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缺少同齡夥伴,或是接觸面較窄,而產生了不喜歡和同伴玩、性格敏感多疑等社會性問題,那麼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1

儘量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

有很多內向的孩子無論如何都不喜歡去找別的小朋友玩,因此家長要儘量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多培養孩子樂觀的態度,在做事時要往好的一方面想,爸爸媽媽應該多爲孩子考慮,多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家長不要擔心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學壞,就束縛孩子,不讓孩子出門。

有的家長不想讓孩子四處串門,害怕孩子被不良孩子教壞了,學了不好的習慣,其實這樣對孩子發展不好,應該讓孩子接觸不同的孩子,然後家長引導孩子分析這些孩子的好與壞,讓孩子學會有所區別的對待和接觸小朋友。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

教育孩子不要太學校化,要重視孩子的交往能力發展。

家長在家裏教育孩子時,要注意不能太學校化了,只注重教會孩子認字、畫畫,不能忽視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長可以多和孩子在家裏做遊戲,教給孩子怎樣和別人溝通。比如帶孩子出去玩,媽媽沒帶手機,想和爸爸聯繫,這時媽媽可以鼓勵孩子給附近的阿姨藉手機,鍛鍊孩子溝通能力。

儘量減少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現在由於居住環境的影響,我們住高樓,由於樓層樓號複雜,又是獨門獨戶的生活環境,人們之間往來很少了,也不經常串門,孩子經常被關在家裏,很難獲得和小朋友交流的機會。這樣家長應該減少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多帶孩子去周圍廣場玩耍,多交一些朋友,不能總是待在家裏。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 第2張

家長經常帶孩子進行串門,提高孩子的膽識。

家長想讓孩子增強交往能力,應該多帶孩子串門,逐漸提高孩子的膽識。家長可以在走親訪友時都帶上孩子,並讓孩子主動和大人、小孩子說話,慢慢的孩子就 能膽大了,自己就能跑出去玩了。

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並給孩子及時的鼓勵。

家長要經常給孩子說,多與小朋友交流,能長不少見識的。你可以去別的小朋友家玩,也可以邀請別的小朋友來家裏玩,這樣彼此能增進認識,互相學習。如果孩子能做到了一方面就不錯,要及時鼓勵鼓勵孩子。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2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如何是好

1、 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讓孩子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可以讓孩子主動跟熟人問好,逐漸地熟悉周圍環境;也可以採取先邀請別的孩子來家玩,引導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動,幾次活動後孩子就能大大方方地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了。

2、 培養孩子在交往技能。家長不要過分地保護孩子,要鼓勵孩子積極地參與同伴的活動。同時,家長還要多讓孩子與生人交往。有的孩子在家裏能說會道,一出門就顯得拘謹膽小,因此,家長要給孩子與生人交往的'機會,在繁忙中抽出時間帶孩子去公園玩,鼓勵孩子接近其他小朋友,和他們在一起玩。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 第3張

帶孩子逛商店時,不妨讓孩子主動跟營業員提出購物需要。經常帶孩子串門,到朋友家做客時可事先告訴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並提一些適當的要求,比如讓孩子與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等。

3、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個口齒伶俐的孩子是不會沒有交往夥伴的。讓孩子把想做的事表達出來,對什麼事什麼人有什麼不滿也要說出來,這樣當孩子獨自一人在家時,他會主動提出來到別人家去尋找夥伴的。

4、 激發孩子到小朋友家玩的慾望。家長可讓樂於交往的孩子向自己的孩子介紹他家的新玩具、新鮮事,讓孩子產生想玩想看的慾望,使孩子主動提出到別人家玩的要求。

5、 點滴誘導,及時鼓勵。對孩子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體味到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的原因

1、 孩子性格內向,雖然想去別的小朋友家玩,由於膽小,所以不敢去。

2、 成人的態度問題。有的爸爸媽媽怕孩子到外面去玩“野”了,既怕被別人的孩子帶壞了,又怕孩子外出受欺侮,不如關在家裏保險;有的怕孩子到別人家去把別人家裏搞亂了、搞髒了。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孤僻的性格,使孩子怯於交往。

3、 由於成人要求孩子從小學習名目繁多的知識技能,把家庭教育學校化,忽視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

4、 環境的影響。城市樓房住房日益增多,獨門獨戶的生活環境,導致人際接觸減少,鄰里關係淡化,孩子被關在自家的小天地裏。

5、 爸爸媽媽由於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帶孩子串門,把孩子關在家裏。

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7種交流模式

1.共情的模式

無論父母想要引導寶貝做什麼,首先要體察他的感受,並以適當的語言表達父母對他情緒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再表達父母的期望,寶貝通常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比如,很晚了,寶貝早該睡覺了,可是他還是鬧着要看某個動畫片。

