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貝多芬的故事15篇

貝多芬的故事15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4.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貝多芬的故事1

一、童年

貝多芬的故事15篇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局部時間裏,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睦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幹也使老人覺得莫大的快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難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街坊們常常聞聲這個小孩子因爲疲憊和痛苦悲傷而抽咽着睡去.不久,一個沒什麼程度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裏.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裏飲酒到深夜,然後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牀開端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纔算完.爲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紀,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後天培育出來的神童,只管費了良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可以把他的兒子培養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與莫扎特比擬,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寧靜的,有着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鍾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博得了家村夫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衆人的讚歎.

二、良師

父親把這個男孩子帶到一個又一個老師那裏,讓他學習不同的樂器和作曲的藝術.這些老師中沒有一個可稱爲好的,直到他落到宮廷琴師和波恩劇院的經理尼費(Neefe)的手裏.這是一位令人尊重的音樂老師,友善、受過良好教導的年輕人.這對貝多芬來說切實是一個榮幸.由於雖然波恩城裏有最好的學校——連仁慈的老巴赫都會愉快地送他的許多孩子們去學習的那種學校——然而貝多芬的父親素來也不以爲值得送貝多芬去那裏學習哪怕是兩三個月,在他眼裏讀書遠不如學音樂那樣能掙錢.年青的貝多芬有生以來第一次發明上課是高興的.尼費先生對他很慈祥,不僅教音樂,而且還教他世界上很多別的事件.爲了付他的膏火,當尼費先生很忙或分開市鎮的時候,貝多芬就取代老師做風琴師.於是當他剛滿十四歲的時候,他就被任命爲戲院的助理宮廷風琴師和古鋼琴師.那可恨而又可憐的父親看到他兒子的音樂終於掙了一些錢的時候,他是如許自得啊!

三、拜訪莫扎特

大概在這個時候,他生平第一次訪問維也納,爲他最崇敬的偶像莫扎特吹奏.莫扎特認爲這個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爲這種場所練過良久的賣弄技能的展品,出於客氣,只好禮貌而冷漠地稱頌他一下.小貝多芬賭氣了,請求莫扎特給他一個主題,而後他在它上面用了那麼多的情感和蠢才加以即興變奏.莫扎特驚奇不已,立刻跑到隔壁房間門口,“留神這位年輕人,”他向裏面一羣正在聚首的朋友大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會聽到他的聲音!”

四、貝多芬和海頓

貝多芬終於明確,他在家鄉是不可能有更大進展的,於是決定再到維也納去追求他的幸運.此時莫扎特已經逝世了,但是海頓剛失掉他第一次在倫敦的成功,正處於盛名的頂峯.在經由波恩的時候,海頓已經聽過並且大加讚美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貝多芬決議首先轉向海頓學習.海頓這時早已過了他的青年時期,並且在創作和指揮自己最巨大的作品時比從前任何時候都更加勤懇.難怪他沒有多少時光和精神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學生們每一堂課只交兩毛錢,他或許感到自己也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在訓練稿紙上.於是貝多芬常常發現他的練習中有些未矯正的過錯,他很活力.當那年邁的先生動身到倫敦進行第二次訪問時,貝多芬轉向一位天才較低但很嚴厲的教師學習.後來他經常大聲宣佈他從海頓那裏什麼也沒學到.不外,未幾後,他必定會逐步認爲,如果他沒有從糾正訓練方面得到什麼的話,他卻從海頓那裏取得了靈感,因爲他把他最初的幾首鋼琴奏鳴曲獻給了海頓.而且當海頓爲他的《創世紀》的上演最後一次在臺上露面,被他的幾個傭人扶出去的時候,貝多芬彎下腰來親熱地吻了這位虛弱的白叟.

五、剛愎自用

貝多芬不願做一個客廳裏的寵兒,他情願在自己的住所,可能隨己意進進出出、起牀、穿衣和吃貨色.他愛好依照本人的興致爲房間裏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爲了空氣流暢和看清窗外的風物,他竟特地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產生瓜葛,總是一直地搬家.每當他處於創作熱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滲透到樓下的房間——咱們能夠設想那房主跟其餘房客的情感會怎麼!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至他甚至不願費心把鋼琴的腿支上,羅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因爲他每次租新居時必需簽訂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爲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略就是爲什麼他固然掙了不少錢,可老是不多少積蓄的起因吧!

六、失聰

當他逼真地感到到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時,他簡直失望了.人生彷彿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蜜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起初,只有威格勒醫生和斯蒂芬.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曉得他的不幸.他廢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斯愛好的歡樂的音樂會,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爲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不!他想起他想寫的所有音樂,“我要扼住運氣的喉嚨!”興許對他來說,在耳聾的時候創作音樂並沒有別的音樂家那麼難.在他看來,音樂不僅是用迷人的聲音部署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示最深入的思維的一種語言.

七、貝多芬和他的朋友們

沒有一個音樂家象他那樣,在畢生中有那麼多的勝利和那麼少的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們

是善良而虔誠的,但是他的該咒罵的耳聾把他同他們隔離開了.甚至他的助聽器也往往使他掃興,因而他和他們堅持接觸的獨一方式就是他常常帶在身邊的“會話本”和鉛筆.他看見他們相互談話,認爲他們總是念叨他,說他的壞話,詭計害他.有一天他這樣寫道:“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條卑劣的狗,一個不誠實的傢伙!”第二天,當他發現自己的懷疑是錯的而他的朋友是真摯的時候,他又寫了另外一個便條:“敬愛的友人,你是一個老實的人,你是對的.我當初清楚了.所以今天下戰書來我這裏,接收你的貝多芬的愛吧.”而他的朋友們——他們是多麼好的人啊——總是諒解他那粗魯的吵嘴,並且和他相伴到最後.他的家庭生涯從頭至尾都是悲慘的:他從來也沒有結過婚.當他頭一次到維也納的時候,他向一個從他自己故鄉來的歌頌家瑪格戴林娜·威爾曼(Magdalene Willman)求婚,但是她拒絕了,因爲貝多芬“太醜了”.從那當前,他曾先後愛上過好多少位貴族女子——有着可惡的名字的可恨的女子——他用音樂向她們傾訴,但她們接受了他的音樂,而謝絕了他的愛!

