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語文教學隨筆15篇

語文教學隨筆15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隨筆15篇

語文教學隨筆1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比如,把《偉大的友誼》上成了政治課;把《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品課;把《蝙蝠和雷達》上成了科學課。這樣的老師很多,有的還是全國著名的教師。他們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一些教育類學術報刊上還發表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一些出版社還爲這些教師出集子。其實,這些人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還有一種現象也比較普遍,過於偏重分析課文的內容。這些教師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沒什麼提高。比如教《第一場雪》把課文沒寫出的內容也分析透了。

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現象,用多媒體取代了語言文字。多媒體的確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只能是輔助,不能取代,是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把課文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學生還學什麼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怎麼能培養?語文課就得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來感悟,來品味。學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的。

在能力培養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養,輕其他能力培養的問題。雖然,閱讀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閱讀能力的全部,還有記憶力,閱讀速度等等。人們普遍忽視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隨着社會的發展,閱讀速度對一個人越來越重要,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得到信息比原來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這樣,就對人們的閱讀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問題,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而忽視了積累。

各科教學都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也不例外。這一點,很多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些現象看上去是表面的問題,其實,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教育理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當然,對語文本質的認識,有一些爭議,但都只是有不同的側重,都承認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還有其他任務。

語文教學隨筆2

本課的教學,也使我有了有趣的發現,突然發現班裏的孩子的思維其實是很活躍的,尤其是在得到了大力的表揚和鼓勵之後。

學習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依然讓學生來讀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什麼。很多學生依照過去慣性的思維,第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根據句子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在大家回答幾乎差不多的時候,一生依然躍躍欲試,爲什麼呢?請他回答時,使我驚喜不已,他說:“大家的問題我也讀懂了,不過,我在想,達爾文到底是怎樣才成爲著名的科學家的呢?”是啊,更多的孩子的思維只能就事論事,不會超脫文字的表面來理解和感悟,而這孩子的思維則不然,他能在讀懂中挖掘問題,我忍不住大力表揚了一番,並獎勵了一顆閃亮的智慧星。因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出,下面的課上得更加生動了,當學到第三自然段“達爾文捉來許多昆蟲,反覆觀察比較,終於找到了答案。”時,另一位學生有來了一次點睛之筆:“達爾文找到了怎樣的答案呢?”這正是下文的內容。於是,我改變的原來教案的設計,讓學生趕緊往下讀,看看答案是什麼。然後又請學生分句讀讀達爾文找到的答案,並找出每一句中所寫的昆蟲類型,然後逐句使用多媒體出示,讀讀想想,把課文中“死”的句子在腦筋中變成“活”的動畫片,再用自己的語言介紹出來,第一句似乎有一些困難,舉手的只有兩三個,但到第二句話的時候,許多學生學會了思考和表達的方法,爭先恐後的舉手描述自己腦中的動畫片,收效甚好。最後連下課鈴響了都沒有理會,教室裏依然交流熱烈。

這樣的一篇課文,在其他班級上課的情況看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累,但我在這節課上卻有了意外(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發現,學生一旦真正成立學習的主人,那麼,即使有些看起來索然無味的課文,也能因爲學生的主動參與而變得精彩紛呈。

下面簡單地記錄下這一節課的過程:

一、讀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讀懂了什麼?

在學生讀懂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達爾文究竟是怎樣才成爲了科學家的呢?

教師:讓我們趕緊往下學習,看看達爾文是怎樣成爲科學家的?

二、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的基礎上教室引導根據第二自然段質疑。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交流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自主質疑:達爾文究竟找到了什麼答案呢?

學生自讀,找到答案後交流並數數有幾句話,然後看看三句話中介紹了哪些昆蟲,用“~~”標出來,最後分別出示三句話,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腦中根據句子內容播放動畫片,並介紹給大家,比一比誰的動畫片最精彩。

四、讀懂第四自然段,然後使用課件連接到有關達爾文的研究的網頁,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課後自己在網頁上尋找自己疑問的答案,並利用集會等時間結合科學家故事的介紹進行交流。

語文教學隨筆3

近日,在秀水小學參加了關於“課堂讀書時間不少於10分鐘”的集中培訓,有幸聆聽了三位教師的閱讀指導課,下面就結合“課堂讀書時間不少於10分鐘”這一主題,談一點粗淺的認知:

朗讀歷來是小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課程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浙江省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建議》第13條更是對課堂讀書提出了明確要求:“重視和加強讀的訓練,力求在課堂內達到讀通、讀懂、讀好三個層次的要求。每堂課學生讀書的時間一般應達到10分鐘左右。朗讀與默讀並重,能根據教學需要並結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的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然而語文課不聞讀書聲和少聞讀書聲由來已久,至今亦然。“滿堂灌”時代也好,“滿堂問”時代也好,一節課讀書時間不足10分鐘,一篇課文學過大部分學生都難得讀上一遍,一年課堂閱讀時間不足幾十個小時,然後分析訓練做題、合作討論交流,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小組活動熱熱鬧鬧而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閱讀課不是好的閱讀課。語文學習不讀書,沒有了感受,聯想、思考、領悟、積澱、提升的過程也就偏離了語文教學的軌道。

