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初中化學的隨筆4篇

初中化學的隨筆4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學的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化學的隨筆4篇

初中化學的隨筆1

安全教育廣泛存在於生產生活的方面面,它是我們從事一切活動的基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和行爲,對促進化學教育的發展和個人、社會的發展都有着極其重要地意義。我在這裏僅就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的安全教育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一.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安全教育的關鍵

初中學生首次接觸化學知識,各種神奇的化學現象、各種新奇的實驗用品、各種奇妙的化學實驗,極大地激發了他(她)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她)們求知的慾望,這一切都是初中化學教學的良好開端。但如果此時教師只是一味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那在以後的教學中(特別是在化學實驗的操作中)就極可能出現因爲懼怕、麻痹、馬虎等原因出現各種安全問題,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甚至對化學學習產生反感。因此,我個人認爲,在進行化學教學之初除加強學習興趣的培養外,還應該着重加強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一方面告知學生在各種化學現象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些不安全甚至危險的因素,需要我們去謹慎對待;另一方面也要同時告知學生這些不安全的因素是可以預防和消除的。我們只要本着科學的態度,不麻痹大意,正確謹慎地操作處理,就能安全的達到教學目的。在學生學習化學之初就開始逐步培養他(她)們重視安全,細心謹慎的習慣,消除他(她)們在化學學習中的安全麻痹或擔心害怕的思想。

二.充分運用教材內容,結合實際,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穿插多種生活安全常識的介紹和講解

初中化學教學中除了注重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外,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和運用多種生活安全常識進行自救和他救是初中化學教學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密切聯繫實際,通過對理論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以理論爲指導,針對不同的具體情況,分析找出不同的預防和應對措施,真正做到學以至用,免得萬一在生活中出現了危險而手足無措。例如在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教學中,在學生認識理解了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之後,應充分聯繫實際(如:山區或城市高樓,校園存在老化木質平房,某些電線線路老化、煤氣管路不合理等問題)指導學生分析找出預防火災的基本原則和具體實施措施,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與此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展開興趣討論,引導學生針對不同地形,不同情況下的火災消除和逃生措施進行分析,認識掌握正確的火災自救知識,消除他(她)們在生活安全常識中的誤區和盲區。同時,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現象直觀地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也是化學教學的一個獨特優勢。如通過濃硫酸和氫氧化鈉的腐蝕實驗等都能形象直觀地告訴學生:化學學習和實驗活動中存在着危險,並且還可以推知生活中的相關方面也存在着同樣的危險因素,我們應該提高警惕,不能麻痹大意。但也不能過分小心害怕,只要我們瞭解了其科學道理,採取了正確的應對措施,危險就會被消除。這樣就能通過這些小小的、可以控制的“不安全”的安全小實驗,讓學生由感性的認知逐步深入到理性的思考之中,舉一反三,拓展了知識面,增強了安全意識,也豐富了他(她)們的生活安全常識,提高了他(她)們的安全防範能力。

初中化學的隨筆2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知識不斷創新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教育傳遞人類知識的功能必然更多的爲信息系統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進而落在了培養創新能力上,因此舊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時代要求,我們不得不改革、創新,進入了新課改階段,我們面對的是新教材,新教法的挑戰,如何迎接這場新挑戰,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活力。經過大半學期的教學實踐,我做如下的教學反思:

1. 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努力更新教育觀念;充分利用課改機遇,促進教師自身發展

(1)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素養。新課程的開放性特徵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教師不僅應有廣博的化學科學知識,還應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並同時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學習新的技術。

(2)改變師生關係,轉變工作方式。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應更加緊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學方式,重構課堂教學。教師要重新認識教學、認識課堂、認識教科書,不斷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新型師生互動關係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學教學要重視“兩實一過程”。所謂“兩實”,一是指化學教學要聯繫生產、生活實際,尤其是學生能夠感受到的生活實際;二是指化學教學中必須加強實驗教學,要充分開發化學實驗的各種教學功能。所謂“過程”是指重視知識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設計課堂中學生各種學習活動(例如思考、討論、練習、實驗等)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建構知識。

(4)教學方法多樣化、最優化。化學教學中有多種方法,如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探究法、問題解決法、自學法、歸納法、演繹法……在各種教學方法中,教師均應注意滲透啓發式教學的思想。把握課型特徵進行課堂教學優化,中學化學知識從其內容和教學形式上可分爲不同的課型。不同的課型由於其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順序不同,知識的呈現方式也就要求不同,這種不同就構成了不同課型的特徵。教學中把握了課型特徵,就能有目的有規律地優化課堂教學行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高中化學新課程後,中學化學教學的課型與課型特徵雖然有了一些變化,但最基本的課型沒變,每種課型教學設計的基本規律沒有變,所以,新課程的實驗與我們過去的教學研究,是一種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2.加強教學研究活動,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由於新課程在多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問題,這就需要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實踐思考來解決這些問題。備課的質量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集體備課是提高備課質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學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決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集體備課能促進教師整體專業素質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視。集體備課時,老師們及時交流,分享資料,相互啓發,集思廣益。通過集體備課、說課、聽課、評課等,使每一位老師在上課之前,對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全面瞭解教科書體系,準確把握教學要求

