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父母教育孩子不該犯的六個致命錯誤

父母教育孩子不該犯的六個致命錯誤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教育孩子不該犯的六個致命錯誤,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但同時也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壓力,孩子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得到父母的認可,家長們應當儘量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孩子共成長。看完父母教育孩子不該犯的六個致命錯誤,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父母教育孩子不該犯的六個致命錯誤1

(一)表揚過多

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折、內疚感。如父母總誇孩子“太聰明瞭”,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孩子就會產生深深的自責與沮喪,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體的事情表揚孩子,如“你今天的作業寫得很好!”

(二)提問過多

由於迫切地希望更多地瞭解孩子,許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學就問個不停,“今天老師有沒有提問你?”“數學考得怎麼樣?”“都和誰一起玩兒了?”……太多的問題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與牴觸,落個“討厭鬼”的名聲。

有效的做法是進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們一起遊戲、聊天,在不經意中,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許多祕密。

父母教育孩子不該犯的六個致命錯誤

(三)命令過多

“寫作業去!”“把電視關了!”……過於頻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聞”,當孩子經常對這樣的命令無動於衷時,父母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在孩子眼裏的信譽了。

(四)否認感覺

這是許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打針很疼”時,父母經常會安慰說:“寶貝,沒關係,不疼的。”這樣只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與恐懼。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寶貝,媽媽知道,打針是疼,可是打完針後病才能好。”意識到自己得到理解後,孩子的感覺會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某些家長會大聲呵斥,“笨蛋!木腦瓜!”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

(六)不以身作則

當孩子在外邊和人打架時,父母又打又罵的態度會使孩子在內心產生強烈的不滿,“不讓我打架,你們怎麼還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掃地。教育應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延伸閱讀:父母教育孩子中禁語

“你是姐姐,要讓着妹妹。”

說話分析:很多父母以爲這樣說,就可以解決孩子之間的紛爭。那些已經爲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從小就是接受這樣的教育,以爲做哥哥姐姐的就應該讓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裏有什麼不滿,也只能逆來順受。

其實解決孩子紛爭的關鍵不在於他們年紀的大小,“公平”纔是最重要的'原則。父母應該換一個角度,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愛護弟弟妹妹的責任,而不是一味沒有原則地讓步。

深遠影響:若父母長期以這種口吻教育孩子,只會讓大的一方對弟妹懷恨在心,漸漸成爲手足間的芥蒂;而弟妹則會仗着自己年紀小,認爲別人讓他們是理所當然的,日後會不斷犯錯。

“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

說話分析:有時父母爲避免孩子們爭奪玩具,實行同一款玩具買兩件,孩子就不會因爲別人有自己沒有而產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間因爲爭奪玩具而發生紛爭,父母便對她們說:“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其實這種教導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父母應該讓孩子藉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時機,懂得體諒別人的需要,“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從而可以獲得與別人分享的喜悅。

深遠影響:如果父母經常讓孩子意識到某些東西是自己的,某些是別人的,很容易讓孩子建立起“楚河漢界”的觀念,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令孩子之間的關係疏遠。

“哪個乖就愛哪個。”

說話分析:家長不要以爲對孩子這樣說,就能把孩子馴服得服服帖帖。“誰乖就愛睡”反而會向孩子灌輸“愛是有條件”的錯誤觀念。父母讓孩子覺得,只要表現好些、行爲乖些,父母纔會愛你一些。長輩這樣的心態,會在不知不覺間加劇孩子們的競爭,爲了爭取長輩的愛,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種方法來取悅長輩。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會認爲長輩的愛不可靠,愈加自卑。

深遠影響:長此以往,孩子會爲了討好長輩和爭取他們的愛而努力,令孩子怯於表現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應以真誠示人的家庭中,都仿如帶着面具,活在無形的壓力之下。

“弟弟一個人呢,快去陪他玩玩。”

說話分析:這種命令式的吩咐,只會令孩子反感。試想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話,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當然會感到掃興。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長的孩子會覺得父母只顧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卻不理會自己,這樣無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間的隔膜。