有老師認爲讀還不容易?不就是10分鐘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鐘給你看,我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挨個兒上演;我讀句、讀段、讀全文輪番上演,別說10分鐘,就是30分鐘也不在話下。確實,有心湊這10分鐘並不是難事,但《教學建議》提出的10分鐘讀書是“質”與“量”的統一,10分鐘只是完成了“量”的問題,而 “質”則要求在這不少於10分鐘的讀書時間裏達到“讀通、讀懂、讀好”這三個層次的目標,並且在達到這樣目標的過程中能結合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因此,我所理解的課堂不少於10分鐘的讀書時間應是有效的讀而不是機械的讀。然而要做到有效讀書,現今的語文課堂除了讀書時間太少之外還存在以下問題:

1、朗讀的目的性不強。齊讀,分組讀,個人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後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着爲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着經”。

2、朗讀的面太窄。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會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聽衆,這種多數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狀,又怎麼能達到會讀呢?

3、教師的朗讀指導單一。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餘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帶着xxx語氣讀一讀”,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於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於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常聽教師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

薩特曾說過:“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那麼,教師應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悟出文章的內涵,使課堂不少於10分鐘的讀書時間成爲精彩的華章而不是匆匆走過場呢?

我想首先語文老師應對朗讀引起足夠重視。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保證充分的讀書時間。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特別是自學性課文,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

2、注重朗讀評價。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

2、擴大朗讀訓練面。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乾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願讀、樂讀、爭着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分角色讀,表演讀,分小組比賽讀,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並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後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朗讀要以理解爲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

4、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範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範讀指導;當需要藉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

在所聆聽的三堂閱讀指導課中,我認爲樑春萍老師執教的《懷念母親》就是一堂很好的讀書示範課。

1、結合語境理解。樑老師的讀書內容安排的是“三讀”——讀詞、讀段、讀全文。

一讀詞語不是機械的讀,而是帶着對詞語的理解讀,把詞語讀得有聲有色之後,讓學生用所讀詞語來說說課文內容,既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又對全文有了整體的認知。

二讀段落聲情並茂,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課文朗讀,可謂是層層遞進,不僅對文本語言的深層挖掘絲絲入扣,更是在每一次的挖掘過程中循循善誘,把學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處。學生在深有感觸之後,情感的迸發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次朗讀都是文本與心靈的有效對接,讀得也層層深入。

2、超文本鏈接。樑老師的課中出現了三次超文本鏈接:《世說新語.方正》;引用季老的話“爲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纂改當時的感情,幾次引用當年的日記和文章片斷是爲了保存當時的感情”;《賦得永久的悔》(片段)。

我認爲最成功的莫過於鏈接《賦得永久的悔》。樑老師抓住第二自然段中“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等表現作者“終天之恨”的句子與《賦得永久的悔》進行了成功對接,學生在超文本鏈接中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終天之恨,之悔,之痛,心靈深處一次次受到了強烈的震顫,作者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在這樣的情境之中,學生的每一次讀成了課堂的亮點。

3、深情渲染。能否把學生的讀引得入情入境,首先教師得參透文本,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如果教師自己都不感動又如何能感動學生呢?樑老師在情境創設中的一個殺手鐗就是自己的聲情並茂。通過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沉痛、哀傷的情緒,樑老師在上課伊始就讓學生的情緒慢慢沉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更通過音樂的催化,爲情感的營造推波助瀾。整堂課,學生心隨文動,彷彿觸摸到了作者的靈魂深處與他恨並痛着。

真實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琅琅的課堂。讀的過程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過程。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營造,有效朗讀,那麼學生一旦領悟到誦讀的妙處,便會沉醉其中,欲罷而不能,這樣的課堂怎能不奏出精彩的華章呢?

語文教學隨筆4

我愛花,更愛養花。特別喜愛看到自己播下的種子從破土發芽到茁壯成長,從茁壯成長到絢麗綻放。喜愛那份成就感,那份牽腸掛肚的期盼,那份看到百花爭奇鬥豔所帶來的欣喜。作爲一個教師,我更願意把學生當作花兒來精心呵護,來享受栽培花兒所帶來的愉悅和幸福!可是常有一些風雨會出現在我們護花的途中,需要我們這些園丁爲那些花兒保駕護航。比如生活中到處可見的不規範用字給我們的學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來爲她們遮風擋雨。