教師應全面瞭解高中必修、選修課程的內容,瞭解各模塊的知識結構以及相互聯繫,瞭解各部分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準確把握教科書的深廣度,提高自己對教科書的駕馭能力。高中必修內容既是會考的重要內容,也是將來化學學科高考的主要內容,必須準確把握,認真落實,打好基礎。在必修內容的教學中,不僅要在知識內容上爲將來選修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更要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科思想上打好基礎。

4.以教科書爲基礎,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

教科書是基本的課程資源,除此以外,充分開發和利用其他課程資源,豐富化學課程內容。重視教輔資料的選用,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生的訓練活動。 比如其中的“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與水的反應、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在“金屬與氧氣反應”中,在學習了鈉與氧氣、鋁與氧氣反應的性質後一定要結合初中知識,對整個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的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進行歸納,形成整體知識。在“金屬與水的反應”中,教材重點介紹的是鈉與水和鐵與水兩個反應,在教學上,就應充分利用“金屬的活動性不同,與水反應的難易程度不同”這條主線,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教材安排了“設計鐵粉與水蒸氣反應裝置”的科學探究活動,其實沖淡了這一主線,況且前面已有觀察方法的訓練(鈉與水反應),同一堂課中進行兩個這麼高難度的實驗訓練,時間緊,探究學習難以充分展開。因此可考慮重組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順序,把“鈉與水反應和鐵與水反應”與“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放在第一課時,將“設計鐵粉與水蒸氣反應裝置”的科學探究活動與實驗操作放在第二課時,這樣既突出了知識主線,又保證了科學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總之,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以大量的實驗爲基礎,形成了堅實的理論體系,然後應用於廣闊的科技空間。雖然化學屬於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點:內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論,有不少知識只能知其然,而無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記住。甚至不少老師都贊同化學與英語的相似性,說“化學就是第二外語”,化學的分子式就相當於英語單詞,化學方程式就是英語的句子。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化學枯燥、難學,雖花了大量時間,但收效甚微,對學習缺乏自信心,但與此同時,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和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多聯繫實際生活,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對他們學習信心地樹立,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

初中化學的隨筆3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到了全面實施階段。新的課程標準爲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改變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改變課程過於注重傳授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作爲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觀念是思想,觀念是生命,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催生新觀念的過程,而不是傳遞現成知識的過程,任何學生都會帶着自己的觀念進入教學過程,而教師觀念是課堂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更新觀念就是更新課堂教學。

一、創設寬鬆的環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凸現學生的個性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互、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爲學生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環境,營造一個寬鬆的創新環境。給學生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爲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不同意見,對學生解題有創新的,即使在萌芽狀態,都要積極扶持,千萬不能有意無意的否定學生大腦中冒出的各種神奇的創新性火花;考試鼓勵創新,凡是新穎的解法和獨特的見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也要給予及時的讚揚;鼓勵學生科學探究的冒險精神,樹立敢爲天下先的思想,強化進取精神,以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新慾望;糾正“唯分數至上”的評價觀念,尤其是肩負高考壓力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我們對學生應實行多元、發展性的積極,給予不同發展機會。這樣,我們不僅拓寬、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求異,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例如,學習用焓變說明化學反應的方向時,讓學生們自由組合在實驗室探究溫度對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的影響。課前,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動腦思考,得出實驗的設計方案;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相互之間交流經驗,而老師根據具體情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學習。這樣,學生的個性不僅得到張揚,而且教學氣氛活潑、民主、平等,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二、更新教學設計觀念。

教學目標設計和教材處理是教學設計的內容

1、更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對教學過程及教學結果的整體構思,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以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所確定的課程目標爲宗旨的,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未來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爲根本依據,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更新教學目標是適應新教材教學改革的靈魂。教學目標設計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重結果、重書本教材和重現成結論的不良傾向,重視直接體驗和探究過程。在傳授知識技能教育的同時,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也就是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把“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擺到“技能與知識”同等重要的位置。

2、更新對教材的處理。

新教材的知識容量大,無論在形式、內容、觀念上都給我們全新的感覺,如:增設很多插圖、圖文並茂等。教材中安排大量的閱讀內容和選學資料。如:資料在線、拓展視野等。並融入了大量的新知識,甚至有些知識是老師和學生同在一個起跑線上,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因此,作爲教師必須以一個全新的觀念去審視新教材,要創造性的運用教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好深度和廣度。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結合教材內容與自己所處地區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樹立起面向全體學生和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新觀念。改變傳統的重視“教教科書”的觀念,提倡“用教科書”的新的教學觀念。

