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觀察教案15篇

幼兒園觀察教案15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觀察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觀察教案15篇

幼兒園觀察教案1

觀察背景:

佳興小朋友是個性格外向的男孩,活潑、聰明、能幹,最大的優點是發音清晰、口齒伶俐,語言表達能力特強,所以無論班裏有什麼事情,他就像小郵遞員。可自春節後開學不久,發現他與老師、同伴說話的時候,有口吃現象,每句話的某一個字音總是拉的很長,才能說下一個字,讓人聽起極不舒服。語言是人們交際和思維的工具,口語能力是發展幼兒智力的基礎。因此,從小培養孩子連貫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觀察實錄:

每天來到幼兒園,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好,我奶——奶送我來的”;每當與同伴交流時,一下就能辨出他與衆不同的聲音:“我——的繪畫完成了,你——看漂亮嗎?”爲此,經常引來孩子的笑聲,有的孩子還常問我:“老師,佳興怎麼總是這麼說話呢?”然後模仿着佳興的樣子,接着引來一陣笑聲,他們感到好奇,好玩。

觀察分析:

面對佳興的口吃現象,我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和家長進行了交流,佳興媽媽也非常着急。和他探討造成口吃的原因時,他媽媽回憶,前段時間講故事時,佳興不聽話,訓斥過他,還威脅過他。這樣就能口吃嗎?我陷入了沉思。並且查閱了有關口吃方面的知識,原來佳興的這種口吃現象屬於‘拖音性口吃’。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其中精神過渡緊張、着急,導致發音器官肌肉痙攣,使發出的音律受阻,是造成口吃的主要因素。是啊,前段時間,園裏搞了‘故事大王’比賽活動,佳興講了《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個故事,當他講的不太熟練時,不知爲什麼對這個故事失去了興趣,每當讓他在班裏講述時,他總是找藉口,不願講。爲此,我告訴了他媽媽,讓他媽媽給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沒想到會這樣,幸虧現在時間還短,口吃還未養成習慣,如果我們矯正及時,方法得當,相信一定會逐漸地、自然地得到矯正。

實施措施及效果:

找到了佳興造成口吃的原因,我便採取了“對症下藥”的保教措施:首先,以表揚、鼓勵爲主,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佳興回答問題非常積極,

答案總是和別人不一樣,我便利用這點,多給他機會,對他的回答加以肯定,引導別的孩子發現他的優點,時間一長,其它孩子就流露出佩服他的感覺。另外,每當完成一項作品,我會讓佳興展覽及講解自己的作品,爲他創造一切表現的機會。每當和佳興交流時,我都會叮囑他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慢慢說,當說一句話的第一個字時,要進行誘導,也就是緩慢地、輕輕的誘導着發出音,並逐漸變響,然後過渡到第二個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教育其他孩子,要多幫助他,多和他交談。對佳興的口吃現象千萬不要嘲笑或模仿。

其次是家園配合,我告訴佳興媽媽,在家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安定的環境,消除他的思想負擔,當孩子有口吃時,不要訓斥,引導孩子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多給孩子安慰和鼓勵,要減少孩子口吃行爲的有意注意,多讓孩子聽故事,講故事,引導孩子樹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在我們家園密切的配合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通過這些綜合保育措施,佳興的口吃現象慢慢的消失了,現在的他,又能像以前一樣流暢、連貫的講話了,爲此他媽媽非常的感激,我更是無比的欣慰。祝願佳興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觀察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辨別不同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2、引導幼兒根據指示牌要求行動,並能隨音樂較有節奏的表演。

3、讓幼兒體驗聲音給人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罐子32個、紅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

2、指示牌紅豆、米、核桃。

3、課件準備及音樂準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出示空罐子,搖一搖

師:看看今天顧老師帶來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師:罐子裏面有東西嗎?(幼:沒有!)

師:你怎麼知道沒有?(幼:沒有聲音)

師:沒有聲音可能罐子裏沒有東西,打開罐子看看到底有沒有東西哦!

2、老師轉身在罐子裏放進一個核桃,搖一搖

師:顧老師要來變魔術了,你再來聽聽裏沒有聲音?

師:現在裏面有東西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幼:有聲音所以有東西)

3、師小結:有聲音了,有聲音就是裏面有東西了對嗎?

二、聽一聽、猜一猜。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辨別不同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1、遊戲挑罐子——教師請幼兒用耳朵找一個有東西的罐子玩一玩。

師:我這兒呀有這麼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誰的最靈?找一個裏面有東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開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師:誰的罐子裏有東西的?

師:大家都有的啊!

師:罐子寶寶保護好,罐子寶寶一直髮聲音聲音也會啞掉的哦!

2、聽辨聲音,爲自己的罐子找聲音相同的朋友,教師根據罐子的聲音把幼兒分成三組坐下。師:罐子寶寶都有聲音對吧?裏面的聲音一樣嗎?聽聽,你的東西和他的東西一樣嗎?那我們來給罐子寶寶找找朋友。

①選出一名幼兒找聲音相同的罐子寶寶。注:先請一個罐子裏是核桃的寶寶上前,因爲核桃的聲音最容易辨認。

師:我們先來請一個朋友,給你罐子裏的東西找一個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單的哦,仔細聽哦!

