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蜈蚣的身體又扁又長,由15至177個體節組成,它的身體除第一對足變成顎足和身體末端兩節無足外,其餘身體各節均有步足一對,下面給大家詳細說說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1

蜈蚣喜歡生活在潮溼陰暗的角落裏,有冬眠習性,特別喜歡捕食各種昆蟲,尋找菜青蟲、蜘蛛、蟑螂等。 每年秋天,冬天的氣溫都在15以下,也就是石頭下面10-15cm深處的日向,擋風處。 蜈蚣害怕陽光,喜歡黑夜出來,在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 主要生活在土壤稀少的低山區, 平原地區有分佈,但數量很少。

每次過驚蟄,氣溫都變暖,蜈蚣結束冬眠,開始出土活動,一般都很喜歡棲息在潮溼陰暗的草叢和亂石溝裏。 芒種到夏至,隨着氣溫的上升,蜈蚣逐漸轉移到陰涼處避開炎熱的白天。

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另外,蜈蚣有大小集團居住的習慣,同一羣體的蜈蚣可以和睦相處,很少發生打鬥和殺戮。 如果棲息地太小,蜈蚣太多,老蜈蚣就會自動離開,尋找另一個棲息地。

擴展鏈接:

蜈蚣是常見的有毒節肢動物,被蜈蚣咬後,其毒腺分泌大量毒液,從沿着齶齒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引起中毒,毒素不強,不致命。 據《本草衍義》介紹,蜈蚣的背光爲黑綠色,腳爲紅色,腹部爲黃色。 常見的蜈蚣有紅頭、藍頭、黑頭三種。 其中紅楓最好,身材高大,產量高,性格溫順,適應性強,生長迅速。

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2

(一)蜈蚣對溫度的要求

蜈蚣多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過去平原地區有少量分佈,目前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很難見到了。每年的驚蟄(3月6日)前後,天氣轉暖,蜈蚣從冬眠狀態開始復甦,出土活動。其很喜歡棲息於陰暗潮溼的雜草叢、亂石溝、腐爛的樹葉堆裏。從芒種(6月6日)至夏至(6月21日)隨着氣溫逐漸升高,蜈蚣就逐漸轉移到陰涼的地方避過炎熱的白天。

盛夏的蜈蚣常躲伏在廢棄的溝壕裏、荒蕪的壟溝、田埂中。到7晚秋時節,蜈蚣多棲居在背風向陽斜坡處的鬆軟土裏或腐爛的草堆裏,或樹根附近比較暖和的地方。總之蜈蚣性畏光,晝伏夜出,喜歡陰暗、潮溼、溫暖、避雨和空氣流通的環境。據在室內飼養失敗人士講,在室內單一人造環境飼養3~4個月,蜈蚣身體變黃,開始生病,逐漸死掉在院內建大一些的池子飼養,飼養時間長一些,但夏季很少有繁殖的,10~12個月終因通風條件不好而逐漸生病死亡。

蜈蚣一般夜間出來活動,大多單獨行動。前行時,觸角向前伸,觸到障礙立即迴避,繞道而行。蜈蚣雖有8只單眼,但視力退化,尤其在白天視力更差,白天時兩條蜈蚣相向爬行,卻相互不能發現對方而不迴避,直到靈敏的觸角相撞才相互避開。在晴朗無風的晚上,20 :00~23 :00是蜈蚣外出活動捕食的高峯期。

蜈蚣對溼度的要求

蜈蚣身體內的水分向大氣中散發,散發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身體兩側的氣門。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蜈蚣體內水分散發與空氣溼度和生存環境的土壤溼度呈負相關,即空氣溼度越大,體內水分散失越少。蜈蚣通過潛伏在地下與石塊下的深洞中或較深的縫隙間的方式來減少體內水分散發。蜈蚣只有在溫度、空氣溼度適宜的時候,纔會移動到地面上捕食。

蜈蚣的生活習性

蜈蚣晝伏夜出,這與其體形、行動方式是密切相關的。蜈蚣窄長而扁平的體形能潛人窄狹空間活動,扁平的頭部和毒顎,也能在異常侷限的空間捕捉l物。不過其迅速疾行時窄長的身體因左右擺動而偏離前進目標,不僅攻擊獵物不準確、不迅速,而且易於受到敵害的攻擊。在外出活動時,觸角是有效的感受器,而毒顎則是捕食和防禦敵害的有力武器。

