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廬山實習報告

廬山實習報告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廬山實習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廬山實習報告

廬山實習報告1

1、實習時間: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2、實習內容:廬山地貌狀況;廬山構造地貌類型;廬山谷地地貌類型;廬山河流襲奪情況。

3、實習路線:8月4日:牯嶺——漢口峽——大校場——蘆林盆地;地貌實習。8月5日上午:牯嶺——西谷——錦繡谷——仙人洞——黃龍潭;地貌實習。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峯;地貌實習。8月7日:三疊泉;地貌實習。

一、地貌概況:

廬山是由北東——南西向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形態呈腎形,中部寬而向東北和西南逐漸收窄,長20多公里,最寬10多公里,最高峯爲漢陽峯,高1474米。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和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嶽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質學家李四光經過反覆考察和研究,認定廬山第四紀時發生多次冰川,並命名爲:鄱陽冰期、鄱陽—大姑間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廬山間冰期、廬山冰期,爲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構造地貌類型:

由構造(褶皺和斷層)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漸降低,山脊之間爲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東——南西走向。

(一)、褶皺構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峯,進行地貌實習。五老峯單面山:它由五老峯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斷層陷落於山南。

2、青蓮寺——七裏衝向斜谷:位於大月山與五老峯之間,發育在三疊泉向斜構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構造控制,走向北東——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組成。

4、8月4日:牯嶺——漢口峽——大校場——蘆林盆地,進行地貌實習。大校場(谷地名稱)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與女兒城之間,後者位於虎背嶺與牯嶺之間,成因是牯嶺向斜兩翼的軟弱岩層受外力的強烈侵蝕,破壞而成,地貌特別低下,故成爲谷地。

5、女兒城(山名)及牯嶺次成山:位於蓮谷——東谷的兩側,是牯嶺向斜的兩翼,由於岩石堅硬未被侵蝕而成爲低矮的山嶺。故稱爲次成山,山嶺的相對高度不大。

6、東谷:(又稱中谷)——蓮谷向斜谷:受牯嶺向斜控制,位於女兒城北側。兩谷地本來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峽斷層的錯動影響,故使蓮谷向東北傾斜。

7、虎背嶺單面山:它是虎背嶺倒轉背斜北翼斷陷後殘留的南翼,成爲單斜層及單面山。

(二)、斷層構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嶺斷層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嶺北側的蓮花洞大斷層把虎背嶺錯開,使其北翼斷落而成,該斷層崖在石門澗和蓮花洞一帶高達1000米,向東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斷層崖呈階梯狀,如好漢坡一帶呈二級階梯。

2、五老峯斷層崖地貌:因廬山壟正斷層切過五老峯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峯、海會一帶崖高達1000米,向東北方遞降,斷層崖亦分2~3級,斷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蝕,形成許多埡口,所謂五老峯就是五大埡口之間的山峯。

三、谷地地貌類型:

(一)、成因:發源於廬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軟弱岩層和地質構造發育,其流向主要是北東——南西,其次是橫切構造的而較新發育的河流。它們流向大都與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態:河谷的形態十分特殊,這就是上游爲寬谷,下游爲峽谷,兩者之間出現裂點和瀑布。

1、寬谷:多發育在軟弱岩層之上,與地質構造相適應,且與岩層走向一致,谷寬而淺,谷地內覆蓋着第四紀堆積物。

2、峽谷:表示第四紀地殼上升,河流強烈下切而成。峽谷谷坡陡峭或階梯狀,縱比降大,多裂點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徵。

(三)、寬谷和峽谷的比較

1、寬谷是早期發育的老河谷,發育時間較長,它是在地殼穩定、地勢低矮的條件下形成,說明寬谷形成之時的當日廬山,高度比現在低矮得多。說明寬谷生成之後,廬山曾經發生強烈上升。

2、峽谷是年輕河谷。是在地殼強烈上升和河流復活下切而成的,說明寬谷生成之後,廬山曾經發生強烈上升。

3、從寬谷的高度和峽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廬山上升量由中部向東北部遞減。

4、廬山之北的平原地帶,由於地殼下沉,河流下切成爲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長江的河漫灘或自然堤隔開而成爲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廬山河流帶出的物質出山後,在出口外圍堆積成扇形地,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後,成爲階地狀,約有3級。三、河流襲奪

1、8月5日上午:牯嶺——西谷——錦繡谷——仙人洞——黃龍潭;地貌實習。錦秀谷襲奪河:西谷原來由虎背嶺南側向南西流入石門澗,但在天橋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錦秀谷襲奪,證據:

①、花徑風口:風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內堆積物又與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紅色——棕黃色砂礫層及棕紅色網紋紅土風化殼。

②、天橋襲奪灣及裂點:在裂點(天橋)以上爲寬谷(西谷),以下爲峽谷(錦秀谷)。

襲奪時代爲晚更新世之後,理由是裂點上溯不遠,西谷內由晚更新統棕黃色堆積物所覆蓋的谷底未受明顯的破壞。

2、8月7日:三疊泉;地貌實習。三疊泉襲奪河:原來的青蓮寺河向北東流,在三疊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蝕,襲奪了青蓮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彎,河流襲奪後,裂點向青蓮寺谷上溯2公里之遠,河流下切深度達150——300多米,可見襲奪時間應早於錦秀谷。

3、8月4日:牯嶺——漢口峽——大校場——蘆林盆地,地貌實習。東谷支流襲奪河:該小河切穿插女兒城山嶺,襲奪了大校場河上游,使大校場河上游原來向南西流入蘆林盆地的,現向北西流入東谷,造成漢口峽。

河流襲奪原因分析:廬山上升之前,山體內的河流已發育爲成熟的老河谷階段,即河流循軟弱岩層發育和沿岩層走向(作北東向或南西向)流動。當山體上升後,新出現的北西向或南東向河流溯源侵蝕,由於它的流程短和縱比降大,故襲奪了北東——南西流向的河流。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峯等多種地貌。主峯——大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峯便有171座。羣峯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三]、結束語:

——廬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的歷史文化,二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廬山作爲天下名山的獨特的魅力。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廬山的世界性價值給予的評價:“廬山的歷史遺蹟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與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廬山實習報告2

學院: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

姓名:唐佩

學號:

0910030231

日期:

20xx- - 10- - 22

前言

廬山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的國家級地質公園。它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其險內秀,風景優美,是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山體平面形態呈腎形,由西南向東北方傾斜延伸,中部寬而向東北和西南漸收窄,長0 20多公里,最寬0 10多公里,主峯爲大漢陽峯,海拔1473.8m約,高出四周平原約1440m,屬於中山類型。內部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峯、峽谷、斷層等多種地貌,且其位於亞熱帶地區,山地氣候顯著,因而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帶具有明顯的特點,並且有很多名家大作曾留駐於此,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條件,因而是一個很值得學生探索發現自然的地方. .

