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嬰兒音樂啓蒙教育

嬰兒音樂啓蒙教育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嬰兒音樂啓蒙教育,很多的家長想讓孩子往音樂方向發展,這時候對孩子進行音樂啓蒙是非常重要的,飲血啓蒙不僅能敏銳聽覺、增加詞彙、激發想象、還能幫助孩子提升智力。以下分享嬰兒音樂啓蒙教育方法。

嬰兒音樂啓蒙教育1

1、引導孩子學會聽聲音

音樂來源於生活,大自然裏的鳥鳴、哇叫、潺潺的流水聲、雨水的滴答聲、汽車的鳴笛聲等都是動聽悅耳的音樂。我們要多和孩子一起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並引導孩子在大自然的聲音中發現音有高低、長短、強弱之分。

2、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一個健康向上的成長氛圍。

多在家裏車裏放些好聽的古典音樂,帶孩子去聽音樂會、舞臺劇、兒童劇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要想孩子有好的音樂啓蒙教育,平時應該多給孩子放一些音樂,從小培養孩子音樂方面的才能,利用音樂去修身養性。

嬰兒音樂啓蒙教育

音樂欣賞可以擴大孩子的音樂視野,培養他對音樂的興趣和理解能力。有了這樣的音樂環境的渲染,相信孩子會在音樂上有更好的主動性。

3、用音樂遊戲進行親子互動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讓孩子學會記聲音、節奏等。在互動的過程中,既能幫助孩子去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願望和理想,還能促進親子感情。在互動過程中,家長更多的應該是引導作用,父母教孩子唱歌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晰、節奏感強。

嬰兒音樂啓蒙教育2

(一)愛好音樂是幼兒的天性

一位心智專家指出,即使剛出生的嬰兒,就已能對聲音產生反應:“高頻率的聲音,易使幼兒煩躁不安,中間頻率則會引起他們注意,至於低頻率者則具有安撫他們的效果。”

因此,基於幼兒的心智發展比動作發展開始得早,專家認爲,讓他們由感受欣賞音樂,進而再認識音樂,學習音樂。

專家提出指導並建議:“1~2歲的幼兒動作遲緩,這時可以引導幼兒配合着音樂拍掌,讓他們感覺與音樂的共振性。

進入三、四歲以後,幼兒的粗動作已經具備,不妨在拍掌之外,運用肢體的舞蹈去感應音樂的節奏。”

由以上的論點和建議,我們發現,把握孩子發展階段上的特點,順應他們的天性,取用簡單、純樸的音樂素材,供孩子親自體驗,對培養他們的“感受力”將有莫大的幫助,這也是目前着重“感覺啓發”的幼兒音樂教育在設計活動時所秉持的原則。

(二)感覺啓發的教育活動

音樂童話,利用不同的樂器代表不同的角色,以旋律“寫出”故事主人翁的情感及冒險經歷,是“音樂童話”的特色。樂曲之前老師先給“故事”一個起頭,並做人物說明,樂曲當中,適時地配合旁白,增添活潑的氣氛。

“音樂童話”的目的在於,藉着故事吸引幼兒聆聽音樂、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這種方法無疑地也提供了培養專心致志的功能。

畫“音樂”。利用畫畫的方法,幫助孩子分辨音程快慢,長短及音色的輕快、沉頓。指導老師說,這種方法是讓孩子把音樂的“痕跡”留下來。先將樂曲播放一遍,再由孩子自由地在畫紙上,一面聆聽一面畫出當時的感覺。

嬰兒音樂啓蒙教育 第2張

這種經驗不僅提供孩子接觸音樂韻律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欣賞音樂時任他們有一種自由表現的創作,更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

有時候,老師則選取一些感覺氣氛或情調清楚的樂曲,在孩子欣賞之後,由他決定畫一幅相似感覺的“具體”畫,他們或許會以太陽表示興奮的心情,用詭異的怪物形容沉鬱的感受在過程當中,孩子也初步認知了“情緒”的表述。