師:先聽聽他的,他來給你找了,誰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趕快站上來。

②教師拿大米罐子找朋友,因爲大米與核桃聲音差別大。

幼兒園觀察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蘋果是水果,觀察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

2.學習運用多種感知、認識蘋果。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隻蘋果。

2.提供牙籤和小盤。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1)老師這裏有一支神奇的筆,猜猜它會什麼本領?

(2)老師畫一個圓形,問:什麼水果是圓形的?

2.觀察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

(1)這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

(2)用眼睛看一看,蘋果想什麼?是什麼形狀的?用鼻子聞一聞,蘋果有什麼味道?用手摸摸、捏捏,蘋果有什麼感覺?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口袋”請你來摸一摸,猜一猜,裏面裝的是什麼?

3.觀察瞭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教師:蘋果的外面是什麼?蘋果的裏面是什麼?還有什麼呢?

(2)削去果皮,蘋果裏面是什麼?

(3)切開蘋果,裏面會是什麼?

4.進一步觀察、瞭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問:蘋果裏面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將蘋果切開兩半,引導幼兒觀察果肉和果核;

問:切開的蘋果是什麼樣子的?你看到了什麼?

(3)教師削下果皮,引導幼兒觀察果皮和果肉:蘋果的果皮怎麼和果肉不一樣呢?

5.通過品嚐,瞭解蘋果是水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1)問: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有什麼味道?那我們來嘗一嘗蘋果的味道好嗎?(在吃蘋果時要注意什麼呀!對注意衛生,那在使用牙籤時要注意什麼呀?對輕輕地戳,用牙齒咬住蘋果就把牙籤拿掉,牙籤還不能對準別人。)

(2)幼兒自由品嚐蘋果後,引導他們討論蘋果吃到嘴裏的感覺。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給大蘋果穿衣服。

2.遊戲活動:紅蘋果。

3.家園共育:和爸媽一起認識其他水果。

活動反思:

課前準備,我們請幼兒每人帶一個蘋果到幼兒園。活動導入環節,我請幼兒說一說什麼水果是圓形的?有的幼兒說,南瓜是圓形的。可見幼兒對“水果”這個詞不理解,於是我馬上引導幼兒:南瓜是蔬菜,水果有蘋果、香蕉、桔子、梨子、葡萄。金典馬上說:桔子是圓形的;許銘熙說,蘋果是圓形的。這樣很自然引出主題“蘋果”。

在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徵時,在蘋果的顏色上出現了問題。當我拿出幼兒帶來的蘋果問:這個蘋果是什麼顏色?幼兒說,黃色、紅色。我又問,蘋果還有什麼顏色的?我心裏想,小朋友很自然會想到綠色。但是我錯了,沒有幼兒說出綠色。當我說出還有綠色的蘋果呢,小朋友都不相信。看看小朋友帶來的蘋果也沒有綠色的蘋果,於是,我馬上打開電腦讓幼兒觀察綠色蘋果的圖片。最後,一起品嚐美味的蘋果結束活動。

幼兒園觀察教案4

預設目標:

1.能夠按自己的意願設計草圖並進行製作。材料準備:用不同材料製作成的“七色花”若干朵,各種美術工具盒材料、展板。操作方法:1.請幼兒觀察區域中放置的各種“樣品”和製作材料。

2.按自己的意願設計草圖並進行製作。

3.將自制的七色花展示在展板上,組成一個更爲豐富的“七色花世界”。

4.請幼兒嘗試對這自制的七色花說說自己的心願。

5.建議幼兒在表演活動中當道具使用。

片段記錄:

《製作你心中的“七色花”》這個活動,我們已經進行好幾天了。今天頂頂和異異也打算來美工區,製作她們心中的“七色花”。

頂頂拿出了刮畫紙,又拿了一根刮畫棒,打算用刮畫的形式創作七色花。異異則從抽屜裏拿出了水彩筆,打算在白色鉛畫紙上畫出七色花。

頂頂先在中間畫了一個大圓圈,然後在圓圈外面有間隔的刮出了七條定格的長線。接着又在每一條長線旁邊刮出了很多條聚攏的長線,以作花瓣。最後,在中間的圓圈裏面刮出了眼睛、嘴巴,一朵七色花就完成了。

與頂頂相比,異異的七色花就要小一點,因爲她在一張紙上畫了6朵圓形花瓣的七色花,中間的花心用了肉色的填充,一朵一朵,特別精緻。她還畫上了城堡來保護這些七色花呢。

幼兒發展評價:

這次的兩位幼兒,在進行美術創作之前都主動鋪了桌布,畫畫過程中與花花結束後也能主動與旁邊的人(老師或者好朋友)交流自己畫畫的內容與想法。根據觀察到的內容,結合《指南》,我認爲她們初步達到了:

1.喜歡進行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願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

調整策略:

1.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如:經常和幼兒一起唱歌、表演、繪畫、製作,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

2.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如:瞭解並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並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

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佈置環境。

幼兒園觀察教案5

活動目標

1、利用感知器官觀察沙子的組成結構,瞭解沙子細小容易塑造的特性。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想象力和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 活動紙- 觀察沙子(沙子是怎樣形成的?)

活動過程

【導入】

1. 觀看多媒體資料【觀察沙子】,推測一下沙子顏色不同的原因。

- 你見過沙子嗎?

- 你在哪兒見到過沙子?

