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6篇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6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3.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6篇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1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在育兒課堂中聽到的,當時老師用了三天的時間來解讀這本書,剛聽完那會感嘆萬分,因爲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了,期間錯過了很多敏感期。也因爲自己的無知並沒有讓孩子很好的過渡敏感期。這本書買了很久卻一直遲遲未開封,一部分原因是育兒課堂上聽過,也有部分原因是自己認爲孩子已經過了敏感期了,沒必要看了。最近重讀了這本書,書中有三個知識點讓自己感觸特別的深刻。

第一點也是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第三階段的執拗和不可逆性。在孩子小的時候吃東西時不小心掉地上,無論自己如何哄,拿一樣的吃的也好,更有吸引力的吃的也罷,哪怕拿出平時最愛吃的東西,都無法改變孩子就是要掉地上髒了的那一塊食物的想法。多次把當時的自己氣的夠嗆,只覺得怎麼會有這麼犟的孩子。一點都不理解孩子其實是在經歷秩序敏感期,無論什麼東西都要和原來一樣,哪怕是掉地上的糖,再拿一塊一樣的對孩子來說也是不一樣~

第二點是書中提到的一個案例:講着一個孩子在玩自己的尿,他的媽媽多次勸阻無效後,孩子的爸爸強行將孩子帶離現場,而書中兩個孩子卻提出了不同的解決辦法,一個是不管孩子,讓他繼續玩;一個是尋找孩子從來沒見過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來阻止孩子玩尿。試想如果是我們,又會怎麼做呢?我一定也會像案例中的爸爸或媽媽一樣,想盡辦法阻止他繼續玩,不斷的打擾他,如果還沒有用也會使用強行拉走的辦法。而書中卻提到孩子在專心致志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常被無端打斷,破壞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雖然自己的孩子沒有出現過書中那樣玩尿的情況,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在專注於一件事時沒有被打擾過呢?我家孩子被打擾最典型的莫過於孩子小時候餵飯難,爲了讓孩子多吃幾口飯,父母總是會在孩子邊玩時塞一口飯。因此孩子現在不夠專注,和小時候專注被打斷是有必然聯繫的。

第三點是書中提到的攀爬敏感期,相信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還沒走穩就喜歡亂爬亂竄的行爲。我家大寶也不例外,一直以來都覺得大寶是個膽子很小的孩子,看這本書時想起他曾經成長的經歷,原來他曾經也有過大膽嘗試與體驗的經歷,像爬牀爬樓梯爬凳子,甚至是牀的圍攔也攔不住他攀爬。只要能爬的,他都會去嘗試。但由於他是大寶,大家都很寵他,尤其是父母,生怕他摔着碰着,在孩子多次嘗試各種攀爬時,自己總是會揪着一顆心,時不時大聲呼喚小心。而父母的寵愛時常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慢慢的,孩子膽子越來越小了…

已經錯過的敏感期就是錯過了,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也過了可以恢復敏感期的年齡,但這本書還是解決了自己很多疑惑,理解了孩子現在的某些行爲,知道了自己曾經在孩子成長中犯過的錯誤。自己努力讀書也是爲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日後,希望自己無論是這本書還是其它親子教育類書籍,都不要忘了初心,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愛,給予孩子充足的愛,愛孩子就要先懂孩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2

在工作生活中,當遇到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表現出不同的行爲時,自己雖有不解,但卻未曾真正的去認真思考了解這些行爲背後的原因,僅僅只是想想,心中的疑惑未曾得到半點解答,直到我遇見它:教研培訓會上,李玥杉老師爲我們分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雖之前有粗略的讀過,終究是不解其中真諦,而今是如獲珍寶,細細品位其中內涵,悔恨初見之怠慢。

輕撫書頁,聞着墨香,欣喜地發現孫瑞雪老師對一些主要敏感期的專門闡述,如“兒童在用手思考”“空間、時間的敏感期”“人際關係的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認真研讀後,曾幾何時盤梗在我心中的疑問,如同縷縷清風,將這些疑問一一吹散,爲我撥雲見日。這本書給了清晰的答案,爲我展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生命的畫卷,讓我對幼兒的生命發展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瞭解,也使我更加靜下心來深入細緻的思考自我,提升自我,突破自我。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在兒童日常行爲、大量兒童的案例中總結出來的育兒理念,以蒙臺梭利教育理論爲基礎,延伸出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日常教育方法。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大規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祕密。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案例分享