一、實習目的及意義

1.通過本次實習,掌握地質羅盤的實際操作和應用的方法

2.加強教學與實際的結合,使學生認識普通的地貌,岩石類型以及地質的演變過程

3.熟悉廬山上面生長的植物,認識一些珍貴樹種,以及植物的地域分佈規律,及所生成的土壤及土壤的變化

4.瞭解廬山地區的宗教文化以及人文環境

二、實習時間及地點

1 20xx年年0 10月月4 14日——1 20xx年年0 10月月7 17日

廬山國家地質公園

三、實習安排及路線

時間

地點

0 10月月4 14日

(第一天)

廬山會議舊址

美廬

含鄱口

犁頭尖

植物園

0 10月月5 15日

(第二天)

廬山抗戰英雄紀念碑

諾那塔院

小天池

望江亭

如琴湖

天橋

仙人洞

大天池

龍首崖

石門澗

0 10月月6 16日

(第三天)

三疊泉

五老峯

廬山鬆

待晴亭

0 10月月7 17日

(第四天)

黃龍寺

黃龍潭

烏龍潭

蘆林湖

廬山博物館

四、實習詳細內容

1.廬山概況

廬山,位於我國江西省北部,xx5 ° 52 ′E E — xx6 ° 08 ′E E,19 ° 26 ′N N — 29 ° 41 ′N N,面積約2 302平方公里,與長江和鄱陽湖相望,主要山峯有9 99座,最高峯爲大漢陽峯,海拔高度爲1473.8m 。廬山的地貌特徵發育較爲明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評判廬山爲第四紀冰川的遺蹟,並於7 1947年發表《冰期之廬山》,總體的講述廬山的形成,使廬山的地質歷史成爲衆多學者研究第四紀的典型地區。以伸展運動爲主體,伴隨廬山出現的斷塊山構造和變質核雜巖構造[1],組成廬山地學景觀的一大特徵。廬山溝樑相間,且溝谷相對開闊,山脊陡峭如刃,其可以爲冰川地貌的研究提供真實的證據。山谷有大量碎石沉積,且石塊大小有明顯不同,也可以說明此地區有流水的搬運作用。

廬山山體四周多陡崖、瀑布,從總體上來看,廬山屬斷塊山構造、冰蝕地

貌和流水地貌綜合的結果。廬山地處亞熱帶,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由於地形原因,雖然位於我國的長江熱爐一帶,但廬山卻是熱浪中的一處清涼之地,因而很適宜作爲避暑之所,我們所見有解放軍療養院,南療養院,美廬,毛澤東舊居,朱德舊居都建立在此處,山水相依,文人佚事多於此,因而使廬山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2.廬山地貌

廬山地貌總體可以分爲構造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

a a、構造地貌

廬山爲地壘式斷塊山,據廬山博物館介紹,廬山地區在幾百萬年前爲淺海環境,或經火山爆發隆起,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大規模的陸殼重熔型花崗岩侵入,廬山地區在這種水平與垂直力的作用下,廬山呈現不斷上升的狀態,從而形成今日之廬山。

與其他名山大川相比較,廬山不算很高,但是由於它位於長江和鄱陽湖旁邊,由於周邊地勢平坦,因而將其襯托的海拔較高,站在廬山上給人一種登高望遠的感覺。

廬山多背斜、向斜、斷層和單面山

含鄱口爲廬山看日出最妙之處,山高谷闊,站在此處可以遠眺鄱陽湖,日出於湖,並且可以遠眺廬山主峯—五老峯,五老峯原是連在

一起的五座山,遠看像五位老人靜坐沉思,因而得名。而經人指點,仔細一看又像領袖仰面的神態,甚是逼真。

而五老峯在地貌形態上屬於單面山:它是由五老峯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斷層陷落於山南,平均高8 1358米。

廬山山系褶皺發育也很完整,我們站在含鄱口可以清晰地看到岩層的基本走向。

在走錦繡谷沿路的地方,也可以隨處可見大的斷層,以及斷塊山,整個山系像是被神斧整齊的劈開一樣,還有去三疊泉的沿路可以看到很開闊的山谷,山谷的對面是大片的斷塊山系。

圖中是實際拍攝到的鐵壁峯順層剪切帶,根據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這種現象是鐵壁峯巖層在下滑過程中,形成密集的剪切破裂面,岩層因受到剪切旋轉而形成桿狀構造。使人驚歎天工造物的神奇。

在錦繡谷需途徑一個“仙人洞” ”,毛澤東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峯”,就是描述的這處景點。

仙人洞相傳是呂洞賓得道成仙的地方,洞寬約約4 4米、深2 12米。洞內岩層層面平緩,據導遊介紹,“仙人洞”形狀像右手手掌倒扣下來,五個手指都很明顯。

它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廬山大多爲長石、石英類岩石,石英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因而被保留下來,形成這樣的景觀。

而長石類容易受風化或是流水侵蝕,所以就不復存在了,這可從洞穴上面的泉水下滲可以推測到。

這是第四紀冰川遺蹟— “冰桌”。碑石記錄,“冰桌”爲震旦紀長

石石英砂岩構成的長條狀桌形獨立巨石,石身滑潤,上下巨石沉積放埋極不協調,爲冰川漂礫,老師介紹說,這個“飛來石”,據說其形成有不同的說法:

①冰川學說,認爲此石爲冰川漂礫,因爲西谷是U U型谷,而這麼大的石塊也只有冰川才能搬動,而周邊地勢平坦,不可能有這樣的產物,所以纔有此推測,冰川的外力作用使得上面的巨石旋轉,形成桌面。

②外力作用,因爲沿西谷兩岸都是高山,地勢較高,受外力作用,石塊從高山跌落,剛好掉到此處,而上部的石塊也是跌落而形成的“冰桌”。

③流水作用,這是一條河谷,而巨石巨石明顯的層理構造,經過了多少萬年的沉積,使得岩石在重壓之下逐漸形成,而上部巨石也因爲外部原因而旋轉。

其中的間隙,是後來形成的礫石填充物,而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還需我們繼續探索。

b.冰川地貌

廬山是第四紀冰川遺蹟,因而其大多地貌,,被一些專家學者定義爲冰川作用的結果。

犁頭尖都第四紀的典型地貌,在冰川刃脊處有大量的巨石,其與周邊的岩層走向都不相同,且其岩石外部都是有棱有角,因爲在高山山脊處易形成冰川,冰川受重力作用,向下滑

落,形成中部錯亂的岩石排列。

這是蘆林冰磧泥礫剖面,是40 —0 20萬年前冰川消融的堆磧物,冰川漂礫與碎石混雜一起,其中埋藏的冰川條痕石、熨斗石,均是研究冰川成因的有力證據。主要物質爲長石石英砂岩,石英堅硬,因而被保留下來,而長石經過外力風化,流水侵蝕,逐漸變質,成爲碎沫。而兩邊未被流水侵蝕的地方,其內部的岩石應該是一些大的巖性相同的碎石。

老師說,若是刨開外部土壤,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壤裏面含有大量的由冰川下滑所攜帶的碎石。

在青蓮澗U U型谷與九疊谷交匯處有一個高達0 120米的階地,因爲九疊谷也曾是一個冰川U U型谷,這個階地有三期冰川階地疊加而成,後經過流水侵蝕加大了階地高度,所以形成廬山最壯觀的三疊泉。而在流水的向源侵蝕下,瀑布的高度會越來越高。而水量也分爲豐水期和枯水期,因此形成的瀑布也會有不同的壯觀的景象。這一現象在廬山國家地質公園屬於普遍現象,例如石門澗,錦繡谷,天橋都是由於冰川侵蝕而形成的,河谷地區堆積大量的石塊,長年累月,石塊雖已被鬱鬱蔥蔥的樹叢所代替,但是冰川遺蹟仍可以清晰地在我們眼前呈現。

c.流水地貌

廬山位於亞熱帶地區,因而雨量充沛,降水以及河流對於地區的侵蝕不容忽視,終年因流水的侵蝕、溶蝕,對於早期形成的構造地貌有着推波助瀾的作用。

烏龍潭是一個小型瀑布,河流上游近距離內較爲開闊平坦,而不遠處就有高山聳立,河內的岩石大多平滑,可以推測其已有很長時間,流水在這裏經過,而黃龍潭的形成也是如此,沿黃龍潭的階石路直走,沿途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河流流經的痕跡,河內流水的痕跡很明顯,是豐水期的流水痕跡,可以知道烏龍潭和黃龍潭水流大多最後都彙集於此條河中。