貝多芬的故事2

貝多芬對於世故人情,疏忽得很,又往往專橫獨斷,藐視一世。表面看來簡直是一個狂徒。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諒他的人--以外,貝多芬沒有知交的朋友。且對於寓居的旅舍的主人,常常衝突,至於激烈,故一年中必遷居數次。評論家形容他這橫暴的性格,有這樣的話:

"貝多芬是獨自生活在無人的荒島上,而一旦突然被帶到歐洲的文明社會裏來的人。"

這話把貝多芬的一面說得十分透徹。自來藝術家往往有浪漫不拘的行爲,而貝多芬竟是一個極例。當時歐洲有名的鋼琴家車爾尼有一天去訪問他,看見他耳上纏着重重的紗布,蹲伏在室內。車爾尼出來對人說:

"這人不像歐洲第一大音樂家,倒頗像漂流在荒島上的魯濱孫。"

他常常用棉花蘸黃色藥水,塞在耳中,外纏紗布。他顎上的須常常長到半英寸以上。頭髮似乎從來不曾接觸過梳櫛。麥束一般地矗立在頭上。他曾經爲了一盆湯做得不好,大動怒氣,拿起來連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他常常拔出蠟燭的心子來當牙籤用。又在上午,街上正熱鬧的時候,穿了寢衣,在靠街的窗口剃鬍須,不管人家的注目與驚訝。有一次爲了動怒,拿起一個開蓋的墨水瓶來,投在鋼琴的鍵盤上。他彈琴的時候,因爲長久之後手指發熱,常常在鋼琴旁邊放一盆冷水,彈到手指發熱的時候,就把兩手在冷水中一浸,然後繼續彈奏。然而他的動作很亂暴,每逢彈一回琴,必灑一大堆的冷水在地板上,這冷水從地板縫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寢牀中。樓下的主人詰問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對貝多芬說了幾句話,貝多芬就動怒,立刻遷出這旅舍。

貝多芬的姿勢極爲醜陋。頭大,身短,面上不容易有笑容,動作又極拙劣。有一次他也想學跳舞,然而他不會按了拍子而動作。據傳記者說,他的相貌的表情常常是冷酷而苦悶。身長五英尺四英寸,肩幅極廣,面上多痘瘡疤,臉皮作赤茶色而粗糙,鼻硬而直。指短,且五指長短略等,手的背面長着很長的毛。頭髮多而黑,永不梳櫛,永不戴帽,常常蓬頭出外散步。起風的日子,他的頭髮就被吹得像火焰一般。人們在荒郊中遇見他,幾疑爲地獄中的惡魔。

......

凡此種種強頑怒暴的習氣,都是因了他心中所懷抱的大苦悶而來的。而他的苦悶的源泉,全在於他所罹的聾疾。

貝多芬的故事3

貝多芬小時候的故事

公元1770年,世人最崇敬的"樂聖"貝多芬,出生在德國的波昂市。貝多芬小時候的家境清寒貧窮,全家人相處的氣氛也不和諧。因爲他有個脾氣剛烈、個性自私、又沒有責任感的父親。貝多芬的爸爸成天不肯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幸虧貝多芬有個賢淑而吃苦耐勞的媽媽,多虧媽媽四處幫人洗衣打掃,家裏的生計才能夠免強維持。其實,貝多芬的爸爸並不是沒有專長,他在音樂方面頗有才華,祇是不夠踏實而已。他的嗓音渾厚、有磁性,曾經在宮廷裏擔任過好一陣子的歌手。

這份工作的待遇雖然並不怎麼豐厚,至少還算安穩,但是卻不能滿足他爸爸心裏那股過大的野心。貝多芬的爸爸總是這樣抱怨,要他一輩子當歌手實在太沒出息了,他一心夢想做個財富滿坑滿谷的大富翁。不過,想錢容易賺錢難,要不是真有兩把刷子,想要賺到大錢,談何容易哪!再說,他爸爸除了歌喉派得上用場之外,根本沒有其它本領。因此貝多芬的爸爸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總是找不着一條好出路,他心裏煩悶得不得了,才借酒麻痹自己。爸爸的苦悶,媽媽心理明白得很,她常常勸告爸爸,要他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可是爸爸根本就聽不進耳朵,他堅信,憑自己銳利的眼光,一定可以爲全家人帶來幸福的生活,只是這個願望必須貝多芬努力配合,才能圓滿實現。無時無刻不在爲名利花心思的爸爸,到底在打些什麼主意呢?原來,他非常羨慕和姊姊正在德、奧、義、法等國大開音樂演奏會的莫扎特,一位僅僅十八歲就被公認爲出名的鋼琴家,而且收入還相當可觀呢!所以,貝多芬的爸爸決定栽培才四歲大的貝多芬朝鋼琴演奏的生涯邁進,因爲莫扎特也是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起步。

爲了滿足虛榮心,向來我行我素的爸爸,根本不顧貝多芬的意願如何,只要他大聲一吼:"貝多芬!快過來彈琴!"貝多芬就得乖乖就範,即使是三更半夜,照樣得掀開被子立刻下牀,要是動作慢了半拍,他爸爸就會拍桌叫罵,然後怒氣衝衝的闖進房裏,將貝多芬拖下牀來痛打一番。總之,貝多芬從小就是提着心、吊着膽過日子的。有一天深夜,貝多芬的爸爸拎着一瓶酒,左搖右晃的走進家門。這時,貝多芬正躺在沙發上睡得很沉。爸爸看到貝多芬不但沒有努力練琴,還躺着睡覺,一時氣上心頭,原本就不夠慈祥的面孔,一下子變得更加嚴肅,他衝向沙發用力搖醒貝多芬大吼:"起來!莫扎特小時候都是熬夜練琴的,你如果想要成大器,就不要再貪睡了。"

"貪睡?"對貝多芬來說,這是多麼刻薄的字眼哪!他整夜陪在媽媽身旁等爸爸回家,直到凌晨兩三點鐘才閤眼入睡,沒想到爸爸醉醺醺的一進家們就吵吵鬧鬧。貝多芬悶着一肚子氣,本來想要大膽頂撞爸爸的,後來想想,反正爸爸是個不講道理只講權威的人,何必多費脣舌呢?算了,還是乖乖練琴吧!就這樣,貝多芬表面上對爸爸的無理要求總是百依百順,暗地裏卻打從心底排斥爸爸的獨裁作風。有時候,貝多芬實在受不住委屈了,就會都着小嘴向媽媽哭訴,甚至會直截了當的告訴媽媽說:"媽,我好討厭爸爸喔!"不過,討厭歸討厭,爸爸總是爸爸;況且,貝多芬也是個知道輕重的孩子,無論如何,他是不會也不敢和爸爸起正面衝突的,他只是儘量避開爸爸的視線而已。貝多芬認爲,只要少跟爸爸碰頭,自然可以減少被迫彈琴的機會。所以,貝多芬常常一個人躲在閣樓眺望波昂街上的大廣場。波昂街上的大廣場很寬闊,那裏是個提供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地方。每到黃昏時分,總會有一羣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在這裏玩遊戲。他們有的玩跳繩,有的踢皮球,有的捉迷藏,大家都好像玩得好開心。貝多芬最喜歡趴在窗臺上看小朋友天真的笑容,聽小朋友開懷的笑聲,感受大夥兒輕鬆愉快的氣氛。而整天愁眉苦臉的貝多芬,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領會什麼是快樂。

由於爸爸一再使用高壓的手段逼迫孩子,所以"父親"、"鋼琴"、"音樂"、"壓力"等…,這些東西對貝多芬來說,都是惡夢,只會帶給他痛苦而已。不過,有沒有興趣是另一回事,經過了五、六年的錘鍊,加上自己的優異資質,貝多芬的琴藝倒也一天強過一天;而且,在十歲那年,貝多芬的爸爸已經沒辦法再引領他進入更高的境界了。於是,他爸爸只好委託歌劇團的指揮尼富先生擔任貝多芬的音樂教師。