在讀這本書以前,我知道人的發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繪畫敏感期、音樂敏感期等。但是兒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麼樣子?各個敏感期分別在什麼時候到來?怎麼判斷孩子處於生命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來時,父母應該做些什麼?對於這些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幾乎一無所知。閱讀了本書後,並與自身工作生活中遇到案例相結合,令我茅塞頓開,真正領略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諦。

案例一:口的敏感期

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會看到襁褓中的嬰兒,會時常將手放進嘴裏不斷吮吸着。小侄女,現年2週歲,在其半歲前,時常回家總會看到她很專注的將手往嘴裏放,而且還會發出很大的“吧唧”聲,這時身邊的大人也包括我自己,看到後就會一邊說着“不衛生,不乾淨”,一邊將孩子的手從嘴裏拿出來,這時會發現剛剛還可愛的乖寶寶,瞬間變成愛哭鬼。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只是會拍拍孩子,安撫一下孩子的情緒。沒過一會,再看孩子,她仍在不斷努力的將手送入自己的小嘴巴。爲什麼剛纔吃着小手安靜快樂的寶貝,把手取出後,瞬間惱怒起來了呢?雖然自己有過思考,但未曾真正的瞭解過吃手行爲背後的原因。直到我看了《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後,書中提到的口的敏感期中的案例,使我思緒全開,也使我更清晰地認識孩子,瞭解孩子,更給我今後科學有效地育兒生活指明瞭方向。

孩子吃手,這是她用口發展和獨立口的功能,使用口來認識她自身,她要認識甚至是喚醒自己的身體,她透過這樣的吮吸來把手解放出來,最後用口來認識這個世界,她手的感覺是這樣開始的,她的世界也是這樣開始的。

兒童口腔敏感期在半歲左右來臨,嬰兒首先要使口的功能建立起來,其次才用口來認識世界。口不僅僅用來飲食,在最早先,口肩負着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用它來喚醒身體的'其他部分,並且用它來認識外在的世界。關注幼兒敏感期,至關重要,當嬰兒暢通無阻的度過了一個敏感期時,他就走過了一個發展的臺階,這給嬰兒帶來了愉悅和持續性的滿足,也釋放出了嬰兒生命中的能量。

案例二:空間、時間的敏感期

在戶外活動時,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滑滑梯,好些孩子總喜歡在滑滑梯下面的空間來回穿梭,玩着各種遊戲,十分開心。作爲老師總是怕孩子們來回跑不注意,會碰到頭或者摔傷,甚至時有打斷孩子們的遊戲。

看完《捕捉兒童敏感期》中關於空間、時間的敏感期後,深刻地認識到孩子們原來是通過滑滑梯下面的空間,感知空間,建立空間意識。作爲教師我們需要有承受危險的心理力量,我們應該給孩子愛和自由,所有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會有這樣的需求,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探索,是兒童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一個突破極限的過程。

案例三:婚姻的敏感期

班級中(中班)的兩個小朋友(4—5歲),一一(女)和左左(男)。一段時間裏,他們兩個總會互相說着“長大了,我要和她/他結婚”“長大了,我要嫁給他”“長大了,我要娶她”。

兒童時期是一個純粹的情感培養和情感發展的過程,讓兒童在童年順利度過婚姻的敏感期,將爲孩子成人後的婚姻關係奠定基礎。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應重視兒童的婚姻敏感期。婚姻敏感期實際上是兒童最早開始涉及成人世界的道德問題,當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到來時,我們應該高興,因爲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爲兒童建立更好的婚姻觀念,爲兒童建立更好的愛的觀念和豐富的情緒。

金句分享

孩子的心是細膩的,只有當我們儘可能細膩起來的時候,纔會有機會感受到孩子細膩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讓兒童學習他年齡不能承受的東西,用成人的學習方法和強制手段給孩子灌輸知識。

媽媽們叫孩子時很少先觀察一下孩子正在幹什麼,誰知道有多少個寶貴的瞬間就被這樣打斷了。

彌補敏感期需要條件,需要愛和自由的環境……在愛的包容下,被壓制過的兒童會獲得心理上的療愈;在自由中兒童逐漸放鬆和解放,逐漸打開自己的心智,走向正常。

對於孩子來說,任何所學的知識,一定要被使用在生活中,這個實踐的過程便是內化的過程。

讀罷此書,意猶未盡,進入幼教行業快六年了,期間遇到過不同類型的孩子,由於自身經驗缺乏,在孩子們出現一些看似奇怪的行爲後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更科學地引導孩子們。當我讀了這本書後,對之前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找到了答案。當我們遇到一些看似很奇怪的行爲時,如果能夠心平靜氣地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看,其實沒有什麼。只是我們常常會用成人的標準以及眼光去評判一個孩子的行爲。順其自然,讓孩子們慢慢去度過他們的特殊時期,適時引導,及時指正。這本書淺顯易懂,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及建議可以很好地轉化爲自己的經驗。也希望自己今後能更瞭解孩子,懂得更尊重孩子,在孩子做出不理解的事情時,不再是阻止,最起碼知道爲什麼。