在石門澗,已建起一座懸索大橋,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深達數十米的深谷,而上游的流水也日日不斷,夜夜不停。河流的向源侵蝕,使得寬谷和窄谷之間會出現裂點,小的河流也有此現象,它是受巖性和構造的影響,與地殼上升無關。

2 2、植被、土壤

廬山的亞熱帶氣候,以及山地的垂直遞變性使得廬山的植被和土壤都呈現規律性的變化。我們在植物園看到很多樹種,有的見過,而有的也是第一次見到,廬山大多在海拔0 1000米以上,因而植物也與平原不同,,其中大多數爲松柏科和杜鵑花科植物爲主。

在黃龍寺前有三棵寶樹,一棵0 1600年的銀杏和兩棵0 600年的柳杉,我酷愛銀杏,

因爲它被稱爲植物中的活化石,且葉子小而精緻,甚是可愛。柳杉雖只有0 600年,卻長得比銀杏樹幹還要粗,可見柳杉是一種比較容易成活,而且成長速度極快。在我們自山下上山的途中就可以觀察到植被的變化,海拔較低處以毛竹爲主,且有向上蔓延之勢,而且在我們住的附近也可以看到毛竹。而愈往上杉柏樹木較多,其樹幹筆直挺立,大片的生長,而其生長的地面上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長,由此可以看出,這類樹種是一種強勢樹種,陽光透過叢林,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而沿路的土壤由於植被覆蓋,我們並沒有看到很多,但是由於土壤和植被具有指示作用,並且與當地氣候,成土條件等密切相關,所以在一些土壤裸露的地方,我們可以看見土壤的明顯分層,並且土壤的顏色也有明顯的變化。說明一個地區的土質會隨時間、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在山中行走時,我們也發現了,沿路杉柏的樹根盤根錯節的顯露出地表,而在路的邊沿,土壤卻看起來比較鬆散,這說明,廬山地區的降水較多,而高大的喬木,灌木不適合作爲保持水土的植被,因此工作人員應該尋找一些矮小的叢木來進行水土保持。

五、文化聖地

廬山的外險內秀,吸引着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從神話故事到名家大作無不體現這這座名山的秀麗與內涵。

“匡廬奇秀甲天下”是多少遊覽過得人的真實體會,呂洞賓選擇

在此修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爛漫,李白《望廬山瀑布》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蘇軾《題西林壁》 ——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哲理,而毛澤東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峯”,更是引來的多少人的頂禮膜拜。

廬山是古代戰事決戰的地方,天橋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短兵相交之地,而小天池也是朱元璋駐紮此地飲馬的地方。一個名山必定有傳說流傳,這樣纔會襯托出山的靈氣。

廬山也是近代中國最厲害的兩個政治家決戰的地方,蔣介石和毛澤東,他們都是我國的有功之臣,只是時代造就了不同的思想和膽識,最終毛澤東戰勝了蔣介石,贏得了這座名山,也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敬仰。

廬山保留了很多抗戰時期的建築,例如“美廬”,“廬山會議會址”,“抗戰英雄紀念碑”,他們是見證人,見證着那個時代的烽煙戰火,雖歷經磨難,但屹立不倒。

而廬山也被成爲“宗教聖地”,在我們行走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些宗教建築。“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由此就明白了,廬山在宗教名山的地位。

在這座雲霧繚繞的靈山中,有基督教、佛教、道教、天主教、釋教,有洞、有神、有仙,也有神話、有故事、有傳說、有詩、、、

每天晨鐘暮鼓,誦經禮佛,祈禱拜謁也不失爲一種恬靜的生活。而在廬山最著名的寺院是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而一山的文化又

怎少得了書院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

在廬山的五老峯上有一個待晴亭,在它旁邊有一個碑文記下了它的建造原因,是說美國的一位學者和朋友曾一起遊覽廬山,而中途遇到下雨,這邊沒有躲雨的地方,致使他的朋友感染風寒而死,爲了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所以他就出資建了這個“待晴亭”,以紀念他的朋友。看到這個我覺得,這個世界有什麼景色能比得上朋友之間的感情,這個亭子不僅是一個躲雨的亭子,更是對朋友的思念之亭,之前我覺得廬山風景秀美,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廬山更美了。景美,情更美。

因此廬山的文化內涵沒有那一座山能與之媲美,美在心中,而不彰顯。

六、實習總結

廬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國家地質公園,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而廬山的地質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成爲我們認識廬山最好的名片。廬山在地質時期的演變比我國大多數山脈更加漫長,更加複雜,而植被和土壤則更加清楚的記錄着近時期內的環境變化,對於廬山更進一步的認識,還需我們繼續追尋。

收穫:通過本次廬山實習,我對廬山的地質地貌,氣象水文,植被土壤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認識,之前在課本上所講述的東西,很難讓人有個清晰的概念,而在實際中所認識到和感覺的景象卻給人另一番感悟。登山之高,才能眺目之所及。

而且對於野外實習本身,我們親身體會,走叢林,爬臺階,這更是一次體能的鍛鍊。只是在我們實習

期間,由於居住條件和路程原因,只是我們覺得身心都比較疲憊,並且由於之前的準備不是很充分,因而行程比較匆忙,所以在老師講授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我們也不是弄得明白,但是總歸,野外實習是一次瞭解自然最難得的機會,因此我們會將這次野外實習作爲一次美麗的回憶,並寫下此拙文來記錄下來。

廬山實習報告3

實習目的:

調查廬山的自然地理概況,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況。

實習時間:

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實習地點:

江西省廬山

實習內容:

廬山的自然地理概況。

實習生:

[一]、概況: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到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到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溼度78%,每年7月到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爲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二]、分述:

廬山植物實習報告

實習時間: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實習內容:調查廬山主要植被類型及組成、結構動態和分佈規律。

實習路線:8月2日下午:廬山牯嶺街到大月山簡易公路到植物園到含鄱口。沿途認識植物。8月3日上午:廬山會址到回龍路1000米處。下午:黃龍寺、三寶樹簡易公路。土壤植物綜合實習。8月8日:乘車下山,經秀峯觀察常綠闊葉林。

一、植物概況:

廬山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在鍾靈清秀的廬山,更有集廬山植物景觀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到廬山植物園。

1、8月2日下午:廬山牯嶺街到大月山簡易公路到植物園,沿途認識植物。其中,廬山牯嶺街10種植物的科名、屬名:①、黃山鬆:松科、直條型。②、扁柏:柏科。③、馬掛木:木蘭科。④、化香樹:胡桃科,落葉闊葉樹。⑤、金錢松:松科。⑥、小葉柏了樹:安息香科、落葉闊葉樹。⑦、燈臺樹:回照科,落葉闊葉樹。⑧、大花金雞菊:菊科。⑨、胡桐樹:胡桐科。⑩、紅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廬山植物園10種植物科名、產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鵑:杜鵑花科,原產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用途:觀賞。②、杉木:杉科,原產河南、安徽、廣東、廣西。用途:材用。③、金縷梅:金縷梅科,原產廣西、湖北、江西。用途:觀賞。④、山茶:山茶科,原產雲南。用途:觀賞及藥用。⑤、平枝荀子:薔薇科,原產陝西、四川、雲南。用途:觀賞。⑥、南方鐵杉:松科,原產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觀賞。⑦、青杆:松科,原產河北、山西、陝西。用途:材用及觀賞。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產日本,用於觀賞。⑩、麼錦杜鵑:杜鵑科,原產雲南、貴州、江西。用途:觀賞、花作爲藥用。

二、廬山羣落類型:

