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二十四節氣讀後感

二十四節氣讀後感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四節氣讀後感,讀後感是每一個哈姆雷特的思想結晶,保持閱讀的能力和思考的深度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學會精讀是把書讀透的重要途徑,一起來看看二十四節氣讀後感的優秀範文。

二十四節氣讀後感1

【第1篇】

讀了《二十四節氣》這本書,我知道了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更知道了每個季節還有六個節氣構成。

春天來了,春風最先喚醒了迎春花,它們在牆角悄悄地吐出了鵝黃色的花瓣。池塘邊的柳樹發芽了。杏花開了,桃花也開了,春雷乍響,睡了一冬的動物甦醒了,它們從地底下爬出來,開始活動了。春風暖暖地吹着,各種各樣的鮮花開放了,許許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聞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約而同飛來採蜜,春天真美呀!

夏天,雖然很美麗,但很熱。知了在樹上吱吱喳喳地叫着“熱呀,熱呀……”。頑皮的孩子在河邊嬉戲:他們有的在捉魚蝦、有的在相互潑水,水灑在他們的身上散發出了歡樂的笑聲,清涼的河水軀走了夏天的炎熱帶來了歡樂。

秋天是碩果累累季節——火紅的石榴,紫色的葡萄,橙黃的柿子,金色的梨,五顏六色的水果全都熟了。淡黃色的桂花飄香,令人流年忘返。

冬天大雪紛飛,梅花迎着寒冷的冬季獨自開放,一羣羣小朋友們在雪地裏堆雪人、打雪仗,整個冬天都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度過。

《二十四節氣》這本書太好看了,它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二十四節氣讀後感

【第2篇】

週末,看到我的房間多了一套媽媽給我新買的《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書,生動的插畫,神奇的大自然,悠久的中國文化,趕緊翻看起來。

嘿,多新鮮啊,我原來只知道一年只有四個季節,卻第一次知道還分24節氣呢,原來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爲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的由來。除了觀察天氣能知道季節,原來觀看日影和北斗星也能瞭解節氣的變化。春季分爲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穀雨。夏季分爲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和大暑。秋季分爲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冬季又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例如,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雨水,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漸增多……每個節氣都有各自代表的含義。把他們串在一起就是一首優美的詩,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24節氣中我最期待就是大雪時節,大雪相對於小雪來說,雪下的越來越多,最最開心的時刻到來了,我們可以去屋外打雪仗,滾雪球……

這套《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書,不光收穫了閱讀的快樂,更讓我收穫了新的知識,打開了我的眼界,瞭解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國傳統勞動人民的智慧!我相信還有更多的祕密等着我去探索和發現!

二十四節氣讀後感2

《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讀後感(一):春有百花秋有月

打小沒在農村生活過,沒下地做過工,一直掰扯不清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都是幹什麼的?看了小朋友的書,才第一次真真正正搞清楚了。氣候一詞,氣指二十四節氣,候指七十二候。五天爲一候,三候爲一個節氣,六個節氣爲一個季節,一年就這樣周而復始。

再過幾天就到驚蟄了,驚蟄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爲鳩。意思是驚蟄有三個五天,第一個五天時桃花漸開;第二個五天時黃鸝開始啼鳴;第三個五天時斑鳩多了,老鷹少了。

立春鞭春牛,春分秋分豎雞蛋,清明及處暑的中元節祭祀,立夏掛蛋……我們的傳統節日、習俗都和節氣息息相關,只不過隨着農業的逐步現代化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節日習俗與節氣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也就漸漸不知道了。我們熟知的端午、中秋、春節、元宵似乎只剩下吃和任務般的禮尚往來了。

有意思的是,深入田間地頭,還能扒拉出一些真相。秋分前後,彼岸花開。逼 格甚高的彼岸花,有個逼 格更高的名字——曼珠沙華,一聽就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在民間,它的`真名其實叫紅花石蒜,也叫蟑螂花。登時領悟了從Kenny、Christina、Daisy、Lisa變回二狗、三妮兒、小紅、翠花……的感覺。

這兩年,每逢年後,網上剖析農村的帖子便如雨後春筍般地涌出來,紛紛回顧農村的種種醜陋不堪,或慷慨激昂、或痛心不已、或悲情難耐,真假難辨。千百年來,農村和農民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人們在溫飽線上掙扎以求生存下去。農村從來就不是一塊淨土,農民頭上也從來沒有頂着高尚兩個字,資源的分配、經濟的發展、觀念的變化、習俗的流傳都會影響到風土人情和禮義廉恥。

現在兩天不洗澡就覺得難受得慌,是因爲有條件天天衝;十幾歲時一個月不洗澡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是因爲沒錢沒地方去泡個澡。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凡事都有個發展的過程,太過了,很多東西就看不清了,味道也就變了。

《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讀後感(二):微吐槽|《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爲何能暢銷100萬套?

今天上午剛剛拿到這本在噹噹網上賣了100多萬套的書,不得不說到手時頗有些失望,四本精裝本加在一起,殼子都比內容要厚。翻開書,雖然繪本的色調、畫風頗有特色,但是人物畫圖可以說得上是草率了,與精美的封面產生了巨大的反差。

細看內容,更覺得實在是不能叫做“繪本”。首先故事性極差,內容不連貫。除了開頭交代了主人公“牙牙”來到山東住上一段時間的時間背景外,其他地方看起來似乎與“牙牙”沒有任何關係。其次,作爲科普性的讀物,名詞瑣碎,內容不成系統十分雜亂,看起來更像是把百度百科上的關鍵詞串了一串。這樣的一本書,實在是不能稱之爲一本好書,好繪本。

假設在此書出版之前,我們就下了這樣一番定論,那麼它之後的銷量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打臉”。幸而我不管怎樣,作爲讀者自是能有一番評論的,那麼我們就來談談爲何這樣一本書,能賣出百萬的銷量?

我認爲此書的成功,離不開以下三點心理。

一、 現代人對自然親近的渴求心理

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迅速,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腳步。據統計,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達57.35%,城鎮常住人口已達79298萬人。人是大自然的傑作,從誕生之初就是在自然的環境下生存發展。在城鎮化率越來越高這樣的背景下,現代人對於久違的自然會自發產生一種的渴求心理。

我們不難看到,如今的農家樂越來越多,城鎮郊區的果蔬農園裏,最常見到的已不再是農民伯伯揮鋤頭種地的場景了,一羣羣的城市人來到城郊,通過體驗種植、採摘農作物的過程,與自然親近着。

成年人還可自己想辦法接近自然,可是兒童該怎麼辦呢?現代兒童的升學壓力大,很多小朋友從幼稚園起就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不僅要上學,還要上各種補習班。連學習的時間尚且不足,家長哪還會主動帶孩子出門到城郊玩耍。

除此之外,高科技的發展使得互聯網移動端走近了每個人的家中。我們越來越少看到有小朋友願意走出家門去捉去取、打泥巴仗、跳跳繩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冰冷熒屏之後,玩着眼花繚亂的手機遊戲,比如王者榮耀。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會引發一種擔憂感,我們是自然之子,如何能不瞭解自然?

這本書恰好應勢而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