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

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多種多樣,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分享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

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1

八大傳統節日及習俗

一、除夕

除夕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又叫年三十晚上或者大年夜或者除夕。“除”,是“去”;“夕”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爲“夜晚”之意。因此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佈新”或者“除舊迎新”。有哪些習俗呢?全國各個地方又有不同的差異,但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閒聊,辭舊迎新,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習俗。

據史料記載這種習俗最早始於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國人民依然在除夕守歲,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爐團坐,吃餃子,剝花生瓜子兒,看春晚,歡聲笑語,喜迎新春。 如韓愈在《春雪》中詩“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又如納蘭容若在《浣溪沙.庚申除夜》日:“收取閒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竹葉樽空翻採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二、春節

春節的時間是農曆正月初一,是農曆的歲首,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的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才結束。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瞭解全國各地的活動內容異常豐富多彩,像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壓歲錢等習俗非常盛行。 王安石在《 元日 》中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三、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的得名,是因爲它的節俗活動在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元)的十五日夜(宵)舉行而來。元宵節也叫“燈節”、“燈夕”,因在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是夜晚放燈。此外,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另外中元節是農曆七月十五,俗稱鬼節;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

元宵習俗有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如紅樓夢裏老太太夫人小姐們猜燈謎過元宵)、吃元宵(鬧元宵)等,宋代就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湯圓,用糯米粉做成的帶餡的圓子

現在的湯圓有豆沙餡的,有芝麻餡的,有肉餡的等,五花八門,各種味道都有,象徵團團圓圓,圓圓滿滿。歐陽修《 生查子元夕 》中:“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

四、寒食節

在這個節日要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時間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爲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後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爲清明習俗之一。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爲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寒食節淵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爲躲避戰禍流亡他國十幾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割自己大腿的肉給重耳吃)。後重耳勵精圖治,成爲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但介子推反而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爲了邀他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大火燒死。

晉文公爲感念其恩,將其葬於綿山,修祠堂立廟宇,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嚴禁煙火吃冷食,以表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相關詩句如蘇軾 《 寒食帖 》 中有:“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五、清明節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時間在公曆的. 4 月 5 日前後,正好在春光明媚的三四月間,從節氣來講,清明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小節氣。由於二十四節氣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在氣溫、降水等方面的變化,因此勞動人民利用它來安排農事活動。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由節氣演變爲節日的只有清明。

主要節俗活動有禁火寒食、掃墓踏青(白蛇傳許仙清明回錢塘祭祖西湖“偶遇”白娘子)、插柳帶花、盪鞦韆、蹴鞠(踢球)、放風箏、拔河、打馬球等。相關詩句如杜牧《清明》裏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尋,牧童遙指杏花村。 ”

六、端午節

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已經有兩千多的歷史,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我們有很多的傳說,最著名的就是爲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咬他的屍體,便用糯米用糉葉包裹煮熟投入江中,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於是端午習俗主要有吃糉子、划龍舟、掛艾草或菖蒲、喝雄黃酒、佩香囊等。有文天祥《端午即事》道:“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也有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日:“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七、中秋節

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習俗主要有吃月餅、賞月、燃燈、觀潮、賞花(主要是賞桂花)、飲桂花酒、設宴等。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最著名的還是嫦娥奔月,傳說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個太陽後西王母賜予他不老仙藥,但后羿捨不得吃下,就交於嫦娥保管。

后羿門徒[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當天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舍不下后羿,嫦娥就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從此長居廣寒宮。

后羿回家後傷心不已,於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着月亮與嫦娥團聚。相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唐代李商隱的《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重陽節

在農曆的九月初九,中國古人以九爲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所以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重陽節的習俗主要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觀賞菊花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味道辛辣濃烈,古人認爲折之插於頭上,驅逐惡濁邪氣的侵襲;燃薰後可以避免被蟲咬

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燃薰之後裝入香囊佩戴來驅蟲避邪。相關詩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毛澤東《採桑子.重陽》中:“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2

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纔算結束。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端午節

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 第2張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

苗族苗年、社節、四月八、蘆笙節、鬥馬節、拉谷節。

壯族銅鼓節、蛙婆節、陀螺節、農具節、花婆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壯年、三月三歌節、牛魂節、藥王節、吃新節、莫一大王節、擂背節、嘗新節、跳嶺頭節。

侗族姓氏節、侗年、冬節、花炮節等。

彝族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

蒙古族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馬奶節、燃燈節、火日、祭敖包、麥德爾節、點燈節、塔克勒幹節。

回族開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傣族潑水節、入夏節、出夏節。

藏族轉山會(沐佛節、敬山神)、採花節、黃藏曆元旦、薩噶達瓦節、女兒節、望果節、白來日追節。

瑤族討念拜、討寮皈節、度戒、達努節、牛節、盤王節。

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3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1、除夕(歲末的最後一晚):闔家團圓,辭舊迎新;

2、春節:(正月初一):有貼春聯,給壓歲錢等習俗;

3、元宵節(正月十五):有賞花燈、吃湯圓等習俗。

4、龍擡頭:(二月初二):民間認爲這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

5、上巳節:(三月初三):有春浴、踏青等習俗;

民族傳統節日及風俗 第3張

6、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有踏青郊遊、掃墓祭祖的習俗。

7、端午節(五月初五):有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

8、七夕節(七月初七):被視爲中國本土的“情人節”;

9、中元節(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祭祖節;

10、中秋節(八月十五):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11、重陽節(九月初九):登高賞秋,感恩敬老;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