廬山在自然植被上,由於它地處中亞熱帶,海拔1400多米,屬於我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離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佈上,其水平地帶是常綠闊葉林,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的垂直分異,深刻地制約着植被的垂直分佈,導致植物羣落類型多種多樣。從大的方面來分,主要分爲兩部分:針葉林和闊葉林。

廬山實習報告4

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繫實習現場的實際,加以驗證和拓寬,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開拓視野,培養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如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爲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通過實習瞭解了關於地質測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質研究和爲某種經濟或工程服務);學會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描述觀測點,瞭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訓練編寫實習報告等

通過本次實習地質實習學會有關地質觀測的一些基本技能:

1、礦物和三大類岩石的肉眼鑑定與描述

2、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峯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地質體的產狀

3、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

4、基本地層構造現象的識別、描述與初步分析

5、地質觀測點的觀測與記錄

此外在野外進行地質實習還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也有利於學生增強體魄和磨練意志,並接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在實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排除干擾,專心聽。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觀察,勤測量,勤記錄,勤追蹤。

3.熟練操作羅盤。對地質羅盤,要求瞭解其結構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積極參加現場討論和及時整理野外記錄。

二、實習內容

廬山及地貌概況

廬山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座落於江西省北部,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聖地。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主峯大漢陽峯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峯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衆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宋代詩人蘇軾曾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廬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氣溫16.9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爲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總佔地面積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爲地質地貌、地質剖面。 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蹟,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羣地層剖面。迄今爲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餘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蹟,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巖體、搬運岩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徵的歷史記錄。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着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羣。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及北美地區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徵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全球對比意義,對研究全球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發展史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以伸展構造爲主體,伴隨廬山出現的斷塊山構造和變質核雜巖構造,組成了廬山地學景觀的又一特徵。受新構造運動作用,廬山孤山屹立,大構造巍峨壯觀,小構造千姿百態。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十分出衆,與世界標型變質核雜巖具有對比性,廬山南麓出露有25—18億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羣”變質雜巖地層,載入了《中國地層典》。

構造運動、冰川侵蝕、流水三種地質作用形成的複合地貌景觀,是廬山地學上的另一大特徵,它與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一起構成了廬山一幅雄、奇、險、秀的絢麗畫卷,體現了廬山地學景觀極高的美學價值。

11月8日秀峯龍潭.臥龍橋.漱玉洞

(一)秀峯龍潭

整個廬山以石英砂岩爲主,但這裏是火成岩中的花崗岩。花崗岩後期被岩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岩,形成於株羅紀燕山運動的產物。分佈規律:沿廬山東麓條帶分佈,北面海匯→秀峯→溫泉,順廬山東麓的一條斷層帶侵入上來的。溫泉斷層是廬山和鄱陽湖向的斷層。上盤:鄱陽湖平原下降。下盤:廬山上升。五老峯斷層崖。花崗岩中剪切節理,暗色的爲黑雲母;淺色爲石英和長石。

青玉峽:典型V型溝谷,地殼上升強烈,流水侵蝕強烈。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衝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現在的秀峯的深谷。

卸荷裂隙(發生在硬和脆的岩石當中):平行斜坡坡面,溝谷回彈產生的。

龍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殼運動的綜合作用結果。水流的侵蝕、搬運、沉積按方向分可以分爲向下和側向,按成因有:速度沖刷,細小顆粒磨蝕,可溶性巖的溶蝕。下蝕使河牀變深,一般在河流上游,側蝕使河彎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們還看到了張節理,由張力引起,裂面寬,不長,不光滑,不寬。

(二)秀峯臥龍橋

逆着秀峯的主溪流而上的,我們來到了臥龍橋。由於有流水的作用衝擊,使秀峯的內部岩石地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臥龍橋處爲火成岩中的花崗岩,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長石,白石英和黑雲母組成,東西走向長40KM。南北走向寬1KM,在三疊紀時代重出海平面,並且伴隨有斷層的形成.正式形成於第四紀。此處由於地幔岩漿的侵入形成斷層,既南面凹線的鄱陽湖,正面下降形成現在的九江,所以說鄱陽湖盆地是個斷裂盆地。

此處的巖體比較大,爲偉晶花崗岩,他是由於花崗岩內部產生裂隙,岩漿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結構、粒徑大於5MM,顆粒徑較大,這種形成主要與溫度有關。花崗岩是一種分佈廣泛的岩石,各個地質時代都有產出。形態多爲岩基、巖株、岩脈等,它是由深度變質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崗岩化作用的結果。即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許多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鎢、錫、鉍、鉬等,貴金屬如金、銀等,稀有金屬如鈮、鉭、鈹等,放射性元素如鈾、釷等,都與花崗岩有關。花崗岩結構均勻,質地堅硬,顏色美觀,是優質建築石料。由於地下岩漿的作用,形成了拉應力作用的張節理。

我們還了解到在這樣的岩脈和巖牆裏,容易產生寶石

(三)秀峯漱玉洞

層狀岩石(變質岩、片岩、苄巖)

變質岩有三種變質原因:熱力變質、動力變質、膠帶變質。變質產物有:紅柱石、藍晶石、石榴子石。在岩漿石英砂岩的交界處易產生變質岩。

這裏爲墊子巖,它是片岩的一種,層層之間的分離相當明顯,是一種混質砂岩。它是變質岩的一種,墊子巖是由於岩漿的入侵的高溫度高壓作用下又有化學成分加入而改變了它的結構而形成。所以這裏是熱力變質岩。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時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雲母,片岩等。中間鑲嵌片層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條。在壓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崗岩、雲母片巖的形成是同時的。

此處是剪節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斷口比較光滑,層層之間辨別比較明顯。它與花崗岩形成於同一時代。剪節理是由剪應力產生的破裂面,剪節理又名扭節理。是岩石受切應力產生的裂隙。在岩石中常見到兩組互相交叉的扭節理,稱x節理或共軛剪節理。它的特徵是:裂口緊閉,節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較遠,可切過岩石中的礫石和砂粒。由於構造變形作用的遞進發展和相應的轉化,會發生應力的轉向或變化,以致常出現一條節理兼具兩類節理的特徵或過渡特徵,表現爲張剪性。

11月9日上午海會鎮水庫大壩腳下(河牀衝擊物、花崗片麻岩、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一)水庫大壩腳下

此處的源頭爲三疊泉,從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顆粒逐漸變細,這個特點稱爲分選性。它是由於搬運途中,瑣碎顆粒在運動中相碰撞,摩擦,帶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渾圓,而且顆粒逐漸變細。 在河牀中沉積有粗大的巨礫,卵石,礫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則爲較細的礫石,沙子。此區河牀比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灘,洪水時被水淹沒,河漫灘下部有河牀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灘相的細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處的岩石組成是沉積岩,它是由於岩石圈在地表的各類岩石在太陽能,大氣,水和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使原巖崩解,經流水沖刷和搬運作用沉積爲鬆散沉積岩,又經物理,化學條件改變,經硬結成岩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於流水的沖刷,搬運和在河底,粒徑在20—200mm之間的爲卵石,小於20mm的爲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沖刷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原因:流水沖刷,湖水積土等原因,在河水的沖刷,波浪的0搬運,使岩土從上游巖坡向中心推動,形成了現在的地貌。沉積而形成。

(二)花崗片麻岩

片麻構造。變晶結構。岩石中有深色礦物的雲母,角閃石和淺色礦石石英,長石成條狀帶狀分佈,相成黑白相間的斷續帶狀構造。礦物有云母。綠泥石,滑石,等片狀礦物。節理比較完整。強度低,抗風化能力強。極易沿片理產生滑動。