尼富先生的教法很親切,也很特別。他知道,如果要貝多芬在音樂界大放異彩,就非得要貝多芬喜愛音樂不可。所以,尼富先生不厭其煩的爲貝多芬解析樂曲內容,並且想盡辦法教導貝多芬,讓他把感情適當的融入樂譜中,細心體會曲調的高低起伏,再着手彈琴,這樣纔會比較得心應手。有時候,尼富先生還會講些音樂家苦練成名的故事來勉勵貝多芬,而貝多芬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結果,不出半年,貝多芬對音樂的熱愛,竟然像一匹誰也勒不住的野馬,向前直奔。可見,興趣的培養足以改變人的一生。

拓展: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裏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裏,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纔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纔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貝多芬的故事4

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痛苦與不幸,但他卻以頑強的意志西對人生,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也有許多鮮爲人知的習性與怪癖。

他在30歲時耳朵便聾了,隨着耳聾的加重,脾氣越來越暴躁,內心世界與外表行爲產生強烈的矛盾。他從不讓任何人接觸他的房間,房內亂得一團糟,椅子上到處是紙張,墨水灑到了鋼琴裏,紙頭下面是裝着剩菜的盤子。有時候,他脾氣發作,很可能把一盤食物、肉汁和所有的東西,朝侍者的臉上摔過去。貝多芬從來不肯換衣服,他的朋友們怎麼勸說也無效,他們只好在夜間偷偷地溜進他的房間,把他穿破了的衣服取出來,把新衣服悄悄留下。

他常常發牢騷,說人家不貧識他,說他的錢不夠用。事實上,貝多芬已名揚天下,極受人尊敬,經濟狀況也比他僞裝的要好得多。在他死後,有人發現他桌子底下的一隻抽屜裏藏有一筆數目不少的錢。耳聾使貝多芬變得多疑。他無緣無故地譴責他的朋友、他的發行人和劇院經理欺騙他,但第二天又會覺得過意不去而向他們道歉。他曾答應把一部重要作品賣給六位出版商,結果卻賣給了第七位。他還把自己的一首舊曲子,冒充爲新作,賣給倫敦音樂協會。

貝多芬喜歡讀柏拉圖與莎士比亞的書,但卻對數學一竅不通,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全。他寫信時往往正文很短而附註很長,附註往往比原信長四、五倍。他每天有遠途散步的習慣,每次要走五英里的路,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

貝多芬生性孤做,蔑視權貴,對不尊重他的人狠狠回擊。在他故居的書桌玻璃板下現在還保存着兩張字條:一張是他哥哥寫來的:“我請你到我家吃飯。土地的所有者卡爾上。”另一張是貝多芬的回覆:“我不屑去。音樂的所有者貝多芬復。”

貝多芬的故事5

一次,貝多芬去一家飯館吃飯,剛坐下來就像彈琴一樣用手指在桌面上敲打起來。店裏的人都感到奇怪,紛紛圍過來看。過了好一會兒,貝多芬才覺察到人們在注視着他,但還是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只是說:"算賬吧,我該付多少錢?"周圍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因爲他根本就沒有吃什麼東西,只顧自己去敲打了。

1824年的一天,貝多芬又去指揮他的《第九交響樂》,博得全場一致喝彩,共響起了五次熱烈的掌聲,然而,他卻絲毫沒有聽到,直到一個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臺時,他纔看見全場紛紛起立,有的揮舞着帽子,有的熱烈鼓掌。這種狂熱的場面,令貝多芬激動不已。

貝多芬8歲那年,約翰認爲兒子可以爲他賺錢了。他在科隆音樂學校大廳,搞了一場鋼琴演奏會,標價每人1塊金幣。爲了增加票房價值,調動聽衆的好奇心理,他故意在廣告上把貝多芬說成6歲,以達到神童演奏的效果,1778年3月26日的科隆報紙上赫然刊登着"6歲兒童音樂演奏會"的消息。這次演奏還算成功,從此他不斷地帶着貝多芬四處旅行演出。貝多芬上了小學之後,稍稍擺脫了父親的控制,在學校裏他纔有點自由的時間。

貝多芬的故事6

1}這是傳說中的版本:這首題贈給朱麗葉塔的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寫作於一八一○年。起初只題作「幻想曲風奏鳴曲」後因詩人雷斯達布在文字上的渲染,纔出現「月光曲」的別稱。雖然真實如此,但亦相傳著一段唯美的月光曲的故事。

據說有一天,太陽西下的時候,貝多芬獨自在維也納郊外散步,無意間經過一幢簡陋的木屋,那屋子傳來一陣琴聲。貝多芬駐足一聽,那曲調正是他寫的一首鋼琴奏鳴曲。他非常驚訝,在這樣貧苦的人家,竟有人彈這樣艱深的樂曲。

忽然琴聲停止了,有一位少女嘆息地說:「唉,不行不行,這段太難了,我彈不好。如果能聽聽貝多芬彈奏,該有多好啊!」「要不是這樣窮,我一定設法買一張入場券,讓你去欣賞他的演奏。」一個男人這樣安慰著。

貝多芬在門外大爲感動,立刻敲門進去;他在暗淡的燭光下,看到一個皮匠在角落做鞋,而一架舊鋼琴前則坐著一個盲少女。貝多芬告訴皮匠說:「我是一個音樂家,想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聽。」接著親切地向少女問道:「你怎會彈剛纔那首曲子?」少女回答:「那是聽來的,以前鄰居住著一位夫人,時常彈奏這首曲子。」

貝多芬隨即坐在琴椅上,從頭彈出少女剛纔所彈的樂曲。這時從這架舊鋼琴上,流瀉出一連串美妙動聽的琴聲,這樣精彩的演奏,使盲少女感動的熱淚盈眶。當兄妹兩人明白這位不速之客就是他們敬仰的貝多芬時,是多麼的欣喜若狂呀!當這首曲子奏完後,少女熱切地懇求貝多芬再彈一曲,以償她多年來渴望的心願。

突然一陣風起,把蠟燭吹熄了,皎潔的月光從窗口射進一道銀光,照射在鋼琴上。這樣如夢的時刻,貝多芬腦海中,一連串的曲調像泉水般涌現。他愉快的向少女說:「我就以這月光爲題,即興彈奏一曲。」

開始時,匆鋼琴上盪漾出一段平和安祥的音樂,彷佛明月冉冉上升,將銀光投射在睡夢中的森林和原野。第二段裏,曲調變得輕快活躍起來,好像淘氣的精靈在月光下嬉戲漫舞。最後樂曲更加激烈狂熱,有如怒濤飛濺的急流,向遼闊的海洋狂奔而去。

