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寶寶們一起玩的時候,有些家長看到自己家的寶寶被打了也不還手,非常生氣。但是即便是家長交了寶寶讓他還手,但是也無濟於事。那麼,下面大家就來看看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是怎樣的?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1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是怎樣的

有的孩子非常的乖巧聽話,性格溫和,並不會主動攻擊他人,所以總淪爲被別人欺負。尤其是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可能因爲一件玩具,或者是朋友的幾句話孩子就發生了爭執,男孩子甚至會打架,這時候溫和的孩子更可能會被潑辣的孩子欺負。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

有一部分孩子,他們也許是受到父母的教育影響,也或許是自我性格使然,在遇到被人欺負的情況時,他們並不會去還手,而是不了了之。孩子可能是不想把事情變得更加嚴重,而故意選擇避開,有人可能覺得這是一種懦弱的體現,其實不然,孩子這種態度也是一種謙讓的姿態,是寬容大度的體現。

怎樣幫助被打不還手的寶寶

一、懂得謙讓並不等於忍讓

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教育孩子懂得謙讓是對的,但讓孩子違背自己的意願、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地忍讓,這不是謙讓了。當孩子已經無法忍讓大聲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需求時:“他打我,我就打他!”這時,我們要蹲下來跟他好好的溝通了,溝通他的感受、想法還有他的情緒,是生氣還是委屈。溝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謙讓並不等於忍讓。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

用心感受孩子被打以後的心情和感受,並積極地迴應你聽到他表達不滿情緒時的感受,在孩子被打以後,不要衝動的替孩子做任何決定,不妨先靜下來聽聽孩子是怎麼想的。

三、引導孩子說出內心需求

在傾聽完孩子的傾訴後,要引導孩子說出此時他的內心需求,讓孩子自己說出來,他是打算忍受,還是打算還手。尤其是在孩子生氣和委屈時需要引導,如果孩子對這件事的態度是“不在乎和無所謂”那就不需要引導了。如:“寶寶怎麼了,委屈了?生氣嗎?來媽媽看看”-等等。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是怎樣的?有些孩子性格就是這樣的,比較寬厚,不與別得小朋友計較。當然也有一些寶寶是家教使然,家長教了不要和小朋友打架。若是家長髮現自己的寶寶被打了也不還手,那麼,家長要幫助寶寶與打人的孩子溝通。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2

有的.家長會認爲,如果有人欺負孩子,就要教孩子還擊。“以怨報怨,以德報德”,的確,我也認爲這是有道理的,我們常說的“以德報怨”是個誤讀。從博弈論的角度而言,也是“對方如何對待我,我就如何對待他”,是個從理性推斷層面而言比較合理的做法。

但是,所謂的“合理”是相對而言的,譬如以博弈論推斷,這種做法只能做到不要兩敗俱傷,卻無法獲得雙贏局面(具體推論請baidu或google)。

而且,別忘記了最重要的是,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性格 ?他的基本處事方式是什麼?無論如何,沒辦法讓他違拗自己的天性去做出反應。 所以如果是生性溫和的孩子,你教他“打回手”,不僅無法幫助到他,反而會爲他增添額外的壓力,因爲在被打的同時,他還會惦着:我做不到媽媽要求我的……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 第2張

這時候,不如就教他,你走開就好了,那個孩子打人是不對的——明確是非;你可以對他說:“你這樣做,我不喜歡。”如果他還是不停手,你就走開,不再跟他玩——解決方案。 首先教他表明自己的立場(打人是不對的)和感受(我不喜歡),然後教他行動(走開)。

事實上在大人的世界裏,我們也常常“用腳投票”,對於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地方,離開就是。這也是一種態度的表明,能夠保護自己,也不會太侵犯別人。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3