學音樂扮戲。動物、動畫片,都是幼兒深愛的“朋友”,老師們可以選擇相關的曲子,讓孩子模仿大象走路、小鳥飛翔、小白兔跳、河馬動耳朵等。

據老師們說明,這種模仿旨在鼓勵孩子觀察,其次也能發揮他們自由創作的能力。而音樂與動作的配合又可成爲舞蹈的結構,供孩子學習肢體的韻律感。

類似的活動,也有以大自然爲主題,由孩子模仿風吹草動、樹搖、花朵的含苞,開放以及枯萎等等。

孕育情操。奧地利著名的音樂家卡爾夫說,音樂是大自然一種偉大的和諧次序,能賦予人心靈上真實的“美”,他並且認爲“最好的音樂是,運用實際生活中關係最密切的事物爲主題的創作。”

每曲音樂都是作者對生活的見陽,誘導孩子欣賞音樂正可指引他們認知、感受這個他所生活的世界,愛他周圍的一切。

幼教老師認爲,藉着自由創作,合奏的教育,音樂不但滿足了孩子自我表現的慾望,也養成他們尊重他人,與別人合作的習慣。

嬰兒音樂啓蒙教育3

嬰幼兒音樂教育所起的作用

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精神的教育,以旋律優美 動聽、生動活潑、情趣高雅的音樂,去陶冶孩子的性情和品格,調節情緒,豐富情感;

二是智力的教育,以優美動聽的音樂,去影響、鍛鍊孩子的聽覺,促進聽覺能力和智力的發展。

嬰幼兒適聽音樂

零歲孩子的音樂教育,可以給他們聽音樂,在給孩子聽音樂的時候,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音樂的音響質量要純淨、清晰,不要有雜音。

無論有人唱歌給孩子聽,還是播放音樂,都要音調準確,不準確的音調會損傷孩子的聽覺辨別能力,甚至造成以後唱歌走調。給孩子聽音樂的音量要適中、稍弱,過大的音量,嘈雜的音響,會使孩子的聽覺疲勞,甚至損傷聽力。

音樂作品有優劣高下之分。給孩子聽音樂的時候,應當選擇著名的、優秀的音樂作品,以優美動聽的旋律,健康高雅的情感內涵,陶冶孩子的性情和品格。

還可以用音樂來配合孩子的日常活動,調節情緒變化。譬如,當孩子要入睡的時候,給孩子聽安靜柔和的'搖籃曲,如舒伯特的《搖籃曲》,使他的情緒穩定、放鬆, 漸漸地入睡。聽習慣了以後,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一放音樂,他就能很快安靜地入睡。

再如,當孩子情緒煩躁哭鬧的時候,給他聽愉快活潑的音樂,如(捷克)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吸引他的注意力,調節他的情緒,使他變哭爲笑。

給孩子吃奶的時候,可以給他聽愉快優美的音樂,如聖桑的《天鵝》,使他情緒舒暢愉快,吃得香甜。最初爲嬰兒選聽的音樂作品,以中等速度或稍慢的速度爲宜,樂曲內部情緒變化起伏不要太大。

嬰兒音樂啓蒙教育 第3張

我們的音樂磨耳朵系列就是不錯的選擇。

一次連續給孩子聽音樂的時間,一般不超過 15分鐘,休息幾分鐘再聽。播放的音量要適中或稍弱,長時間地聽較強的音量,會使孩子的聽覺疲勞,甚至損傷聽覺能力,千萬不可大意。

在一兩個月內,反覆聽兩三首曲子,使孩子有個識記過程,以便加深印象,增強記憶,得到音樂藝術美的薰陶。

孩子在嬰幼兒年齡階段,可分爲 0 到 3 歲和 3 到 6 歲兩個階段

3 到 6 歲可以入幼兒園接受音樂教育

0到 3 歲,能不能適時地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關鍵在家長。

音樂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都要靠家長來爲他們安排,孩子自己是無能爲力的。音樂教育主要是作用於孩子精神、情感、智力,發展聽覺能力、活動能力、語言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隨着孩子的發育、成長,活動能力的長進,應當逐步豐富孩子的活動內容和形式。

不僅要給孩子聽音樂,還可以帶領孩子隨着音樂,合拍地做拍手、踏腳、晃動身體等動作,培養孩子的動作協調、有節奏感。

隨着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學習有節奏地說兒歌、學習唱歌。

音樂教育不但要有適時、良好的開始,還應當做到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進行,爲孩子的音樂文化藝術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