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更聰明早教

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更聰明早教

來源:時髦谷    閱讀: 6.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更聰明早教,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培養總是非常慎重,孩子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鬆的,一起努力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吧。下面小編分享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更聰明早教方法。

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更聰明早教

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更聰明早教1

回到現實來!莫扎特效應真有如此神奇嗎?聽音樂能讓人更聰明嗎?

科學松鼠會()是一個由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青年精英組成的團體,力求以簡潔、生動、有趣的文字向大衆介紹科學知識。時尚育兒·松鼠會合作的“育兒新發現”專欄,讓媽媽們瞭解最新的育兒科學原理。

作者簡介

BOBO

常用筆名薄三郎,醫學博士,現居美國。爲一系列有醫學、健康、科學版塊的平媒及網站撰稿。

被誤讀的莫扎特

音樂家莫扎特肯定想不到,在他去世兩百餘年後,這個世界上冒出“莫扎特效應”這一名詞。按照網上定義,莫扎特效應是指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作爲胎教音樂,可以提高孩子智商。有人說,莫扎特效應是法國醫生託麥提編纂出的一個術語,比較靠譜的來源其實是16年前的一個小研究。

1993年10月,美國加州大學的弗朗西斯·勞舍爾(Frances Rauscher)在著名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頁紙厚的小論文後,全世界隨即颳起一股莫扎特效應的旋風。先讓我們看看勞舍爾是怎樣研究的,在試驗中,他找來36名大學生後隨機分組,在測驗前先讓一部分學生聽10分鐘莫扎特D小調奏鳴曲,其他人聽放鬆的音樂磁帶或保持安靜。結果讓人大吃一驚!聽莫扎特音樂的學生空間推理能力增強,表現爲空間感增強,摺紙、辨別事物等任務完成也更好。若運用數字來評價,聽莫扎特音樂的學生,其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得分比其他學生高3分,若換算成IQ值則高8分。勞舍爾作出結論稱,莫扎特音樂能增強人的空間推理能力。

次年,《紐約時報》在題爲《聽莫扎特音樂真會讓你更聰明》的文章中,對此大加讚譽。然而,這一項研究研究結論卻被過度詮釋爲“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兒童智商”。

精明的商家嗅到其中的利益,開始大肆推廣莫扎特效應的神奇,音像店裏寫有莫扎特效應的音樂光盤就是明證,號稱“準媽媽只要聽這些音樂,就能潛移默化地促進腹內胎兒的智力發展”。部分政府部門也攪和其中:1998年,喬治亞州政府就宣佈,每年撥款10.5萬美金爲該州所有兒童買一張古典音樂CD;佛羅里達州更甚,從法律上規定所有託兒所每天至少向孩子播放半小時莫扎特音樂。

時至今日,莫扎特效應的最大受益人,或許並不是萬千父母和孩子,而是一位叫做唐·坎貝爾(Don Campbell)的美國音樂人。從未參與任何音樂與智力研究的他,率先搶注“莫扎特效應”商標,隨後以編輯發行莫扎特的古典音樂討生活——聲名鵲起,發了大財。

在他主辦的莫扎特效應網站上,音樂被宣稱爲促進身心健康的萬能藥。據稱,莫扎特音樂能改善家庭成員健康,提高記憶力和注意力,激發創造力,治療神經疾病或軀體損傷,降低抑鬱和焦慮的發生。此外,坎貝爾還出版了18本宣傳莫扎特效應的書籍。

斯蒂芬·金也有效應?

