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

科學意圖:

吹泡泡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遊戲,在幼兒自己喜歡的遊戲中探究,發現,讓每個孩子體驗成功吹出泡泡的神奇與喜悅。使幼兒感到科學活動不在枯燥。

適合班級:

中、大班

材料準備:

鐵絲、鉗子、棉線、自制的泡泡水、大小不同的吸管。

製作方法與步驟:

(1)把鐵絲彎成小勺做成吹泡泡工具(纏上棉線效果更好)。

(2)自制的吹泡泡工具可以做半圓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狀。(見“吹泡泡圖1”)

實驗操作:

(1)讓幼兒用不同大小的吸管自由吹泡泡玩。可以把吸管插入泡泡水中吹氣,會看到泡泡層出不窮地冒出來(見“吹泡泡圖2”);也可以在泡泡水裏蘸一下吸管,然後拿出來把泡泡吹在桌子上,看誰吹的泡泡堅持的時間長;還可以讓幼兒把吸管輕輕地插入泡泡中向裏慢慢吹氣,泡泡會慢慢變大。(見吹泡泡3)

(2)讓幼兒用自制工具吹泡泡玩,比比誰的泡泡最大。

教師指導建議:

● 提醒幼兒注意觀察:雖然自制的吹泡泡工具形狀不同,但是吹出來的泡泡卻都是圓形的。

● 引導幼兒觀察吹泡泡工具的共同特點:有孔或者有縫隙。

拓展與替代:

◆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和工具能吹出泡泡,例如:蒼蠅拍、漏勺、鞋刷等。

◆ 嘗試將生活中的其他材料變成吹泡泡工具,如在樹葉上穿孔等。

知識

泡泡的形成是一個充氣的過程,所以泡泡的內氣壓略大於外氣壓,由於內氣壓有向外的力,且在各個方向上都有;加上泡泡這種物質的“柔軟”程度,要使得這些力最後能夠達到平衡,只有球狀才能滿足條件。所以不管什麼形狀的吹泡工具,吹出來的泡泡看似都是圓的。而上面的情況是在球形足夠小的時候的理想情況,實際上一個球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觸到的大氣壓力不一樣,同時它本身有重量,所以這個球形並不完美。換言之,如果泡泡足夠大,它就會顯得很扁。 此外,吹出來的泡泡大小與吹的力量、吹具等因素有關。

活動反思:

吹泡泡是每個人童年最美好的回憶,看着五彩繽紛,隨風飛揚的泡泡,心情不由變得舒暢起來,而現在的孩子們也對泡泡充滿了興趣,根據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生成爲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培養他們探索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2

幼兒喜歡聽故事,通過聽故事,能養成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講故事時,要換方式多講幾遍,激發幼兒傾聽的積極性。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掛圖,結果發現有的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可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提問中,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提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忽視了到小班的水平,提了一些不容易或者說根本回答不上的問題,其實作爲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請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啓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3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爲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爲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時,提了一個教不醫回答的問題,我說:阿文在午睡的時候悄悄的對小毯子說了什麼?對於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爲問的句子什麼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於幼兒都不知道。其實作爲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師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啓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4

可以說蛋是幼兒非常熟悉的一樣東西,他們經常吃蛋,也對蛋有着濃厚的興趣。圓溜溜的蛋特別惹人喜愛,會滾、會轉;薄薄的蛋殼一不小心,就會破碎;圓圓的蛋裏還會孵出小雞……一隻只蛋就是一個個祕密。1、爲了探尋更多關於蛋的祕密,我們開展了科學活動《彩蛋在哪裏》。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分組的教學形式,活動的目標是讓孩子認識上下、裏外等不同方位,並嘗試運用方位詞描述彩蛋的位置。

活動開始我以扮演小兔角色導入,並以小兔的口吻告訴小朋友,今天我帶來了很多的蛋,並一一出示自制彩蛋的圖片,請幼兒說說你們知道這些是什麼蛋嗎?孩子們有的說“這是黃色的蛋”有的說“這是紅色的蛋”有的說“不對不對有紅色還有黃色還有蘭色”有的說“蛋上還畫了畫”我說對呀,這些蛋上有好看的顏色還有好看的畫,我們就給這些蛋取個好聽的名字叫“彩蛋”。

2、認識了彩蛋,活動第二環節我就以小兔角色告訴幼兒,我要和大家玩一個找彩蛋的遊戲,我把彩蛋都藏了起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我都把蛋藏到了哪裏。隨後我出示了掛圖,請幼兒觀察,再說說。有的孩子說在袋子裏、有的說在籃子裏、有的說在花盆裏、有的說在櫃子上、有的說在電燈上、有的說在報紙下有的說籃子外也有,等等,我發現孩子們對方位詞的瞭解和掌握還是很不錯的,但語句的表述不夠完整,所以在孩子們回答時我就及時引導孩子把話說完整。

