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

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很多媽媽們經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一直都很乖,一旦脫離媽媽的懷抱,孩子就開始又哭又鬧,一刻也離不開媽媽。下面看看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

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1

相信很多寶媽對此都深有體會,孩子總是粘着自己,到哪兒都跟着,說也不是,罵也不是,真的是拿孩子沒有辦法。那孩子到底爲什麼會這樣呢?這主要是因爲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心裏敏感,變得膽小,甚至產生社交恐懼,因此,家長應該多注意觀察自己的孩子,看他們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一、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特別粘人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特別粘人,尤其是粘媽媽,媽媽走到哪兒就跟到哪兒,一離開媽媽就大哭大鬧。他們常常會表現的比較膽小,做什麼都比較依賴父母,而且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會明顯地表現出分離焦慮,一旦離開父母,自己會十分害怕。

2、過於害羞

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就容易自卑、敏感、自我否定,這會導致孩子在外人面前會顯得十分害羞,在陌生場所會顯得很拘束,在一些人多的公共場合會覺得渾身不自在,在發現別人關注自己的時候會十分緊張,沒有辦法落落大方地表現自己,說話也總是支支吾吾的,看着就讓人着急。

3、睡覺總要人陪,睡不安穩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般不喜歡自己睡覺,總要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才行,有的則要抱着玩偶才肯入睡,而且每到應該睡覺的時間都會吵着不肯睡。

生怕自己一旦睡了父母就會離開,就算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着睡着了,孩子也會翻來覆去地睡覺很不踏實,甚至會時不時地醒來看看父母是否還在自己身邊,有的孩子晚上還會做噩夢,睡眠質量很差。

是所有的小孩都會缺乏安全感嗎?不是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其實主要是所處的環境常常令他們充滿恐懼與不安。

二、孩子爲什麼會缺乏安全感

1、家長的過度保護和溺愛

家長對孩子過於疼愛,事事包攬,總是在孩子身邊幫他解決所有的事,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依賴,缺乏獨立意識,一旦家長離開自己,就會覺得缺乏安全感,坐立不安,遇到問題和挫折就會害怕、焦慮,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只會逃避或者是尋求家長幫助。

2、家庭氛圍不好

如果孩子經常處在不安的環境中,例如父母時常吵架,孩子就會感到害怕,會覺得是不是因爲自己不聽話,所以爸爸媽媽才生氣爭吵?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自己了?

因爲對孩子來說,父母是自己最重要的人,他們從內心害怕父母吵架,但是面對父母的爭吵時卻又總是無能爲力,而這種無力感伴着怕爸媽不要自己的恐懼感,會讓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

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

3、缺少父母的陪伴

現在的家長忙於工作,常常不着家,把孩子的教育常常託付給家裏的老人,或者是顧保姆來照顧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會讓他們十分缺乏安全感,對家的意識淡薄,沒有歸屬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玩伴,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心理健全,而長期缺乏家長陪伴的孩子,不僅會缺乏安全感,還會產生很多心理問題,甚至成爲不良少年,因此,家長們千萬不要爲了賺錢而忽視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盡全力去守護,如果發現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們就應該反思了,自己有沒有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同時也應該想辦法儘量彌補,幫孩子重建安全感。

三、家長應該怎麼給孩子安全感

1、溫暖和諧的家庭關係

孩子的安全感通常來自於和諧有愛的家庭關係中,當孩子能夠常常和父母相處,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和呵護,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就會認爲自己是被保護着的。

這會讓他們擁有安全感。因此,家長可以常常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不要吝嗇說"我愛你"這種愛的表達,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會讓他們覺得溫暖而踏實。

2、對孩子的情緒及時迴應

小孩子常常沒有理由的.亂髮脾氣,這其實是因爲他們不懂得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只會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你的關注,因此,家長看到孩子鬧小情緒,不要厲聲喝止。

也不要表現得不耐煩,要認真地迴應孩子,耐心地和孩子溝通,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內心需求,這會讓孩子感到心安,有助於幫孩子建立一種安全感。

3、鼓勵孩子多和別的小朋友玩

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學會放手,鼓勵孩子多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讓他們獨自處理些力所能及的事,減少對自己的依賴,讓孩子多參加外面的活動,擁有豐富的課餘生活,走出現在的小圈子,去接觸更廣闊的的世界,增長視野,開闊胸懷,這會讓他們更加開朗勇敢。

孩子年紀小,對這個世界充滿未知的恐懼,他們需要被愛的感覺,需要父母的細心呵護來給他們提供安全感,這是他們面對世界和成長時最大的保障。因此,家長們一定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狀態,多抽出點時間,多耐心一點,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長。