走在繁華而又喧鬧的大街,刺眼的錯別字隨處可見;“你形我塑”理髮館、“百衣百順”服裝店、“默默無蚊”驅蚊器、“騎樂無窮”摩托車、“一箭鍾情”箭牌口香糖……這些店名常讓人覺得趣味十足,卻又隱隱不安。問那些店的店主們:“爲什麼要取這樣的名字?”只答:“店名新穎,吸引眼球,生意興隆,名利雙收”。這在今天這樣的商業社會本無可厚非,卻讓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隱隱不安。

我想,錯別字的巧妙運用給我們文化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在衝擊着我們燦爛的傳統文化。就用“你行我素”舉例,“你行我素”本是中國一個古老而美麗的詞語,“你何做何行,我素我行”這樣一個大氣、吉祥、清明的詞語,卻被改成了“你的形象,我來塑造”的“你形我塑”,這豈不是對中國傳統的一大侮辱?中文,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之一,形象,生動,貼切,美麗,歷經了五千年的代接與傳承。“山清水秀”、“草長鶯飛”、“風清月朗”、“決斷如流”……如此美好、動聽的'語言,卻被“你形我塑”所代替,被“百衣百順”所代替,被“默默無蚊”所代替,被“騎樂無窮”所代替……這些五花八門的廣告語對我們的學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學生年齡小,分辨能力弱,接觸語言的時間不長,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很容易將這些不規範字誤認爲規範字而加以吸收,甚至出現在課堂上、作文中。接觸到這些不規範字後,久而久之,便會“以錯替對”這是多麼不應該呀!由此可見,語言文字規範化教學顯得尤爲重要,它已成爲現代文明教育的重要標誌。

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也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

因此,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教育學生學會辨別生活中的不規範用字。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社會,尋找錯別字,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同時可營造書香校園,鼓勵全校師生多讀好書,感受書香濃郁的學習氛圍。

“沒有不能進步的學生,沒有不愛學生的老師。”我相信,只要我們用愛、用心去澆灌這些花兒,她們一定能健康地成長,也一定能克服不規範字給我們帶來的學習上的困難!

語文教學隨筆5

儘管現代漢語取代文言文已有近百年的時間了,但是由於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和我們偉大祖先所創造出的燦爛文化需要後人的傳承與發揚。因此,文言文仍然佔據着中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比重。然而,傳承這些不朽的文化遺產卻成爲師生們的心腹大患。甚至還有人編成順口溜說: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據調查顯示:當今中學生中有高達86%的孩子討厭文言文。原因何在呢?其一是因爲沒有了文言文的語言環境。今天人們的交流和寫作都充斥在現代漢語的語境之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文言文幾乎消失殆盡。加上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在詞、句以及表達方式上存在着明顯的差異。因而,讀不懂就成爲欣賞文言文最大的障礙,正如大多數人不喜歡讀外文和科學著作一樣。理解這關過不去,其他感情就無從談起。其二是由於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着嚴重的問題。現在的文言文教學往往只側重於對文章重點字、詞、句的記憶性積累。彷彿只要背過了這些,解讀、欣賞古文便會不成問題。其實則不然。對文言字詞的積累與理解古文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文本,纔能有效地記住字詞,進而擴展閱讀範圍,達到更好地鑑賞古文的目標。那麼,在現實的教學中該如何教好文言文呢?許多專家給出的建議便是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

何爲文言文的語感?其實就是對文言文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人們常說:形成語感是學好一門外語的關鍵。對於文言文來說也是如此。對文言文語感的形成程度,王寧先生做出了三個階段的劃分:片段語感--斷續語感--全面語感。其中,全面語感是指可以“暢通無阻”地閱讀古代任何典籍,這隻有當今的古漢語專家們才做的到。而大多的學生往往只能達到第一階段的水平。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才能逐漸向第二個階段過渡。由此觀之,幫助學生實現這兩個階段的跨越,引導他們喜歡上文言文是現代語文教學不可迴避也是至關重要的責任。

如何培養學生對於文言文的語感呢?

首先,在指導學生翻譯的過程中要堅持“直譯爲主,意譯爲輔”的原則。因爲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積累文言知識的過程。所以,只有堅持直譯爲主,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和語言風格才能不斷加深對文言字詞句,尤其是文言虛詞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鞏固。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查多思。正因爲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纔不能憑空地望文生義。否則,對古文的閱讀能力不但不會得到提高,反而會走入誤區,甚至鬧出笑話。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養成運用工具書的好習慣。與此同時,在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探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學生的文言天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再次,重視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的閱讀遷移。在講授課文的同時,精心選擇一些文章立意、語言風格、寫作背景相似的文章作爲補充。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加深對所學文言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時還可以擴大學生的古文閱讀面,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

最後,引導學生多讀多背。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的學生之所以對文言文感到陌生和恐懼,就是因爲他們“囊中羞澀”。著名語言大師王力先生說:“我們必須多讀古文,最好是熟讀幾十篇佳作,涵泳其中。”因爲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在他們的思維世界中創造一定的文言文的語言環境,從而形成文言文語感。