二、更新實施課堂教學觀念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改變過於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1、加強實踐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教學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更是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重要途徑。化學實驗中極易出現“異常”,導致反常現象的原因很多,教師可利用這時機,引導學生探究,從而使他們形成實事求實的科學態度。例如,高一化學實驗“濃硫酸的性質———硫酸根離子的檢驗”中,有一項驗證濃硫酸的氧化性,在加熱的條件下觀察銅與濃硫酸的反應並檢驗生成物。理論上應觀察到的現象是得到藍色溶液,併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但事實上試管中卻出現黑色物質。針對這一“異常”可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反應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化。事實上,實驗異常的原因是什麼,對處於此階段的學生來說並不是非常重要,但關鍵的是由此調動學生勇於質疑、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大膽實踐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能力。

教學最大的價值是通過教學環境,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逐漸養成,化學實驗現象的生動、神奇和直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充分利用實驗教學是化學教育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特別是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關注實驗中的參與性、研究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和能動性,設法讓學生動手動腦、認真研究和探究實驗。

如:我們在學習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時,引導學生預測實驗、獨立設計實驗方法、相互交流,老師進行整合,再進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學習金屬鈉的性質時,讓學生分組,自己動手、獨立觀察現象,得出結論,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教材是一本更利於學生自學的教科書,但是新教材的知識容量大,課時少,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不可能完成教學計劃,而且使學生對知識一知半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改變理念,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爲主導,交給學生的不是現成的“答案”,而是教學生如何去“學”。即教會學生如何確定學習內容的表達能力,獲取和利用有關信息與資源的能力。如:課前現進行引導,提出與本節知識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課外收集有關資料,課堂上進行交流,相互補充,自我完善,最終達到知識的整合。訓練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了原來我講課學生聽課、我提問學生回答、我寫板書學生抄寫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自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分享彼此知識和經驗,達到共、共享、共進,實現了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自身是一種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師是一個組織者,是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活教材的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本的被動執行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將自己從傳統的授業角色中解脫出來,充分發揮教育智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使師生共同參與過程逐步形成,不斷完善和推進課程改革。當然這種角色的轉變在教師的教學組織、引導方面有着更高、更專業化的要求。總之,爲了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爲了不斷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初中化學的隨筆4

在一次化學評優課的課堂上有這樣一個片段:當老師演示二氧化碳熄滅階梯蠟燭火焰的實驗時,出現了意外情況,她第一次將裝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傾倒向燒杯裏,結果兩隻蠟燭都沒有熄滅,聽課的學生羣中發出“嗡嗡”聲,老師笑着說:“沒關係,我們再來一次。”於是她拿起第二瓶二氧化碳又向燒杯中傾倒,這時幾十雙眼睛都盯着燒杯裏的蠟燭,結果更是出人意料,高處的蠟燭先滅了,學生中一片譁然!老師有點不好意思了,她請一名學生上來幫忙又重新點燃了兩隻蠟燭放入燒杯裏的階梯上,重新演示,低處的蠟燭先於高處的蠟燭熄滅。終於“成功”了!此時從臺下傳來學生們的一片掌聲,老師也如釋重負般露出了笑容……同學們的掌聲是對老師鍥而不捨的精神的讚許,同時也是爲終於見到了實驗預想效果而感到高興,但是作爲聽課者的我卻有了更多的思考。

該實驗是想通過蠟燭熄滅的先後順序來證明二氧化碳氣體的兩個性質,其一是不支持燃燒;二是密度比空氣大。教師演示的實驗目的也是想讓學生從感觀上認識此結論。但是由於實驗條件或操作方法不同等因素影響,實驗現象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如果教師置之不理只考慮預期效果要與書上的結論保持一致,那學生會對該結論產生懷疑,或者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不管什麼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氣大,只有這纔是真理!而實際上不管出現什麼實驗現象,事出必有因,如果蠟燭燃燒時間長了,燒杯容積過小,燒杯內溫度很高,那二氧化碳是倒不進去的,所以蠟燭不滅;

如果傾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合適,高處的蠟燭先滅掉也有道理,等等。實驗功能的體現不僅僅在於獲得所謂的“正確”的實驗結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實驗失敗的次數將大大超過成功的次數,沒有經過失敗或錯誤的教訓而直接從順利中獲得的知識往往是脆弱和膚淺的。從心理學角度講,失敗的實驗或有異常出現的實驗更能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如果教師以此爲契機引導學生分析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總結經驗後重新演示,即使改變了教學計劃,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務,但學生的收穫卻是很大的,壞事豈不變成好事了嗎?

當然每個授課教師都希望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都與預期完全一致,但是一旦出現異常,教師必須爲過程中所發現的新的或未曾預料到的現象進行解釋,否則我們的學生會因而失去了很多瞭解或理解化學的機會,教師上課心中要永遠裝着學生,是爲學生在上課。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