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寶寶搶玩具時怎麼辦

寶寶搶玩具時怎麼辦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搶玩具時怎麼辦,一羣寶寶們聚在一起玩的時候總是會相互搶玩具,而且玩耍過程中總要哭鬧幾次。對於許多媽媽來說,搶玩具這個事確實比較頭疼。那麼寶寶搶玩具時怎麼辦?

寶寶搶玩具時怎麼辦1

第一招:轉移注意力

如果是2歲以下的寶寶們搶玩具,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可是非常見效呢,因爲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毫無道理可講,千萬不要指望孩子在聽你說“你搶了別人的玩具別人會不開心”、“如果你不分享玩具,以後別人的也不給你玩哦”等道理之後會乖乖放手,因爲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

淘淘媽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因爲她覺得孩子們爭搶玩具都是一時的興趣,不然怎麼會自己平時不玩的東西別人碰了就不得了,於是她通常在孩子們搶玩具的時候“插一腳”

寶寶搶玩具時怎麼辦

比如拿出小朋友愛吃的東西讓他們來吃,或是啓動一個更加有趣的玩具,甚至是跟孩子們一起搶玩具……這麼做等於打斷了她們之間的直接對抗,分散了注意力,把倆人在激烈衝突中的情緒化解掉。

第二招:獎勵策略

對於稍大的孩子來說,光是轉移注意力顯然是不夠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跟孩子講道理,當然並不是口頭上的生硬說教,而是應該講究策略。

豆豆媽就有一個好辦法:當孩子們爭搶玩具起爭執的時候,她會跟孩子們說:“我們一起來比賽吧,誰贏了誰就獲得獎品”。比賽項目可以多種多樣,從洗碗、拖地、疊衣服到下棋、打球都可以,誰贏了誰就獲得玩具,沒贏的也要評一個精神獎,給個其他東西安慰一下。

這個獎勵策略不僅可以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參與到遊戲中來,化解了緊張情緒,還可以讓孩子們懂得有付出纔會有收穫。

第三招:適當的懲罰

一般情況下,如果大人引導有方,孩子們搶玩具的情緒很快就會煙消雲散,又能重新玩在一起了。但是對於攻擊性和佔有慾較強的孩子來說,轉移注意力和獎勵策略可能都收效甚微。

這個時候大人就需要給一點適當的懲罰,布丁媽媽建議可以限制他看動畫片的時間,或限制孩子食用預定好的食物,或是減少孩子的零花錢,或要求孩子獨自在一邊反省等,懲罰的具體方式可以根據各家情況而定。但是要注意,懲罰必須要得到貫徹執行,不能媽媽懲罰爸爸解圍,否則懲罰同樣無法見效。

寶寶搶玩具時怎麼辦2

首先,別亂給寶寶貼標籤!

寶寶們間的相處並沒有大人想的那麼複雜,很多時候是大人並不清楚孩子們之間發生了什麼,還要出來干涉,把事情搞複雜。

比如,兩個寶寶一起玩得好好的,突然一個小的寶寶哭了,而大的寶寶手裏正拿着一個玩具,這時候大人容易將大寶寶認爲是搶玩具的寶寶,一番教訓。但事實可能是,大寶寶要拿手裏的玩具給小寶寶玩,沒曾想嚇到了小寶寶。

又比如,兩個寶寶在遊樂場,大人一直在旁邊提醒“那是弟弟的玩具,你不要搶”,“弟弟在玩着,你等一等”。但其實,其中一個寶寶只是想要跟另一個寶寶一起玩,而且也在認真排隊,但在緊張的大人看來,這個寶寶可能就被貼標籤爲“愛搶玩具的寶寶”。

所以,無論怎樣都不要將這樣的標籤貼給寶寶,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家的,先搞清楚事情的緣由!

其次,別干擾孩子們的交往!

因爲出於保護的本能,當寶寶與別的寶寶相處時,家長總是格外警惕。正是帶着主觀的色彩,當孩子們之間發生事情需要評判時,家長對別的寶寶的言行的要求似乎也更高。這就很容易打破孩子們間的交往,也會讓小事變大,誤會變大。

孩子要學會與人交往,那麼就需要在一次次試探和挫折中,不斷得到鍛鍊,這樣才能讓他學會如何在社交中建立彼此都舒服的界限感,也逐漸學會怎麼解決麻煩、化解矛盾。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引導,而非干擾!

寶寶搶玩具時怎麼辦 第2張

最後,學會引導寶寶!

對於一兩歲的寶寶來說,愛搶玩具,與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道德成長水平有關。這個階段的寶寶主要以滿足自己爲主,他們只要自己快樂就好,別的不在意,簡單來說,在他們意識中就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

因此,既不要隨便貼標籤,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理,否則孩子只會將這些不合理的行爲當做正常的,從而發展成壞習慣。

寶寶搶玩具,別高聲喝令孩子還回去,應該採用勸慰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應對搶玩具的行爲。

另外,也可以給寶寶理解“物權”的概念,比如,紅色這個玩具纔是你的,那個是弟弟的。同時,引導寶寶把玩具還回去。這個時候寶寶可能會哭,但別怕他哭,也不要糊弄寶寶再給他買一個新的。“一味指責”或“過度滿足”只會把事情搞砸。

在引導過程中,還可以採用移情的方法,比如:當寶寶最喜歡的小玩偶被別人搶走了,是不是特別難過?所以不能搶別人的玩具!

寶寶愛“搶”玩具,與其不斷告訴他這麼做不好,不如教會他怎麼做纔好!

千萬不要過度保護

在幼兒園裏,小朋友間時常會因爲玩具或事物產生衝突,甚至吵架、打鬧。孩子吵架,吵過就忘,但部分家長卻頗爲“記仇”。“有的家長會說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負你,他是壞人’之類的評價。殊不知,家長這樣做不僅是過度保護,並且人爲地給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簡單地分成了‘好人’和‘壞人’。”

其實,吵鬧是孩子交往的一種方式,而且往往有利於他們交往能力的發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家長不該簡單地充當法官,而是瞭解事情前因後果以及孩子內心想法,幫助他分析和解決問題。”

搶玩具也是種交往

不少家長害怕孩子間產生衝突,一遇上孩子分配玩具不均的事件,往往息事寧人地說:“不要搶,我再給你買一件。”李凌說,家長千萬別做“和事佬”,其實這樣是扼殺了孩子與人交往的一次機會。“孩子或許就在爭搶玩具的過程中,領悟到怎麼才能與人溝通,並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家長可以引導並告訴孩子正確的解決方法,讓孩子逐漸學會謙讓,比如,可以與小夥伴一起玩,或輪流玩。“3歲前,幼兒都處於自我爲中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