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貪玩行不行

幼兒貪玩行不行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貪玩行不行,大人們認爲孩子年齡小,不懂事是很正常的,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判斷是否有不好的行爲,現在的努力會爲未來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幼兒貪玩行不行,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幼兒貪玩行不行1

問:我的孩子今年5歲了,平時根本坐不住,教他點東西也不學。我們給他報了一個少兒英語班,可他根本不專心聽講,總坐不住,動動這兒摸摸那兒。說他也不聽,他脾氣變得十分煩躁。眼看着別人家的孩子一個班又一個班地學,我的孩子爲什麼就不行呢?小孩子太貪玩可怎麼辦呢? 答:不少父母爲孩子好玩所困擾,或苦口婆心,或懲罰責罵,或棍棒相向。

“文韜武略”用盡,仍難盡人意。現在又都是一個孩子家長盼子成“龍”心切,碰上這樣的孩子真是傷神。 但是,家長們應該知道,好玩是人的天性。日本學者用超聲圖像觀察發現,人在母腹中就有了最初的玩耍行爲,而且花樣還不少,諸如揮手踢腿,玩弄臍帶,吸吮手指,伸臂眨眼做怪相。即使成年人,好玩的天性也未泯滅,8小時之外的打牌、下棋,養鳥栽花,不都是這種天性的流露嗎?玩也是孩子接觸社會,認識世界的一種“學習”。

我們知道,世界上萬事萬物看來雜亂無章,但卻都有一個“序”。孩子的發育成長也有一個序,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項適合他身心發展特點的主導活動。

幼兒貪玩行不行

如乳兒期(0-1歲)是情結交往活動;嬰幼兒期(1-3歲)是擺弄實物活動;學前期(3—7歲)是遊戲活動;學齡初期(7-12歲)是基本學習活動等等。每一項主導活動對兒童心理髮展都有促進作用,並且只有積極地參與前一項活動,才能爲後一項活動的開展準備好必要的心理條件。因此,有些大人覺得玩浪費時間,不如讓孩子多學點琴呀畫呀的,但是家長們忘記了一點,如果取消或剝奪了孩子的玩,硬要把基本學習活動提前到學前階段進行,就是從根本上違背了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往往“欲速則不達”,造成孩子負擔太重。由於對家長佈置的學習不感興趣,又無力抗爭,只能在情緒上和行爲上做出種種不如家長心意的表現,如情緒不穩定,神經質、注意力不集中,你前面提到的坐不住、發脾氣等。

其實,玩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個性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本身不也是一種學習嗎?比如許多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你扮醫生,我扮病人,你當汽車售票員,我當乘客等,這時遊戲就再現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景,通過不同人物的思想觀點和情感,這時塑造孩子的行爲大有好處。如有的幼兒園老師講,原先怕打針的孩子,扮演過“大夫”以後,再打針時變得勇敢起來了。遊戲中有時爲了一個玩具或一條遊戲規則可能會發生爭執,在解決爭執的過程中,他們逐漸學會如何處理好羣體關係,也發展了同情、合作、尊敬、關心別人的個性品質。 現在,不重視兒童早期教育的父母恐怕不多,但要分清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也不是單純的智力教育,更不是放任不教育,而是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一般特點和個別差異給予適當的教育,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如果孩子對某一方面產生興趣,家長可以輔導孩子進一步學習,併爲之創造好的條件。但如果孩子不願意學,家長強迫學,只能是事與願違,成效不大。明智的家長應該利用孩子好玩的心理,寓教於玩之中。可以針對具體事物教孩子認識,描述,比較、啓發他提出問題。再大些,做各種從簡單到複雜的遊戲,與小夥伴對話,和動物交朋友,促進觀察,想象記憶等能力和心智的發展。腦子便在嘻嘻哈哈蹦蹦跳跳中接受更多更廣泛的“信息”,功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如見到鵝時背一首“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的唐詩給孩子聽;見到小燕子,教支“小燕子,飛呀飛”的歌曲,孩子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許多知識。這比在家裏讓孩子死記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孩子也樂於接受。

當然,理解、順應孩子的好玩心理,決不意味着聽之任之,家長就大鬆手。當孩子三四歲以後開始接受文化知識的學習時,還應當把玩和學合理的安排、以免相互衝擊。有的孩子玩起來上隱,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對此,父母絕對不能遷就,以防玩心太盛,由好玩變成毫無節制的貪玩。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習活動應逐漸增大比重,直至過渡到以學爲主,以玩爲輔的學齡階段,爲適應即將到來的學校生活做好心理準備。

幼兒貪玩行不行2

作家冰心曾說過:“淘氣的`男孩是好的,調皮的女孩是巧的。”淘氣、調皮的孩子總是貪玩,他們不停地擺弄着各種各樣的物品、玩具,從許多相近似的物品中形成概括力;他們喜歡“逮貓貓”捉迷藏,認真觀察排除假象尋找目標,養成細緻的思維習慣;他們能把一根竹竿當成駿馬、火箭、飛機、機關槍,把眼前子虛烏有的東西想象得活靈活現;他們玩耍時激動、舒暢、愉快的情緒激發和調動着大腦神經的高度活動能力。

所以貪玩的幼兒多智慧。對此,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研究。

生物心理學家馬克—羅森茨威格在他的實驗室裏選擇了一批遺傳素質一致的老鼠,把它們任意分成三組。

第一組三隻老鼠被關在鐵籠子裏一起餵養,此爲“標準環境”;第二組老鼠被單個隔離起來,隻身處在三面不透明的籠子裏,光線昏暗,幾乎沒有刺激,這叫做“貧乏環境”;第三組十幾只老鼠一起被關在一隻大而寬敞,光線充足、設備齊全的籠子裏,內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橋及各種“玩具”,此所謂“豐富環境”。

經過幾個月的環境薰陶後,“豐富環境”的老鼠最“貪玩”,“貧乏環境”的老鼠最“老實”。將老鼠的大腦摘出解剖分析,發現三組老鼠在大腦皮層厚度,腦皮層蛋白質含量,腦皮層與大腦的比重,腦細胞的大小,神經纖維的多少,突觸的數量、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以及與智力有關的腦化學物質等方面存在着明顯的差異。“豐富環境”組的老鼠優勢最爲顯著。實驗揭示,環境越豐富,玩耍得越充分,大腦的發育就越好。

玩,有助於孩子智力發展,也有助於許多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玩耍滿足了孩子們的慾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和同伴們一起玩耍,完善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了相應的社交能力。善玩的孩子有許多優點,聰明、伶俐、樂觀、愉快、朝氣蓬勃、有幽默感,樂於與人交往,富於幻想,勇敢大膽,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傾向。所以,幼兒的早期教育只能是在玩中學,切莫只學不玩或多學少玩,就違背了兒童教育學和兒童行爲科學的規律。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