- 沙子是什麼顏色的?

- 沙子是怎樣形成的呢?

- 爲什麼沙子有不同的顏色?

【展開】

2. 觀看實驗視頻【觀察沙子】,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以及備品。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觀察一下我們周邊能看到的沙子。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用眼睛觀察沙子。

2)用鼻子聞一聞沙子。

3)用耳朵聽一聽沙子的聲音。

4)用手摸一摸。

5) 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一下沙子。

【活動1:觀察沙子】

3. 用五感來觀察我們周邊收集來的沙子。

- 沙子是什麼顏色的?

- 沙子有什麼氣味?

- 用手抓一把沙子,然後讓沙子從指縫間漏掉,會有什麼聲音呢?

- 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一下沙子。

- 你看到了什麼?

【結束】

4.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觀察沙子(海邊有許多沙子)寫出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

- 不要讓幼兒把沙子放入口中。

活動評價

- 對於沙子的關心和是否積極地觀察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岩石碎成小石塊後,慢慢地小石塊就會變小,最後形成沙子。再變小的話就形成了土壤。沙子是由岩石演變而成的,由於岩石吸收太陽光不均勻,所以沙子的顏色也就不一樣了。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爲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觀察教案6

教案目的:

通過學習兒歌的內容,讓小朋友能夠學會自己吃飯。

教案准備:

準備一些小貓的頭飾,一些小貓愛吃的食物,學習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教案流程:

1、觀看情景表演,引出主題。教師戴上小花貓頭飾,表演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教師:剛纔你看見了什麼?桌子上有什麼菜小花貓是怎樣吃飯的

2、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談談:你自己會吃飯嗎?在家裏,你是怎樣吃飯的?在幼兒園,你又是怎樣吃飯的?鼓勵幼兒在家裏要和在幼兒園一樣,做個自己吃飯的好孩子。

3、組織小朋友討論:如果在家裏,爸爸媽媽要餵你,怎麼辦啓發幼兒對大人說:寶寶長大了,我會自己吃飯。我們小朋友吃飯時,應該怎麼做?瞭解正確的吃飯方法,知道小朋友吃飯要坐端正,扶着碗,拿好勺,一口一口地吃飯,不能邊跑邊吃,也不能飯在嘴裏不咬。

4、欣賞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

活動建議: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學習念兒歌《小花貓自己吃飯》。在餐前,可經常帶領幼兒念此兒歌,教育幼兒自己吃飯。

兒歌:

小花貓,吃飯了。扶好碗,拿好勺,吃青菜,吃魚蝦。吃的香,吃的飽。

幼兒園觀察教案7

午睡起牀後,孩子們都像往常一樣安靜而有序地整理着衣物。忽然,一陣哭聲傳來,我循聲望去,原來是菲菲在哭。

我向菲菲走去,只見菲菲邊哭邊說:“把它拿掉!把它拿掉!”“把什麼拿掉?”我不解地問。“就是把它拿掉!”菲菲仍閉着眼睛哭着說,並下意識地將頭扭向右側,不敢往左側看。菲菲究竟要把什麼拿掉呢?我帶着疑惑搜尋活動室的每個角落,目光停在了離菲菲牀較遠的一面牆上,牆上貼着我們在中午剛做好的兩頭獅子的圖案,它們的形象確實有些誇張。

“是把它們拿掉嗎?”我指着牆上的獅子問菲菲。

“是的!把它們拿掉!”菲菲肯定地回答。

“它們是什麼?爲什麼要拿掉?”我問。

“它們是獅子,我不喜歡。”

“爲什麼不喜歡?”

“它們長得醜!”

“它們頭上有那麼多小辮子,多好看呀!怎麼會醜呢?”

“它們就是醜!我不喜歡!”

我明白菲菲並不是因爲獅子醜,而是因爲害怕。於是,我又問:“那它們是真的,還是假的?”

“是假的!”菲菲很明確地回答。

“既然是假的,我們去摸一摸吧!”說着,我就抱着菲菲向那兩頭“大獅子”走去。

當我帶着菲菲伸手摸獅子時,菲菲的情緒平靜多了,並高興地告訴我:“是假的!”

我接着問道:“還害怕嗎?”

菲菲笑着搖搖頭說:“現在不怕了!”

菲菲是個比較膽小的孩子,但她在與我的對話中始終沒有正面回答是因爲害怕而要拿掉牆上的獅子,只是說“不喜歡”“獅子醜”。其實,菲菲潛意識裏還是覺得讓別人知道自己膽小是難爲情的。

要幫助菲菲克服害怕的心理,就應該讓她去面對,去證實她所害怕的東西其實並不可怕。我抱她去摸“獅子”就是出於這個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幫助菲菲從根本上消除害怕心理,並且今後再遇到類似事件時,她也會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並能以同樣的方式去克服面臨的情緒問題。

幼兒園觀察教案8

教案目的:

在玩造房子的遊戲中,體驗數序,嘗試將房子從高到矮依次排列,願意和同伴愉快交流,體驗活動的快樂。

教案准備:

各種造房子的材料、1一10的數字卡片及測量工具

教案過程:

1、老師以談話的方式,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造房子,鼓勵小朋友運用各種收集的材料進行造房子。

2、出示參照物,讓小朋友建造的房子要比參照物矮,並且說出自己建造時使用的材料。

3、老師讓小朋友給建造好的房子進行排序,鼓勵小朋友觀察比較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進行排序。

4、出示數字卡片,引導小朋友根據房子從高到矮的順序,把數字卡片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對應的放在房子上面。進一步鞏固加深按照物體高矮排序的認識。

幼兒園觀察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從整體到局部的方法有順序地觀察樹木。

2、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樹木的外形特徵,比較異同。。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戶外,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樹木的特點。

教師:你有好朋友嗎?我們今天要認識一位好朋友,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

二、引導幼兒從整體到局部觀察一種樹。

1、這棵樹長得什麼模樣?看起來怎樣?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2、教師提要求:請你仔細看看、摸摸、聞聞它的樹幹怎樣?再撿一撿地上的落葉,看看怎樣?