當琴聲戛然停止,兄妹二人從醉夢中清醒過來,已不見貝多芬的蹤影。原來他一彈完,很快地飛奔回去,把剛纔彈過的樂曲記在五線譜上,這首舉世聞名的「月光曲」就此誕生。

2)真實故事是1801年,他愛上了朱麗埃塔·居奇亞迪。他把他的佳作《月光奏鳴曲》獻給了她,但朱麗埃塔性格的缺陷也使貝多芬痛苦不安,而且她很快嫁了人

貝多芬的故事7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有位名人從這裏走過,他是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從小在父親的教育下開始學習音樂。音樂是心靈的語言,音樂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他就是堅強的貝多芬。

小時候,貝多芬就開始與命運抗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總是把他當作神童一樣四處炫耀。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者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裏。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貝多芬就在父親這樣的迫使下,漸漸地開始加入了一些樂隊,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不再有對音樂的厭惡……

1796年和1797年,貝多芬把弗雷特保的戰爭詩譜成了兩首音樂作品:《行軍曲》和《我們是偉大的德意志民族》。就這樣,貝多芬開始用自己的才華創作出了許多音樂作品。此時的貝多芬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志向所在,越來越感覺到自己身上蘊藏着一種無窮的力量。可是,也就是在貝多芬開始對生活充滿信心的時候,命運的魔爪已慢慢地伸向他。1796年至1800年,他的耳朵日夜地鳴響,聽覺越來越衰退。在好幾年內,他一直瞞着家人,對最好的朋友也不說。

就這樣,殘酷的魔手已經恨恨地爬上了他,奪走了他的聽覺,讓他拋棄音樂,走向無聲的世界。經過幾次艱苦的磨難,貝多芬始終沒有放棄音樂,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每次都在失敗的邊緣站了起來,他堅強,他努力,他對自己的夢想抱着希望。然而,一位耳聾的殘疾人走上了自己的舞臺,他用自己的才華再一次次展現在他那美妙的音樂。魔爪能奪走他的聽覺,但始終都永遠奪走了他對音樂的激情,對人生的追求的那一顆堅強的心。

貝多芬的故事8

〈童年〉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裏,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鋼琴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個沒什麼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裏。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裏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拖下牀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纔算完。爲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後天培養出來的神童,儘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與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着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鍾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歎。

〈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願做一個客廳裏的寵兒,他寧願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牀、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爲房間裏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爲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於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願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乾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於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爲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爲什麼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失聰〉

當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時,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起初,只有威格勒醫生和.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爲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不!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對他來說,在耳聾的時候創作音樂並沒有別的音樂家那麼難。在他看來,音樂不僅是用迷人的聲音安排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現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種語言。

貝多芬的作品風格

貝多芬是音樂最高級的建築師,他的天才在奏鳴曲-交響曲的思想結構形式中得到了表現。他的速記本顯示出他構想的樂思是怎樣一步步地最後形成的,也顯示出他將這些素材注入必然的形式時付出了多麼艱卒的勞動。

貝多芬繼承了和莫扎特的,並把它改造成龐大的結構適於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樂章的規模擴大了,特別是擴大了尾聲。他向和莫扎特一樣,把展開部看作是的動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題爲擴展和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它們以猛烈的力量和氣勢展開。慢樂章在貝多芬手中具有讚美詩的特點,體現了貝多芬式的悲愴。他把小步舞曲樂章變爲諧謔曲樂章,成爲具有節奏動力的樂章,情緒從“縱情大笑”到神祕的和驚奇的。他把終曲擴大,成爲在規模和意境方面與第一樂章相仿的一個樂章,使交響曲在凱旋中結束。

在貝多芬的藝術中,鋼琴曲佔據了中心位置,他的32首奏鳴曲,無論是對業餘的鋼琴家還是對音樂會獨奏家來說,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們被恰當地稱爲是鋼琴家的“”(“”是指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力度的對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區的對置、切分音以及強有力的漸強都是風格的基本特徵。他對主題變奏曲的愛好也很有特點,在這方面他是一個高明的建築師,他運用無窮盡的思想把最簡單的素材建造成高聳雲天的大廈。

貝多芬認爲交響樂是向人類致詞的理想手段,他的9部交響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戲劇。它們以席捲一切和激動的氣勢肯定了生活。在中,貝多芬的風格成熟了。這個作品最初是題獻給拿破崙的,他認爲拿破崙是革命精神和人類自由的體現。當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傳來時,貝多芬對他不報幻想了。被激怒的作曲家從剛剛完成的作品上撕下題有獻詞的一頁,改寫爲“英雄交響曲,爲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作”。

貝多芬的故事9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是歐洲音樂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國的.波恩,在貝多芬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爲莫扎特式的音樂神童。在貝多芬才4歲的時候,父親便把一堆的曲譜放在貝多芬面前讓他彈奏,有時候貝多芬把小手都練腫了還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鐘聲都已經敲了12下了,貝多芬還在練習,他必須等到父親回來檢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覺,母親看着眼睛眯成一條縫的貝多芬,垂憐的對他說:“孩子,都12點了,先去睡覺吧。”

“不行,爸爸等會回來看見我沒有練琴,會打我的。”

媽媽對這個酒徒的丈夫也沒有辦法,只好抱着貝多芬在琴邊流淚,很快,貝多芬在母親的懷抱睡着了,媽媽便把他抱上了牀。

當鐘聲再次敲響的時候,貝多芬的酒徒父親回來了,“那個小兔崽子呢,怎麼不練琴了?”

“你不看看都幾點了,還讓孩子練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罷休啊?”

對,你說的對”貝多芬父親一邊說着,一邊來到貝多芬牀邊,把貝多芬提了起來,母親怎麼攔也攔不住。

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邊彈,一邊閉着眼睛,儘管如此,貝多芬的琴聲還是十分流暢自然。

“行,這還有點莫扎特的樣子。”父親在一邊高興的說。

一晃幾年過去了,貝多芬從4歲長到了8歲,經過4年的刻苦練習,他的鋼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親也感到滿意,於是便讓他在音樂院舉行了一次獨奏音樂會,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親享受到了兒子成功的喜悅。

17歲的時候,貝多芬來到維也納,他以非常崇敬的心情拜見了莫扎特,莫扎特給了他一個很難的曲子讓他即興演奏,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說:“你們要注意這個孩子,他將來會驚動全世界的。”由於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終於在維也納藝術舞臺上佔有了一席之地,經常以鋼琴家的身份登臺演出,而且演奏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正當他飛黃騰達的時候,他的耳朵患上疾病,後來徹底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個殘酷的打擊,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打垮貝多芬,他還是靠頑強的毅力創造了大量優秀作品,在他的《命運交響曲》裏,我們都能聽到他和命運做鬥爭的聲音。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裏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裏,帶着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爲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爲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

貝多芬的故事10

18世紀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城,世界上許多聲名赫赫的音樂大師,都雲集此地。

莫扎特

1787年春天,正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事業輝煌之時,他17歲就任大主教宮廷樂師,寫過意大利式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德國民族歌劇《魔笛》,還寫過交響曲49部。這時,一位17歲的德國青年來到莫扎特的居室來造訪,他穿着講究,舉止瀟灑,風度翩翩。他找莫扎特是爲拜師求學的,但莫扎特對他並不十分熱情,因爲他正在房間裏和朋友們暢談。

“你把你喜歡的曲子彈奏一遍吧!”這青年欣然從命,坐在鋼琴旁彈奏一曲,聽得出技巧是高超的,但莫扎特不露聲色,他懷疑這個不知名的青年所彈奏的那首樂曲,是長期刻意苦練過,用以在行家面前自炫的。

年輕人似乎覺察出莫扎特的心理,於是請求給自己一個即興演奏的主題。莫扎特給了他一個旋律。這青年尊敬地看了大師一眼,極力使自己鎮靜下來,然後施展才能,莫扎特越聽越出神,神情也越來越激動。琴音剛一終止,他就指着這位青年人,以抑止不住的興奮心情對朋友說:“請注意這一位,他將迫使全世界都談論他自己!”