語文教學隨筆6

以追求美的享受 ——語文課注重審美體驗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語文課標中在闡釋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作爲重中之重。另外還需要清楚的是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開,那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會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 “百合花”讓你感覺到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僅僅是“百合”與“玫瑰”兩個詞語的不同,僅僅是這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同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是唯有我們的母語纔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爲語文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 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他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也應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文字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用孩子們的特有的童音, 用他們獨特的理解,讓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追求着。我們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中不斷感受美,創造美。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位語文教師甚至說是語文教育工作 者肩負的責任。體育教學隨筆初中語文教學隨筆初中數學教學隨筆。

語文教學隨筆7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在世界上,除了陽光、空氣、水和微笑,我們還需要什麼呢?”換句話說,微笑同生活中的陽光、空氣、水分一樣重要。

微笑是一種親切的語言,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樑;微笑是一縷柔和的陽光,溫暖別人,明朗自己;微笑是一曲無聲流淌的的音樂,能調節緊張的氣氛;微笑是心靈相通的七彩陽光,可融化你心中的冰雪,使生命更加燦爛。

教育最需要微笑,學生也需要微笑的老師。因爲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臉色,最能直接地在學生身上起到影響作用。教師同學生交談中親切的微笑會給學生無限的理解和信任,讓學生感到巨大的熱情和愉悅;上課時,教師走進課堂時甘甜的微笑,將給這節課增添浪漫的感情色彩;教師給學生解惑時春風潤雨的微笑,將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教師在化解學生矛盾時和藹友善的微笑,將爲學生架設起溝通的橋樑。

上學期,我教4(8)班的語文,記得有一天的下午,我進班上課,發現教室的黑板上畫着一張笑臉,旁邊還寫着“劉老師的笑”。我想:是誰沒事幹,竟敢在黑板上畫老師,真是膽大包天,太不像話了!我的火蹭的就上來了。我怒容滿面,雙眼嚴厲的掃視全班的學生,希望一下子揪出那位搗蛋鬼,學生們一個個睜大了驚恐的眼睛望着我,面面相覷,他們感覺到要下暴風雨了。教師的職業告訴我,此時必須冷靜,否則會造成無法想象的後果。我強帶笑容說:“呀,誰畫的老師,這張笑臉很燦爛呢。”教室裏緊張的空氣柔和了許多,學生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時班長怯怯地站起來,低着頭說:“是我畫的。”“是你,你爲什麼要給老師畫一張笑臉呢?”我心中雖然有氣,但是語氣很柔和的問。他擡起頭大聲地說:“同學們都認爲您這這個星期的臉都是‘陰天’,動不動就發脾氣,一點笑容都沒有,同學們心裏都非常緊張,不敢回答問題,害怕您批評,他們都希望您能微笑着給我們上課。”

此刻,我心靈被深深的震撼了,頓時愣在那裏。沒有想到學生對老師的情緒變化觀察得是這麼仔細,更沒有想到老師的微笑在孩子們的心中是這麼重要!

細細想來,也許我們老師在應試的海洋中迷失得太久,被分數遮住了雙眼,被功利塵封了心靈,情感早已淡漠,心靈早已得了“肝硬化”,一味粗暴冷酷地面孔對着新鮮的生命和活撥的童年,我覺得這是教育的不幸,更是身爲人師的悲哀!

我真正認識到微笑是一種力量,教師的微笑對學生而言尤爲重要!在他們看來,老師的笑容就是對他們的理解、信任和寬容!作爲教師,我們一定要把美麗的微笑留給可愛的學生們!因爲微笑是人類最好看的表情,是一句不學就會的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若是人人都擅長運用這美麗的語言,讓微笑成爲連接人際關係的紐帶,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我以後能做的就是把我真誠的愛、炙熱的情毫無保留的奉獻給孩子們,要讓他們感受到人生的溫暖,我要把對教育的真情,對孩子的摯愛變幻成絢麗的微笑之花!

語文教學隨筆8

以語文的主要反思在於"悟"。

你悟的越深 也就反思的越深。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語文教學隨筆9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能力是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提高閱讀和習作能力的重要保證。而培養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增加識字量則是低段識字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爲此,我的識字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一、初讀課文,圈認生字

我們現在所用的人教版教材的內容大都是以隨課文分散識字爲主,也就是將生字分散到每篇課文中,在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識字量。教學此類型的課文時我會先讓學生自讀一遍課文,圈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再讓學生相互請教這些生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識字的能力,又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初步感知了生字的意義,熟悉了生字的讀音,爲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生字打下基礎。