三、集體交流觀察結果。

1、老師:它的樹幹是什麼樣的?摸起來怎樣?上面有什麼?葉子是什麼形狀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

四、鼓勵幼兒觀察其它樹木,感知樹木的不同,進行比較。

1、教師:你們看看這裏還有沒有其它樹朋友,比一比它們和剛纔我們看到的樹有什麼不同?

2、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棵樹進行觀察。

3、引導幼兒分別從整體樹形、樹幹、樹葉幾方面進行比較。

五、出示掛圖,瞭解樹各部分的作用。

1、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幾位樹朋友,它們都有樹幹、樹枝、樹葉,還有埋在土裏的樹根,你們知道它們各有什麼用嗎?

2、鼓勵幼兒看圖瞭解樹各部分的作用。

六、教育幼兒要愛護樹木。

樹木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好朋友,有了它們,我們的環境才變得如此美麗,我們一定要愛護它們。

幼兒園觀察教案10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每次到戶外遊戲,孩子們對吊繩總是百玩不倦,想方設法用吊繩去擊打前方的攀登架,雖然總是打不到,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每經過都想嘗試一下。於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繩子,引導孩子探究繩擺的活動。

我先請孩子隨意擺動繫有瓶子的繩子,來感受繩子擺動的現象,並收集孩子的問題和已有經驗。在孩子們瞭解什麼是擺動後,我們進行了物體擺動條件的探究——物體重量對繩擺的影響。在過程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i種繩擺(沒有水、半瓶水、裝滿水的瓶子),引導孩子通過用繩擺擊打前方固定距離的“怪獸”,發現了i種水瓶擺動結果不同,孩子們能發現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樣,繩子長短不同會怎麼樣呢?”便成爲我們此次活動探究的出發點。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觀察繩子擺動的現象,探究長短不同的繩子擺動的距離不同。

2、能夠用簡單的語言對活動中的發現進行描述。

3、對“繩擺”科學現象產生興趣,並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天花板上垂下的長短不同的彩色繩子、相同的瓶子、被擊打物若干個(相同距離)、記紙若干、幼兒姓名卡。

2、經驗準備:有對物體擺動的經驗。

重點、難點:

瞭解繩子長短不同是影響擺動遠近的重要因素。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繩擺和以往的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繩擺,和昨天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孩子們很快就回答了,這些繩子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繩子有長有短,繩擺下面掛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1:紅色的繩子長,綠色的繩子短。

幼兒2:瓶子是一樣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3:昨天我們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滿瓶水,有的很輕,沒有水。今天都是滿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長短繩子的擺動情況。

(1)引導幼兒操作繩擺。

教師:我們上次是怎麼讓瓶子動起來的?

幼兒:把瓶子拉起來,再鬆手就動起來了。

妞妞上前演示,將瓶子稍稍拉起,再鬆手,瓶子小範圍來回擺動。

周皓辰馬上說:往後推,瓶子就擺動得更遠了。

一帆:繩子拉得越遠,瓶子蕩得越高。

教師:那繩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兒:蕩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樣子)

安全提示:幼兒在繩子擺動的過程中注意擺動方向,幼兒站在一邊進行實驗,另外一邊不要站人,不要從中間穿行。

(2)請幼兒猜想:這些長短不同的繩擺都能打到前面的“怪獸”嗎?

(繩擺前面放有紙盒做的“怪獸”教具)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行”。

(3)請幼兒驗證:擺動長短不同的繩擺,來擊打前方距離相等的“怪獸”。提示幼兒站在起始線後,手臂伸直,自然鬆手,讓繩擺自然擺動。

小朋友開始依次用兩種長短的繩擺,擊打前面的“怪獸”。

芳芳用短繩嘗試了三次都沒成功,繩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終夠不到“怪獸”。於是,她又嘗試用旁邊的長繩子,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繩子處,試了兩次,還是夠不到(怪獸)。這時教師問:“芳芳,你剛纔用兩根繩擺試了幾次,有什麼發現嗎?”

芳芳:“我用這個繩擺(指着短的繩擺)瓶子怎麼也打不到怪獸。用那根(較長的繩擺)就成功了。”

教師:“爲什麼會這樣呢?”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說:“因爲這根繩子太短了,那根比較長。”

佳依:“長繩子打得遠,所以就夠得到。”

教師:“請把你們的結果記下來吧。”

(4)及時記: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記在集體用的大表中,在可以擊中目標的繩擺標記中貼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經驗總結。

(1)幼兒根據記的結果進行統計、分享。

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實驗過程。

教師:“剛纔辰辰第一個打倒。陘獸’,我們先請他來說說。”

辰辰手指長繩:“我是用這個瓶子打倒的。”

教師:“爲什麼這個瓶子能打打倒‘怪獸’?”