這時,音樂大師纔想起詢問青年人的姓名,他就是貝多芬。

貝多芬

貝多芬(1770—1827)終於實現了多年的宿願,莫扎特同意爲他授課。可惜由於母親病危,他只學了六個星期就不得不匆匆返回故鄉。當他好不容易於5年後再回維也納時,莫扎特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爲此遺憾終生,他發誓要繼承莫扎特的事業,集古典派之大成,開浪漫派的先河,他1818年失去聽力,但仍堅持創作,主要作品有9部交響曲(其中以第3《英雄》、第5《命運》、第6《田園》、第9《合唱》最著名)。歌劇《菲岱里奧》和爲歌德的悲劇《哀格蒙特》寫的配樂、鋼琴奏鳴曲32首(以《悲愴》、《熱情》最爲著名),鋼琴協奏曲5部、小提琴協奏曲1部、絃樂四重奏16部和《莊嚴彌撒曲》等。

在貝多芬作爲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事業如日中天之時,維也納還蟄伏着一位音樂天才舒伯特。奧地利音樂青年舒伯特(1797—1828)生於教師家庭,早年曾在維也納宮廷充歌童,也曾當過小學教師助手,他在貧困和疾病侵擾中從事音樂創作,寫了600餘首歌曲。舒伯特早就仰慕貝多芬大名,然而由於社會地位的差異,貝多芬無從知道默默無聞的舒伯特,舒伯特秉性孤潔,又不願貿然造訪,直到後來,因爲一位出版商的強請,舒伯特才挾了一冊自己的作品(歌曲60首)前去登門叩訪,恰逢貝多芬外出,舒伯特只得留下作品,悵然而回。

後來,貝多芬患病,並逐漸病重。有一天,病情稍好,友人想調節他的寂寞,隨手拿起桌上一冊書放在他枕邊,讓他翻閱消遣。這冊書便是舒伯特留下的作品集。貝多芬倚牀翻閱,馬上被作品集吸引住了,細心吟味了一會兒,猛然叫道:“這裏有神聖的閃光!是誰作的?”

舒伯特

友人告訴了他舒伯特的名字,他大加讚賞,恨素昧平生。

舒伯特聞訊後,立刻奔赴貝多芬病牀前。此時,貝多芬已病勢沉重。當他意識到舒伯特在跟前時,極力振作,握着他的手叫了一聲:“我的靈魂是弗蘭茨(舒伯特的名字)所有的!”

舒伯特自喪知音之後,終日鬱悶,參加完貝多芬葬禮,他與三四個友人入酒店飲酒,一友人舉杯提議:“爲席上先逝者乾杯!”舒伯特應聲站起,一飲而盡。彷彿是應驗了可悲的讖語,18個月後,舒伯特果然辭了人世,臨終時,他向親友表示遺願:“請將我葬在貝多芬的旁邊!”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兩位音樂巨人,爲他們鑄起了並立的銅像,至今屹立於維也納廣場。舒伯特的歌曲採用歌德、席勒、海涅、繆勒等人的詩作爲歌詞,代表作爲《魔王》《野玫瑰》《春之信念》《流浪者》,以及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旅程》等。《死神與少女四重奏》及《鱒魚五重奏》中的慢樂章,均以其所作歌曲爲主題。所作十部交響曲中,以《D小調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最爲著名。

貝多芬的故事11

貝多芬,作爲一個音樂家,他的耳朵竟然聾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別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萬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來;失敗了,再重新來過。他就是這麼的勤奮,這麼的堅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偉大的音樂家!這成功的奧祕是什麼?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爲勤奮!

我國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曾說過:“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其實他說的一點不假。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長着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資欠缺不但沒有使梅蘭芳灰心、氣餒,反而促使他變得更加勤奮了。他喂鴿子,每天仰望着天空,雙眼緊跟着飛翔的鴿子,窮追不捨;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着遨遊的金魚,尋蹤覓影。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梅蘭芳的眼睛終於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含情脈脈

貝多芬的故事12

逸聞趣事

一次,貝多芬走進一家長館就餐,剛坐下來就聚精會神地構思他的樂章。他構思完畢以後,高興地把服務員喊來說:

“算賬。多少錢?”

服務員先是一愣,接着撲的一聲笑了,說:“先生.您還沒有吃東西呢,怎麼就要付錢呢!”

1812年,德國文藝界的兩位巨人貝多芬和歐德在波希米亞人的浴場相遇。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說:“歌德的詩使我幸福。”現在第一次見面,他希望能從這位大詩人的智慧和詩才中進一步探索他的靈魂,從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當他們熱烈敘談時,皇后、太子和一羣侍臣從他們身邊走過。貝多芬從來就對這類人深惡痛絕,因此,當太向他脫帽致敬,皇后也向他點頭招呼時,貝多芬卻把頭一昂,裝作什麼也沒有看見一樣。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趕忙抖抖身上的灰塵,整整衣領,把帽子脫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彎腰致敬。

這時,貝多芬只覺得先前心目中這,位詩人的高大形象頓時土崩瓦解。當那辭皇族浩浩蕩蕩地走過去了以後,貝多芬幾乎用吵架的聲調對歌德說:“你不是我想像中的《葛茲》《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個庸俗的人。”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過一面。

貝多芬的故事13

1770年一個寒冬的午夜,生活在萊茵街波恩巷的貝多芬家依然燈火通明。一位面色蒼白的少婦正躺在小閣樓裏的一張牀上精疲力竭地喘息着,淌滿汗水的面頰上浮現出極其痛苦的神情。4個小時過去了,她孕育的那個小生命還是遲遲不肯來到人世,又熬過了艱難的一個小時,突然,一個嬰兒強有力的哭聲劃破了寂靜的黑夜,一個小生命誕生了!這就是與祖父同名的路德維希.範.貝多芬--一個世界級的音樂大師。