深遠影響:如果父母經常忽視孩子的感受,只會令孩子和父母間的關係變差。父母若經常要孩子去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會令孩子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

“她是我們家傭人,我們有權罵她。”

說話分析:無論發生了什麼事,父母對孩子說:“她只是個保姆。”這樣的話是極富階級觀念的,讓孩子意識到她是傭人,我們僱她工作,我們就有權罵她!這樣會讓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不尊重保姆曾爲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試想這樣的情況,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家裏犯了錯,父母卻怪保姆沒照看好,這隻會令孩子得不到適當的教導,甚至日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懂得承擔責任。

深遠影響:如果父母在未了解事情真相前,只憑孩子的一面之詞,就責備保姆,這會縱容犯錯的孩子重蹈覆轍。

“居然在阿姨面前向我撒嬌?等客人走了再罰你!”

說話分析:親戚遠道而來,孩子在別人面前撒嬌,父母一時怒上心頭,說出這樣的話。一般來說,父母爲免客人和自己尷尬,不便馬上責罵孩子,準備等客人走了之後再說。可是由於父母和客人談笑風生,把處罰的孩子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不過如果父母認爲孩子犯錯卻不立即處罰,等得太久,可能連孩子也忘了處罰的事。如果想取得懲罰的效果,讓孩子知錯能改,就要立即處理,否則效果會大大減少。

深遠影響:施行獎懲,都該即時處理,才能獲得效用。幼小的孩子大都健忘,等得太久的懲罰,可能已把自己的過錯忘得一乾二淨,另責罰的作用大大減少。

“那個孩子叫什麼名字?我叫老師罰他!”

說話分析:父母接到孩子給人欺負的消息,心痛孩子,自然想保護他,爲他出頭。

不過,父母要知道,孩子說出自己的情況,往往是希望先得到父母的關心,父母應該以關懷的態度教導孩子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立即找老師代爲出頭。如果問題不是太嚴重,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如何處理。如鼓勵孩子把事情告訴老師,由老師來處理。記住:學習如何處理問題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

深遠影響:因爲小朋友間的爭執時而有之,如果孩子每次遇到問題,都找父母出頭,有誰還敢和他玩呢?這樣只會令孩子變得更孤立。

父母教育孩子不該犯的六個致命錯誤2

1、孩子犯錯誤父母該如何教育: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爲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爲。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爲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爲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後,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2、孩子犯錯誤父母該如何教育:要依照規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衝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後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3、孩子犯錯誤父母該如何教育: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麼樣的後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4、孩子犯錯誤父母該如何教育: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後則應及時地創造條件,儘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爲,並明確要求他改正。

5、孩子犯錯誤父母該如何教育: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範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爲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髒話時,自己也“出口成髒”,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6、孩子犯錯誤父母該如何教育: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鹹菜梗”,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瞭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7、孩子犯錯誤父母該如何教育:事後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着教與被教的關係,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後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爲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並不等於他已明白事理,並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纔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8、導致孩子犯錯誤的原因

1、孩子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滿足

這個合理的需求最常見的就是父母的愛,父母對他們的關注得不到滿足,但孩子又不懂得用正常的方式來表達,他就用犯錯來引起關注。做得好的時候和做得差的時候都能引起父母關注,而做得差時父母的反應會比做得好時更強烈。所以,孩子有時會有意識地做一些“壞事”,來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對於孩子來說,批評也是一種關注,他們寧願要批評,也不願父母不關注他。

2、孩子緊張、害怕,甚至恐懼

害怕犯錯,因爲之前由於類似情況曾被爸爸媽媽嚴厲批評過,當再面對類似的事情時,他會緊張,擔心自己再犯錯的話,肯定會被爸爸媽媽訓。但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擔心出錯,就越會犯錯。

3、孩子對父母的某些決定不接受

但又沒辦法用合理的方式來表達,他就用一錯再錯的犯錯來表達。這類型孩子跟上面不同的是,做錯時他沒有恐慌感,他是有意識做錯的,是故意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