此岩石形成與震旦紀與二疊紀之間後經風化等形成枕狀節理,沿四角風化,象饅頭,蘑菇的形狀,是全風化的結果。

風化可分爲全風化、強風化、弱風化、3種,它們都具有各自的表現特徵。詳細內容如下:

全風化:

1、全部變色,光澤消失

2、岩石的組織結構完全被破壞,已崩解和分解成鬆散的土狀或砂狀,有很大的體積變化,但未移動,仍殘留原始結構的痕跡

3、除石英顆粒外,其餘大部分風化蝕變成次生礦物

4、錘擊有鬆軟感,出現凹坑,礦物手可捏碎,用鍬可挖動。

強風化:

1.大部分變色,只有局部巖塊保持原來形狀。

2.岩石的結構大部分已破壞,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連

續的骨架或心石,風化裂隙發育,有時含大量次生夾泥。

3.除石英外,長石、雲母和鎂、鐵礦物都已風化蝕變。

4.錘擊啞聲,岩石大部分已風華變質形成風化次生礦物。易碎,用鎬撬可

以挖動,堅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風化(中等風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變色,但斷口仍保持新鮮岩石色澤。

2.岩石原始組織結構清楚完整,但紛華裂隙發育,裂隙壁風化劇烈。

3.沿裂隙鐵鎂礦物氯化鏽蝕,長石變的模糊不清。

4.錘擊啞聲,開挖需要爆破。

微風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輕微褪色

2、岩石原始組織無變化,保持原始完整結構

3、大部分裂隙閉合,僅沿大裂隙有風化蝕變現象,或有鏽膜浸染

4、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新鮮岩石:

1.保持新鮮岩石光澤,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緊密,完整或焊接狀填充,僅個別裂隙面有鏽摸侵染或輕微蝕變。

3.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三)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測量走向。

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鬆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棱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界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於走向線。由於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值既爲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測量傾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就是該界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亦可。

測量傾角。

將一起上蓋開啓到極限位置,並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界面並且垂直於界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於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值即爲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20),爲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後測傾向和傾角

我隨便測了一處岩石:岩石走向128,傾角87,傾向230

11月9日下午三疊泉入口,九屏峯

三疊泉位於五老峯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三疊泉,既分三疊,又一氣呵成,風飄日映,千姿百態、落差共155米,極爲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

在入口老師給我們講了路邊的石英砂岩。此處我們瞭解到了沉積岩的有關信息。沉積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類岩石在太陽能,大氣,水和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物理和化學風化,使原巖崩解,經水流搬運或其他方式沉積爲鬆散沉積物,又經物理,化學條件改變,經硬結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顆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雲石,岩鹽,石膏,粘土等礦物.其結構是碎屑結構。岩層之間有清晰的層理,有的水平,有的傾斜,或者波狀斜交錯層理。而此處只有平行層理:層與層之間平行,可見它是在沉積穩定時形成的三疊泉峯險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他是地質現象的偉大傑作。老師在路上找了個點給我們詳細的介紹的結構,沉積岩是地殼三大巖類之一,是由成層沉積的鬆散沉積物固結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層次,彼此間層面很明顯,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風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積岩有砂岩、頁岩、石灰岩和礫岩等。在點上,我們看到的是礫岩和沙岩的結合體,也就是礫石之中還夾雜着沙岩層,這種結構在工程上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因爲這種地帶很容易造成山體滑坡,對生命財產的破壞很大,但如果能正確的根據地形來設計規劃的話,可以大大減輕這種地質結構的不足而帶來的危害。當岩石走向與邊坡角同側時;若巖傾角大於邊坡角,則沒有危險;但巖傾角小於邊坡角時,就會對施工造成危害。所以施工時應當特別注意。因爲夾層兩邊很容易發生錯動,發生滑坡。當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只有加強護坡來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發生。

我們還見到了廬山九屏峯。

此處爲剪節理、成對、呈X型.垂直節理髮育,經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險峻的山峯,層巒疊嶂,峽谷深邃。廬山壟斷層與溫泉斷層之間的斷塊上升量爲最大,漢陽峯就位於其上。斷塊西側沿廬山壟斷層發育了廬山壟峽谷。該谷地平直,谷坡陡峭,爲一典型斷層谷。斷塊上的河流多與斷層崖走向或廬山壟峽谷直交,表現出斷塊山地的水系特徵、峙谷幽深;但從牯嶺街至漢陽峯及其他山峯的相對高度卻不大,走伏較小,谷地寬廣,形成“外陡裏平”的奇特地形。

11月10日隘口馬頭山莊.九江縣獅子洞

(一)隘口馬頭山莊

這裏是變質岩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SiO2。這裏有褶皺裏的背斜,屬於平臥褶皺。岩層向上彎曲,剝蝕後,其核部出現老地層,兩翼是新地層。核部由於岩層彎曲破裂受到侵蝕在地形上爲凹地形,中間在動力作用下形成斷層,此處是斷層中的逆斷層,上小下大。破碎帶夾雜〈2MM的斷層泥,即斷層角粒巖。

此處爲沉積岩中的石灰岩,從上明顯看出有斷層現象,上盤上升,下盤下降,爲逆斷層.在看到斷層的同時,又有褶皺的出現,下盤核部爲老地層,兩面爲新

地層,可知它是背斜的褶皺現象。

附上褶皺現象圖.:岩層向上彎曲,剝蝕後,其核部出現老地層,兩翼是新地層。核部由於岩層彎曲破裂受到侵蝕在地形上爲凹地形,中間在動力作用下形成斷層,此處是斷層中的逆斷層,上小下大。

(二)獅子洞

它位於九江縣城正西5公里處的獅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獅子洞屬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長500米,總面積爲3050平方米,有1個景廳40多個景觀,廳廳相連,景景各異,步移景換,異彩紛呈,各種形態的石乳琳琅滿目,石塔石幔氣勢磅礴,石菊石蓮芬芳似溢,石禽石獸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寶庫,蔚爲奇觀。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岩溶現象,即爲可溶性岩石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蝕、侵蝕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斷被破壞和改造的一種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岩溶發育的基本條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蝕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環交替的水流。其礦物主要是變質岩裏的石灰岩,在三疊紀時代,在它剛從海平面衝出時,由於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後

H2O+CO2→←H2CO3←→H++HCO3-

CaCO3==Ca2++CO2+3

CaCO3+H2O+CO2====Ca2++2HCO--3

由於H+和HCO3-的含量過剩,破壞了Ca2+和CO2+3的平衡,從而使Ca2+和HCO--3

形成Ca(HCO3)2進行溶解,同時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進行沉澱,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狀。

回來後我還查閱了一些關於廬山的地質資料,作爲對實習的補充:

1.地質基礎

廬山地區處於江南臺背斜與下揚子拗陷的交接地帶,具有較大的活動性,岩漿活動較強,混合巖化作用明顯,區內地層發育較齊全,構造較明顯。

2.構造地貌

廬山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形跡明顯,展現出地殼變化的主要過程。第四紀廬山上升強烈,許多斷裂構造形成衆多山峯。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鄱陽湖盆地進一步發展,形成鄱陽湖。北部以褶曲構造爲主要特徵,形成一系列谷嶺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爲一系列斷層崖,形成高峻的山峯。山地中分佈着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爲階地和谷階。衆多的奇峯、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嶽景觀。

廬山地區新構造運動、巖性和構造與地貌發育有密切關係。廬山的雛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廬山的構造、巖性和新構造運動對山體及次一級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構造線爲北東-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廬山大致從九奇峯-仰天坪一線爲界,分爲南北兩段。九奇峯一帶發育一系列逆掩斷層,同時又受到巖性的影響,在地貌上出現奇峯樹立、嶺後相對的現象。最終,形成了現在山北五嶺四谷的地貌形態。