貝多芬的父親約翰.範.貝多芬是一位遠近馳名的高音歌手,後來當上了俸祿非常優厚的宮廷樂師。與此同時,他還擔任家庭教師,爲波恩城裏的一些富家子弟教授唱歌和鋼琴

後來,他和一位正在孀居的年輕婦女瑪麗婭.瑪格達蕾娜.克維利希結了婚。

婚後,約翰嗜酒如命,常徹夜不歸,可是小貝多芬的出世卻給約翰一家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沉浸在爲人父母喜悅之中的約翰夫婦不禁端詳起兒子的小模樣來。只見他們的兒子生得結結實實,高高的額頭閃着智慧的光澤,烏黑的頭髮異常濃密。兩隻灰藍色的大眼睛裏閃着非凡的光彩。約翰越看越感到驚訝,他禁不住對妻子說,這孩子相貌不凡,將來長大了,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

約翰一邊預言着兒子的未來,一邊對妻子說,他再也不喝酒了,他要做一個盡職盡責的好父親。

聽着丈夫這近乎懇求的話語,瑪麗婭感動地點了點頭,心中默默祈禱他這回是真的能改酗酒的惡習。

早晨耀眼的陽光照在這座白雪皚皚的波恩城,也照在了這座剛剛誕生了新生命的小閣樓,併爲它帶來了融融暖意。

一陣敲門聲,打斷了約翰夫妻的談話,約翰連忙打開門,進來的是他的父親--宮廷樂隊的指揮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先生。這位身材不算太高,但體格健壯,有着一雙充滿生氣的眼睛的老藝術家,在萊茵街乃至波恩城都十分受人尊敬。

聽說自己得了個大胖孫子,一大早,路德維希便興沖沖地來到了兒子的家。

約翰把父親領到了搖籃旁,老路德維希終於看見了躺在裏面的孫子。只見他紅潤的小指頭在微微地顫動着,小嘴在慢慢地蠕動着。望着睡夢中的小孫子,老路德維希不禁喜形於色,久久地望着這個嬰孩,捨不得離開搖籃邊。

他這會兒興奮得舞動雙臂,這股勁兒比指揮了一首振奮人心的樂曲更讓他激動。

時光荏苒,半年過去了。波恩終於熬過了漫長的嚴冬,生機盎然的春天再次降臨人間。

小草探出頭來,枝葉悄悄地舒展開來,散發出幽幽的清香。布穀鳥在毛樟樹枝頭飛來飛去,用它那圓潤、甜蜜、動人心絃的鳴叫來抒發自己愉悅的心情。然而,約翰一家並不是由於春天的來到喚醒了對生活的希望;而是由於小貝多芬的出世。

約翰從此戒酒了,因爲做了父親後,他感到身上有一種神聖的家庭義務,作爲宮廷樂隊的樂師和波恩城裏非常出色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演出十分頻繁,但他注重從小培養兒子的樂感。

貝多芬的祖父是宮廷樂隊的指揮,小貝多芬從小就立志要像祖父那樣成爲音樂家,但是祖父的逝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的命運。

1774年4月7日,貝多芬的弟弟卡斯帕.安東.卡爾.貝多芬出生了。多了一個弟弟,貝多芬感到家裏熱鬧多了。

小貝多芬才只有5歲,卻經常遭到父親的鞭打,父親總是非常嚴厲地逼迫他苦練鋼琴。

其實,就在貝多芬睜大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環視面前的世界之時,一個響亮的名字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他就是非凡的音樂"神童"莫扎特。這位比貝多芬僅僅大14歲的神童,5歲就能作曲,6歲時便以其出色的鋼琴演奏令慕尼黑和維也納的皇親國戚們目瞪口呆。此時,這位天之驕子正在他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的帶領下,巡迴演出,不僅贏得了鮮花和掌聲,而且還賺得了可觀的鈔票。

在約翰心中,貝多芬的未來就應該像莫扎特那樣。他希望兒子來繼承家族的事業與榮譽,更期盼兒子能一舉成名,改變家裏較爲困窘的處境

爲了讓兒子能成爲名揚四海的音樂大師,約翰還真是費了不少心血。早在兒子蹣跚學步時,約翰就經常把他抱在膝頭,讓他用纖細的小手指在鋼琴上學彈一些簡單的旋律。不久之後,在約翰的督促下,小貝多芬又開始學拉小提琴和彈鋼琴。

父親望子成龍,這可累壞了小貝多芬。每天他都要和父親走過半個波恩城,到父親的酒友家裏去,因爲這位先生家裏有一架音調很準的鋼琴 小貝多芬繼承了他祖父與父親兩代的音樂血統,非常喜愛音樂。

他父親有時在家裏彈着鋼琴,唱着歌的時候,此時不管他在做什麼,都會放下來飛奔過去聽父親彈琴和唱歌。

儘管小貝多芬還只是5歲的孩子,可是卻表現出一副認真的神情。

可是自從他開始學習鋼琴起,只要是約翰在家的時候,他就連1分鐘的空兒也沒有了。

只要稍微彈錯了一點,或者累得想打瞌睡的時候,約翰就毫不寬容地舉起鞭子來,痛打兒子一頓。

每天的練習,並不是一個鐘頭或兩個鐘頭而已,有時甚至持續一整夜。

儘管小貝多芬十分喜歡音樂,可還是忍受不了他父親這種近乎殘酷的訓練方法,有時就哭着反抗。

經他媽媽一番柔聲細語地安慰,小貝多芬往往一面哭,一面點着頭,又坐到鋼琴旁邊去繼續練習。

和同時代地位相當的其他男孩相比,貝多芬所受的早期教育算不上好,但也不算太差。

這要歸功於約翰的努力。同時,歷史應當原諒約翰的某些短處,因爲不管怎麼說,當潛藏在兒子身上的天資一顯露,他便早早覺察到了。他竭盡自己的全力,嚴格地向小貝多芬傳授音樂基礎知識

爲了更好地培養小貝多芬,約翰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爲兒子選購了一架鋼琴。當這部昂貴高級的樂器被人擡進家裏的時候,瑪麗婭和兒子小貝多芬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的確,在當時,波恩城裏能夠買得起鋼琴的人家,是屈指可數的。然而,爲了兒子的未來,約翰幾乎是傾家蕩產買下了這架鋼琴,這對一個俸祿一般的宮廷歌手來說,實屬不易。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小貝多芬好像懂事了許多,每天都要坐在椅子上,在約翰的指導下練琴,年復一年。

1776年10月1日,貝多芬的二弟尼古拉斯.約翰.貝多芬出生了。也就在這一年,貝多芬上學了。他非常喜歡學校開設的功課:音樂、拉丁文、算術......尤其是音樂課,勤奮的他,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天賦和才華,引發了音樂老師的好奇與偏愛。

在父親嚴格的訓練下,貝多芬的演奏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一些難度較高的古典曲譜,他不僅能彈得流暢自如,而且還能彈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童年的生活對貝多芬來說,顯得歡樂不足而沉重有餘。這種有些扭曲的家庭教育,又養成了他早熟、愛捉弄人和孤僻的古怪性格。

童年的貝多芬,除了祖父之外,還很喜歡媽媽。

媽媽的溫柔與呵護是小貝多芬生活中的一縷陽光,照亮了因父親苛刻教育而變得有些冰冷的心,使小貝多芬擁有了不少的歡樂。

瑪麗婭也非常喜歡這個聰明而有些孤僻的孩子。丈夫的冷漠,生活的困苦,日常家務的勞累讓她感到壓力重重,不堪重負。有了小貝多芬的陪伴,瑪麗婭才意識到生活並非對她太過殘酷。可以說,兒子的成長與進步是瑪麗婭的惟一慰藉。

大自然是小貝多芬的至愛,他常常和小朋友們一起到森林裏玩,尋找森林的居民--松鼠、野兔和小鳥。

小貝多芬也常常和媽媽一起散步,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一天傍晚,母子倆手牽着手,漫步在萊茵河畔。落日的餘暉撒滿了水面,使萊茵河水也染上了一層金色。望着一艘艘遠去的輪船,小貝多芬想如果有一天也能夠登上那樣的大船,到遠方的城市裏去開演奏會,那就再好不過了!