感知兒童的敏感期,瞭解和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爲兒童順利度過敏感期做出努力。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3

斷斷續續花了好長的時間終於讀完了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對我而言,理論知識太多,一時難以消化,以後還要多翻閱學習。

全書的主題是孩子的各個敏感期出現時,家長和老師要給與足夠的愛和自由,幫助孩子平穩度過每一個敏感期。

等等兩歲生日時,發生了一件小事。等等在客廳玩耍,因爲裏屋開了空調,乾爹從陽臺進來後就隨手關門了。突然只聽到等等嚎啕大哭,大家立刻去哄他,也哄不好,還是歇斯底里的哭。我猜測,乾爹進來後自己關門了,沒有讓他關。把他抱過來,問他是不是這個原因而哭。他點點頭。立馬打開門,喊他去關。他一邊流着眼淚,一邊笑着跑去關門,然後就不哭了。因爲之前,每次我們從陽臺進來,都是他去關門。他已經到了這個秩序敏感期,這個事是讓他來做,那麼別人就不許做,必須等他來做。即使到現在2歲5個月了,我們從外面進來,如果他在家,必須喊他來開門,如果你用鑰匙開門進來,他立馬就會哭,喊着:“讓我來”。家裏還有一些事情也必須讓他來,比如爸爸的菸灰缸必須讓他來倒,即使他倒不好,每次搞得到處都是。他的這秩序個敏感期持續時間挺長了,但是對於我們家人的生活沒有影響,我們也都由着他,給予他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兩歲半以前的敏感期有很多,比如走——從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獨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樓梯,到專門愛走不平的路。現在細細回想起來,等等這一些都經歷過。他還不到1歲就能獨立自己行走了,不要我們牽他,自己像只小企鵝一樣,左搖右擺的走路,還特別喜歡去追比他走得快的大孩子。大一點後,喜歡走樓梯,大熱天裏我陪着他在小區入口的樓梯處每天走好幾趟,爲了導入數學興趣,一邊走,我還一邊數數,他走一級臺階,我數一個數。小區的花園裏有好多一塊塊的石板小道,不是平坦的,而且還隱藏在灌木叢中。一歲8個月左右,因爲妹妹出生了,他每天都是由阿姨帶着出去玩,每天都帶着阿姨走那些凹凸不平的小路,而且每次路線都還不一樣,阿姨必須跟在他後面走。兩歲4個月時,大姑和姨奶奶來長沙玩,我們一起去爬嶽麓山,我們都走在大路上,他一個人走在路旁的幹水溝裏,我們讓他上來,不肯,還走得特別開心,一個個的叫我們回頭看他。進入模仿額敏感期時,簡直就是鸚鵡學舌,我們說什麼,他也跟着說。我問他:“你吃蘋果嗎?”他說:“你吃蘋果嗎?”“媽媽是問你,你吃不吃蘋果?”“你吃不吃蘋果?”還能怎麼溝通呢?

諾諾現在已經9個多月了,但是對吃手還是樂此不疲。她在用口腔探索世界,也是在用口腔尋找安全感,安慰自己。6個月以前是經常吃,一根根手指輪着來,或者是整個手指都賽進嘴裏,或者是攥成小拳頭塞進去。現在是隻吃食指,想要睡覺了就會吃,半夜醒來也會吃。平常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裏放,不讓她吃立馬就哭了,一還給她,眼淚馬上收住,塞進嘴裏,望着你笑。她的口腔敏感期還沒有過,平常不會阻止她,但是也會引導她發展其它感官,比如聽覺,用工具發出不同的聲音;訓練視覺,用玩具吸引她追視;給她不同材質的玩具,讓她摸,捏,以此來訓練觸覺。

對於孩子,我們總是以自己的固有思維去看待他,其實孩子有自己的發展歷程,他到了什麼年齡,自然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我們不能揠苗助長,也不必憂慮,給予足夠的愛和自由,靜待花開。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4

一般的教育類書籍都是理論式的,但是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卻全是案例,再加上案例點評。而且書中的案例都特別典型,很容易帶入日常的教學中。