3.谷地地貌

廬山爲一年輕之塊壘孤山,其山谷上游寬平呈U字形,系由寒凍風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峽谷則主要是新構造運動的塊斷上升及流水沿斷裂和節理強烈下切的結果.河谷的形態十分特殊,這就是上游爲寬谷,下游爲峽谷,兩者之間出現裂點和瀑布。

寬谷:多發育在軟弱岩層之上,與地質構造相適應,且與岩層走向一致,谷寬而淺,谷地內覆蓋着第四紀堆積物。寬谷形成時期的廬山要比現在低矮得多。

峽谷:表示第四紀地殼上升,河流強烈下切而成。峽谷谷坡陡峭或階梯狀,縱比降大,多裂點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徵。

4.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

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主要由拆離斷層、玉瓊山背形和五里正斷層組成。它形成於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區性伸展作用的產物,伸展拆離方位爲北東東向。拆離斷層上盤爲中元古代彭山羣淺變質的濁積岩和細碧-石英角斑岩,其下部發育褶迭層並形成動力變質帶。拆離斷層下盤爲早前寒武紀星子羣結晶岩系、前震旦紀片麻狀花崗岩和燕山期花崗岩,其頂部形成初糜棱巖帶,且部分地段迭加着脆性變形和退化變質作用。

廬山實習報告5

實習目的:調查廬山的自然地理概況,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況。

實習時間: 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實習地點:江西省廬山

實習內容:廬山的自然地理概況。

[一]、概況: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溼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爲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二]、分述:

實習時間: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實習內容:調查廬山主要植被類型及組成、結構動態和分佈規律。

實習路線:8月2日下午:廬山牯嶺街大月山簡易公路植物園含鄱口。沿途認識植物。8月3日上午:廬山會址回龍路1000米處。下午:黃龍寺、三寶樹簡易公路。土壤植物綜合實習。8月8日:乘車下山,經秀峯觀察常綠闊葉林。

一、植物概況:

廬山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在鍾靈清秀的廬山,更有集廬山植物景觀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廬山植物園。

1、8月2日下午:廬山牯嶺街大月山簡易公路植物園,沿途認識植物。其中,廬山牯嶺街10種植物的科名、屬名:①、黃山鬆:松科、直條型。②、扁柏:柏科。③、馬掛木:木蘭科。④、化香樹:胡桃科,落葉闊葉樹。⑤、金錢松:松科。⑥、小葉柏了樹:安息香科、落葉闊葉樹。⑦、燈臺樹:回照科,落葉闊葉樹。⑧、大花金雞菊:菊科。⑨、胡桐樹:胡桐科。⑩、紅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廬山植物園10種植物科名、產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鵑:杜鵑花科,原產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用途:觀賞。②、杉木:杉科,原產河南、安徽、廣東、廣西。用途:材用。③、金縷梅:金縷梅科,原產廣西、湖北、江西。用途:觀賞。④、山茶:山茶科,原產雲南。用途:觀賞及藥用。⑤、平枝荀子:薔薇科,原產陝西、四川、雲南。用途:觀賞。⑥、南方鐵杉:松科,原產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觀賞。⑦、青杆:松科,原產河北、山西、陝西。用途:材用及觀賞。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產日本,用於觀賞。⑩、麼錦杜鵑:杜鵑科,原產雲南、貴州、江西。用途:觀賞、花作爲藥用。

二、廬山羣落類型:

廬山在自然植被上,由於它地處中亞熱帶,海拔1400多米,屬於我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離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佈上,其水平地帶是常綠闊葉林,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的垂直分異,深刻地制約着植被的垂直分佈,導致植物羣落類型多種多樣。從大的方面來分,主要分爲兩部分:針葉林和闊葉林。

(一)、針葉林:

對於針葉林,我們所抽取的樣方有兩個點,一個是日照松林黃山鬆羣落。另一個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龍路1000米處的扁柏林線狀植被。

1、黃山鬆羣落:分佈在牯嶺,屬於落葉闊葉林的一個羣落。黃山鬆,又名臺灣鬆,它屬於陰性樹種,耐低溫,能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一般分佈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頂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爲最主要的植被類型。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人工再種的,它屬於松科,裸子植物。黃山鬆與廣東的馬尾松有明顯的不同之處。黃山松枝條平直生長,主莖與枝條成直角,而馬尾松成銳角。馬尾松的葉子兩伸爲一出,較長、細。而黃山鬆的葉子也是兩伸爲一出,但較短、粗。

①、林木記錄表:建羣種:黃山鬆:樹齡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爲14米,胸徑50釐米,枝下高10米。樹冠幅度3米,生活型爲果型。生活強度強。 ③、灌木樣方:2米×2米。第一層:細齒葉柃(覆蓋度爲20%,高度爲1.5-2.0米,生活型爲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爲營養期)第二層:中華臘瓣花:(高度1.5米,2株,覆蓋度爲20%,生活型爲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爲營養期)第三層:滿山紅:(高度0.7~1.0米,1株,覆蓋度爲5%,生活型爲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爲營養期)第四層:野薔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蓋度爲10%,生活型爲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爲營養期)第五層:中華石楠:(覆蓋度爲5%,高度爲0.4米,生活型爲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爲營養期)第六層:苧麻:(高度0.3米,7株,覆蓋度爲5%,生活型爲高位芽,生活強度強,物候期爲營養期)。

廬山實習報告6

1、實習時間: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2、實習內容:廬山土壤地帶性分佈;廬山非地帶性土壤;廬山土壤的分佈規律。

3、實習路線:8月2日下午:廬山牯嶺街——大月山簡易公路——植物園——含鄱口。8月3日上午:廬山會址——回龍路1000米處。下午:黃龍寺、三寶樹簡易公路。土壤植物綜合實習。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條件

第四紀以來的新構造運動,使廬山沿着斷裂上升爲目前相對高度達1000~1400米的山地,爲土壤垂直地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廬山在氣候上處於中亞熱帶的北緣,這決定了本區植被土壤垂直帶譜的性質;地貌和水文條件對土壤的形成和發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響到局部地區土壤發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帶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類型

(一)垂直地帶性土壤

1、紅壤:

廣泛分佈於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植被爲常綠闊葉林,馬尾松以及灌叢草本。成土母質主要爲花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殘積和殘積坡積物。從紅壤的顆粒組成來看,各層次間質地相當均勻,說明成土過程當中有紅壤化的性質。

2、黃壤:

黃壤分佈於山麓地形比較低平的部位,或發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質上,山地黃壤分佈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帶,局部地區可達1000米左右。二者母質大都爲花崗岩、砂岩、混合巖及第四紀風積物。

3、山地黃棕壤:

分佈於海拔800(900)~1200米地帶的各種母質上,植被爲常綠、落葉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現以三寶樹簡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寶樹簡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這兩處的土壤剖面爲例。

野外土壤調查記錄表3

日期:20xx年8月3日(陰、雨、晴)調查人:張雅芸

土坑編號:00-3土坑類型:對照剖面

土坑地點:三寶樹簡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稱:山地黃棕壤地下水位:低

母質:沖積物+砂岩指示動植物:毛竹子、灌叢、草木

排灌情況: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圖:

土壤利用狀況:絕對自然保護區

土壤剖面圖Ao枯枝落葉層Ah有機質層發生層剖面深度(釐米)採樣深度(釐米)顏色質地結構乾溼度鬆緊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體侵入體PH值