二、巧用方法,識記難字

現階段一節識字課通常要求學生認識15——20個左右的生字,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量較大。如果要讓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裏去分析識記每一個字,那麼不僅課堂的時間不夠用,更重要的是由於識字過程的不斷重複會使課堂教學變得很枯燥,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會先讓學生從本節課所學生字中選出較難的字,經小組討論後,將大家一致認爲最難最易錯的部分生字勾出來重點講解分析,並教給學生識記難字的方法。我在課堂中經常使用以下識記難字的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拼一拼,換一換,編故事、編兒歌、想像法、象形法、形聲字記憶法……比如:加一加:一個熟字加上一個偏旁組成新字;減一減:一個熟字減去一個偏旁變成新字;換一換:一個熟字換一個偏旁變成一個新字;編兒歌的方法也很有趣。如:識記清、請、晴、睛、情、精、蜻、倩這幾個相同聲旁的形近字時,就編了如下這首兒歌來讓孩子們記字:“有水方說清,用言去邀請,日出天氣晴,有目是眼睛,豎心是人情,有米人精神,有蟲是蜻蜓,佳人留倩影。”這樣,通過各種識字方法使學生們輕鬆地記住了難字,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識字方法,培養了獨立識字的能力。

三、複習鞏固,遊戲記字

要使學生對所學的字掌握得更牢固,就要不斷地複習鞏固生字。而爲了適應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提高孩子識字的興趣,我在課堂上採用了大量的遊戲來複習鞏固所學的生字。比如:玩字卡遊戲,包括:打撲克、擺圖形、找朋友、手指頭登山、接龍、翻牌……字卡是最好最直觀的識字工具,孩子們也很喜歡玩字卡遊戲,所以我就設計了以上的字卡遊戲,玩的方式主要是同桌玩或四人小組玩。除此之外我還製作了一些電腦課件遊戲,包括:猜字、找偏旁、看圖讀詞、認一認、開火車讀詞、生字開花……電腦課件遊戲增加了動態效果,也彌補了字卡識字單一量少的缺點,可以擴展識字,增加識字量。在遊戲中複習鞏固識字,生動有趣效果好。

四、拓展閱讀,讀中悟字

閱讀既可以使孩子在語言環境中更好地理解字意,也可以使學過的字不斷地再現,以避免識字回生的現象。所以在學完每篇課文之後,我會找一些同類型的短文作爲拓展閱讀補充識字的材料。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一課《秋天的圖畫》時,因這一課主要內容是描寫秋天大自然的景色,課文中有許多描寫秋天的字、詞,於是我就在讀完課文學了生字後讓學生拓展閱讀了《秋天的原野》、《落葉飄飄》、《金色的小船》、《秋姑姑的集合哨》這幾篇同是描寫秋天景色的短文,使孩子在拓展閱讀中進一步理解課文,熟記生字。

五、電腦練打,擴充識字

新課標指出:低段的識字教學應該識寫分流,多認少寫,開放識字。計算機是很好的輔助識字的工具,用計算機練習打字正適應了新課標對於識字教學的要求。通過練習打字既可以鞏固識字的效果又可以擴充識字,增加詞彙量。我在教學完每課的生字後,會佈置學生回家用電腦練打生字各五遍,並練打“生字開花”,既一字組多詞。這樣的練習,大大提高了識字量,爲掃清閱讀的障礙,儘早開始習作練筆打下很好的基礎。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有效的識字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的識字問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語文學習的能力的重要保證。

語文教學隨筆10

因爲喜歡教學工作之餘喜歡看點閒書,有時心動手癢也會寫點小文章來自娛自樂。所以我有時認爲自己是適合一名語文教師的。可是,自從前不久看了一篇題爲“語文教師的專業修養問題——在陳日亮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上的發言”的文章後,我便一點也不敢再有這樣自以爲是的自信。我從書中摘抄了以下最喜歡的幾句話:“一個好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對於語言表達的敏銳的規範感,對準確、妥帖、簡練的語言的瞬間感覺與判斷。”“所謂規範意識,就是無論寫字、遣詞、造句、使用標點,都要講規範;另一方面,就是對錯別字,對亂點標點,對不規範的用詞、病句,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即所謂“瞬間感覺和判斷”,不假思索就作出近乎本能的反應。”這是文中最讓我爲之感動的一個小細節,作爲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羣在談到自己時,這樣寫道:“……直到現在,還保持着這樣的習慣,無論走到哪裏,在什麼地方,只要看見錯別字,錯誤的標點,病句,就看得不順眼,心裏彆扭,恨不得馬上就像改作文那樣提筆把它改過來,這就是語文老師的職業習慣。說難聽點,這是職業病;說好聽點,這是職業責任感。”

作爲語文老師的我,以上的文字讓我讀了不由爲之心動。[]憑着多年來對文字一種本能的敏感,我認爲,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幾句話,如果沒有切身體會並經過仔細推敲是無法寫出來的。我反覆品讀這些簡潔而富有真知灼見的文字,想到自己身爲語文老師卻如此缺乏應有的專業素養,實在羞愧不已。在這樣的閱讀思考中,我告訴自己:從現在起,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忽略教育教學中的任何一個細節。