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2

孩子處於分離焦慮期,一離開媽媽就哭改咋辦?3招讓孩子適應分離

其實孩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景,是因爲他的分離焦慮期到了。孩子大概在一歲左右會出現這種分離焦慮。

他們依戀自己的養育者,想要時時刻刻待在他們身邊,因爲這時候他們的意識還處在和母親是一體的階段,他們還沒有明顯的自我,以爲媽媽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纔會出現一旦養育着離開他們就會用哭聲去抗議,其實這是他們極度不安的體現。

在上一個世紀有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就是有關於依戀關係。

科學家首先將一隻小猴子放在鐵籠裏,並且將他身邊放上一隻用絨布做的猴子,一直用鐵絲做的猴子。然後科學家將奶瓶放在有鐵絲做的猴子身上。結果神奇的顯示,雖然在鐵絲母猴那裏可以獲得食物的需求,但是小猴子並不會依戀他,而是喜歡待在絨布猴子那裏。

這隻小猴子就像孩子一樣。雖然他們會對餵養他們的人產生依戀,但是與那些可以給自己溫暖的懷抱,時時刻刻包容自己的人相比,他還是會喜歡待在那些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人的身邊。

雖然說分離焦慮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孩子沒有安全感自然就會哭鬧,但是這個階段卻讓媽媽們產生非常大的焦慮,而且如果孩子不能夠正常的度過這一個階段,對他的成長也非常不利。因此即使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媽媽也應當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讓他們順利地度過這個時期。

一,陌生情境法

很多媽媽相比於其他人來說,都更加的寵溺孩子。特別是在現在每個家庭,幾乎就只有一個孩子,媽媽在孩子出生之後,就想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他身上。甚至有些媽媽爲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在孩子出生之後就放棄了工作,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孩子出生之後,幾乎全部的時間都跟媽媽在一起,跟其他人就很少有接觸。

所以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後,能夠從媽媽那裏獲得安全感,自然而然就會對媽媽產生依戀。而且媽媽又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所以在孩子一歲左右,對於媽媽的離開,他們會表現得如此抗拒。陌生環境法就是一種可以讓孩子慢慢地適應媽媽不在身邊的生活,讓他們逐漸對媽媽沒有那麼依戀的方法。

陌生環境法就是指讓媽媽與孩子,不定時的體驗離開與重聚的情境。

比如在媽媽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候,讓媽媽的朋友也來到這個空間裏,跟孩子一起玩遊戲,順便跟媽媽聊聊天。等到孩子漸漸與媽媽的朋友不再排斥的時候,媽媽就找一個理由離開房間。這時候有的孩子可能不會那麼排斥,他們還會一直默默的玩遊戲。

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突然哭泣了起來,這時候不能讓媽媽去哄孩子,一定要讓在房間裏的朋友安慰孩子,告訴他媽媽一會兒就回來。這時候,媽媽再次回到房間。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

孩子漸漸就不會對陌生人如此排斥。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哭鬧,陌生人是一定要進行安撫的,因爲安撫可以讓他們迅速親近起來,讓孩子不會對這個陌生人有如此大的敵意。

特別是媽媽要從家庭迴歸職場的時候,這個方法非常好用。媽媽要回到工作崗位,孩子總是需要有人去看護,而這個後來看護的人就可以充當這個陌生人。慢慢地,孩子就可以將這個陌生人納入安全的範圍,等到媽媽真正要離開的時候,孩子也會跟這個陌生人相處得很好。

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 第2張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關係,大致可以分爲以下三種:

① 全依戀 (Secure),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能舒心地玩玩具,並不總是依附母親,當母親離去時,明顯地表現出苦惱。當母親回來,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很快平靜下來並繼續玩遊戲;

②不安全依戀,迴避型 (insecure- avoidant),這類兒童在母親離去時並無緊張或憂慮,母親回來,他們亦不予理會或短暫接近一下又走開,表現出忽視及躲避行爲,這類兒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與母親的安慰沒有差別;

③不安全依戀,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此類兒童對母親的離去表示強烈反抗,母親回來,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顯示出反抗,甚至發怒,不能再去玩遊戲。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還發現一些兒童的行爲不符合以上三種類型的任何一種,且這些兒童曾有被虐待與被忽視的經驗,於是,Crittenden(1988) 提出另一依戀類型:不安全依戀,破裂型 (insecure- disorganized),此類兒童對母親展現出冷漠。

