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孕婦出現臍帶繞頸怎麼辦

孕婦出現臍帶繞頸怎麼辦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孕婦出現臍帶繞頸怎麼辦,有很多的孕婦在檢查的時候,醫生就會說,胎兒出現了臍帶繞頸的現象,導致孕婦出現臍帶繞頸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因爲睡姿的不正確,下面小編爲大家解答孕婦出現臍帶繞頸怎麼辦。

孕婦出現臍帶繞頸怎麼辦

孕婦出現臍帶繞頸怎麼辦1

一、孕婦臍帶繞頸怎麼辦

1、臍帶繞頸是較常見的,由於妊娠中期,羊水較多,或者臍帶較長,由於胎動活躍,導致臍帶繞頸,臍帶富有彈性,臍帶繞頸後,只要不過分拉扯臍帶,不致於影響臍帶的血流,不會危及胎兒。

2、孕婦需要注意觀察胎動,彩超檢查臍動脈血流情況,做好胎心監護評分,學會使用胎語儀,在家中進行基礎胎心監測,繪製標準監測曲線。

3、另外,還要保持左側臥位睡眠,使臍帶血供豐富,就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二、什麼是臍帶繞頸

1、臍帶纏繞是臍帶異常的一種,以纏繞胎寶寶頸部最爲多見,是臍帶異常中最重要的類型之一。另有一種不完全繞頸者,稱爲臍帶搭頸。其次爲纏繞軀幹及肢體,常被準媽媽們統稱爲臍帶繞頸或臍帶纏頸。

2、臍帶纏繞胎寶寶頸部發生率爲20%~25%,其中臍繞頸一週發生率爲89%,而臍帶繞頸兩週發生率爲11%,臍帶繞頸3周及以上者很少見,臍帶纏繞胎寶寶軀幹、肢體比較少見。

3、準媽媽們在醫院檢查之後發現,孕婦臍帶繞頸,各位準媽媽不用過於擔心,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在不放心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查諮詢。另外,本篇文章還介紹了什麼是臍帶繞頸,希望對想要了解這方面知識的準媽媽們有所幫助。

孕婦出現臍帶繞頸怎麼辦2

一、孕婦不可以做什麼事情

1、做大幅度運動

懷孕後,如果孕媽咪運動過於劇烈或運動姿勢幅度過大,不但容易消耗體力,而且幅度大的運動還會拉傷背部肌肉,加重腰椎負擔,嚴重的.情況下還容易引起流產。同時,過度的運動還會讓胎兒繞頸的機率增大。所以,在孕期準媽咪可以做溫和、適當的運動,比如散步、孕婦瑜伽、孕婦體操等。

當然,不運動也是不行的哦,因爲適度的運動不但能改善懷孕期間的不適感、有助於順產,產後還更容易恢復身材。

2、孕期經常熬夜

準媽咪在孕期經常熬夜,不但會加重身體和心理上的負擔,還會影響胎兒的生物鐘,使胎兒過於活躍從而引起胎兒繞頸。同時,孕期熬夜還會對胎兒的發育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寶寶出生後體重過輕,生長緩慢等。因此,孕媽咪一定要保持規律的作息,睡眠時間要儘量保持在每晚8-9小時,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3、睡姿不正確

除此之外,孕媽咪不正確的睡姿也會造成胎兒臍帶繞頸。對於孕媽咪來說,採取左側臥睡姿較爲合適。一方面是因爲左側臥位能夠減輕子宮對孕媽咪的主動脈壓迫,使子宮胎盤水血量增加;另一方面則是可以改善子宮右旋轉程度,避免子宮內出現缺氧和發育遲緩的現象。

其中,在孕期出現過臍帶繞頸的現象,孕媽咪更應該堅持左側臥睡。

4、呼吸過於急促

如果孕媽咪呼吸過於急促,會使胎兒在子宮內造成短時間缺氧或是呼吸不暢。而遇到缺氧時,胎寶寶則容易在羊水中四處亂動,從而導致被臍帶纏繞。一旦胎兒遇到臍帶繞頸,孕媽咪要學會放鬆自己,適當的進行深呼吸。同時,每日盤腿靜坐幾分鐘,有規律的進行吸氣呼氣,能讓胎兒更好的吸收母體的營養成分,有利於胎兒的生長髮育。

二、胎兒臍帶繞頸的原因

1、臍帶繞頸是胎兒分娩時常見的情況,一般認爲這與臍帶過長和胎動過頻有關。胎兒會在母體內經常活動,在空間並不很大的子宮內翻滾打轉,並且每個胎兒的特點不同,有的胎兒動作比較輕柔,有的胎兒動作幅度較大,特別喜愛運動,會在子宮內活動、遊戲,動動胳膊,伸伸腿,又會轉個圈,這時有可能會發生臍帶纏繞。

2、臍帶繞頸屬高危妊娠,隨時可引起胎寶寶宮內窘迫。孕末期若臍帶有多處纏繞,對於胎寶寶則是非常危險的,纏繞較緊者可影響臍帶血流的通過,從而影響到胎寶寶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謝,使胎寶寶出現胎心率減慢,嚴重者可能出現胎寶寶缺氧,甚至胎寶寶死亡。臍帶纏繞對胎兒的影響,與纏繞的週數及鬆緊度、臍帶的長短、羊水量有關。同時還與是否臨產有關。臨產後,胎頭往下分娩,會造成原先纏繞較鬆的臍帶逐漸拉緊。

3、一般來說,被臍帶纏繞一週或臍帶搭頸的胎兒,因臍帶纏繞及壓迫程度較輕,是不會發生臨牀症狀的,這種纏繞對母兒危險不大,母親仍可經陰道將其順利分娩。即使是臍帶繞頸,由於胎頭的活動性較小,只要臍帶沒有被勒緊,通常就不會危害胎兒健康。在孕期,如果發現有臍帶纏繞現象,只要胎兒繼續在活動,孕婦就不需要太擔心。然而,纏繞週數多及壓迫程度重的胎兒,因臍帶纏繞可導致相對性臍帶過短,纏繞得緊,就會影響臍帶血流,首先就會影響到胎兒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謝,使胎兒出現胎心減慢;嚴重者,可能出現胎兒缺氧,甚至胎兒死亡,處理較爲被動和棘手。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