以上的閱讀使我不由回想起了不久前聽課時的一個小細節。一個年輕的男老師在執教《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將“鍥而不捨”的“鍥”讀成了“qì”音時,教師立即給予糾正,不過,令我們奇怪的是,沒過多久,該老師在讀到這個詞時自己卻又把它讀成了“qì”。所以在評課研討的時候,大家紛紛又提到了這一點。在評課,我向大家坦誠自己其實也鬧過幾次這樣的“笑話”,雖然平時上課藉助課本,臨時糾正了自己和學生原來沒讀準的字音,但是,因爲平常沒怎麼在意去改正它,所以過後很快又讀成自己原來一直習慣的錯誤的讀音。然而,評課歸評課,我並沒有把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細節放在心上,因爲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日常言語表達中也並不怎樣在乎音準這一方面。

讀書會使人的目光變得更敏銳、更善於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是一直以來讀書帶給我的一大收穫。關於這一點,我想以最近發生在我課堂上的一個小細節爲例來談。上一週的一節複習課上,上課時,我讓全班同學一齊背誦上學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學弈》。學生將“使弈秋誨二人弈”一句中的“誨”讀成“huǐ”。可是我一時無法確定他們是否讀對,所以當即查了字典,然後馬上糾正他們的讀音,在給學生糾正讀音之後,我懷着真誠的態度向學生表示自己的自責和慚愧。因爲這在當時的我看來真是一件應該感到臉紅的事,雖然是上學期剛教過的課文,而作爲語文老師的我竟然沒能對學生這個錯誤的讀音作出“瞬間感應”。這課堂上的一個小小的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下課後我立即在筆記本上記下了自己的反思。上學期教過的課文,學生竟然全體讀錯,這難道不是作爲語文老師的失職嗎(我不認爲這是故意小題大作)?於是我在想,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我回想起在自己的印象中,一直將“誨人不倦”中的“誨”讀成“huǐ”音,此外還有最爲關鍵的一個原因是:自己平時不怎麼在意糾正自己不會讀或讀錯的字音。所以不管當時在教這篇課文時自己是否有讀正確並糾正學生的音準都已不再重要。由這個小細節中我突然又想到了最近複習時發現的一個實際問題,在教學生整理複習各個語文知識點時,我發現大多數學生在拼音這一部分掌握得不太好,可我卻一直苦於找不到問題所在。此刻通過這一個小細節的反思,我竟意外地找到問題的答案——原來最大的問題在於自己。寫完這一句,緊接着我腦海裏迸出一句:什麼樣的老師便只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老師怎樣的素質、習慣決定了學生的素質、習慣。以後如何才能使自己避免再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我想解決的辦法就是:首先不斷提高自己對語言的規範意識和感應能力,才能在教學中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及時給予糾正。

最後我想,作爲一名老師,如果我們真的願意靜下心來多點讀書、多嘗試、多思考,每天就會不斷有新的問題,新的發現在等着我們,使我們在瑣碎繁忙的教學實踐中體驗思考、創新帶來的充實與樂趣!

語文教學隨筆11

應對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衆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此刻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到達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爲,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爲,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務必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用心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務必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老師意志的左右。因爲,小學生對老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必須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

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用心參與的習慣;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務必要求有必須速度,務必規範、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爲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必須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來了。

語文教學隨筆12

新的一輪模式探討課結束了,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成了老師們共同探討的課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幾點不太成熟的看法:

1、目標要明確。在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時,我們必須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學生自主與教師引導的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視教師的引導、組織與幫助,小組的合作學習會變得十分盲目,並呈現散漫的狀態,不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建立與學習能力的形成。二是語文基礎訓練與人文素養髮展的關係。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不能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沒有堅實的聽、說、讀、寫的基礎,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也不會有更高的發展。因此,在制定小組學習目標時,教師要根據課程計劃的要求與學生學習的實際,科學地制定語文基礎訓練目標與自主合作學習的目標。 合作學習的目標與要求不能定得過多過高。過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任務;過高,學生達不到學習要求。

2、內容可自主選擇。“自主選擇”具有鮮明的自主性和開放性,這種學習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可讓學生自主選擇或共同選擇喜歡學習的內容,然後在小組裏互相學習交流。如教學《假如沒有灰塵》一課,由於本課的4、5、6自然段語言結構形式基本相同,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在初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意後,不必按順序從開始講讀到最後,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閱讀興趣選擇其中的一節,按一定的學習目標自學後再在小組裏交流。

3、時機要善於把握。要使合作學習取得最大的效益,善於把握小組學習的時機非常重要。就拿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說,不是所有的問題讓小組討論學習都有最好的效果。討論的問題過於簡單,激不起學生討論的興趣與熱情;討論的問題難度過大,大多數學生參與不了。一般來說,下列情形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好時機:第一,當學生提出的問題處於模糊、似是而非時,要組織小組討論或辯論。第二,當問題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時,要組織小組討論。第三,對知識的查漏補缺,小組學習更有效。

