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顆責任心

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顆責任心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顆責任心,責任心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基本素養之一,是對人和事物負責任、敢承擔的積極態度,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備心態。那麼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顆責任心?

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顆責任心1

當前,隨着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地走向社會,在不少人身上十分明顯地暴露出缺乏責任感,以自我爲中心,刻意地追求享受,

受到寵愛自認是應該的,缺少爲他人着想、爲他人負責的態度和做法。這些都是和早期“小皇帝”、“小公主”式的寵愛教育分不開的。

一個對家庭、對他人負責任的人,纔會讓人相信;一個對社會、對事業負責任的人,纔會不斷努力進取,事業有成;一個對國家、對民族負責任的人,纔會去奮鬥、去獻身,纔會得到人們的尊崇。責任心必須從小培養。

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顆責任心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要讓孩子對他所說的話負責任,對它所做的事情負責任。孩子講:“言必信,行必果。”

說話要講信用,負責任;做事要果斷,要能擔當,這樣的人才是有責任感的人。所以,從小要培養孩子說話算數,自己做事自己當。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勞動。儘早地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家長千萬不能包辦代替,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擔適當的家務勞動,爲家人服務,堅持經常,這是責任心形成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勞動任務完成得好,

家長要及時表揚、稱讚,給孩子一種賞識的態度,讓孩子充分認識自己的勞動、自己的成功。勞動任務完成得不好,家長不能着急、生氣,

要保護孩子勞動的積極性,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要和他一起分析、討論問題,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鼓勵孩子重做,父母不要嫌麻煩而包辦代替。

在勞動任務完成不好的情況下,讓孩子親身體會不良的後果,引起孩子自責,這也是激發孩子責任感的好方法。

當然,這種後果應該是家長能夠預見到的,不會造成很大破壞、很壞影響的。家長明知不發了,也眼睜睜地任其完成,目的在於既要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也要讓孩子品味由於疏忽、不負責任釀成的苦酒。

比如,餐具沒擺好,全家都等着;沒有帶雨具,只好晚些回家或者淋上一次;放錯調味品了,大家一起品嚐怪味飯菜,等等。

另外,還要安排孩子做一些簡單的社會公益服務工作,這也是培養孩子有責任心的有效途徑。比如,簡單打掃衛生,送一送報紙,教會孩子關心、幫助他人。

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顆責任心2

現在不少家長對於如何找對方法培養孩子甚是苦惱。或許,家長可以嘗試回想一下自己對子女的教導,是否有過這樣的情景:看到孩子懶惰、不勤奮,

沒問過想法和理由,就直截了當地訓斥孩子,向孩子重申種種大道理;孩子跟朋友玩耍時受到欺負,哭着尋求安撫,但你卻責備孩子只會哭鬧,一點都不勇敢。

專家提醒:作爲家長的您應該意識到,這樣的教兒方法,事實上已嚴重貶損了孩子的自我價值。一心想把子女教導好,但手法往往是簡單粗暴的,甚至陷入誤區。您有沒有意識到,您的教子方式可能是受自己某段童年陰影的影響?

案例:

在互動式教子心理學課程上,父親白先生述說道:他的家裏有一子一女。爲了培養兒子更大的責任心,白先生嘗試從小事下手,

讓7歲的.小傢伙負責家裏收疊衣服事務。第一次要求兒子做時,兒子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手腳麻利地把陽臺的衣服收下來,再細心疊放整齊。白先生當時就稱讚兒子“很棒”、“很乖”,並告訴他,以後家裏收疊衣服就由他來負責。

然而,奇怪的是,兒子打那次起就對收疊衣服不感興趣了,其他家務活一件也不做,他甚至對白先生的態度越來越冷淡。

並且從那以後,白先生要求兒子做的事情,兒子也很少搭理。白先生對兒子這樣的反常行爲,甚是不解。

剖析:未重視孩子內心想法

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一顆責任心 第2張

就白先生的個案,凌康桐分析提出,白先生是“好心”辦了“壞事”。兒子好不容易把一件家長交代的家務活認真完成了,本應受到鼓勵和稱讚的。白先生一開始對兒子進行稱讚,這種肯定孩子自我價值的做法是對的。