被欺負卻不敢還手的孩子,大多是4種性格,父母及早發現並糾正

莉莉絲的聲樂課新來了一位男老師,對她特別“照顧”,下課後會關心詢問“是否學會課堂的新歌”。

看着他直勾勾的眼神,莉莉絲很不舒服,但男老師卻摸了摸她的臉,還用力捏了莉莉絲的屁股。

有一次下課後,男老師讓莉莉絲去辦公室,說要“考考她”。剛一進門,男老師就關上了門,還要把手伸進莉莉絲的衣服裏……

看到這裏,我的心揪了起來。被熟人欺負,孩子毫無防備。而此時如果家長不做孩子的靠山,會讓孩子不敢還手,噩夢就會接踵而至。

身體被亂摸是一種侵犯,除此之外,被嘲笑、被使喚、被造謠、被搶奪、被起綽號、被排擠、被推搡,這些都是隱性霸凌,父母要及早告知孩子,才能阻止事件進一步惡化。

有4種性格的孩子不愛說“不”,往往被欺負時不敢還手。如果你家孩子是其中一種的話,父母就要及早糾正!

被欺負卻不敢還手的孩子,大多是4種性格

很多欺負都是隱性的,孩子不容易辨別,加上孩子本身的性格問題,容易成爲受害者。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性格吧!

①不愛說話

這種孩子沉默寡言,學校的啥事都不給家長說,就算家長主動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時間長了,他們就會習慣自己消磨痛苦。可有時候,很多困境難以被覺察,孩子就會處於危險之中。

②膽小怕事

這種情況一般跟父母的性格有關,他們處處教育孩子要忍讓。

比如,孩子跟別人鬧矛盾,受到欺負,父母不問三七二十一就一頓打罵。如果孩子解釋,父母會說:“別人爲啥光欺負你?還不是你活該!”

慢慢地,孩子就不解釋了,反正也沒用。在外面,他們害怕犯錯被別人欺負;在家裏,擔心會被父母責罰。於是膽子越來越小,處處忍讓。

③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怎麼做

莉莉絲很幸運,因爲她的媽媽信任她,並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她:“每個人都是自己身體的主人,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去看或者觸碰你的身體!”

然而,現實中有很多孩子並不知道這是一種侵犯。他們猶豫不決,即便覺得不舒服,也不反抗,總覺得對方是自己愛戴的老師,不會有事。

④“老好人”

老好人缺乏原則,他們的性格特點是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敢得罪人、也不會拒絕別人。

不管遇到什麼事,他們都害怕衝突,所以習慣說“對不起”。其實完全沒必要,要教會孩子適當擺出高姿態——“我可不是好惹的!”

麻省大學大腦科學教授蘇珊·克勞斯·惠特伯恩曾說:“試着把衝突當成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機會。當你與人發生不快時,交流、尊重、好奇,這些行爲能夠幫你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有事就解決事,這也是幫助孩子成長的一種經歷。家長不要辜負孩子的信任,光顧着自己面子,在不怪孩子的情況下,依然讓自己的孩子背黑鍋。不然,孩子的性格就難以糾正了。

父母及早發現並糾正孩子性格,防患於未然

糾正不敢還手的孩子性格,需要父母掌握一定的技巧,免得孩子聽不懂,或對想象出來的困難產生懼怕心理。

文章開頭的故事來自一套《學會大聲說“不”》霸凌繪本之“我不喜歡被亂摸”。這套繪本教給孩子很多好的觀念和教育理念,家長可以讓孩子提早接觸下,防患於未然!

主動提及

莉莉絲的媽媽在吃飯時主動關心孩子的聲樂課,並在孩子說出“不想上了”時溫柔地詢問了原因。

試想一下,如果不問青紅皁白責罵孩子,家長還會有機會知道真相嗎?後果不堪設想。

被打不還手的寶寶性格 第3張

明確告知孩子爲人處世的底線

莉莉絲的媽媽明確告知孩子底線,讓孩子做自己身體的主人。這種做法可以改善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

提前告知孩子隱性霸凌行爲

有一些敏感話題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提,但惡魔從來都喜歡鑽空子!這套繪本分八個主題講隱性霸凌,幫助父母娓娓道來尷尬的話題,也幫助孩子認識這些侵犯行爲,讓孩子在困難面前大聲說“不”。

做孩子信任的靠山

如果孩子遇到的對手較爲強大,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家長就要出面撐場,做孩子信任的靠山。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