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精神分析理論由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大家對這種概念很陌生。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你瞭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1

1、潛意識理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認爲人的精神活動分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三部分,潛意識是被壓抑到意識下面的、無法從記憶中召回的部分通常是被社會的風俗習慣、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內容或人的原始衝動以及和本能相關的慾望等。每一個心理活動,沒有偶然或碰巧發生的,是由先前的事情所決定,包括口誤、筆誤、夢、各種神經症症狀比如強迫、焦慮、疑病等。夢是通過壓抑的慾望經過僞裝的滿足。

2、人格動力論也就是本能,有生的本能(性本能)和死的本能(攻擊本能),本能的基本活動過程分精神投入和反精神投入,前者使本能滿足,後者阻止。本能無法滿足就會移置如兒童的社會化是性本能受到父母、社會阻止而移置到社會活動上來。而種族偏見、戰爭則是攻擊本能的移置。整個現代文化都是性本能和攻擊本能受阻的產物。

3、人格結構自我、本我、超我。本我最原始,與生俱來,是無意識,無理性的,比如嬰兒的人格。自我是經過環境反覆教訓從本我分化出來的部分,是理性的,識時務的。超我是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和發展的一部分作用是按照社會道德標準監督自我行爲。

4、人格適應論焦慮是自我遭遇危險的信號 分神經症焦慮、道德焦慮、現實焦慮。自我通過兩種方式應付本我的威脅:阻擋衝動和干擾衝動,這叫自我防禦機制。有壓抑、替代、認同、投射、反向形成、合理化、退行。

5、人格發展論包括心理性慾和早期經驗在一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心理性慾有口脣期(出生後第一年)此期停滯的影響是咬手指,貪吃,愛冷嘲熱諷等;肛門期(出生後第二年)此期停滯可能有便祕,吝嗇潔癖,強迫;生殖器期(三至五歲)停滯可能同性戀;潛伏期(六至十二歲)興趣被學習交友體育取代;生殖期發生於青春期。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2

一、精神分析理論:人格理論

精神分析入門從人格理論開始。按弗洛伊德所述,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本我即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態能量之源,按“快樂原則”行事,唯一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其目標只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不被個體所覺察的。

自我,德文原意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衝動得以滿足,同時又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爲本我服務。

超我,是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的。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爲。超我的特點是非現實的,追求完美的,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它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遵循“道德原則”。

二、精神層次理論

這個理論是說人的精神活動,也可理解爲精神分析法,包括三個意識層:意識,潛意識和前意識。

意識,就是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人的心態活動。

潛意識,一些本能衝動、被壓抑的慾望等因不符合社會道德或理智,無法進入意識被個體所覺察,這種潛伏的心態活動被稱之爲潛意識。

前意識界於意識與潛意識間,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覺、回憶等常被壓存在這個層次,一般情況下不會被個體所覺察,但當個體控制力鬆懈時比如醉酒、被催眠或睡眠時,偶爾會暫時出現在意識層次裏,讓個體覺察到。

三、性本能理論

弗洛伊德認爲人的精神活動能量來源於本能,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爲的內在動力,這也是精神分析理論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

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類是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慾本能與個體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種族繁衍與個體生存;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擊本能。

性慾是指人們一切追求快樂的慾望,性本能衝動是人一切心態活動的內在動力,他稱這種代表性本能的'力量爲“力必多”。力比多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機體的緊張,機體就要尋求途徑釋放能量。一般一個人能否犯神經症取決於他的力比多的力量,以及滿足力比多找到的出路,得到滿足的可能性。而性慾力比多與生俱來,貫穿於人的肉體生命和人格成長的全過程。特別是兒童時期四個階段--口腔階段、肛門階段、生殖器階段和生殖階段--性慾力比多的發展情況對於人的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弗洛伊德在後期對提出了死亡本能,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是生命的最後穩定狀態,生命只有在這時纔不再需要爲滿足生理慾望而鬥爭。只有在此時,生命不再有焦慮和痛苦,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終目標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擊、被壞、戰爭等一切毀滅行爲。當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甚至自傷自殺,當它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

四、釋夢理論

1990年出版《夢的分析》,精神分析心態學正式形成。

夢的實質,就是“一種願望的滿足”。慾望雖然被壓抑在無意識(潛意識)中,但它仍在不自覺地積極尋求滿足,由於在意識門口有“檢查員”,因而不能直接得到滿足;但在睡眠時,由於檢查作用鬆懈,無意識(潛意識)中的慾望得以繞過“檢查哨”(抵抗),並以僞裝潤飾的方式乘機闖入意識而成夢。

通過對夢境的解釋,可以發現精神病患者的最終的被壓抑的慾望。因此,夢的解釋也可以成爲治療精神病的一種方法。但夢的內容並不是慾望的本來面目,還得加以分析和解釋,才能尋得真正的根源。

五、心態防禦機制理論

精神分析入門必須要知道心態防禦機制理論 。心態防禦機制是自我的一種防衛功能,很多時候,超我與本我,本我與現實,常會有矛盾衝突,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

這時自我在不知不覺中,以某種方式調整衝突雙方關係,使超我的監察可以接受,同時本我的慾望又可以得到某種形式的滿足,從而緩和焦慮,消除痛苦,這就是自我的心態防禦機制。它包括壓抑、否認、投射,退化、隔離、抵消轉化、合理化、補償、昇華、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種形式。人不自覺地運用此方式,如運用得當,可減輕痛苦,幫助度過心態難關,防止精神崩潰,運用過度就會表現出焦慮痛苦等病態心態症狀。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