比如說口的敏感期,在不瞭解幼兒的敏感期時,我一直認爲嬰兒把手放入口中是一個極不衛生的動作,而且容易養成幼兒吃手的習慣。但事實正好相反,首先,在這一時期,口是孩子探索世界,認識萬物的非常重要的器官。如果在口的敏感期時,沒有讓幼兒用嘴巴去探索一些事物,嬰兒就不可能獲得一些生活的經驗;而且很多孩子的敏感期是有補償期的,也就是如果在適宜的年齡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以後會用更長的時間來補償這一敏感期,還是以口的敏感期舉例,有些大孩子有吃手的習慣大概就是源於此原因吧。

像是我的一個同學,現在與我同歲,已經二十多了。睡覺的時候還是不自覺的吃手指,並且有咬指甲的習慣。我也曾多次跟他說過這個習慣非常不好,但他就是改不掉,老是不自覺的去咬手指甲,每次看他的手指都是參差不齊的。他媽媽跟他說,他小的時候,大人就是覺得咬手指頭不衛生,只要一看到他把手放進嘴裏就給他拿出來,甚至給他穿的小衣服的袖子都特別長,小手都是藏在衣袖裏面,根本沒有辦法把小手放進手裏。這樣就阻礙了他用口去探索世界,使得這個敏感期沒有好好度過,還形成了不好的性慣。

在幼兒處於某個敏感期時,我們應盡力幫助幼兒順利度過敏感期,不要以安全等名義去阻礙他的發展,因爲幼兒對於一些危險是有規避意識的。

點評:口的敏感期是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傳統觀念上,我們總是認爲孩子“吃手“”是非常不衛生的,豈不知這嚴重剝奪了寶寶的發展需求,阻礙了寶寶探索世界的內在動力的發展。現代教育研究與實踐不但證明了這一觀點,同時,如果我們能夠仔細的觀察一下新生的小寶寶的話,我們會發現,當TA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小手放進自己的口中的時候,TA的小臉上會呈現出多麼動人的滿足與喜悅的神色!

讓我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的祕密,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5

《捕捉兒童敏感期》是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編著的書,本書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就如書中所說:“瞭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祕密,幫助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並釋放內在的新的生命力。”所以“這是愛孩子的書,而不是教孩子的書。”

本書有8個篇章。在第一章,作者通過4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從嬰兒吃手、腳丫、玩具等用口來感知世界,瞭解外在,建構自我,說明孩子從出生敏感期就開始了,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間交換,在成人看來屬於不等價,而在交換背後卻藏着孩子的祕密和感覺,有着他們的喜悅;在秩序敏感期,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必須按照既定的規則做事,如果大人破壞規則他們會要求不斷的重新來,她也會要求大人或者小夥伴們按照自己擺放玩具的要求放好,這也是兒童的“直線式思維”,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對繪畫和音樂有着天然的直覺,在這一時期,如果被家長們發現和抓住,爲孩子提供藝術環境,那麼就能很好的進行“潛力開發”。讀完第一章,讓讀者對敏感期有了一定的瞭解,也讓讀者對探索孩子有了興趣,因此,在後面的章節中,作者分別從0-2歲、4-5歲、5-6歲和6歲以上兒童發展中的敏感期做說明,每個階段通過孩子與家長、老師的故事進行闡明各個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

從2歲起孩子開始進入空間敏感期。兒童通過物體的位置探索空間,通過物體的運動探索空間,還通過彎曲的視界探索空間。通過不在視界中的物體探索空間,他們由此得到空間感,形成空間概念。

這些都是空間的要素:直觀的位置,直觀外的位置,速度與時間的關係。這就是科學邏輯的起始點。彈力球是幼兒最初的探索空間的最好的東西。仍東西的動作雖然簡單,但卻非常重要。

語言敏感期

(0~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併發出啞啞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爲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閱讀敏感期

(4.5~5.5歲)孩子的書寫能力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就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佈置一個充滿書香的居家環境,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秩序敏感期

(0~3歲)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裏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感官敏感期

(0~6歲)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着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3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地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裏的事物。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是不具有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細微事物的敏感期

(1.5~4歲)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箇中的奧祕。因此,如果孩子對泥土裏的小昆蟲或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培養孩子細心、認真的好時機。

動作敏感期

(大肌肉1~2歲小肌肉1.5~3歲)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開發。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小肌肉的練習也同時進行,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的訓練。不僅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性別敏感期

(4~5歲)大概4歲時的孩子最重視的就是誰是男孩誰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間,他們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觀察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對身體的探索和認識來自於觀察,成人在給孩子解釋時,態度必須客觀和科學,就如同認識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樣。當然百科全書這時是最好的工具了。

