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插一支艾草在門口的隨筆散文

插一支艾草在門口的隨筆散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插一支艾草在門口的隨筆散文,相信大家在網絡上都看過很多散文,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形散神不散,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用散文來描述生活中的事,下面分享插一支艾草在門口的隨筆散文。

插一支艾草在門口的隨筆散文1

中考對初中的老師和孩子們來講是一種考驗和解脫,對監場的高中老師來說,則是一次煎熬。天氣熱,壓力大,時間長,中午還得不到休息。所以每次監場老師們都發怵。我也是如此,幾年來,每年都承擔壓送試卷和保密工作。工作時間就更長,早七點多出門,晚七點多回家,好在晚上不用到學校照看學生,好在只有兩天,好在第二天因爲是端午節可以放一天假。

月22日下午七點多一點兒,兩天的中考終於結束了。我疲憊地倒在沙發裏打開電視,心裏想着第二天回家和父母一起過節的事。這時老婆接了一個電話,是岳母打來的,邀請我們去吃糉子。老婆問我去不去?一看錶已經快七點半了,便說,你去吧,我太累了,不想動了。

插一支艾草在門口的隨筆散文

妻子頓了一下說,那你自己吃糉子吧,我剛從冰箱拿出來的。看着妻子磨磨蹭蹭地做準備,忽然有些與心不忍:雖然和岳母家同在一個小城,但因爲忙,她已經好長時間沒去回過孃家了,我更是有大約一個月沒去過了。便試探着問,要不陪你一起去?老婆馬上樂起來說,那當然好啦,不然我的車子讓人搶了怎麼辦?我馬上逗她說,車子搶了不怕,就怕壞人搶了我媳婦。

老婆誇張地一捂臉做嬌羞狀,馬上又放下,對着鏡子悵然地說,唉,這麼老了,誰搶個媽回去呀?我也誇張地端詳了一下她,同情地點點頭說,也是!老婆沒有做生氣狀,因爲我知道她很高興,因爲老公要陪她回孃家嘛!我呢,也有個小算盤:今天去她家,明天去我家。

一邊吃飯,大家一邊逗着我小舅子不滿週歲的小兒子。小傢伙已經能說好些詞了。你說大人的名字,他就能很快地說出和他的關係;他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只讓抱着,總是像喝醉了一樣點着小碎步到處跑;見到有文字的地方就會停下來,讓別人給他“念念”,你剛念兩個字,人家呢早跑了。

吃過飯,老婆便和她媽說,明天買些排骨過來一起吃。她媽照例說,什麼都準備好了,太貴就不用買了。老婆給她老媽急了眼說,你總說這也不用買,那也不用買,你不讓我做點貢獻我知道我多遭難呀!她老媽只得讓步說,好,那就少買點兒,還有別的菜呢。

轉臉對我說,你也一起過來吧?我呢,本來想說明天回我家的,看老人殷切的表情,便改變了主意,爽快地答應了。當時這樣想,一來前兩天我是剛回過家的,二來再過兩天父母就從老家搬到城裏來了,三呢,多年來,大多數的傳統節日,除了學校不放假沒時間的情況,我總是帶着老婆孩子回我們家的。孝敬老人嘛,都是一樣的。

回到家,我在樓下看人家打牌,聽到老婆叫,說哥在門口等我,剛到門口,哥的車也到了,他們一家四口坐在車裏,哥說他剛回過家,問我回不回,我說,不回了,明天到岳父家過節,哥沒說什麼,嫂從車裏拿出兩棵高高的綠綠的值物,說,這是艾草,爹自己割了讓捎給你的,讓明天早上豎在門兩邊。

一接過來,便聞到一股清清的香氣,父親是多年的老中醫,雖然小學都沒畢業,但對傳統文化的素養比我都高,以前當醫生累,很少有閒暇顧及生活在的瑣事。

前些日子退了下來,起初還有些鬱悶,過了些日子才調整過來,現在整天幫着母親澆菜園,還到村外溝邊割了好些艾草,據母親說父親還把艾草編成草繩,等曬乾了薰蚊子呢。從這兩株艾草看來,父親心情一定不錯。

對於艾草,我實在是知之甚少,只記得小時候父親用它做的艾棒幫病人鍼灸,還把它編成的草繩薰蚊子。可老婆一看我手裏的艾草,老婆馬上說,祈福避邪的,本來是不應該直接拿進家,既然拿進來了,就先放着吧,明天太陽出來前要放到門口,本來應該放在門框上的。