辰辰:“因爲這個水裝滿了,它很重。”

教師指短繩子:“那這個瓶子也是裝滿水的,爲什麼它沒有打倒‘怪獸’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爲這根繩子長,所以能打倒(怪獸)。那根繩子太短了,所以就夠不着(怪獸)。”

(2)通過記表幫助幼兒小結“今天的新發現——繩子長短影響擺動”。

教師:“繩子的長短不一樣,你們發現擺動有什麼不一樣呢?”

言言:“長繩子擺動得遠,短繩子近。”

辰辰:“短繩子擺得太近了,夠不到‘怪獸’。”

教師:“哦,小朋友發現繩子的長短不同,所以擺動的遠近也不一樣,長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長。”

教師:“短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短。”

4、延伸活動。

提供長短和重量相同的繩擺,請孩子自由探究,看看會有什麼新發現?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從最初的“隨意擺弄繩擺”再到了解什麼是“擺動”到後來的瞭解“影響物體擺動的條件”。孩子們積累了許多的知識和經驗。在孩子猜想和驗證、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經驗是解決新問題的基礎。

活動充分調動了每位幼兒的積極性,甚至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幼兒也積極參與了活動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2、活動中的不足:

在結束部分,我感覺應把發言的機會交給幼兒,幫助幼兒自己歸納總結,這樣有助於幼兒梳理自己的經驗。

主要內容:

1、活動設計新穎、有創意,在活動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材料準備很細緻,老師將每一條繩子都刷上了顏色,這樣很清楚、直觀發現規律。非常方便幼兒記與表達。

2、和繩子顏色相對應的記紙、幼兒通過粘貼自己的名字進行記,這些都適合中班幼兒,方便他們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記以及在後面的分享活動中清楚、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3、老師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間,大膽地在吊頂上垂下繩擺,創設的學習環境適宜進行小組探究。如果在室外環境中進行,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議最後環節把總結的機會讓給幼兒,可以讓他們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發現和結論。

綜合評析: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去發現、思考,並及時讓幼兒表達、總結新的發現,在此基礎上捕捉幼兒遇到的困惑和關鍵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將幼兒主體地位的發揮和教師的有效指導結合。如教師先讓幼兒操作擺弄不同長度的繩擺,然後請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認爲是瓶子重量不同導致的,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提示,“兩個瓶子裏的水滿滿的,重量一樣”,最後引導幼兒明白是因爲繩子長短不同所致的。

對“繩子”的教育價值進行了深入挖掘,對關鍵經驗進行詳細梳理和準備,這是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必做的經驗準備。從整個過程來看,是師幼相互激發共同建構課程的過程。

從小組反思水平看,小組成員能緊緊爲同繞教師開展的活動進行深入細緻的研討,主要針對教師再材料提供、環境創設、記方式等幾個方面如何支持幼兒主動探究、自主學習進行了深入探討,不僅研討了活動的優點,同時也爲教師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小組反思的內容較細、較全面、表現出了較高的反思水平。

幼兒園觀察教案11

教案名稱:種下小樹觀察觀察(幼兒園春天環境佈置)

教案前言:我們在郊區種下我們的小小願望,種下的小樹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我們將自己的名字掛在小樹上,陪着小樹一起成長,小樹對着我們微笑,小樹對着我們戀戀不捨。小樹再見,小樹再見,小樹我們還會回來看你的。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親手植樹,瞭解栽樹的步驟。

教案目標:

1、初步掌握製作樹葉書籤、標本和保存樹葉的基本方法;

2、引導幼兒觀察形形色色的樹種,瞭解樹的名稱、形態、特點、生長規律等;

3、進一步增進幼兒對樹的認識,理解人與樹的內在聯繫;

4、通過對樹的認識和探究,激發幼兒愛樹、護樹的情感,培養其環保意識。

教案口號:行動起來,爭做護綠小使者。

教案內容:

1.綠化植物知多少:老師和孩子一起調查瞭解幼兒園和幼兒園周圍有多少種綠化植物,瞭解這些植物的生長特性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

2.樹葉探趣:教師和孩子一起到幼兒園等實地觀察樹葉的形狀、顏色,採集樹葉標本,製作樹葉貼畫、樹葉標籤。

3、根據班級幼兒年齡的特點分別制定相應的植樹節活動:

託班幼兒:爲小樹澆水、認識小樹;

小班幼兒認領小樹或者以班級爲單位認養小樹,並未小樹系綠絲帶;

中班認養小樹,系綠絲帶,位小樹命名,懸掛標識等,並與小樹合照,定期去澆水和護理等。

幼兒園觀察教案12

案例背景:

大班孩子是搭建技能已經形成的階段,他們能夠根據主題內容,在兩人或多人合作的基礎上完成一件作品。在搭建的過程中,運用搭建技能,運用多種輔助材料創造性地進行搭建,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操作。那麼面對搭建內容,如何引導幼兒綜合運用搭建技能,創造性的進行搭建呢?

