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

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好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努力,但同時也不要給太大的壓力,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1

對於部分孩子來說,媽媽在身邊時,孩子總是各種撒嬌發脾氣不乖巧;媽媽一離開,孩子便變得異常乖巧聽話。爲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呢?背後隱藏着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孩子在自己最愛的人和自己最愛的人面前,纔會展示真正的自己

大人的世界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在不熟悉對方時,會隱藏自己真正的性格想法,這是由於自己沒有充分地相信和熟悉對方。在熟悉和信任對方後,纔會肆無忌憚地展示真實的自己。

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

對於孩子來說亦是如此,在他們心裏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和人面前,他們纔會肆無忌憚地展示着真正的自己。如果要說孩子在媽媽面前不乖,則可以證明在孩子心裏認爲“媽媽最愛自己,自己也最愛媽媽”,不會擔心自己不乖會被嫌棄或不喜歡。

渴望媽媽的愛和關注

孩子最愛父母,他們不會用溫和的方式來告訴爸爸媽媽關注自己、陪自己玩。所以在孩子心裏他們渴望媽媽的愛和關注時,就會通過“不聽話”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這是孩子愛媽媽的表現。

孩子到了心理脆弱敏感期

2~6歲是孩子情感發育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內,孩子會非常渴望父母愛意的表達。比如整天黏着父母、往父母懷裏鑽,想盡各種辦法博得父母的關注等。如果父母不能正確理解孩子的行爲,則很容易破壞孩子與父母情感建立,影響親子關係。

媽媽不在身邊,孩子聽話,意味着某種程度上的`“心理髮育”

媽媽不在身邊時,孩子表現得很聽話;媽媽在身邊時,孩子表現得不聽話。這種鮮明的對錶意味着孩子在某種程度上的“心理髮育”,家長可以看作是一種好事,同樣也需要引起重視。

孩子開始有鮮明的“界限感”

媽媽在的時候,孩子表現得不聽話,意味着在孩子心裏,媽媽會保護自己,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有人兜着。媽媽不在的時候,在孩子的心裏這座可以依靠的大山不在了,怕犯錯了沒人保護自己,沒有安全感讓自己可以肆無忌憚地“作妖”,孩子心理表現出了明顯的安全“界限感”。

孩子開始具備了社交能力和禮儀

孩子不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內心明白沒有人可以幫自己,所以自己要自立自強。儘量不給別人造成麻煩、與他人友好相處才能讓自己更好地存在,所以會表現得很聽話懂事。這表明孩子已經開始具備了最基本的社交能力和禮儀。

孩子開始變得獨立

媽媽不在身邊,孩子明白得靠自己去度過這段時間。如何讓自己更加安全地度過這段時間呢?首先是自己的表現好,不給別人造成麻煩,畢竟不是自己的媽媽,所以要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

媽媽不在身邊孩子聽話,媽媽在身邊孩子不聽話,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這樣做

在爸爸媽媽身邊,在孩子眼裏自己呆在一個最安全的港灣。到了其它地方,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點膽怯,這是一種正常的表現。過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慢慢恢復本性,家長要給予孩子空間去適應成長。

不要急着指責孩子,給予孩子適應時間

有些家長在帶着孩子去外面時,孩子表現出乖巧懂事不愛說話,家長會首先說孩子“慫,只會窩裏橫”,這樣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發育。每個孩子適應新的環境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一開始都會收斂自己的本性,家長不要急着指責孩子,要學會給予孩子適應時間。

父母多給予孩子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多來源於父母的愛和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最快適應新環境的方法就是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不會擔心父母不在身邊是不是不要自己了、不愛自己了。平時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不要吝嗇對孩子愛意的表達,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切忌過於溺愛孩子

溺愛孩子危害大,甚至會給孩子造成這樣的觀念“在父母面前,我可以想幹啥就幹啥”。孩子變得沒有原則和規矩,孩子做得不對的即便父母在身邊也要及時制止引導;孩子做得對的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也可以有勇氣去做。

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2

如果你從小事被媽媽帶大的,那麼你的童年一定是非常的幸福,你內心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強。爸爸媽媽認爲孩子小而無知。吃得好,睡得好,這樣就可以了。但事實上,與母親一起長大的孩子與老人一起長大的孩子卻非常不同,尤其自信。

以自身爲例,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媽媽和爸爸一直呆在鄉下,經營着一家小店。那時,很多人外出打工。村裏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商店裏的生意不是很好。爸爸的一位朋友曾建議他出去努力工作,年輕人就應該出去奮鬥,賺更多的錢來提高家人和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我的父母認爲孩子還小。如果我們把兩個人留在家鄉,他們就不會開心。最後,他們放棄了出去工作的計劃。雖然他們在家裏賺不到多少錢,但我們兩個在父母的教育下健康的長大。

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 第2張

直到現在,我們非常感謝爸爸媽媽的犧牲。我們教會我們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正是因爲它們是我們堅強的後盾,所以現在,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如果遇到困難,都可以積極對待它們。

我的家人與我們相反。我姑姑和姑父很早就出去工作了,兩個孩子待在家裏,他們上學時期到了,會住在祖母的家,這樣離學校很近,當父母去度假時,他們還是住在祖母的家裏。這位老人非常愛他的孫子,但畢竟是奶奶,沒有辦法取代他母親的愛。所以缺乏安全感已成爲她內心的永久性傷害。

一位心理學家說,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父母陪伴(特別是3-5歲),他的父母就會有問題。當長大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會有叛逆,自卑感、關閉自我、懷疑等一些性格問題和情緒障礙,無法正確迴應別人對他的善意。父母總覺得他們正在努力爲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這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衆所周知,孩子們更希望你偶爾放下你的工作,花更多的時間與他們在一起。說實話,我們是父母,我們有孩子的時間就短短几年,當你的孩子長大,不再需要你時,你會很傷心的。

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3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母親不在孩子身邊,會使孩子缺少母愛,變得孤僻。試着想想,當你的孩子看見別的小孩有媽媽在身邊的時候,他會變得多麼難過。

不過母親留在孩子身邊也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纔會更好的教導孩子。

美國一位着名心理學家爲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寄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

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

一封來自白宮一位着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有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我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着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

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爲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媽不在身邊孩子的心理 第3張

那位來自白宮的着名人士是這樣寫的: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着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作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搞好關係,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在我們家裏,你想要什麼好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爲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母親對孩子有很深遠的影響,所以母親一定要在孩子身邊,正確引導孩子。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