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蝸居謠散文欣賞

蝸居謠散文欣賞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夜闌星河闊,千樓重立,間隙阡陌路。驟雨微溼寒戶,殘燈濃裹陋室,北風破窗入。

蝸居謠散文欣賞

忍顧回首夢,肝腸寸斷,難言附作書。此生託寄天涯①,閒看白浪淘沙,愁思一房租!

夜深人靜,縱觀星河無垠,我並沒有學“夜闌更秉燭,相對成夢寐”的杜甫,也沒有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邁;因爲觸目可及的除了天空,就是高樓大廈。忽明忽暗的路燈,讓我隱隱約約地探尋到幾條瘦弱的小路在搖搖欲墜的高樓的腳下痛苦地掙扎、無力地呻吟。

也許我的無奈心情不及蝸居族的十分之一,他們在千樓林立的世界裏卻只能屈身於潮溼昏暗的地下室,寒風襲人,老弱病殘的窗戶被吹得支離破碎,發出痛苦的嘶吼。有時我在想,幸虧我住在大學公寓裏,至少在大雨磅礴的日子裏不會被水漫地下室,他們就慘了,下水道的臭味撲面而來,“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有時我又很着急:將來我會不會也是一個“地下工作者”呢?

電視劇《蝸居》裏有這樣一段臺詞:“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要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三四百,手機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

當今社會蝸居族生活之艱辛、生存空間之狹小刺破了戴着面紗的現實。他們一生都在爲買得起一所寬敞大房而奮鬥。在中國,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每個人的夢想。房子,對於一個普通人包含了太多,它可能是丈母孃對準女婿的基本要求,可能是個人找到歸屬感的方式,也可能是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

談到蝸居族的艱辛生活,現實主義詩人子美就浮現在我的腦海裏,他晚年蝸居在一處破茅屋裏,“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導致“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卻又“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我似乎看到一個衣衫單薄破舊的乾瘦老頭拄着柺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看着茅草被怒吼的秋風一層層的捲起,被淘氣的孩子拋灑在地,心裏滿是無奈怨憤與焦灼卻脣焦口燥呼不得。我的心一陣一陣地顫抖。

或許他的命運就像那“飄飄何所似”的茅草一樣,不知何處是歸宿,零落於天地之間,百年多病卻又常作客他鄉,嚐盡人間艱辛苦恨,看透難民悲悽潦倒。其實,他何嘗不想過“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的閒隱生活。只是他出身於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名是這個家庭的傳統,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晉大將杜預,祖父杜審言官修文館學士,父親杜閒做過朝議大夫、奉天令。這個傳統也賦予了他“格物知致,意誠心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毅力和品格。

所以,感動萬千學子的是他在“四海困窮”的基礎上憂國憂民的情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但卻沒有過上一天的幸福生活,只有死後纔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心靈略許得到一絲絲平靜。

試問諸君,古今天下幾多官仕何曾真正做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呢?唉,千年過後,子美還是知音甚少,不知剩誰與歸?

追古思今,建築工人每天都在建一棟棟乾淨寬敞的小區住房,而他們只能住在陰暗潮溼狹窄的地下室裏。平民百姓不會奢求太多,他們只需要一個平淡幸福的家。

送大家一首梅堯臣的小詩《陶者》: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從中便可看出工民與“公僕”的實際差距。今人言古人“封建”,然而“封邦建國”也是一種治國之道;後世談今朝“人生”,必定理解爲“人賤生貧”,平民卑微,學生窮困。

或許各位畢業生更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一部分畢業生面臨着畢業即失業的困境。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生究竟怎麼了?他們在校所學的知識難道不足以使自己具有核心競爭力以某得一份滿意的職業而至於如此選擇嗎?曾經的心高氣傲和雄心壯志一下子就被生活的洗腳水撲滅了,工作和房租如突如其來的薄膜,把他們推向了窒息的邊緣。

即使想過雲遊四海、閒雲野鶴般的生活也得有個家呀!蘇軾晚年希望“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是因爲他有一艘舟,一個漂泊四海的家;在21世紀,沒有房子,何以爲家?即使閒看白浪淘沙,也需要住旅社的錢嘛!思來想去,不是我的錯,是我沒有錢的錯。

好了,什麼也不要說了,別讓過去的悲催或者未來的焦慮,毀掉當下的幸福。希望我們以後有所憑藉,能夠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不再寄人屋檐下,不再繳那昂貴的房租,不再讓自己心愛的他或她和你浪跡天涯一輩子。

因爲心也會累的,我們都需要一個歸宿。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