人際關係敏感期

(2~5歲)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從和許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兩個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經歷了人際交往的全過程,而這種交往智能是與生俱來的。

孩子每個敏感期的到來都是短暫的,也會是轉瞬即逝的,如果在敏感期我們沒有好好“保護”它,在12歲之前只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自由,也是可以彌補的。作者說:“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勇敢、堅定、樂觀、充滿自信,擁有這樣一個孩子,幸福會像空氣一樣包圍着我們。”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書筆記6

每一次讀孫老師的書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聽說過青春期,更年期等,對於兒童敏感期還是第一次瞭解。原來兒童的成長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構成的,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而敏感期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能否成長爲一個正常的,優秀的人。

以下是我根據此書對哥哥的女兒——睿嫣,處於兒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進入口腔敏感期時,睿嫣喜歡在牀上抱着大可樂瓶翻滾,並嘗試用嘴咬開瓶蓋。當時她還不到一歲,做這個動作有些費勁,但她並不氣餒,可以持續做十幾分鍾,時常把自己累得氣喘吁吁;睿嫣有一隻黃色的小熊,每次給她小熊,她都會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時,也是抓過來咬一通;有一次,家裏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睿嫣抓起來就往嘴裏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馬上做出難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裏的東西往外吐。哈哈哈,小傢伙口的功能已經建立並獨立起來,正在用口來認識世界呢!

睿嫣一歲左右時,恰好家裏的沙發破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洞,她發現了,便開始用手指去摳。小洞被摳大了,棉絮露了出來,她便把棉絮往外掏,於是那段時間她總是專注於這份工作,樂此不疲。接下來我發現她對紙箱子很感興趣,於是便把她放到紙箱子裏,她時而蹲下,時而站起,有時還會扶着箱子不停地搖晃,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搖晃得太厲害了,她就面朝地板摔了個大馬趴,繼而哇哇大哭。

無奈,我開始爲她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後我發現,每次打開洗衣機時,睿嫣都喜歡往洗衣機裏扒拉,但是她個子夠不着,什麼也看不到。於是我把她抱進去,當然我事先拔掉了電插頭。進入這個空間,睿嫣有時手舞足蹈,有時又安靜得出奇,她可以自己在裏面玩上30,40分鐘。很顯然,她對這個空間很滿意,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星期左右吧。當時,我只是想帶她的時候省些力氣,沒想到恰好滿足了她在空間敏感期時對空間探索的要求。

兩歲左右,睿嫣到了剪紙敏感期。每次握起剪刀,她都會拿起紙張剪個不停。我們會拿一些廢報紙給她剪,有時她會要求要一些白紙,我們提供的條件應該是滿足了她的需求,所以她並不會拿剪刀去剪衣服啊,窗簾之類的東西。其實,我並沒有認真看過她剪的過程,只是每次剪完,她都是一副很滿足的樣子,我覺得這樣就夠了。但我媽媽是個愛乾淨的人,面對睿嫣剪了一地的紙,媽媽會不高興,會不允許。但我不這麼想,因爲小時候我也喜歡剪紙,我喜歡把紙張先剪成一條一條的,不完全剪斷,然後再一排一排的剪下去,剪得碎碎的。我喜歡聽剪刀剪在紙上的“沙沙”聲,讓我覺得很舒服。我不知道睿嫣是出於什麼目的來剪紙,但我看得出剪紙帶給她的愉悅感。於是,爲了保護我們感同身受的愉悅感,我和睿嫣約定,自己收拾掉廢紙是允許她剪紙的唯一條件。睿嫣爽快答應了,也如約做到了。就這樣,我倆共同幫助了她自己度過這段剪紙敏感期。

以上是我對睿嫣處於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記憶,但是當時自己是沒有兒童敏感期這一概念的。完全是處於保護孩子愛好的心理。因爲,小時候,媽媽總是限制我做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會忘記。所以,我不希望哥哥的女兒和我一樣,在沒有自由的環境中成長。於是,我會盡量滿足她的想法和要求,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爲了彌補自己兒童時期的遺憾。沒想到,卻誤打誤撞的幫助了睿嫣。真是讓人欣喜。

很感恩能讀到這本書,使自己有機會探索兒童成長的祕密。從前不明白哥哥的女兒爲什麼那麼喜歡玩沙子?不明白哥哥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喜歡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兒子爲什麼每天早晨起牀都要看同一集奧特曼?現在總算是揭開這層神祕的面紗了。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導處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麼。但至少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有更多的寬容和愛意去善待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最終長成正常的,快樂的人,感恩!讀書筆記》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