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時尚熱點 >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1

6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有關情況。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十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

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增長到2.44%,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在科技創新支撐國家高質量發展方面,王志剛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量子通信等新興技術加快應用,培育了智能終端、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新產品、新業態。科技助推了傳統產業升級,形成我國新能源汽車較爲完備的創新佈局,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全球首位。

同時,特高壓輸電工程、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復興號高速列車投入運行等系列重大工程均由重大技術突破帶動形成。科技提升企業競爭力,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十多年前4.9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33萬家。此外,科技促進區域創新發展,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引領輻射作用不斷增強。

培養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突破了載人航天、衛星導航、深海探測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爲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瓶頸制約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第2張

“通過改革,創新主體、創新活動、創新環境得到改善,更多人願意投身科技,激發其創新積極性。”王志剛說。深化科技評價和激勵制度改革,在評價分類上,國家科技管理部門注重統籌考慮,既注意各類創新主體之間的聯繫,也注意之間的區別。

同時,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項目管理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促使科研經費使用更加高效、規範。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形成一批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鏈條、平臺,包括衆創空間、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

2021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73萬億元,超過全社會研發投入2.79萬億元,是十年前的5.8倍。此外,注重弘揚科學家精神,專門出臺弘揚科學家精神文件,把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吸引一代代人加入科研隊伍。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第3張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大幅提升,具備全民科學素質的比例從2015年的6.2%到2020年的10.56%。”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介紹,但公民科學素質是不平衡的,城鄉區域發展差別比較大。要強化部委協同,全社會參與,着力營造“人人科普、科普人人”的良好氛圍。

同時,引導科普資源和服務向欠發達地區傾斜,尤其是向西部地區傾斜。持續推進科普助力鄉村振興,以村兩委成員還有高素質農民爲抓手,帶動農民科學素質普遍提升,深化“智惠行動·百會百縣鄉村行”等,着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2

6月6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發佈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這十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第12位。

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第4張

王志剛表示,高質量發展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是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科技要在產業、企業、區域、重大工程、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着力發揮作用。要發揮科技的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作用,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源頭供給、科技支撐和新的成長空間。

在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方面,發揮科技“無中生有”的作用,以新技術帶動新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加快應用,培育了智能終端、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新產品、新業態。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技術突破打通了新興產業的一系列堵點,太陽能光伏、風電、新型顯示、半導體照明、先進儲能等產業規模也居世界前列。

在助推傳統產業升級方面,持續20多年“三橫三縱”技術研發,形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較爲完備的創新佈局,產銷量連續七年位居全球首位。連續15年佈局研發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高效發電技術,供電煤耗最低可達到264克每千瓦時,處於全球先進水平。

在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企業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達到76%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十多年前的4.9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33萬家,研發投入佔全國企業投入的70%,上交稅額由2012年的0.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3萬億元。在上海證交所科創板、北京證交所上市的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90%。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第5張

在促進區域創新發展方面,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引領輻射作用不斷增強,三地研發投入佔全國30%以上,北京、上海技術交易合同額中,分別有70%和50%輸出到外地。169家高新區聚集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人均勞動生產力爲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人數佔全國比重9.2%。

王志剛強調,我國科技創新在原創能力、高端人才、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還有不少短板弱項,既要抓住重要發展機遇,也要應對一系列風險挑戰。下一步,將加快強化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技術創新一體化佈局,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塑造更多發展新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3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今天(6月6日)舉行,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國科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有關情況。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十年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第6張

開放合作是科技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應對全球挑戰的必然要求。未來中國科技開放的大門將會越開越大,與更多國家科技同行交流合作,並努力爲世界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中國貢獻。

這十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34位上升至第12位。我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中國既是國際前沿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貢獻者。

這十年我國形成了全方位支撐發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創新整體佈局。化學、材料、物理、工程等學科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在量子信息、幹細胞、腦科學等方向實現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高性能裝備、智能機器人、增材製造、激光製造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有力推動製造業升級發展。

超級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智能技術等加快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移動支付、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技術新模式深刻改變着傳統生活方式。

我國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12位 第7張

這十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深海油氣、頁岩氣勘探技術、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高溫氣冷堆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清潔能源消費量佔比由2012年的14.5%提高到2021年的25.5%;糧食單產由2012年的畝產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畝產387公斤;爲我國能源與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這十年工程科技取得重要進展,在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中提供了關鍵支撐。以正電子磁共振掃描系統爲代表的一批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投入使用,我國獲批I類新藥從2012年之前的5個達到現在的75個,讓人民享受到更高質量的醫學科研成果。

這十年我國建構起成體系的戰略科技力量。中國特色的國家實驗室體系加快構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續提升,原始創新策源地功能不斷增強。

在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榜單上,我國企業從2013年首次發佈時180家增長到2021年的683家。我們建設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上海光源等一批“大國重器”,爲開展世界級科學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手段基礎。

這十年我國着力深化改革,形成了適應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治理體系。科技創新的法治環境更加完善,科技創新的決策機制更加科學,科技創新的管理機制更加高效,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更加優化。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