議”,他們會對全職媽媽說還不如出去賺錢給孩子多打下點物質基礎;他們會對職場媽媽說,對孩子的陪伴比金錢更重要;他們會對試圖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媽媽說,兩頭你怎麼顧得過來,還是專心搞一頭吧。

孩子吃得少是不是挑食?孩子不愛說話是不是發育遲緩?孩子愛動是不是多動症?

每天每一個媽媽可能都在被不同的問題爲難,正如日劇《坡道上的家》中的臺詞:看起來都是別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情,但就是這些普通的期待與要求卻把一位媽媽逼到精神崩潰,幹出了溺死孩子的恐怖行爲……

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 第3張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有養育人才最清楚孩子的真實情況,沒有參與過的人發出的批評和嘲諷都是沒有事實依據的噪音,請別讓這些噪音打亂了你的育兒步調。

過度按照所謂的“標準”

育兒的媽媽都深深地相信孩子發展的“里程碑”希望有標準,有目標,一步一步養育孩子,科學且明確。這確實是一種看起來很不錯的選擇,很多媽媽也都選擇這樣做。

然而很多媽媽很容易忽視的一點: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不可能一模一樣,沒有按照里程碑成長的孩子未必不是好孩子。

如果過於遵照里程碑的時間刻度,有時會讓媽媽們有深深的挫敗感,會執着孩子能不能達到那個結果,會變得對孩子的行爲不耐煩,會焦慮爲什麼總有“別人家的孩子”是提前里程碑的。而這份焦慮最終會傳染給孩子,讓他慢慢失去自信和安全感。

重技能而輕情感

我們的爸爸媽媽總是很在意寶寶多早開口說話,寶寶什麼時候英語啓蒙,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認字,但對孩子卻缺少情感支持,甚至總的慣在孩子情感最脆弱的時候雪上加霜。

很典型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的:

提醒孩子很多次不要把水杯放在桌子邊緣,孩子不聽,總是把杯子放在邊緣,直到杯子終於落地砸碎的那一天就是“徹底清算”的日子。

爸爸媽媽一定有一大串牢騷等着:“早就和你說過了,不要把杯子放在邊上,現在好了,杯子碎了,你開心了吧……”打破杯子的那一刻,孩子自己其實也是害怕和難過。

孩子犯錯,他們自己已經處於情感受挫的狀態,這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先給予他支持,讓他“爬出”這份受挫情感,等到情感平復了,再教育,而不是先劈頭蓋臉一頓罵,這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

當孩子自己嘗試用餐具吃飯的時候,食物可能會掉的哪裏都是,如果爸爸媽媽這時候開始數落孩子把食物弄的到處都是,卻忽略了這是孩子在獨立的`嘗試。

爸爸媽媽總是習慣了自己的權威,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總是第一時間打斷然後試圖用我們的方式去教育、說服孩子。

育兒路上我們錯失了什麼 第4張

在做一個教育者之前我希望你先是一個聆聽者,先聽聽孩子的情緒,先聽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擁抱和安慰,直到他平靜下來,再繼續談論剛纔發生的事情。

因爲只有先解決了情緒,問題纔會變得好解決。當孩子的情感得到支持後,他可以更理性地回憶之前發生的事,也可以聽進去爸爸媽媽講的話了。

父母的陪伴和願意聆聽的態度,有時比直接語言教育的意義大得多。

關於性教育的那些事

前段時間的N號房又引發了一波大家關於性教育的討論,近期又看到書店男童對5歲女童做不雅行爲的新聞,性教育可以早一點,再早一點。

不要對“性”避而不談,越迴避越危險。對於孩子來說有些事情是後知後覺的,被傷害的孩子們當時可能並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孩子們無法分辨這是好是壞。

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

“媽媽我從哪裏來?”相信很多家長都被問過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好奇的問題,對家長來說卻是尷尬。

而當我們接收到這樣的問題時,首先應該放下偏見,破除我們從小接收到的關於性是骯髒的、羞恥的刻板印象,理解孩子提問背後的好奇心。

我們可以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用清晰的語言去描述和解釋,不要含糊其辭。

在解釋時,正面說出生殖器的名稱,或者結合科普的繪本,和孩子一起讀。孩子只有知道自己身體每個部位正確的名稱,他們才能更好保護自己。真的有萬一發生,他們也能更好地告訴大人,哪裏受到危害,更好地尋求幫助。

閱讀時,不要刻意迴避、語焉不詳地跳過生殖器介紹。這會讓孩子覺得“這個東西不能講”,更加強孩子的好奇心,產生誤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