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來源:時髦谷    閱讀: 6.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培養總是非常慎重,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絕不能通過體罰的方式,培養孩子會讓孩子在未來成長得更好。以下是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方法。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1

1、我們爲什麼對教育這麼焦慮

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後的事業……

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爲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裏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

那麼,爲什麼許多父母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家長,結束了讀書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鬆灑脫,生活穩定,令人羨慕。其實,很多人生議題並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裏。

打個比方,這很像“成長的斷崖”。很多父母自認爲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2、“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製地圖”

我有很多年長我十歲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會說到她們同齡人的狀態。發現四十歲左右年齡的人,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要麼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麼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非常疏離。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歲死,八十歲埋”來描述這種狀態,讀來讓人倍感淒涼。

當然,選擇最安逸的生活狀態,也不是錯誤。不過,人生的議題並不會因爲我們的迴避而遠離。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

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藉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裏;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製地圖。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對於新的信息和資訊,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係來定位,分別是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如果我們不想再繪製“人生地圖”,那麼,也有很多逃避的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退縮,並保持現狀。

許多人不接納自己,常常會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卻放棄了內在探索,而選擇忍耐和逃避。面對人際關係中存在的障礙,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際關係簡化,有的索性只剩下親人關係。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爲之,也會獲得包容。對世界的看法,則保持不變,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

許多媽媽埋頭於柴米油鹽的生活,最大限度迴避了這三組關係。

派克的另一句話,說得言簡意賅: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第2張

3、親子關係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係

如果說,大部分情況,我們都可以逃避的話,那麼,孩子的到來,則讓媽媽們無處可逃。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親子關係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係。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我們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餘。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如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麼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媽媽感慨:我現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曆程和思維模式。現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係,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於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

孩子被老師誇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註定會出問題。

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意味着我們要重新審視三組最基本的關係,要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

我們並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並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

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

4、孩子的教養,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着離開心理舒適區,進入不確定的狀態。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着苦痛,這也是我們迴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現,每個問題解決之後,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而每個困境背後,都隱藏着人生的禮物。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所以,我總是勸媽媽,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纔好。低到塵埃裏,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爲自己,也是爲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2

教育孩子不但要有愛,還要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給孩子美好的未來。在我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身爲家長的我們!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第3張

一、生了孩子,就意味着要承擔責任!

鄭託尼講:教育孩子是人類最神聖的使命,也是最艱鉅的任務。家長是孩子一生中的班主任。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不管父母的事業有多成功,也彌補不了孩子教育失敗的成果。把孩子從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很多家庭的悲劇。因此,家庭教育最成功的關鍵在於對孩子教育的成功。

二、別錯過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我們這裏所指的關鍵期是指:孩子掌握技能和知識的關鍵期,以及那個時段對孩子的影響力。

那麼,你對孩子的成長關鍵期瞭解多少呢?

孩子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形成行爲習慣的關鍵時期,而且終生不變。所以纔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孩子,腦筋轉的特別快,對所有事物都感到好奇,所有的問題都想問個爲什麼。因此針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我們要儘量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黃金閱讀期(8~4歲):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習慣的好時期。一旦錯過。孩子成長終生都會有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階段要抓好,掌握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第4張

三、教孩子重新認識母愛與父愛

母愛:影響孩子德行禮儀、品格氣質。可見,媽媽在孩子的嬰幼和少兒時期影響力特別大。

父性之愛:影響孩子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爲。一個成功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終生的引路人和思想啓導者。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愛呈遞減趨勢,父愛呈遞增趨勢。

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是孩子從浪漫階段轉向精確階段的開始。也是由母愛轉向父愛的過渡期。這個時期,母愛會逐漸減少,父愛增加。

四、給爸爸的建議:

1、下班的第一條路應是回家路;身爲一個合格的爸爸,一定要意識到自己是個父親,肩上負有對孩子教育的責任。據相關數據表明:和父母關係融洽的孩子將來更出色!

2、教育的根本——父母做好榜樣,孩子將天天向上;想成爲合格的父母,請先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國很多“問題孩子”的形成主要是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有問題,父母一定要反省。只有父母改變,孩子也就跟着改變。所以父母是一所好學校。也是孩子最好的標本。身教大於言傳。

3、教育孩子的前提——瞭解孩子;作爲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理解孩子。找到和孩子親密溝通的突破口。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家長應多掌握兒童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瞭解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規律,學會和孩子良好溝通,時刻明白孩子心中做想,想做什麼。

4、教育的關鍵——管好孩子,關鍵是怎麼管;教育根本的目的是培養一個正常人。換一種思路來教育孩子,努力學習哈佛理念美藤博宇教育的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其實很少。不少父母對孩子的愛,愛得錯位、愛的過分。可見,愛是一門藝術,需要表達和行動,有時候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愛要適度,不可溺愛,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6、不可當衆教育孩子;孩子不難免會做最糟糕的事,但教育孩子也應關起門來教育。不應當衆責罵與毆打。這種教育的方式,後果會很嚴重。所以教育好孩子的前提:請先尊重他的人格,保護孩子的心靈。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將談不上真正的教育。