掃除習性

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第2張
  

掃除習性,又稱"化裝作業“蜈蚣只有4對很小的單眼,不能對環境中的物體形成圖像,感受外界的刺激主要依靠頭前部的一對細長的觸角。在構造上除其基部幾個觸角節外,各觸角節都有細長的觸毛。在飼養過程中,可以看到其經常掃動這對靈敏的觸角。當顎肢接受自行彎曲的某一支觸角進入第一和第二小顎時,由第二小顎的末節把它執住這時觸角開始由近側向遠端滑動,同時第一小顎基節突起和端肢也協同活動,而分泌唾腺液供掃除之需要。

起掃除作用的是有鉤狀細毛的毛刷,清除觸角上細微的固體污物。這樣掃除的動作要重複幾次才能完成。不僅掃除靈敏的觸角,有時也要掃除步足掃除步足時,也是先由基部開始向末端掃除。

晝夜節律

蜈蚣白天潛伏在石塊下面或碎石的`縫隙間,或者在坎的凹縫裏,待到夜間出來四處遊蕩,獵取食物。晝伏夜出的活動規律是由光線強弱或有無造成的。光線對蜈蚣的感光器官(4對單眼)有一定作用。白天日光輻射對於適宜隱蔽生活的蜈蚣很不利,光照可使環境溫度升高,溼度降低,導致蜈蚣體內水分散失等。避免這一不利因素的有效方式就是晝伏夜出。有人做過實驗,白天全無光照,或從6:00~21:00連續光照,雖然蜈蚣出來活動的時間比起正常光照時有差異,但節律仍然很明顯。這說明有無光照對蜈蚣的節律性不起決定作用,節律是一種本能行爲。

蜈蚣的食性

蜈蚣的毒肢有毒腺,是主要捕食器官,不但可以獵取昆蟲,也能戰勝小型脊椎動物。其在夜出尋遊時,總以細長、靈敏的觸角伸向前方做鞭狀擺動,如果這時觸及蟋蟀或蝗蟲之類的昆蟲,便迅速地以身體前面的兩三對步足抱緊,並以顎爪鉗住,獵物即刻被麻痹,喪失逃脫的能力,然後以大顎齒咬破腹壁吃它的內臟、腹肌及全身軟組織,10分鐘左右便吃完,僅餘軀殼、翅和步足等。一條成體蜈蚣一次可吃下兩隻蟋蟀。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節肢動物,可以作爲其食物的昆蟲非常多。但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也能暫時以植物性的加工食物充飢。關於蜈蚣食物已有過很多的資料報道。之前有專家曾經對37條蜈蚣進行解剖,對其胃內食物進行檢查,其中29 條蜈蚣胃內食有節肢動物的殘體,而且大部分是昆蟲的,主要是步行蟲科和隱翅科的昆蟲,還有屬於蜈蚣屬的殘骸。這說明在野外生活時,蜈蚣也有互相殘食的行爲發生。但是沒有發現植物殘骸。

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3

蜈蚣的生活環境和特點

蜈蚣的生活環境和特點:蜈蚣懼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裏。

蜈蚣鑽縫能力極強,它往往以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對縫穴進行試探,岩石和土地的縫隙大多能通過或棲息。密度過大或驚擾過多時,可引起互相廝殺而死亡。

蜈蚣爲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性兇猛,食物範圍廣泛,尤喜食昆蟲類。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

蜈蚣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第3張
  

驅趕蜈蚣的方法:

1、萬金油的方法,就是看到蜈蚣的時候使用滅蟲劑,就是噴殺蟑螂文字的`那種藥,一般情況下,用來對付蜈蚣也是能達到效果的,不過一般要多加點量。

2、燒艾草。因爲艾草的氣味本身可以驅蚊驅蟲,在蜈蚣出沒的地方堆上一些艾草點燃,然後將這塊地方封閉,把艾草的氣味全部封在裏面,一段時間都能夠達到驅趕蜈蚣的目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