父母就可以這樣來跟他交流:“這個動畫片真好看,你很想現在就看完。可是現在該睡覺了,真是可惜。”

2.積極肯定的模式

沒有比積極肯定的模式更能激發一個人的好情緒,調動起一個人交流的興趣的了。比如,當我們看寶貝正在塗鴉的時候,與其去指導他兔子應該怎麼畫。

小草怎麼畫,不如看了他的畫來上一句:“你這些小草畫得不錯哦,綠綠的,有的地方稀,有的地方密,就像真的草地一樣。還有這朵小花,紅紅的,配着綠色的小草很漂亮呢!”

3.平等的模式

類似“趕緊把這口飯吃了”這樣的交流方式,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跟寶貝交流,他會從父母的話語中獲得一種無能感、恐懼感、被脅迫感,他要麼反抗,學着以同樣的方式跟人交流,要麼就順從,並且在別人面前也變得很軟弱可欺。

相反,如果是祈求似地跟寶貝交流,他就很容易無視父母的要求,變得更加頑劣。平等的交流模式是讓彼此都感覺很美好的一種方式。比如,我們想要寶貝好好吃飯,媽咪對寶貝說:“吃點胡蘿蔔吧!”小傢伙可能牙關一咬:“不吃”兩個字就蹦了出來。

媽咪趕緊夾了豌豆:“那吃顆豌豆吧!”小傢伙依然牙關一咬,來了“不吃”兩個字。與其這樣跟寶貝溝通,不如換一種方式:“你想先吃胡蘿蔔還是先吃豌豆?”這種提問方式不會帶給寶貝脅迫感,既尊重了他的選擇,同時又不至於讓父母失去威信。

孩子不敢去小朋友家怎麼辦呢 第4張

4.帶故事色彩的模式

人類天性都是喜歡故事的,帶有故事感的描述往往更吸引人,也更容易被接受。經常以帶有故事感的方式跟寶貝交流,他也就能慢慢學會生動有趣地描述某些事物。

比如描述在花園裏看到的小狗,用“我們在花園裏看到一隻小狗”就遠不如這樣來描述更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在花園裏玩耍,一隻小狗跑過來,衝着豆豆‘汪汪’地叫喚。

豆豆快嚇哭了,趕緊跑到媽媽身邊。媽媽抱起豆豆,扔給小狗一個小絨線球,小狗叼着絨線球開心地玩了起來……”

5.幽默有趣的模式

幽默有着化尷尬和敵對爲輕鬆與友好的魔力。時常給寶貝來點小幽默,我們不僅可以輕鬆化解寶貝跟我們之間的對抗情緒,同時也有助於培養他幽默的特性,對他未來的人生會產生非常好的影響。比如寶貝從外面回來。

小臉上全是泥巴,與其非要捉着他立刻去洗臉,弄得他大哭一場,不如先抱他去鏡子前面看看:“嘿,看看我們家小寶貝,都成了一隻髒臉小花貓了。我們快去把小貓臉洗乾淨了吧。可別讓人家看到我們這個小髒樣子哦!”以這樣的方式說服他,就會很容易變得比較配合。

6.開放的模式

當父母跟寶貝談論什麼話題的時候,最好多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讓他有更多思考的餘地。非開放式的問題則會限制寶貝的思維,讓他簡簡單單以一個詞就對付過去。比如,看到一株紅色的小花,如果我們只是問寶貝:“這朵花是什麼顏色呢?”他的答案就只有一個“紅色!”

相反,如果我們問他:“你看看,這朵花和那邊那朵花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一樣)呢?”他就可能觀察出這兩朵花之間許許多多的不同或者相同之處,他就有了更多表達自己的機會。如果我們問他:“你猜猜,這朵花是怎麼長起來的呢?”他就可能想到很多或者很科學,或者充滿了童趣和幻想的描述。

7.靈活變通的方式

一根筋非要做某個事情常常會弄得彼此都很不開心,遇到需要轉換局勢的情形,不如改變一下我們那種古板的處事方式,也許一切都很順利就解決了。比如,到了吃飯時間了,可是寶貝非要看動畫片,就是不肯去吃飯。

與其弄得他飯前大哭一場,或者由着他繼續看很長時間,等得飯都涼了,不如這樣來處理這個事情:“這個動畫片真好看。來,我們試試看,坐在餐桌前吃飯能不能聽到動畫片裏的聲音好不好?”一旦他到了餐桌前,他的注意力被轉移,寶貝可能很容易就會忘記看動畫片的需求,轉而投入到吃飯這件事情中去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