莫扎特音樂真有如此神效?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莫扎特效應的試驗,根本就未在準媽媽或兒童身上進行過,不能得出音樂能提高兒童智商的結論。其次,在勞舍爾研究過後,其他科學家進行的大多研究,基本上都是在潑冷水。

其中著名的一位,是美國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的肯尼斯·斯蒂爾(Kenneth Steele)。在1997-2006年間,他連發8篇論文對莫扎特效應進行科學的反駁。在題爲《莫扎特效應的序曲還是輓歌》中,他指出:“莫扎特音樂對認知能力的增強是有限的`,並不會提高智商或一般推理能力。”

但這如何解釋莫扎特音樂讓大學生摺紙水平大增呢?他解釋道,勞舍爾的研究僅涉及單一類型的任務,對此可以用非常簡單的神經心理學方法來解釋,即“享受覺醒”。簡言之,這有點類似於“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關鍵在於你是否能享受這個過程——享受者,獲益更多。

有研究支持這種論斷。有研究就發現,無論聽莫扎特音樂還是斯蒂芬·金的有聲懸疑小說,都能提高動手摺紙能力。其中關鍵僅在於,你是否享受聽它們。如此看來,斯蒂芬·金也有神奇效應?

不要過分依賴音樂胎教的作用

兩年前,德國一位教授不無嘲諷地說:以我之陋見,莫扎特效應只是一個神話。籠罩在莫扎特效應上的瑰麗光環,被打得粉碎。

可事實上,依然有很多父母認爲聽音樂會讓孩子更聰明。2004年底,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希思教授在《英國社會心理學雜誌》發表題爲《莫扎特效應:追蹤一個科學傳奇的演變》的文章。通過剖析莫扎特效應的全球迅速散播,他總結說:人們相信存在莫扎特效應,並認爲最初的研究也是針對嬰兒的,這正因爲嬰兒是人們焦慮的中心——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典型表現。

在國內的音像店,你依然會找到擺滿貨架的準媽媽胎教音樂。爲了孩子的未來,父母在起跑線前就已發力,這也正是胎教音樂和各種早期幼兒教育在中國大行其道的原因。當然,也有分析指出,許多家長都會給嬰幼兒聽音樂,其實是變相地逃避父母責任。聽音樂是父母能讓孩子獨自安靜的簡單便捷方法,孩子專注於音樂後,父母便稍有餘力做其它事情,這無形減少了親子間的主動互動過程。

聽還是不聽,成爲擺在面前的選擇題。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樂,都未被證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這不會妨礙人們去喜歡去聆聽——至少不會毒害你的身體,降低你的智商。此外,嘲諷莫扎特效應的德國科學家還說過這樣的話:“認真、大量地學習一到兩門音樂課程,能對智商提高產生少許但重要的影響。”換句話說,主動地學習音樂,而非被動地聽,將更有益於孩子。畢竟,前者是主動學習過程,後者僅是被動接受。

與其過分依賴音樂胎教的作用,不如讓孩子彈奏樂器來得實在。

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更聰明早教2

大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寶寶6個月以後就會和着音樂的節拍,或舞動小手,或紐動身體,或挪動小腳。喜愛音樂是孩子的天性。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音樂悟性,同時可以利用音樂讓孩子快樂成長。

我們知道聽音樂是媽媽胎教的重要部分,所以孩子一出生就應該讓他們繼續沐浴在音樂的世界裏。我在孩子出生以後,一直每天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給他聽。寶寶4個月時,我買了一個電動音樂盒,開始時,我堅持每天孩子睡覺時,讓他聽10分鐘。發現每當音樂響起,他就鎮靜下來,很快就能自己入睡,不需要大人的陪伴。有時午睡時我也讓音樂盒來幫忙,效果很好。

寶寶到6個月時何以參加一些親子活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聽音樂做運動。音樂最好是節奏明快的,小朋友自己唱的歌,按照歌的內容做一些簡單的動作。爲了集中孩子的注意,需要準備道具,如小鼓、各種顏色的氣球、小棒子、小口袋等等。家長與孩子一起運動,孩子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孩子之間也會互相模仿,這樣可以大大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一段時間後,孩子會有自己最愛聽的歌,最喜歡的動作。12個月以後,就會自己聞聲起舞。我的大兒子16個月時參加音樂活動課,現在19個月了,他可以做很多簡單的舞蹈動作,手腳並用。我給他買了真人表演的DVD歌曲,他每天早晚都會自己看2遍,我可以有時間做些家務事。

聽音樂,學唱歌,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聽音樂,學跳舞,可以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音樂具有無窮的魅力,學會利用他幫助我們的寶寶快樂的成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