那遠方的都市--維也納!音樂之都維也納!

這孩子的神情,也立刻興奮起來。

一個非常新鮮幽麗的清晨,陽光給大地鍍上了一層金色,空氣是清冷而甜蜜的。波恩巷裏此刻正瀰漫着一股潮乎乎的水氣,樹影子漸漸淡了,星斗漸漸少了,天空也顯得逐漸升高了。

約翰告訴小貝多芬,選帝侯王爺星期天想聽一場戲,他在劇中演一個主要角色,如果小貝多芬好好練琴,就讓媽媽帶着他去聽。

孩子聽到這些話,以爲自己聽錯了。不過,他的興奮情緒實在無法掩飾。去選帝侯宮廷聽戲!終於得到了這樣的機會!小貝多芬不禁手舞足蹈起來。他從來沒有這樣開心過。

約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小貝多芬見到了大劇院金碧輝煌的大廳,見到了一排排紅色天鵝絨椅子,見到了貴族老爺和梳妝打扮得讓人驚訝的貴婦們,尤其是,他頭一次聽到了一支完整的樂隊奏出的音響,神奇的樂音。他看見父親在臺上做着誇張的動作,唱着悅耳動聽的歌兒。

這天晚上,他上牀睡覺的時候,腦子裏還是一片喝彩聲。睡着以後,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穿號衣的人,舞着手中的指揮棒,似乎把自然界的所有元素都釋放出來,似乎內心所有的熱情都噴涌出來。

童年的貝多芬,儘管有些憂鬱,但他那純真、頑皮的天性並沒有因此而被埋沒。他立志長大後去音樂之都維也納闖蕩。

大自然是美的,小貝多芬的心靈在大自然中受到了一種純潔的洗練。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是優美的樂章,與大自然的接觸陶冶了小貝多芬的情趣,潤澤了他的心靈,在未來的藝術生涯中,他將這些天籟之音,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上學了。他非常喜歡學校開設的功課:音樂、拉丁文、算術......尤其是音樂課,勤奮的他,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天賦和才華,引發了音樂老師的好奇與偏愛。

在父親嚴格的訓練下,貝多芬的演奏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一些難度較高的古典曲譜,他不僅能彈得流暢自如,而且還能彈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童年的生活對貝多芬來說,顯得歡樂不足而沉重有餘。這種有些扭曲的家庭教育,又養成了他早熟、愛捉弄人和孤僻的古怪性格。

童年的貝多芬,除了祖父之外,還很喜歡媽媽。

媽媽的溫柔與呵護是小貝多芬生活中的一縷陽光,照亮了因父親苛刻教育而變得有些冰冷的心,使小貝多芬擁有了不少的歡樂。

瑪麗婭也非常喜歡這個聰明而有些孤僻的孩子。丈夫的冷漠,生活的困苦,日常家務的勞累讓她感到壓力重重,不堪重負。有了小貝多芬的陪伴,瑪麗婭才意識到生活並非對她太過殘酷。可以說,兒子的成長與進步是瑪麗婭的惟一慰藉。

大自然是小貝多芬的至愛,他常常和小朋友們一起到森林裏玩,尋找森林的居民--松鼠、野兔和小鳥。

小貝多芬也常常和媽媽一起散步,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一天傍晚,母子倆手牽着手,漫步在萊茵河畔。落日的餘暉撒滿了水面,使萊茵河水也染上了一層金色。望着一艘艘遠去的輪船,小貝多芬想如果有一天也能夠登上那樣的大船,到遠方的城市裏去開演奏會,那就再好不過了!

那遠方的都市--維也納!音樂之都維也納!

這孩子的神情,也立刻興奮起來。

一個非常新鮮幽麗的清晨,陽光給大地鍍上了一層金色,空氣是清冷而甜蜜的。波恩巷裏此刻正瀰漫着一股潮乎乎的水氣,樹影子漸漸淡了,星斗漸漸少了,天空也顯得逐漸升高了。

約翰告訴小貝多芬,選帝侯王爺星期天想聽一場戲,他在劇中演一個主要角色,如果小貝多芬好好練琴,就讓媽媽帶着他去聽。

孩子聽到這些話,以爲自己聽錯了。不過,他的興奮情緒實在無法掩飾。去選帝侯宮廷聽戲!終於得到了這樣的機會!小貝多芬不禁手舞足蹈起來。他從來沒有這樣開心過。

約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小貝多芬見到了大劇院金碧輝煌的大廳,見到了一排排紅色天鵝絨椅子,見到了貴族老爺和梳妝打扮得讓人驚訝的貴婦們,尤其是,他頭一次聽到了一支完整的樂隊奏出的音響,神奇的樂音。他看見父親在臺上做着誇張的動作,唱着悅耳動聽的歌兒。

這天晚上,他上牀睡覺的時候,腦子裏還是一片喝彩聲。睡着以後,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穿號衣的人,舞着手中的指揮棒,似乎把自然界的所有元素都釋放出來,似乎內心所有的熱情都噴涌出來。

童年的貝多芬,儘管有些憂鬱,但他那純真、頑皮的天性並沒有因此而被埋沒。他立志長大後去音樂之都維也納闖蕩。

貝多芬的故事14

18世紀末的維也納,是音樂氛圍最濃的城市。在顯赫貴族的客廳裏,音樂表演成了一件高貴跟時興的事。所以貝多芬也就常常處在貴族及領有各種頭銜人物的包抄之中,可他老是高昂揚起他那獅子般粗暴的大頭顱,從不獻媚於任何人。

一次,在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的莊園裏,來了幾位“尊貴”的客人。這多少個不是別人,正是侵犯了維也納的拿破崙軍官。公爵爲了取悅這幾位來賓,便十分客氣地要求貝多芬爲客人們吹奏一曲。但貝多芬決然毅然地謝絕了。當公爵由懇求轉爲請求的時候,貝多芬惱怒到了極點。他一聲不響,猛地推開客廳的門,在滂沱大雨中憤然離去。

回到住處,他把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給他的胸像摔了個破碎,並寫了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爲一個公爵,只是因爲偶爾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完整是靠我本人。公爵當初有的是,未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只有一個。