7、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給長輩或其它人;孩子的內心極度渴望被愛和安全感。在這兩個因素間,缺一個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8、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家長和老師都是孩子教育良師,一條船上的盟友。所以如果一個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好,甚至和老師有矛盾,會加強孩子對老師的偏見,時間久了,最傷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9、性教育,要早講;通常女孩的青春期在11歲左右,男孩在13歲左右纔開始。所以這方面,與其含含糊糊,不如直言不諱告訴孩子。爲孩子選擇一本健康的青春期教科書。不可偏見的把孩子和異性的交往當成早戀。

10、不可錯過孩子的閱讀黃金期;13歲左右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閱讀黃金時期。一旦錯過這一階段,孩子的成長會有終生的遺憾。

五、作爲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

哈佛理念美藤博宇教育導師鄭託尼老師認爲:家長如果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孩子也會把父母當作自己的朋友。這也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朋友式的相處會讓孩子將來很獨立。

獨立,是幫助孩子形成一個獨立的人格。我們不光要愛他,還要給他相應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會強烈意識到這一點,從而也會尊重父母。

這裏強調的靈魂是把孩子視爲一個靈魂。而大多數父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寵物,甚至是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結果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獨立人格,導致孩子成爲一個靈活萎縮不完整的人。

父母與孩子都是兩個獨立的靈魂,所以兩者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一方面是兩者間要有商量的氛圍。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應橫加干涉,而以懷着愛和平等的態度加以關注和商量。當孩子的理解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家裏的`事務以及家長的事情,不妨適當的徵求孩子的意見。這麼做使孩子有參與感和被信任感。

同時,父母與孩子間要有交流的氛圍,經常互相交流,可把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在孩子自願的情況下,可幫孩子分憂。一起享受彼此的喜悅,感知彼此的心靈。

六、真正學會愛孩子,讓孩子真正的快樂!

所有父母對孩子都是充滿着濃濃的愛,但愛要有品格,而並不是打着愛孩子、爲孩子好的旗號,替他做一切決定。而真正愛孩子,應該讓孩子從現在起感到快樂。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

如果孩子不快樂,他的人格是扭曲的。將來可能受的苦頭會更多。身爲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話,可能會害了孩子終生。

父母的的愛,不僅僅體現在物質上,精神上的關愛最爲重要。

七、讓孩子成爲一個有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我們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有的家長認爲自己孩子天生聰明,耀眼四射,豈不知恆星與流星之分。有家長認爲自己的孩子很平凡,前途迷茫。豈不知他雖然是一粒沙子,如果有蚌的用心呵護,最終也會蛻變成一個耀眼的珍珠。

所以,一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可看出這個人的人生態度。生活中那些強迫孩子參加各種競爭的家長,其實在生活中也是太急功近利。反之,一個看淡名利的人,會隨應孩子的天性。

爲此鄭託尼老師送給各位家長几句教育名言: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成功的父母都是在不斷的學習,提高教育成果。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成功的,也沒有人生下來不用學習的。沒有一個教育孩子輕易取得成功的。

現代科技時代,信息社會對人們的素質也要求越來越高,任何的崗位要求越來越嚴格。但好像只有教育孩子不需要任何培訓與考覈。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第二句:好孩子是教出來的。

在所有優秀的父母人羣中,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在教育孩子方面費盡心思。就像傑出的母親沈麗萍。如果不是她給大家說。誰也不會想到她在教育兒子的方面付出那麼多。

有的人可能會說,那麼多不識字的父母,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嗎?但是不識字不代表不會教育孩子,這些父母同樣也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第三句: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很多父母把教育的失敗怪在學校、老師、孩子身上。卻唯獨沒有怪到自己的身上。

其實孩子身上的大部分習慣都源於我們父母本身,在生活中,父母的形爲習慣會有意無意影響出類似的孩子。

可見,父母是“問題孩子”最大的製作者。也是改變孩子缺點的障礙。所以當下,我們在教育孩子前,請先教育好自己。父母不改變,孩子很難改變。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家長。在批評孩子前,請先罵自己、反省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爲習慣。

第四句: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對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作爲父母的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應試教育是家長無法迴避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一起適應。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出真正的素質教育。

所以,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是我們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只有我們父母增負才能更好幫助孩子減負。

第五句: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孩子進入青春期普遍出現叛逆,和家長難以溝通的現象。特別是和更年期的媽媽衝突更多。不但只是因爲心理的動盪,最主要是兩者的外部壓力都很大。孩子升學壓力大,母親事業壓力大。因此這就更需要加強溝通了。

第六句:好成就都是教化出來的。

比智力更重要的意志,比意志更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