環境材料:

搭建初期,孩子們運用最基本的搭建材料來進行搭建技能的訓練。如:塑料積木、木質積木。隨着搭建不斷地推進,又添加了一些輔助材料,如:紙箱、鞋盒等。

環境的佈置也是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由原來的堆放到讓孩子們分類整理。通過分類整理,集體評價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孩子們搭建的積極性,因爲集體整理和評價方式減少了孩子們整理的壓力,也給搭建的小朋友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

案例實錄:

案例一:最初的凌亂

最初的搭建區環境是比較簡陋的。表現爲搭建的材料比較少,只有小塊的木頭積木、中等的泡沫積木和塑料拼插的積木,沒有任何的輔助材料。材料是用收納盒裝着的,這樣一來,多個收納盒堆放在一起,顯得比較亂。不但材料不豐富,擺放的效果卻是很差的。隨着孩子們搭建技術的提高,我給他們增加了一些大型的輔助材料如:大型的紙箱、鞋盒、泡沫做的樹等。所以搭建區看起來非常凌亂。

思考與分析:

1.原因:收納盒太多,佔據了空間,而且每個盒子裏的積木多少不一,所以顯得非常的亂。

2.改進措施:用兩個分層的櫥子把木頭積木、泡沫積木分開,分別按照形狀擺放。爲了讓孩子們能更高效率的收區域,我把整理好地積木用圖片的方式貼在任務板上,解決了積木擺放亂的問題。經過跟我們班的老師們商量,把塑料積木的收納盒也分層放到櫥子上,大型的紙箱、鞋盒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壘高,這樣不僅解決了材料的存放問題,還讓搭建區看起來更加整齊。

案例二:積木不夠了,怎麼辦?

今天,恩希搭建了一個立交橋。

師:“恩希,你搭建的是立交橋嗎?怎麼搭建起來的?還挺好看的呢!”恩希是個平常不愛表達的孩子,我試圖讓他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

恩希:“我下面用圓柱體當橋墩,上面用長木板當橋面,就搭成了,我的立交橋什麼樣的車都能走!”他很神氣的介紹着。

這時,文一淏對他的作品提出質疑:“恩希,你的立交橋有問題,走到這裏就斷開了!”恩希聽了,沒有說話,我想知道恩希爲什麼會斷開呢?

“因爲材料不夠了,沒有圓柱了。”恩希解釋道。

哦,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材料不夠用了,我非常想知道其他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樣,於是,我拋出了一個問題:“材料不夠了,怎麼辦呢?”

這時文一淏拿了一個長木板,搭在了斷面上,使得斷面經過斜坡與地面連接了起來,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恩希看到立交橋變得更完整了,高興地手舞足蹈。

思考與分析:

1.原因:恩希出現了材料不夠的狀況,我意識到,我投放的材料不夠豐富,應該投放一些稍微大型的輔助材料。當材料不夠時,有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解決,說明搭建技能還需要老師引導着運用。

2.改進措施:

我增加了一些大型的輔助材料,如紙箱、鞋盒、可比克桶等。

我經常在搭建區帶領孩子一起進行搭建技能的訓練。把主題和區域相結合,根據主題來搭建。如:搭建小動物的家、飛機、長城、天安門、馬路等。

3.呈現的效果: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操作,孩子們會自己不斷地調整搭建的方法,也特別注重細節。有的小朋友爲了能搭好一個小地方,能十幾分鐘的時間專注於那一個工作,不斷失敗,不厭其煩的嘗試。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耐心,也能提高孩子們的專注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到了這個階段,們在熟練利用技能搭建的基礎上,能讓作品變得更美觀,更具有個性,最重要的是樹立了自己的自信心。

案例總結:

參加搭建區有將近一年的時間了,通過自己對搭建區幼兒的觀察,我認爲對於開始有自我意識的大班幼兒來說,教師可以完全放手,通過一些活動讓他們自然地找到自己在“團體項目”中的位置,給予幼兒自然的學習環境。在這一年中,經過教研,經過閱讀相關的材料,跟孩子們一同探索,一同成長。讓每個孩子愛合作、樂遊戲、願分享。讓我們俯下身來,用心觀察,靜待花開!

幼兒園觀察教案13

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貫徹《綱要》精神的過程中,特別是受本次幼兒網絡研修的深刻影響,我們在主題探究活動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引導幼兒觀察螞蟻》就是其中的一個案例,引發了我們許多思考。

主題的產生:

我們到公園春遊時,孩子們在樹旁發現了一羣黑黑的小螞蟻,排着長長的隊伍,他們感到非常好奇,開始議論起來,並邀請我一起觀看他們的寶貝,“老師,螞蟻怎麼這麼黑呀!”“螞蟻怎麼還會排隊呀!”“他們會打仗嗎?”……看到他們三人一組,五人一幫的觀察着螞蟻,有的幼兒動手去捉螞蟻,把它放到自己的跟前;有的把一些食品放在大樹旁,吸引螞蟻,表現出對螞蟻的好奇。從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出發,我們決定研究螞蟻,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在自然中,學習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實驗,讓幼兒認識螞蟻,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信息傳遞、社會分工等方面的知識。從而確定了《引導幼兒觀察螞蟻》活動方案。

主題總目標:

1、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在自由的氛圍中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結構及生活習性。(生活環境、吃食情況、對特殊氣味的反應)