我吃了一驚說,太有才啦!我都不知道呢。老婆得意地說,那是,俺也是衛生員出身、研究過《本草綱目》呢!網絡上這樣寫道:詩經《王風·采葛》上有: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戰國時《孟子》一書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南北朝《荊楚歲時記》中有“五月五日採艾以爲人,懸於戶上,可禳毒氣”的說法,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早晨六點多,我被電話叫醒,是母親打來的,叫我回家吃糉子。前兩天父親已經給在小城裏的我們兄妹三個每家送了一大包糉子,昨天母親又包了一大窩,等我們回家吃呢。我對母親說今天說好去岳父家吃飯,就不回家了。

母親很爽快地答應了。放下電話,忽然想起那個做好一桌飯菜等,可孩子都不能回家陪老人的公益廣告,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只能自我安慰地想,沒什麼的`,反正父母過兩天就來城裏住了……默默地拿起父親捎來的兩株艾草,小心地把它豎在門口,又拿透明膠布固定了一下,兩株艾草便靜靜地站在那裏了。

插一支艾草在門口的隨筆散文2

門前掛艾草的隨筆散文

對端午的最初記憶,是在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上了艾蒿,早上醒來,用月季花瓣浸泡過的水洗臉,能從母親手裏分到兩個雞蛋、一個用青葉包裹的糉子,還有奶奶縫製的好看的香囊。後來知道了屈原,還有伍子胥等,都是些關於氣節的故事。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在端午節出生的孩子,會被詬詈,原因是“將不利其父母”。

東晉時期的大將王鎮惡,出生於端午,起這個名字大概是長輩們爲了驅邪以惡鎮惡。當然這是古人的偏狹,但從中我們卻可知道五月初五在民俗中乃惡月惡日,所以這一天要門上插艾蒿以驅鬼,佩藿香以辟邪,喝雄黃酒以除穢。真不明白,老祖宗們爲什麼要在這麼美好的季節裏,安排這樣一個節日,又爲何賦予那漫山遍野的艾蒿這麼大的威力。

插一支艾草在門口的隨筆散文 第2張

在鄉村,艾蒿是野性的,野的挨挨擠擠、密密麻麻,野的鋪天蓋地,無處不在。它是再平凡不過的植物了,平凡得有如鄉間土牆上的苔蘚。它和低矮的草房、煙燻的柴扉、高高的草垛、矮矮的糞丘、蟲蛀的房樑、檐下的燕巢、吱扭作響的板車、嫋嫋升起的炊煙一起組成了鄉村不可或缺的元素,是那麼與鄉村的生活貼近。

五月間,是艾蒿的季節,充沛的雨水,溫暖的陽光,使得它瘋瘋癲癲的有些不可理喻地生長,一不留神間,她就會在攸忽間爬滿山坡、窪地,潛入河岸、堤壩,它從荒蠻走來,歷夏周,經春秋,過秦漢,吸魏晉風霜,飲漢唐雨露,鐫山的記憶,潤水的智慧,流傳爲華夏鄉土的族譜。

兒時的我,家後的山坡上常常是我玩耍藏身之所,我喜歡躺在半山坡的草叢中,枕着書包,蹺着腳丫,嘴裏嚼着狗尾巴草,想着或暗或明的心事,或呆呆地側身看着搬運糧食的大螞蟻從身邊緩緩地移動,有時,惡作劇地把它的糧食搶下來,棄之不遠處,那螞蟻一會就找到了自己的糧食,繼續搬運。於是,再搶,再棄。

螞蟻總是契而不捨,一時間驢脾氣上來,就和螞蟻慪上了氣,反覆地爭鬥着。此時,晚風吹起,一陣陣艾蒿香氣悄然而至,不稠不膩,不濃不淡,清涼涼,苦澀澀,閉上眼,深深吸一口,讓它緩緩地沁入心扉,頓時,有種心醉神迷,一種無與倫比的爽快與舒暢縈繞在於心,也混忘了與螞蟻的慪氣。

起身尋覓着艾蒿的蹤跡,摘下幾片艾葉,在手中輕輕地揉搓,青青的汁液,清苦的香味就像久釀的心事,在五月的黃昏裏瀰漫着。

“端午時節草悽悽,野艾茸茸淡着衣”,當大街小巷上回響着“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的兒歌時,清油油的艾香就結伴着端午來了,包糉子,佩香囊,划龍舟,趕廟會,親人相聚,推杯換盞,溫馨被杯中的雄黃酒浸泡着,似乎日子都泛出濃濃的艾香氣……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