事後白先生卻又給兒子拋去一個大包袱,讓它攬下此後的家務事。這對於心智尚在形成階段的孩子來說,這等同於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功後又遭受到懲罰,孩子的弱小心靈承受不了這樣的重負,自我價值突然間又被打壓到最低值。

“這也難怪白先生的兒子自此對家務不感興趣,對於家長的指令也沒有積極性了。”凌康桐表示,以白先生的個案爲例,當代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導手法,

只是淺層次地從孩子的行爲着手,而並未重視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一旦沒準確認識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很容易在育兒的教導手法上犯錯誤。

案例:

母親陸女士對管教女兒也很頭疼。她說,才上小學的女兒,天天跟她“頂嘴”。因爲實在受不了女兒的壞脾氣,

所以每逢女兒向自己撒嬌,她便“報復”女兒,故意冷落她,不理睬她。慢慢地,陸女士感覺到自己與女兒的關係每況愈下,女兒有時候甚至指着陸女士的鼻子謾罵。

而陸女士的想法是,也許是因爲自己對女兒的要求還不夠高,管教得不夠多,女兒纔會這樣。“但‘子不教,父之過’,女兒不聽話,不能不管,

必須用極端的辦法來管教。”陸女士承認,自己對女兒的指責很多,功課做得慢的,罵;寫字寫得不工整,罵;吃飯走神發呆,罵。罵還沒效果的,那就打,狠狠地打。

 剖析:自身經歷植入教育

對於陸女士的個案,凌康桐認爲有探討的必要。在跟陸女士一番深入交流後,凌康桐表示,陸女士遇到的育兒難題不在女兒身上,而在她自己身上。

記者向凌康桐瞭解到,原來陸女士的成長經歷並不順利,自幼喪母,寄人籬下。在她的成長曆程中,一直缺乏父母的關愛,

自小本應獲得的關注與愛護,一直都比同齡孩子少。陸女士現在還忘不了童年的經歷,吃飯吃得慢的,做功課不認真的,都得捱打捱罵。

“人永遠是過去體驗的奴隸。”凌康桐說,陸女士的成長經歷足以給她留下難以磨滅的童年陰影。儘管陸女士現已嫁爲人婦、生兒育女,但童年時遭受的冷漠與不安全的體驗,

已被帶入自身育兒的教導手法中。而這樣的結果是,女兒不僅無辜地承受母親的痛,還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親的冷漠對待,女兒的反叛情緒正是來自於母親的待人態度。陸女士要是一天不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那麼女兒的現況就難有好轉。

 專家忠告

善用育兒方程式

多代入孩子角色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凌康桐提出,育兒有自成一體的方程式。第一步,家長必須瞭解現況,即關乎孩子、家庭以及兩者的環境、氛圍現況;

第二步,家長必須清楚目標,也就是要認識到教育孩子的目標。當確定下來後,有了起點,又有了目標,再找到合適的方法就足夠了。

“在現況的認知上,家長應多聆聽孩子的聲音,多感受孩子的內心想法,有必要代入孩子的角色中,從每一件事中去體驗孩子的思考方式。”

凌康桐結合個案說明:比如,在白先生的個案中,白先生想通過要求兒子做家務來鍛鍊,如果能從兒子的思考方式出發,一件一件事情逐步讓兒子擔當,而不是一下子讓他攬下所有的責任,那就不至於破壞了兒子的積極性。

在家長如何安撫受欺負孩子的個案中,凌康桐表示,孩子明明受了委屈,但家長硬是對孩子說“不要緊”、“沒事的”,表面上看似教導孩子要有豁達的胸懷,但事實上,家長已對孩子的不安及申訴給予了否定的態度。

專家認爲,如果家長能明白教子的出發原點,並明確教子的目的,即讓孩子得到教育,懂得學習並學習獨立,有足夠的能力給予其他人的關愛。

在此基礎上,使用正確的教子策略,如不斷提升孩子的自尊感、自我價值,不斷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按照這道教子方程式來做,那麼,想教子成功就不需太費勁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