2、通過觀察、記錄、查閱資料等方式探索關於螞蟻的種類、信息傳遞的`知識,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3、學習把觀察的事物現象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記錄、統計和表徵,培養幼兒有順序、細緻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探索事物奧祕的能力。

4、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主動接近動物,培養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一:我的猜想

活動過程:

活動之前,和幼兒一起去樹底下觀察螞蟻,讓幼兒說說螞蟻長的什麼樣?除了在樹底下能找到螞蟻,螞蟻的家還在哪裏?螞蟻喜歡吃什麼?孩子們爭先恐後的發言,看着孩子們急於表達的樣子,我建議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孩子們在畫紙上,用水彩筆畫下螞蟻不同的家和食物。有的畫了螞蟻住在長滿草地的山坡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滑梯下面的水泥地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小菜園裏、石頭地下、沙地裏、樹幹上、花朵裏……

他們猜想的螞蟻的食物也各不相同,有的記下螞蟻吃麪包,有的記下螞蟻吃糖、餅乾、餃子、饅頭、骨頭、肉、魚……

因爲第一次學習填寫表格,用的時間較長,但總的來說,每個幼兒都能將自己的想法用圖畫或符號表示出來,有的幼兒能把自己的多種想法進行表徵,填寫完後,請每個幼兒講述自己的填寫的內容,講述的比較完整。

活動二:尋螞蟻

活動過程:

爲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我們開始了尋螞蟻的活動。我們分別從:草地—沙地—菜園—花壇—石頭縫—花叢—路邊(水泥地、土路)—樹(樹幹、樹底、樹葉)—滑梯—樓道去尋找螞蟻。孩子們分散到自己認爲最有可能的地方尋找螞蟻。“我在草地上發現螞蟻了,螞蟻的洞口很小很小的。”“我在樹上發現一羣螞蟻。”“老師,我們挖挖螞蟻的窩,看看它裏面有什麼吧!”“不行,那樣小螞蟻就沒有家了!”……

回到教室後,幼兒分組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提醒幼兒記錄在《我的發現》表格中,下午離園時,我們發出書面通知,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螞蟻,找找哪些地方有螞蟻,並幫助幼兒做好記錄。

活動三:引螞蟻

活動過程:

螞蟻究竟喜歡吃什麼呢?真的和小朋友猜想的那樣子嗎?第二天,我們請家長協助幼兒從家中帶來自己認爲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投放在螞蟻經常出入的地方,有的幼兒把食物放在螞蟻洞口旁邊,有的放在有螞蟻的地方,幼兒觀察周圍的情況,結果放在洞口的食物螞蟻發現的比較快,很短時間就引來了螞蟻,孩子們還發現:“我給螞蟻放了麪包,它們沒吃,給它投了白砂糖,它們很快圍上來,一起把它擡回洞裏。”“我把餅乾給它們吃,餅乾變小了”……

通過驗證,幼兒發現,螞蟻喜歡的食物與自己猜想的基本一致,他們還發現,小的食物螞蟻會馬上託運回家,大的食物,螞蟻會通過觸角相互傳遞信息,在一段時間後,食物上就會粘滿螞蟻,黑壓壓的一片。對於肉骨頭、餃子螞蟻發現很快,能迅速佔據食物,經過兩天的觀察,食物沒有託運回洞,而是慢慢變小。

幼兒把這些發現填入

表格,把引螞蟻的每種食物用圖畫表示出來並作上自己的標記,填此表格時幼兒填寫比較迅速、規範。

活動四:認識螞蟻

活動過程:

戶外活動時,幼兒發現幾隻螞蟻,捉了幾隻帶回來,我們把它放在透明的魚缸裏,立刻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看到圍上來的孩子越來越多,我們便把螞蟻放在桌子上,並準備放大鏡,讓幼兒仔細觀察。開始大家爭着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看着孩子們的爭論,我們提出一個孩子們在遊戲中常用的辦法“剪子、包袱、錘”來表決,他們同意了,並分成了兩組,一組幼兒觀察,一組幼兒查找資料。

觀察中孩子們發現“螞蟻的頭是弧形的,頭上有兩根長長的觸角。”“螞蟻的肚子像橢圓形,有點尖。”“腿長在胸上,有六條腿。” 有個幼兒提出:“螞蟻的觸角有什麼用?”有的說可以找方向,有的說是好看。在觀察螞蟻的嘴時也發生了分歧,有的說螞蟻的嘴很小,有的嘴很大,有的說“螞蟻的嘴上長有兩顆大牙呢。”任哲說:“那是螞蟻用來打仗的。”王琪:“那是吃飯用的。”他們誰也不服氣誰。對於孩子們的爭執,我們沒有給予回答和抑制,而是引導他們去查找有關的資料。孩子們對螞蟻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後,我們出示螞蟻身體結構圖,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系統講述。

在資料區中,我們引導其他幼兒學習查找有關資料,將資料中的不懂得文字念給他們聽,並引導他們將查找的有關內容講給觀察組的幼兒聽。

孩子們認識小螞蟻的外形特徵後,在區角活動中,有的幼兒用水彩筆畫出各種姿態的小螞蟻,有的幼兒用手指的不同位置畫出螞蟻的各個部分,然後添畫上腿和觸角,並在周圍添畫上景物,組成一副完整的圖畫。

活動五:螞蟻的分工和分類

活動過程:

螞蟻有媽媽嗎?這是幼兒非常關注的問題,提出之後,立刻引來大家的爭議,說法不一,怎麼班呢?這時,萬心怡說:“我們到圖書館去找找螞蟻的書,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於悅說:“我讓爸爸到電腦上查一查,或許能找到答案。”那麼我們都去找找,誰找到了就趕快告訴大家。很快我們從網上下載有關螞蟻的分工方面的資料,孩子們聽到找到了答案都有些迫不及待,於是利用投影儀,採取講故事、提問的方式,介紹給孩子,他們聽了更加好奇了,“螞蟻也有爸爸、媽媽,它們中還有警察呢!”