AoAhB1B2B3Bc0-77-4141-7070-9191-140>140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黃橙淡棕紅中粘中重粘中粘輕粘中重粘團粒塊狀塊狀塊狀棱柱狀潤潤潮潤潮潤潮潮鬆緊緊緊很緊很多多少無無多多少無無無無5。15。45。15。15。4;

野外土壤調查記錄表4

日期:20xx年8月3日(陰、雨、晴)調查人:張雅芸

土坑編號:00-4土坑類型:對照剖面

土坑地點:三寶樹簡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稱:山地黃棕壤地下水位:低

母質:坡積物指示動植物:純柳杉林

排灌情況: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圖:

土壤利用狀況:絕對自然保護區

土壤剖面圖Ao1Ao2AhABB1B2B3發生層剖面深度(釐米)採樣深度(釐米)顏色質地結構乾溼度鬆緊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體侵入體PH值

Ao1Ao2AhABB1B2B30-33-77-2323-3838-5353-71>71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暗棕棕淡棕黃棕淡黃棕較粘較中粘較中粘中粘重粘團粒小團塊小團塊小團塊團塊溼潮潮潮潮潮溼鬆鬆鬆鬆緊多多多多多很多多多多多無無5。45。55。65。75。8

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黃棕壤全剖面呈較強的酸性反應。有機質全氮量含量較高。這說明,山地黃棕壤,隨氣候的冷溼,生物小循環的速度減緩,水解性酸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代換性酸明顯降低,代換量不高,吸收性複合體不飽和度達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鋁爲主。

4、山地棕壤

分佈於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爲落葉闊葉林,由於森林植被遭受破壞,目前大都成爲灌叢草類,母質主要爲砂岩,板岩的坡積物,局部地區以風積物爲主。現以大月山去五老峯小路旁的土壤剖面爲例。

野外土壤調查記錄表5

日期:20xx年8月6日(陰、雨、晴)調查人:張雅芸

土坑編號:00-5土坑類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點:大月山去五老峯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處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稱:山地棕壤地下水位:低

母質:坡積物指示動植物:黃山鬆、灌木、草本

排灌情況: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圖:

土壤利用狀況:絕對自然保護區

土壤剖面圖AoAhB1B2發生層剖面深度(釐米)採樣深度(釐米)顏色質地結構乾溼度鬆緊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體侵入體PH值

AoAhB1B20-77-2828-68>687。5YR2/27。5YR5/610YR5/8黑棕淡棕黃棕中粘中重粘重粘(有石礫)團粒小團塊團塊潮潮溼溼鬆緊緊多少少很多少很少無無5。55。35。3

由表5可知,山地棕壤的特點是:有機質含量較高;粘粒下移現象不甚明顯;由於山地降水較多,物質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應,土壤代換量不高,吸收復合體不飽合;代換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鈣的含量遠比前述土壤爲多。

(二)、非地帶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這類土壤分佈於山地比較平緩地段,植被爲茂密的山地草甸羣落。在生長季節中,土溫並不過低,草本植物生長高大而旺盛,不論地表或地下,都積累了大量的有機質,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過程旺盛,但由於暖溼的生長季節不長,土壤經常保持溼潤,有機質分解緩慢,較深的土層,積聚了大量的有機質,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質層。現以大月山水庫下游海拔1100米處的土壤剖面爲例。

野外土壤調查記錄表6

日期:20xx年8月6日(陰、雨、晴)調查人:張雅芸

土坑編號:00-6土坑類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點:大月山去五老峯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處地形部位:水庫下游

土壤名稱:山地草甸土地下水位:高

母質:坡積物指示動植物:灌木、莎草、箭竹

排灌情況:週期性滯水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圖:

土壤利用狀況:絕對自然保護區

土壤剖面圖AoAhAh1J發生層剖面深度(釐米)採樣深度(釐米)顏色質地結構乾溼度鬆緊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體侵入體PH值

AoAhAh1J0-66-2929-61>617。5YR4/47。5YR2/210YR5/2棕黑棕灰黃棕輕粘中重粘中重粘團粒小團塊塊狀-棱柱狀潮潮溼溼很鬆稍鬆緊很多多中少很多多少無無鏽斑無無無5。25。65。5

由表6可知,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較高,特別是表層,隨深度增加,粘粒下降,這可能由於表中礦物粘化過程相當快,但小於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澤土

該土類分佈於地勢平坦、低窪,容易積水之處,其有機質含量較高,粉砂粒含量也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時期積水,土壤有機質分解程度較強,呈酸性反應;水解性酸較高,且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

3、古紅土

古紅土在我們8月2號實習的那個點上有出現,它分佈在海拔1088米處,植被爲針闊混交林和灌木草叢。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廬山地殼運動擡升的結果。第三世紀來,廬山氣候溼熱,風化殼粘粒含量高,較粘重,擋水效果明顯,水只能從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動,形成還原環境,氧化鐵還原,三價鐵還原爲二價鐵,二價鐵溶解性強,二價鐵流去,顏色變淡,初步的網紋層爲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還有網紋層,說明這是廬山在擡升過程當中形成的。

野外土壤調查記錄表I

日期:20xx年8月2日(陰、雨、晴)調查人:張雅芸

土坑編號:00-I土坑類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點:大月山簡易公路去植物園小路50米海拔1088米處。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稱:棕壤+埋藏古紅土地下水位:低

母質:坡積物+古紅土指示動植物:松木、灌木、草本

排灌情況: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圖:

土壤利用狀況:絕對自然保護區

土壤剖面圖AhABBB1B2發生層剖面深度(釐米)採樣深度(釐米)顏色質地結構乾溼度鬆緊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體侵入體PH值

AhABBB1B25-2525-4343-7878-95>955YR5/25YR4/65YR5/85YR6/82。5YR5/8灰棕紅棕淡紅棕暗黃橙淡棕紅輕粘中粘中重粘中重粘重粘團粒小團塊團塊塊狀大塊狀潤潤潮潮溼潮潤潮潤很鬆稍鬆稍鬆很緊很緊多多中少少很多多中中少無無無5。25。55。35。55。4

由表I可知古紅土的典型特徵是有網紋層。

三、土壤的垂直分佈規律

廬山在“中國土壤區劃”中,屬於中國紅壤及黃壤帶中的華中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區。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積階地爲紅壤和黃壤分佈區域;400--1200米之間山坡地帶,爲黃壤和棕壤的分佈區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爲山地棕壤和亞高山草甸土分佈區域。

廬山實習報告7

1、實習時間:

20xx年11月9日至20xx年11月11日

2、實習目的:

1、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

2、認識土壤的地理分佈規律及其野外觀測技

3、認識植被的地理分佈規律和常見植物的識別

4、認識常見地質現象和岩石、礦物的野外的識

5、認識常見地貌類型,掌握其特徵和形成的原因

3、實習路線:11月9日牿嶺—飛來石—如琴湖—錦繡谷—天橋—仙人洞—龍首崖

11月10日牯嶺—女兒城—含鄱口—三逸鄉冰窖—五老峯—廬山植物園

11月11日牯嶺——大月山水庫——剪刀峽——好漢坡

一、廬山概況: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溼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爲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最高峯漢陽峯海拔1474米,牯嶺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約1440米,屬中山類型,。廬山的地形成因是斷裂隙起的斷塊山,周圍斷層頗多,特別是東南部和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規模較大,由於這種斷層塊構造而形成的山體,故多奇峯峻嶺,懸崖峭壁,千姿百態,山地的周圍則滿布着斷崖峭壁,峙谷幽深。

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峯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廬山也是中國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作爲自然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廬山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全國風景名勝區、世界遺產地——我國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級名山。風景區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由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及亞熱帶山地氣候特徵,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帶明顯等特徵,也就成爲了一個各高校都首選的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地點。