在 Ainsworth的最初研究中,安全依戀兒童約佔 65%,不安全依戀迴避型佔 21%,反抗型佔 14%。後來,在 8個國家 2000名兒童中進行的 39個有關依戀類型的研究,雖然有一些文化的差異,卻發現依戀類型的分佈幾乎與 Ainsworth的研究相同。破裂型不安全依戀約佔 4% 。Bowlby認爲,不安全依戀類型是相對穩定並長期保存的,但是,它可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二,敏感教育法

這種方法就是指孩子在分離焦慮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迅速且細心地感知到他們情緒的變化,不管是言語還是行動,都要溫柔地對待他們,對媽媽的短暫離開可以提前做好預防。

比如當媽媽要回歸職場之前,可以在幾個周之前甚至更早的時間在孩子平靜的時候告訴他,媽媽過一段時間就要去上班,但是隻是白天的時候,等到晚上媽媽自己自然就會回來,而且回來的時候媽媽會給你帶禮物,帶好吃的,你在家裏乖乖等媽媽好不好?

其實這個時候媽媽的突然提議會讓孩子們不能接受,也許也會哭鬧反抗。但是不管孩子出現什麼樣的情緒,你都要溫柔地面對他們。這樣多次反覆之後,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懂得接下來會面臨着媽媽的短暫離開。等到事情真正發生的那一天他們也就不會有太過於失控的情緒。

三,注意力分散法

很多媽媽在生了孩子之後,就把孩子當成了寶貝一樣,生怕他們磕着碰着。所以孩子幾乎都足不出戶,一直生活在家裏由媽媽照顧。由此就會產生一種現象,寶寶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只對他熟悉的房間,對他熟悉的人有安全感。

一旦媽媽突然將他們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就會極度的不安,情緒失控在所難免。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後,家人們不需要對他們有過度的保護,平時要多帶他們出去接觸各種各樣的環境,見各式各樣的人,讓他們對這個世界產生更多的熟悉之感。等到他們一歲左右的時候,分離焦慮期就不會那麼明顯。

分離焦慮期一直是孩子們需要度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平穩的度過這個時期,不僅需要孩子,也需要家長們的幫助。父母們只要用合適的方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分離焦慮就很容易得到克服。

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3

離開孩子一會兒,他就開始嗷嗷大哭,說明你能認出你了

“老公,我上個廁所,你先看着孩子”欣欣說,“我儘量不讓他看見”,欣欣老公點點頭,然後用身體擋住寶寶的視線。剛開始孩子沒發現,可不到兩分鐘就開始哭鬧。

欣欣老公不得已抱着孩子進了廁所,讓娃看着媽媽。剛看見欣欣,這孩子就停止了哭鬧了。欣欣和老公覺得這娃真的是會認人了啊。其實寶寶在出生後三個月就可以識別出媽媽的模樣,以及經常接觸自己的人的面孔。如果你離開孩子一會兒,他就開始嗷嗷大叫的話,就說明能認出你了。

識別出你的聲音

別想着寶寶小,什麼都不懂,其實他三個月之後就可以識別出你的聲音了。當你在廚房做飯顧不上寶寶時,你可以用語言跟他交流,讓他知道你的存在,他也能減少哭鬧。當你在寶寶身邊時,你也可以多跟孩子說話,一方面能促進寶寶語言發育,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感情。

孩子突然離開就哭鬧 第3張

聞出媽媽特別的味道

你可能在想媽媽能有什麼味道,不過就是寶寶的屎臭味、腥味等等。可在寶寶心裏,媽媽是有味道的,這種味道是獨特的,也是他辨認的憑據。寶寶閉上眼時,你來到他身邊的話,他就感覺是媽媽來了,可能就會睜開眼睛看你,或者張開嘴巴等待你餵養。這真的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你別不信。

只讓你抱,讓你受累

在媽媽心裏可能會這樣想:這娃是來虐我的嗎?怎麼不讓他爸爸抱呢,都不知道媽媽沒力氣。你會覺得這是娃在無理取鬧,可娃不這樣想。在孩子心裏,他會覺得你是他唯一的親人,不能讓你離開。粘着你,讓你抱是他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當寶寶出現只讓你抱的情況時,你以後就有的累了。

餵奶時,躺在你懷裏笑

某些寶寶吃飽之後,就開始盯着你,然後發出真誠的笑容。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長相迷住寶寶了?別自戀,寶寶的這種行爲只說明他認出你了,想要多看看“醜媽”的樣子。或許之後,不管出現什麼問題,都只是讓你一個人解決,你以後可就閒不下來。

當寶寶出現以上這些特徵時,媽媽要做好以後受累的準備哦,別抱怨,這都是孩子賜你的禮物!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