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

來源:時髦谷    閱讀: 7.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魯迅先生贈給瞿秋白之辭。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1

這是魯迅先生贈給瞿秋白之辭,這句話的意思是朋友不求多,但能有一個最真心的就好。魯迅與瞿秋白相識於1932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固送了此詩。

1931年至1933年底瞿秋白在上海這段時期,和魯迅共同領導了左翼文藝運動。出於對舊中國統治者們的痛恨和詛咒,出於對光明和自由的追求,對祖國和人民的誠摯的愛。

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抱負,共同的努力。瞿秋白和魯迅這兩位文壇巨匠心心相印,爲推動革命文化運動而並肩戰鬥,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魯迅和瞿秋白之間彼此欣賞,相互鼓勵。當時,魯迅翻譯的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小說《毀滅》剛出版,瞿秋白在信中稱讚《毀滅》的出版“是中國文藝生活裏面的極可紀念的事蹟”,並說:“看着這本《毀滅》,簡直非常激動,我愛它,像愛自己的女兒一樣。

擴展資料

魯迅和瞿秋白之間的故事

瞿秋白和魯迅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32年夏秋之間的一天。兩人見面後並無陌生感,就像兩個老朋友久別重逢,他們從日常生活談到彼此的遭遇,又從淞滬抗戰談到中國革命和文學戰線上的情況,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後來,瞿秋白與魯迅的交往愈加密切,包括在危難關頭,瞿秋白多次臨時轉移到魯迅的家中避難,每次魯迅都毫不畏難,熱情接待。

在見面以前,瞿秋白已經深入研究過魯迅的作品,並通過與魯迅不斷交流探討,他已十分了解魯迅和他的雜文。

於是,他用四天四夜編成了《魯迅雜感集》,並親自撰寫了序言,這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是最早對魯迅及其雜文做出科學評價的論文。

瞿秋白將《序言》拿給魯迅看後,魯迅誠懇地說:“以前就沒有人這樣批評過。”又說:“我只覺得說得太好了,還應該對壞的地方也多提些。”

兩人在文學上的惺惺相惜,延伸至在白色恐怖下互爲對方人身安全的考慮上。當時,魯迅的名字一直排在國民黨特務組織的暗殺名單上,魯迅則一向橫眉冷對,無所畏懼,瞿秋白多次提醒他注意安全,並勸他到蘇聯療養,編寫中國文學史。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
  

魯迅坦然而幽默地說:“要殺就殺吧,我就是不走。如果我真的走了,他們就要狂叫,魯迅收受莫斯科的盧布了。”

而在魯迅看到瞿秋白的病容,想到他不斷被“獵犬”搜捕時,反而積極地勸他到蘇聯去療養和寫作,足見兩人情誼之深。在這期間,魯迅曾親筆寫過一副對聯贈給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藉以表達兩人之間難得的友情。

1934年1月,瞿秋白服從中共中央的決定,離開上海前往中央蘇區。臨行前,他專程到魯迅家中與之告別。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進行長征。瞿秋白沒有參加長征而留在江西,以孱弱的病體與國民黨軍隊周旋。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被捕後,隨即給魯迅寫了封求救信。就在魯迅與楊之華商議營救方案時,因叛徒出賣,瞿秋白的身份暴露。

魯迅又想與陳望道、柳亞子等發起公開營救活動,同時還請託蔡元培在國民黨上層援救,但都無功而返。1935年6月18日,年僅36歲的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英勇就義。

噩耗傳來,病中的魯迅抑制着悲痛和憤怒,與瞿秋白的幾位好友在鄭振鐸家裏共同哀悼這位堅貞不屈的烈士和摯友。

魯迅還爲瞿秋白題寫了一副輓聯:“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家。”同時,大家商議收集瞿秋白的譯著文稿,爲其編輯出版《海上述林》。魯迅不顧肺病纏身,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夜以繼日進行編輯、校改等工作。

當《海上述林》上卷《辯林》出版時,魯迅說:“我把他的作品出版,是一個紀念,也是一個抗議,一個示威……人給殺掉了,作品是不能給殺掉的,也是殺不掉的。”

這部書,魯迅以“諸夏懷霜社”的名義出版,寓意九州共懷秋白烈士,可見魯迅的良苦用心,也反映出兩人之間非同一般的革命友誼。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2

知己的詩句

(一)

寄揚州韓綽判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揚州之盛,唐世豔稱,歷代詩人爲它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風調悠揚,意境優美,千百年來爲人們傳誦不衰。

(二)

客至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這首詩,把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織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顯示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三)

贈汪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中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四)

過故人莊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

(五)

別董大

朝代:唐代

作者: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悽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爲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 第2張
  

(六)

問劉十九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此詩描寫詩人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通過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係。

(七)

送友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九)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

(十)

送元二使西安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