活動六:意願畫——螞蟻王國趣事多

活動過程: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後,幼兒對螞蟻有了新的瞭解和研究,他們的活動已不僅僅侷限於尋找資料,解決問題,而是想把他們獲得知識用各種形式加以表現。他們在頭腦中經常想象,螞蟻王國裏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所以我們安排了表徵活動《螞蟻王國趣事多》,爲幼兒準備了各種操作材料:紙、膠水、剪刀、水粉顏料、毛筆等,在活動中,選擇繪畫的幼兒比較多,幼兒根據自己喜歡的材料,自覺的分成了幾個組,有合作繪畫的,有剪貼的,還有拼貼的,有用圓片拼貼的,很快,一幅幅生動有趣的螞蟻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

他們設計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設計螞蟻找食吃的;有設計螞蟻大戰的;有設計螞蟻生小寶寶的;有天上的螞蟻,有地上的螞蟻;有生活在樹上的;有跑的,有玩的,形態各異。

活動後,幼兒進行了構圖講述,他們的講述充滿了稚氣,但我們始終沒有干預他們。下面是我們記錄幼兒講述的螞蟻故事內容:

蟻后生了許多小寶寶,大家都在忙着給寶寶們準備食物,有面包、大米、糖,還有毛毛蟲,真多呀。

人們開着挖掘機剷除了草,螞蟻城只剩下一隻螞蟻了,因爲這兒要蓋樓房,它很難過,只能到別處安家了。

紅蟻和白蟻爲了爭奪食物在進行大戰,紅蟻可厲害啦,它們有的用頭頂,有的用嘴咬,不一會兒就佔了上風,佔領了食物。

一隻螞蟻發現食物,它在用觸角傳遞好消息,告訴夥伴:這裏有好食物,快來吃吶。

幼兒園觀察教案14

活動目的:學習拓印作畫,感知多種材料拓印的不同效果,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各種拓印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觀察春天的樹木,感受春天樹木的特徵。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了?

對了,現在是春天,春姑娘來了,小草變綠了,小花也開了,我們來看看大樹媽媽的樹葉寶寶有沒有回來?(幼兒自由觀察)

教師:請小朋友說說這些樹葉寶寶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顏色的?有多少?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啓發幼兒說出行狀、大小、顏色的不同)

教師小結:小朋友看得真仔細,知道這些樹葉寶寶的顏色和大小不一樣,形狀也不一樣。大樹媽媽和這麼多可愛的樹葉寶寶在一起,她們高興嗎?(高興)但是,這裏還有幾個大樹媽媽正在傷心呢,她們的樹葉寶寶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我們來幫她們找,好嗎?

二、幼兒拓印

1、認識拓印材料。

2、師簡單示範拓印的方法。

3、幼兒作畫。(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拓印)

三、教師講評

樹媽媽今天很開心,她說要謝謝我們小三班的小朋友呢,因爲我們幫她找到了這麼多的樹葉寶寶,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說啊?(不用謝)引導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觀察教案15

 活動目標:發展觀察力、空間思維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乒乓球25個。鑰匙4,硬幣40個,地球儀1個,彈子若干,珠珠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引出主題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你們要不要玩一玩?

二、 玩硬幣

1、(出示硬幣)這是什麼?(硬幣)是什麼形狀的?我們先來玩玩硬幣,玩好後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這樣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範玩,教師總結:把硬幣立起來會朝前後滾動,也會轉,如果不立起來就不會滾。

3、我們再一起玩把硬幣立起來在桌子上轉的方法,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象什麼一樣?

三、 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這是什麼?我們現在來玩乒乓球,玩好後也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誰願意告訴老師剛纔你是怎樣玩乒乓球?教師總結: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個方向滾動的。

四、 摸摸、看看

1、 現在請小朋友摸摸硬幣和乒乓球,然後告訴我摸是去一樣不一樣(請幼兒觸摸然後回答)

2、 硬幣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裏手要圓起來才能抓得住的。

3、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乒乓球和硬幣是不是一樣的(請幼兒觀察然後舉手回答)4、 硬幣看上去只有一個是圓形的,而乒乓球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圓形的(教師展示請幼兒看)5、 原來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摸起來鼓鼓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圓形的形狀是球體(出現"球體"漢字)。

五、 找找

1、 好現在老師給你們很多東西,請你們找找哪些是圓形,哪些是球體,找到後把它放在不同的籃子裏。

2、 教師檢查幼兒操作結果3、 剛纔小朋友在這些玩具中找到了很多球體,那些你們知道除了老師今天帶的外,你們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過拿東西也是球體呢?

六、 小小魔術師請你們做個小小魔術師,把圖片上的球形物體找出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