正如貝多芬所言,因爲偶爾的出生,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過無數的公爵。然而,歷史最公平,時間最無情,當這些顯赫一時的公爵一個個都灰飛煙滅,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時,貝多芬卻不從人們的記憶中消散。貝多芬沒有高尚的出身,卻有不朽的作品,恰是它們,爲貝多芬博得了無尚的聲譽。

貝多芬的故事15

1770年12月16日,德國萊茵河畔的一座小城波恩,同往日一樣開始了它一天的生活:選侯(有資格被選爲德國皇帝的侯爵)的宮邸裏樂團在舉行演奏會;劇院裏、貴族的沙龍裏迴盪着歌聲;這是一座音樂空氣十分濃重的城市。下層社會的人們,在聖誕節前夕,則各自爲着生計奔波勞碌着。

就在這一天,城裏一位姓貝多芬的宮廷歌手家裏,一個男孩子降生了。孩子很健壯,放開嗓門哭叫,似乎在向人間宣告他的到來。孩子的出生給一家人帶來了喜悅,孩子的祖父路德維希慈祥的臉上掛滿了笑容。他高興地對兒子約翰說:“這孩子就用我的名字,叫路德維希吧。”

爲孫子起名的老祖父肯定沒有想到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這個名字,居然會征服歐洲,征服世界,列入了世界大音樂家的行列,成爲世界文化名人。

貝多芬的祖父原爲比利時人(也有爲荷蘭人的一種說法),20歲時來到波恩,此後就定居下來。他做過宮廷樂團的歌手,晚年當了樂團的樂長。爲人豪爽,有個性,他算是貝多芬家族中出色的人物。貝多芬的父自己慘蒼詮?⒗滯爬鐗備枋鄭?歉銎接怪?玻喜歡喝酒,每次喝醉回來便對妻子叫罵不休,弄得家裏缺少和諧的氣氛。貝多芬的母親據說是出身名門,死了丈夫再嫁給約翰的。每天在貧窮與丈夫的折磨下,默默地操持家務,是個溫和善良而又能幹的女人。

畢竟是個音樂世家,也許是還有些遺傳基因,剛剛呀呀學語的貝多芬就喜歡聽琴。每當老祖父彈奏鋼琴,他不哭也不鬧,全神貫注地聽,成了老路德維希的小“知音”。

好景不長,貝多芬剛剛過完3歲的生日,他的祖父因病逝世了,時爲1773年12月24日。小貝多芬還不大懂得死是怎麼回事,但他知道慈祥的老祖父再也不能給他買吃的,給他彈琴,象往日那樣疼愛他了。直到以後許多年,他提起祖父還是充滿了崇敬,身邊始終保留着他的一張照片。

祖父死後,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僅靠約翰那點菲薄的薪金,儘管貝多芬的母親拼命節省,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約翰也是一個不爭氣的傢伙,30多歲的人,沒有本事卻能喝酒,越窮越喝,越喝越窮。有時他也想改變一下家庭經濟的窘困,除了當宮廷樂師之外,去兼任家庭音樂教師來貼補家用。因爲他的任性與酗酒,主顧們往往不敢用他。

貝多芬4歲那年,一天他父親把他叫到身邊,以少有的溫和的聲調對他說:“你今年4歲了,莫扎特象你這個年齡時就能彈小步舞曲,5歲開始作曲,今年才18歲已成爲名音樂家,到處開演奏會,能賺很多很多的錢。”

貝多芬怯生生地聽着,一動也不敢動,他還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話,但父親的態度很和善,已經使他很滿足了。約翰有他的想法,他自己對前途失去了信心,把注押在孩子身上,想讓貝多芬成爲第二個莫扎特。他培養出一個神童到處演奏,錢就會源源而來。他把貝多芬當成了“搖錢樹”。

從此貝多芬被關在屋子裏,學習鋼琴和提琴的彈奏。約翰充當兒子的教師。他脾氣暴躁又過於急於求成,每天規定的功課多得小貝多芬不能勝任,稍不如意則打罵呵責。貝多芬人坐在琴凳上,心早就跑到外面同小朋友一起玩皮球、捉迷藏去了。他恨父親,也恨這架老式鋼琴,多羨慕街上那些又跑又叫的小夥伴們啊。

有一天小貝多芬趁父親不在家,央求媽媽說:“媽媽,讓我出去玩一會兒吧。就一小會兒,回來就練琴。”

媽媽是最能理解孩子的,她也不滿意丈夫的教育方法,就叮囑小貝多芬:“去玩一會兒吧,千萬別讓爸爸知道了。”

“知道了,媽媽。”小貝多芬飛也似地跑了出去,象只出籠的小鳥一樣。誰知他剛到街上就被喝得醉醺醺的父親發現了,約翰大發脾氣,揪着耳朵把他捉了回來。小貝多芬嚇壞了,求助地望着媽媽。媽媽鼓足了勇氣勸丈夫說:“約翰,孩子還小啊,才4歲……”

“你懂什麼!我是音樂家,我要怎麼做,就得怎麼做。”約翰既固執又蠻橫。

小貝多芬被迫又坐在鋼琴前,眼淚一滴滴灑落在琴鍵上。

鄰居們也看不下去,有時也當面勸約翰別這樣對待孩子。他聽也不聽。一次半夜喝醉了回來,竟從牀上把貝多芬喊起來練琴。

這種殘酷的練琴,沒有使貝多芬對音樂產生反感,形成心理上的障礙,實屬幸運,這也許是貝多芬的個性獨特之處。

貝多芬8歲那年,約翰認爲兒子可以爲他賺錢了。他在科隆音樂學校大廳,搞了一場鋼琴演奏會,標價每人1塊金幣。爲了增加票房價值,調動聽衆的好奇心理,他故意在廣告上把貝多芬說成6歲,以達到神童演奏的效果,1778年3月26日的科隆報紙上赫然刊登着“6歲兒童音樂演奏會”的消息。這次演奏還算成功,從此他不斷地帶着貝多芬四處旅行演出。貝多芬上了小學之後,稍稍擺脫了父親的控制,在學校裏他纔有點自由的時間。

童年的日子是值得留戀的,可是貝多芬的童年沒有夥伴,沒有童年的歡樂。他是孤獨獨的。他時常偷偷地站在小閣樓的窗前,望着街上的行人,小朋友們在追逐戲嬉,小貝多芬多想跟他們一樣無拘無束地玩啊,跳啊。環境使他過早地成熟。一個10歲的孩子,坐在萊茵河邊,對着緩緩北去的河水,想着、想着……在沉思中他忘了一切,精神恍惚。長大以後,這種沉思竟成了習慣。一生中他能夠忍耐着寂寞、孤獨,也許是在童年的性格中奠定了基礎。沒有孩子的天真,沒有他撒嬌弄乖的家庭條件,他只有從音樂裏去尋求安慰。他愛萊茵河岸邊的綠野、樹上的鳥鳴、遠處教堂的鐘聲,這些都能使他忘掉憂愁,得到慈父般的撫愛。

萊茵河莊嚴地流着,它給了貝多芬以音樂的天賦,也給了他少年時代的貧困和孤獨……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