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

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選擇對孩子進行早教,希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正確的早教方式很重要,切忌踏入誤區,下面分享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

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1

誤區1:忽視“數學敏感期”

孩子在4歲左右會出現一個“數學敏感期”,他們會對數字概念如數、數字、數量關係、排列順序、形體特徵等突然發生極大的興趣,對它們的種種變化有着強烈的求知慾,這標誌着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到來了。

抓住孩子發展發育過程中的敏感期,適時地對幼兒的數學能力進行開發和引導,克服只重知識的灌,輕智力的啓;重數的授予,輕幼兒的思考學習;重機械的記憶,輕啓發引導。

誤區2:學數學等於學算術

在孩子學數學的過程中,不少家長往往脫離了孩子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和意義,有的家長以爲教得越多越好,把數學當成一種死的知識來教;有的家長自以爲讓孩子數100以內的數,背背口訣,做做加減法就行。實際上,學數學的意義在於鍛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幼兒數學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幫助孩子理解數的概念,瞭解簡單的幾何形體,學習事物的空間關係和時間關係,有一些簡單的數學操作技術(如自然測量)等多方面,這幾個方面不分輕重,缺一不可,而且在發展孩子邏輯思維的同時,還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空間想象能力等。

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3:機械訓練,記憶公式

機械訓練能讓家長在短時間內看到明顯的效果,幼兒在表面上也的確能掌握一些具體的數學知識,但他的思維結構並未發生改變,也就是說幼兒並沒有得到實質的發展。

學習數學在於理解,讓孩子真正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掌握數的概念。幼兒學習數學必須藉助材料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生動地呈現在孩子面前,使他們容易理解和掌握。動手操作是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善於結合各種生活小事,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

溫馨提示:巧用家庭數學小遊戲,讓寶寶輕鬆學數學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在吃飯前分碗筷;將豆子和鈕釦等個頭比較小的東西裝入紙盒,家長和孩子各抓出一把,數數看誰的多;也可以用撲克或者骰子等常見的遊戲道具來教孩子學習加減法,讓加法和減法變得有趣而生動。

出去玩的時候,讓孩子數一數過馬路的車輛。家長還可以和孩子玩角色遊戲,如《銀行兌換員》、《水果店老闆》等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兌換、買賣、測量等。

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2

誤區一:入學前不需要進行數學教育,以後可由學校老師教

研究發現:1歲左右是嬰兒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2歲左右是嬰兒計算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錯過關鍵期的培養,也就失去了對數學興趣的培養,孩子入學後學得吃力,甚至厭學或棄學。換言之,被稱之爲“數字腦”的左腦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地開發,那麼喪失的將是孩子的學業和將來。

誤區二:入學前會簡單的數數即可

數字是一種用來表示數的書寫符號,單純地教孩子數數對學習數學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這也就是爲什麼有的孩子能數到100,卻分不清5和7哪個大。也就是說,忽視學前的數學教育,會妨礙孩子數理邏輯思維的發育,將導致孩子缺乏抽象概括的能力,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

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 第2張

誤區三: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形式應由家長決定

你的孩子正在接受什麼樣的數學教育?很多家長的回答是:數數、認圖形、算總數等等。客觀地說,這並不是真正的數學教育,而是父母的知識或想法的移植。幼兒的數學教育應符合其自身的學習特點,否則會阻礙幼兒大腦的開發和使用,導致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決能力的缺失,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匱乏,也必將會被科技大潮所淘汰。

誤區四:學數學就是要學會公式的應用,會算題

幼兒數學教育不僅教會了各種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對問題情境的理解與深入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對孩子的理性的思維品格和思辨能力的培養。忽視或脫離了這一最終目的,那麼造就出的只能是解題的機器,思維的靈活性不強,沒有舉一反三的創新能力。

誤區五:數學太抽象,家庭教育的效果並不明顯

其實,數學就在生活中,如電話號碼、商店購物等,對幼兒的數學教育也可以在生活點滴中進行取得顯著的成效,關鍵是家長要選擇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的教育方法。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認知規律,將數學知識科學地融入到情景動畫和互動遊戲中,讓孩子邊玩邊學,輕鬆自然地愛上數學。

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3

誤區1:學數學 = 學做計算題

曾經有家長(女寶4歲)很納悶——爲什麼我問她:“3個蘋果和2個蘋果放在一起,是幾個蘋果?”她能馬上回答:“是5個蘋果!”但我又問她:“3+2等於幾?”她就不知道了?

老師解釋說,這種情況對於4歲的寶寶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因爲寶寶5歲才能逐步地建立抽象思維。在這之前,寶寶只能依賴形象進行思考,無法把抽象的算式和實際的生活聯繫在一起。

因此,在寶寶對算式產生興趣以前,最好用他熟悉的物品來和他做數學遊戲。此外,還可以讓寶寶練習買東西,在算錢、找錢的過程中形成“數量”的概念,爲下一步學習“算式”打基礎。

誤區2:“瘋玩”沒有意義,不如多上課

正如剛纔所說,寶寶在5歲之前只能依賴形象思考,無法把形象的事物與抽象的符號聯繫在一起。因此,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就是玩,學習的方式也是玩。因此,讓寶寶撒開歡地“瘋玩”,感知事物之間的相似、差別、關聯,都能訓練孩子的數學感覺,尤其是空間感和邏輯感。

孩子早教學數學的誤區有哪些 第3張

反之,如果不讓他玩,而只讓他上課,生硬地講授知識,或許寶貝會把只是複述得頭頭是道,但那也只是鸚鵡學舌罷了,不能明白這些知識究竟是什麼意思。這樣的“學會”是一種“假會”,如果滿足於此,寶寶就很容易因爲不會應用,在小學時成績落後,最終產生自卑感。

誤區3:閱讀跟數學沒什麼關係

許多家長都覺得寶貝很小時就能顯現出“文科生”或“理科生”的跡象——喜歡拆東西、喜歡算數、對故事沒感覺的是“理科生”,喜歡讀故事書、喜歡背詩、對數字不敏感的是“文科生”。這種觀點我們不置可否,但重點是——在幼兒階段,把“閱讀”和“算數”看成毫無關係甚至對立的兩件事,是錯誤的。

許多家長髮現孩子從小學3年級開始,數學成績突然往下掉,應用題成了“老大難”問題。這是因爲孩子並不是不會做題,而是讀不懂題目,或經常漏讀條件——問題竟然出在被認爲屬於“語文”學科的“閱讀能力”上。

孩子的“閱讀能力”差,根本原因是“早期閱讀”的基礎沒有打好——幼兒期讀書少、講故事少,因此無法在小學階段順利過渡到文字閱讀,也不能在閱讀中把握邏輯順序。這樣,不僅是數學,在其他學科,寶貝也很難有長足發展。

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注意培養孩子對口頭語言、書面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親近閱讀,愛上閱讀,這纔是孩子學業和智力騰飛的基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