4、效果要全面評價。評價是合作學習的導向。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聽取學生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爲他們提供一些指導性的幫助。這樣,才能及時、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爲全面評價打下基礎。評價的形式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及時反饋性評價、小組內學生的互相評價、小組之間的評價等。

語文教學隨筆13

一、培養孩子樂於傾聽的習慣

樂於傾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這是現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樂於傾聽,關鍵在於“樂”,要讓孩子願意聽,那麼首先老師的語言要抑揚頓挫、富於魅力,再配上一些肢體語言幫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單調,孩子纔會被吸引。告訴幼兒會聽,是一種能力,及時表揚聽的“傾聽”能力強的孩子,讓不會聽的孩子有個努力的目標,久而久之,聽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因爲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幾乎每天都會跟他說這樣的話。但往往有的孩子上課弄這樣弄那樣,從來不聽,那爲什麼他們不聽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聽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樣纔是傾聽。所以,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兒,老師講課時眼睛看着老師,指着黑板時眼睛盯着黑板上的內容,要讀書了,眼睛就得看着圖畫書等等。讓眼睛和耳朵同時工作。面對這樣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請他複述剛纔小朋友發言的內容,當然往往是答不出來的,於是提醒孩子會聽別人發言很重要,是向別人學習的好機會,或者是請他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因爲沒有準備往往也會答不出來,於是教育孩子要積極動腦。有時,處理這樣的情況時也可以換個思路,就是讓認真聽講的幼兒起來複述,老師用具有稱讚性的語言說:“我最喜歡用眼睛看着發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聽清楚了,請他再來說一說。”說完,及時表揚獎勵。有的孩子老師講課時很會聽,可是輪到其他小朋友發言時,他就不會聽了,不是低頭幹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聲喊“我來,我來”。這個時侯,我們教師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導。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肯定他在聽,只是沒有聽完,表現出以自我爲中心,對別人不禮貌。那麼,老師可以停下來對喊的小朋友說:“你愛動腦筋,很好。可是,沒聽人家講完就要發表意見是很沒有禮貌的,你可以等他講完之後,再補充自己的想法。”之後,再給他機會表現,及時表揚。

當然,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光靠一兩次的說教是沒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兩次之後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長期堅持下來纔會看出成效。

二、培養勇於發言的習慣

勇於發言,關鍵在一個“勇”字。要培養孩子的大膽與自信。有些孩子不發言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因爲害怕自己回答錯了;膽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已經習慣不舉手回答了;話在口中,不知怎樣表達;問題太難。我認爲對待發言的幼兒,要以鼓勵爲主,對於經常發言的不管對錯,先肯定。對待沒發言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爲主,尤其是膽小的孩子,偶爾一次發言也要大大地表揚。另外,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發言句式,比如:我認爲……,我覺得……,我來補充……等等。

有時,和小朋友一起看圖畫書時,教師可以適時指導幼兒看着圖畫書上孩子們積極發言的情景進行引導,或者在多媒體課件中播放小學生上課積極發言,回答問題的場景,來激發幼兒積極發言、勇於發言。

語文教學隨筆14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爲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爲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爲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爲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啓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啓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尤爲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爲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引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爲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着救魚爲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麼別的遊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遊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後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語文教學隨筆15

不記得是哪位老師說過:想要擁有優秀的學生,你首先要讓自己成爲一個優秀的教師。我記住了這句話,也將成爲優秀教師作爲了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

然而,現在的我,還並不優秀,我只是儘量讓自己成爲這樣的語文老師。

一、做一個會講故事的語文老師。

學生愛聽故事,語文老師,就要善於講故事。神祕的神話傳說,悠久的歷史故事,慷慨激昂的革命故事,名人偉人的成長故事,感人至深的感動中國,最美人物的美麗人生……只要你會講故事,只要你講得生動有趣感人,學生就會被你吸引,學生的學生時代的回憶裏,一定有你的故事,美麗着他們的成長記憶!

還記得我給他們講“四大吝嗇鬼” 的故事,很是讓他們困惑;

我講阿Q的哲學,又讓他們感嘆;

還記得我給這些農村孩子講《紅樓夢》中黛玉初進賈府,講到寶玉摔玉的情節後就戛然而止,吊足了學生的胃口。於是,班級上,就出現了兩個“紅樓迷”,竟然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整本書,也就有了給全班同學講《紅樓夢》的偉大殊榮!

我,不僅讓自己會講故事,也要讓我的學生會講故事。在我的班級中,有“宏瑞講壇”,主講人是袁鴻瑞,講述的是他在《百家講壇》聽到的故事;

也有“海垚開講”,講的是很多女生都不愛看的三國故事。能成爲主講人,真是學生羨慕得不得了的榮耀啊!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躍躍欲試,更希望自己的班級中,故事多,講故事的人也多!

