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

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

來源:時髦谷    閱讀: 9.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孩子在小的時候我們既要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很多孩子都會有叛逆的時期,父母要有耐心和寬容。在女兒不聽話的時候要保持理智,看看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

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1

1、先傾聽,再教育

任何人都會犯錯,只是多少與大小不同,大人也會經常犯錯,何況是沒有社會經驗的小孩子呢!所以說,孩子犯錯後,父母首先要按住脾氣,懂得包容和寬容,要多想著幫助孩子克服弱點、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發脾氣和埋怨!父母越是批評指責孩子,孩子越是心存抵抗心理、狡辯心理,越是聽不進父母的好話!

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後,不要馬上指責、埋怨和打罵他們,因為他們此時心裡已經很懊悔與恐懼了,他們此時最渴望被理解、被關愛、被傾聽;我們讓孩子把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緒垃圾都倒出來後,我們才能完全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繼而有的放矢,更加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而這個時候,父母再和孩子談話,孩子也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繼而改正錯誤

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

2、先表揚,再教育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是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更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所以他對教育子女很有辦法!曾國藩說:“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意思就是說:勸人改正錯誤,不能一上來就批評,而是要先讚美別人的優點,別人一高興,你所說的話就更容易被聽進去了!

父母批評教育孩子時,也可以借鑑這一招,因為人人都喜歡聽好話、表揚話,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嘗試著肯定他們的優點,鼓足他們的情緒,然後在循序漸進地巧妙引出孩子的缺點或者錯誤,用一種探討的語氣與他們平等交流,孩子也會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並積極配合改正毛病!

3、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合理教育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意思就是說:責備別人的過錯不要太過嚴厲,要考慮到對方是否能接受;教誨別人從善不要期望過高,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做到。

看到這裡,父母們都改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用大人的標準去苛求孩子了?是否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責備孩子了?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考慮過孩子的內心感受?是否語氣過於嚴厲等等?

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2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示範者。想讓孩子聽話,首先父母自己要能做到。比如父母打麻將,卻讓孩子專心學習,或者父母罵人,卻讓孩子有禮貌,顯然會降低孩子聽話的可能性。

正向的語言有一種魔力,會引導人向正面發展,會讓人聽進心裡。所以父母與孩子溝通時要儘可能使用正向的語言,比如你今天哪個事情做的太棒了,如果下次再怎樣做就更好了。負面語言不會促進人的進步,比如你今天又做錯了,真沒記性,下次再這樣我要揍你了......孩子聽到負面語言會把心門關閉,聽不進去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儘量使用正向的語言與孩子溝通。

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 第2張

家長與孩子彼此敞開心扉,才能走進彼此的心裡。家長應該把自己的想法真誠的告訴孩子,讓孩子儘量多瞭解,並努力去了解孩子,彼此瞭解才能順暢的溝通。比如家長想讓孩子勤儉節約,就可以讓孩子瞭解自己工作的辛苦,同時也主動去了解孩子的願望,適當的予以滿足。孩子心裡是平靜滿足的才能聽家長的話,孩子心裡滿是怨氣是不會聽話的。

家長要抓大放小,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家長自己想想看,如果芝麻小事都要聽你的長輩的話,那你會不會瘋掉呢?所以,讓孩子聽話,也要只管大不管小,芝麻小事都讓孩子聽話是不可能的,孩子只會越來越要求自立,越大越叛逆。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不要覺得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了,家裡的事什麼都不用孩子做,這樣的話孩子對他人,對家庭,對環境就會缺少責任心,漠不關心,以後再想讓孩子主動承擔學習之外的責任就難了。

個人,包括家長自己,都只願意聽自己喜歡的、尊敬的、仰慕的人的話。所以父母想讓孩子聽話就要做孩子喜歡的、認可的人,這樣才能成為孩子的引領者。

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3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時主要在於父母。

1、父母身教的影響會導致孩子不聽話

父母的錯誤示範,也是造成孩子負面行為的原因。例如,媽媽常一邊忙著做家事,一邊聽孩子說話。無形中,孩子學會這種“不用專心聽別人說話”的模式,下次他就一邊玩玩具,一邊聽別人說話。身教是請他等自己做完事情後再說,並可告知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及這段時間他可做些什麼,讓孩子不致茫然等待。

女兒不聽話怎麼交流 第3張

2、父母的規範不合理導致孩子不聽話

若大人本身訂的規範有問題,孩子便難以做到。例如,父母規定好動的孩子不準出去玩,而孩子天性好動,自然無法控制自己,這時若父母並未設計足以吸引他興趣的室內活動,就是強人所難。

3、孩子負面情緒的累積容易導致孩子不聽話

有時並不是孩子的負面行為本身有問題,而是他累積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緒。例如,父母規定不能看晚間六點半的卡通節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五分鐘,但沒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緒沒能得到安撫。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響,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如不好好吃飯、洗澡、睡覺等。由於孩子自己不知道這些負面行為與看卡通的關聯性,故父母須格外用心處理。專家建議,父母應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時間,即使只有五分鐘,也要專心地和孩子交流,這樣有助於瞭解孩子的心思及問題真正癥結所在。

4、父母太囉嗦,孩子聽不“懂”

當父母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真正要講的意思和許許多多“廢話”(如抱怨、絮叨或責備)都夾雜在一起,或是把要對孩子說的幾件事和幾個要求都混在一起跟他說個沒完時,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是因為孩子並不清楚父母究竟要說什麼,所以反而會忽視父母的話。父母在跟孩子說話或提要求時,應儘量使自己的話語簡單明瞭。每次告訴孩子事情的2~3個步驟即可,並讓孩子重複一下父母的話,同時督促孩子照著去做。

5、父母大喊大叫,孩子聽不“進”

許多父母反映,為了讓孩子對父母的話引起重視,他們不得不對著孩子大喊大叫地釋出命令。此種做法不明智,雖然此時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父母身上,但他關注的只是父母臉上的憤怒表情,而不是父母所說的話。事實上,父母越是溫柔和輕聲地說話,孩子越是容易關注父母所說的話。如果父母有些生氣了,不妨走到孩子跟前,幫助他停下手裡的事情,看著他,用柔和的語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做,父母同時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