二、廬山地質概況

(一)廬山的形成

廬山的形成經歷了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山體也由時代不同的岩石組成。它是一座崛起於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經也經歷過了沉降的過程。

大約在10—23億年前,即前震旦紀——二疊紀時,本區處於淺海至濱海環境,併發生緩慢的沉降,沉積物厚達5000米,沉積岩層有長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礫岩、礫岩、石灰岩、頁岩和凝灰岩等。當然在總的沉降過程中,也有幾次的上升,過程如下:前震旦紀——呂梁運動上升爲陸地,——後下沉——晚奧陶世上升——後下沉——志留紀末至泥盆紀早期上升(加里東運動)——泥盆紀中期至二疊紀下沉。

中生代燕山運動時,從上二疊紀至白堊紀廬山發生斷裂上升而成爲陸地——晚白堊紀廬山周圍斷裂下沉接受沉積,沉積物厚達數百米——第三紀曆史地區微弱上升——第四紀直到現在強烈上升,並使廬山成爲斷塊山,山體受到剝蝕,但是廬山周圍相對下沉,而且產生鄱陽湖。廬山斷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體的中南部,向東北方是西南方遞減,所以廬山的高度也同樣中南部喂最高。

(二)廬山的地層

本區地層分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廬山主要由震旦紀及前震旦紀地層組成,山體中部出露最寬向東北部和西部收斂,以九奇峯,仰天坪一節爲界,廬山地層分爲南、北兩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紀雙橋山羣,廬山最高峯漢陽峯爲前震旦紀噴出交流紋岩組成,因受風化,故呈圓渾狀,北部出露震旦系統南沱組。

(三)廬山岩石的類型和特徵

廬山的岩石主要有兩種類型:沉積岩和變質岩。

1、沉積岩:沉積岩主要有長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礫岩、礫岩、石灰岩、頁岩和凝灰岩。其中,礫岩最爲常見。在環湖路的蘆林冰磧泥剖面中,礫岩居多,大小混雜,但磨圓度均較好。其構造有層理構造和層面構造,主要受河流和風力作用影響而形成。

2、變質岩:廬山的變質岩主要由沉積岩經過區域變質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閃巖等,片岩居多。其結構有等粒變晶結構、斑狀變晶結構、鱗片變晶結構等,構造多爲板狀構造、千枚狀構造、片狀構造、塊狀構造,特點是呈塊型或片型,片岩層理分明。

三、廬山地貌概況

廬山是由北東——南西走向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呈腎型,中部寬向東北是西南逐漸收窄。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個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嶽冰川地貌。

(一)構造地貌

廬山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組成廬山的地層由沉積到剝蝕。廬山的構造、巖性和新構造運動對山體及次一級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構造爲東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來自西北——東南的擠壓力。完成後,內力作用見效,外力作用增強,從燕山運動到新構造運動,主要受外力作用,既破壞又建設。廬山大致從九奇峯——仰天坪一線爲界,分爲南北兩段。九奇峯一帶發育一系列逆掩斷層,同時又受巖性影響,在地貌上出現奇峯林立,谷嶺相對的現象。

由構造(褶皺和斷層)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漸降低,山脊之間爲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東——南西走向。

1、褶皺構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峯單面山:它由五老峯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斷層陷落於山南,平均高1358米。

(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構造控制,走向北東——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組成。高1453米。

(3)虎背嶺單面山:它是虎背嶺倒轉背斜背翼斷餡厚殘留的南翼,成爲單斜層及單面山。

(4)東谷(又稱中谷):蓮谷向斜谷,受牯嶺向斜所控制,位於女兒城北側,兩谷地本來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爲受剪刀峽斷層的錯東的錯東影響,故使蓮谷向東北傾斜,而東谷向西南傾斜。

(5)王家坡向斜西北爲大馬頸背斜:大馬頸向西南延伸爲虎背嶺背斜。虎背嶺背斜與東谷向斜之間發育了與大校廠相應的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嶺次成山。1、冰蝕地貌

(1)、冰斗:大坳冰斗等。

(2)、冰川穀:大校場等。

(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

(4)、冰窖:東谷等。

2、冰磧地貌

(1)、終磧壟:如花寺內。

(2)、側磧:如裁縫嶺側磧。

(3)、漂礫:如西谷的“飛來石”。

四、氣候概況

廬山地處我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氣候狀況受到大範圍氣候狀況的制約,具有鮮明的季風氣候。以牯嶺爲參照系,年平均氣溫爲11、5℃,比同緯度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低5~6℃,與北京年平均氣溫11、6℃幾乎相等,這相當於牯嶺緯度向北推移10°。盛夏時,長江中下游河谷和鄱陽湖盆地一片熱浪,而廬山雖處於這片夏熱中心,卻與"長江火爐"形成鮮明對照。牯嶺7月份平均氣溫爲22、6℃,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這與自由大氣氣溫垂直遞減(0、6℃/100米)基本相符合,在相同天氣狀況下,夏日午後最熱的時刻,牯嶺氣溫比九江低10℃,比星子低7、8℃。牯嶺極端只有32℃,故而有"清涼世界"的美譽。有趣的是,牯嶺的英譯文Kuling便是從英語Cooling(清涼)一詞演變而來的。廬山是一座中山,與周圍平原地區相比較,卻具有山地氣候特色,表現出夏短冬長,春遲秋早的四季特色。牯嶺的四季,同山下九江、星子相比,夏季短85天,7月進初夏,季節開始落後一個半月,"走走過場"便悄然而去了;冬季早早"叩響山門",提前一個月來臨,延後一個月遲遲不願結束,冬季幾乎比山下長兩個月;春季姍姍來遲,三月桃花四月開,明媚的春光常常伴隨着雲霧,使春光神"半抱琵琶半掩面";天高雲淡的秋季,雲霧偏少,顯現廬山真面目的機會增多,和九江,星子相比,秋季的來去都提前一個月左右,而秋季的長短差別不明顯。冬日的廬山,彷彿是聳立在江湖間的一座瓊島。牯嶺1月份多年平均氣溫爲—0、1℃,極端最低氣溫,也曾在水銀柱—16、8℃的刻度上停留過。

五、植被概況

廬山由於山地自然條件的複雜性,許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條件保存下來。爲保存古老類型,如鵝掌楸、擦木、大血藤、紫樹等和引進新的植物種類,提供了有利條件。早在本世紀之初,中國植物學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嘯教授,便對廬山的植物社會進行過調查;秦仁昌、陳封懷等教授也相繼作過研究。他們三人於1934年在廬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座正規的、供研究的植物園——廬山植物園。從國內外相繼引種3千餘種植物,總數達到3000餘種。

廬山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東部常綠闊葉林亞區域,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植被上顯示出由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向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過渡特徵。廬山植物有兩大特色:一是杜鵑花種類繁多,植物園已建成擁有300餘種杜鵑花的國際友誼杜鵑園;二是裸子植物豐富,植物園擁有裸子植物260餘種,被稱爲鬆、杉、檜、柏的活標本園,爲中國之冠。

廬山植物區系中,中國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錢柳、大血藤、八角蓮、鵝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喜樹、香果樹、長年蘭等。其它殘遺種,裸子植物中有銀杏、金錢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連香樹、楓香、玉蘭、糙葉樹等。從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廬山植物區系成分豐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區系成分交匯過渡特徵。

廬山植被的分佈規律

廬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帶是常綠闊葉林,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的垂直分異,深刻地制約着植被的垂直分佈,由山麓到山頂的分佈規律是:常綠闊葉林——常綠及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根據廬山植被垂直分佈的特點,可以分爲三個垂直帶)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