二、做一個能寫文章的語文老師。

語文老師是必須要教學生學寫文章的,不能想象,一個自己都不會寫文章的語文老師,是怎麼能夠教會孩子們會寫文章。所以,語文老師想要讓自己優秀,就一定要讓自己寫得一手好文章。你不必成爲作家,成爲詩人,只要你能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告訴學生,文章可以怎樣寫,就可以了。那麼,在你的學生的心目中,你就是作家,你就是詩人。

還記得在學過《背影》之後,我在作文指導課《父親》的課堂上朗讀自己的下水文《父親,你在天堂還好嗎?》,感動了學生哭泣,也讓自己落淚;

還記得在學過《春》之後,我給學生朗讀下水文《春之遐想》,他們看我時的眼神,充滿敬慕;

還記得在研究課題《古詩詞積累與運用》的過程中,在指導學生在作文中運用古詩詞的下水文《中國詩,歌四季》中,因爲化用大量的古詩詞,學生看我時那崇拜的眼神。其實,我的文章寫得並不太好,而我,也許是太自戀了,但是,我的自戀,卻給了學生具體的引領,讓他們學會了寫作,當然,有很多學生也和我一樣,變得自戀,變得總是相信自己,可以寫好作文,並且,真的寫好了作文。

三、做一個善於朗誦的語文老師。

語文,是用文本建設起來的學科,文本,是無聲的歌曲,是無聲的詩行。語文老師,要學會用自己的聲音,對文字進行再創造,用自己的聲音,將無聲的文字,講述成動人的故事,譜寫成優美的詩篇。竇桂梅老師說過:“語文老師,要修煉自己的聲音。”語文老師,要讓自己的聲音具有一種魔力。當你的聲音響起,學生就會被你的聲音吸引,然後跟隨着你的聲音,走進語文的大千世界。

還記得自己在七年級第一節語文課上爲學生朗誦《在山的那一邊》,這些剛剛成爲初中生的農村孩子驚訝的眼神告訴我:原來,課文可以這樣好聽!還記得我和學生一起分角色朗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的第一句話“他,是一個盲孩子”的低沉的聲音一出現,這些孩子們的情緒就被調動到狀態,一篇無聲的童話,就在我們師生共同的講述中,變成了有聲有色的美麗故事。

四、做一個愛唱歌的語文老師。

你能說,有哪個孩子不愛唱歌,不愛聽歌嗎?我的孩子們,都那麼愛唱歌,唱歌不太好聽的學生,也喜歡聽歌。於是,他們喜歡什麼流行的歌,我也要學會,和他們一起唱;

他們不會唱的歌,我有時候會給他們唱,讓他們知道這些歌詞就是詩歌,就是傾訴,就是寫作的一種方式。

我不僅和學生一起唱歌,還教他們唱古詩詞,也讓他們自己給古詩詞配曲子,然後當老師,教給同學們;

我不僅唱歌,也唱戲。唱評劇,唱黃梅戲,也唱京劇,唱二人轉。當然,我唱得不專業,但是,只要語文課堂需要拓展,需要點綴,我就會不時地亮兩嗓子,讓學生知道,傳統文化,都是相通的。

五、做一個懂學生的語文老師。

學生,是孩子,是孩子,就需要更多的關愛,而不是管束和說教。於是,成爲他們值得信賴的朋友,成爲他們可以安慰的家長,也是我的追求。因爲不是班主任,學生並不怕我,於是,善良的我就成了他們的知心人。有時候,學生有些不能跟班主任說的話,就到我這裏來掏心,到我這裏來找安慰,尋求幫助。

還記得曾有一個男生來找我,告訴我有個學習特別好的女生很喜歡他,而他不愛學習,也不喜歡這個女孩,但是,因爲她學習好,多愁善感,怕直接的拒絕傷害了她,讓我幫助他勸勸這個女孩。我給這個女生寫了首詩,告訴她,秋天裏的果子才更甜更美。沒說什麼大道理,聰慧的她便懂得了,從此,收心學習,考上重點高中,而那個男生,過着打工的日子,也很快樂。

還記得一個女生總是叫我“二媽”,她說我就是她的第二個媽,雖然這個稱呼叫起來容易讓人誤解,但是,我還是坦然接受,因爲,我知道,這個稱呼裏,是她滿滿的愛。

六、做一個可愛的語文老師。

青春已過,不惑當年,我的年齡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是,我的熱情不減,激情仍在。我讓自己時尚,給學生一個美麗的儀表;

我讓自己溫和,給學生親切和微笑;

我讓自己幽默,給學生歡樂和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讓自己寬容,給學生空間,給他們改正自己的機會;

我讓自己可愛,擁有學生的愛,就擁有了我的語文教學的未來

讓自己會講故事,讓自己能寫文章,讓自己擅長朗誦,讓自己會唱歌,讓自己懂學生,讓自己更可愛,這些都是我的追求。也許,做到這些,我依然還不夠優秀,但是,我一直在成爲優秀語文老師的道路上前進,前進,前進進!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