3、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出示了一個箱子,請幼兒猜猜裏面會是什麼呢?孩子們說什麼的都有,由於是小班化教學,人數相對少,我就請孩子一個一個把手伸進箱子裏去感受一下,這時就有孩子說“老師是圓圓的東西”其他孩子也說“是圓圓的東西”我說“圓圓的那是什麼東西呢”?馬上就有孩子想到了“是雞蛋”,“是彩蛋”於是我請孩子們一個人摸一個,真的是彩蛋,我讓孩子們自己說說自己的彩蛋是什麼顏色的,並和傍邊的孩子比一比誰的彩蛋大,誰的彩蛋小,孩子們說的不亦樂乎。讓孩子們自己去感受、體驗、理解,從中獲得知識和快樂。

4、活動的第四環節是藏彩蛋,在第一次分組教學中,我採用了讓一半孩子藏,一半孩子找的遊戲方式,我發現孩子藏的地方過於簡單,而且有的孩子喜歡藏到一起,比如有的藏在桌子下,有幾個藏在美工區的架子上,藏的地方很單一,藏的也不夠好,找的孩子很容易就找到了。經過反思,在第二次教學時,我採用了讓所有孩子都去藏,我來找的方式,我告訴他們可以藏的地方很多,要藏的好一點,不要讓我一下子就找到了,還有我找到誰藏的彩蛋,誰就要告訴我,你把你的彩蛋藏在哪?遊戲開始,我蒙上了眼睛,孩子們在教室裏熱鬧的藏起蛋來了,不時聽到孩子說“我藏好了,我也藏好了”我請藏好的孩子回到座位,等大家都藏好後,我故做神祕的開始找蛋了,奇怪了,孩子們一個人都沒有聲音,看得出他們真擔心我會找到他們的彩蛋。在尋找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藏的地方真多,有的放在了門後、有的放在了我們的保溫箱裏、保溫箱外,有的放在了盒子裏,有的放在了桌子底下、有的用衣服蓋着、有的放在了放藥的籃子裏等等。讓我費了不少的勁。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5

教學活動《小不點兒》是小班主題《小不點兒》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小不點兒》講述了小猴子、小老鼠去尋找比自己更小的小動物的過程,而只有小小甲蟲雖然很小,卻一點也不自卑,它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長大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故事中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利於對幼兒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爲:

1、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感知物體有大小之分。2、能以樂觀、自信的態度期盼自己長大。

 活動過程:

一、 欣賞故事

1、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並引導幼兒猜測,師:小小老鼠能不能找到比它還小的動物?猜猜它會碰到誰?

2、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提問:小小甲蟲去找比它還小的動物了嗎?

3、引導幼兒學一學小甲蟲說的話和做的動作。

二、 說說自己

師:有沒有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當別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你們是生氣還是高興?你們這些小不點兒有哪些本領?

三、 小朋友長大了

引導幼兒觀看幼兒操作材料4畫面1和2,介紹一位小朋友長大的過程。

 活動延伸:按照大小不同給小動物歸類。

 活動反思:

 目標達成情況:

通過故事欣賞,幼兒能夠通過視覺比較,區分出動物的大小,知道不同動物的身體大小是不同的。幼兒有一定的自我意識,能說出自己某些方面的成長。

 活動環節反思:

第一環節:故事以小動物爲主角,幼兒很感興趣。幼兒能夠比較專注地傾聽故事,願意思考猜測,在欣賞故事的時候很投入,並能隨着故事的思路來思考,能猜測故事中可能出現的小動物。幼兒對於“小不點兒”的稱呼感到很好笑、很有趣。

第二環節:在描述自己的本領的時候,幼兒能講述出自己在幼兒園和家裏學會的一些本領,比如:學會了唱歌、學會了脫衣服、學會了拼圖、學會了關電視機等。有些幼兒已經學會的本領,有的孩子還不會用恰當的詞彙和語句表述出來。需要老師進行提示、講解。

第三環節:通過教師的講述和畫面欣賞,幼兒知道了每個人都是從小開始慢慢長大的,能學會越來越多的本領。

延伸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進行操作、分類和粘貼,鞏固了對動物大小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6

我們傳統的音樂教育認識卻不是這樣,我們的課程一直是把通過學習歌唱和樂理以及相關的.音樂技巧和能力作爲 音樂課教學 的手段和目標,目光集中在如何學得好上。奧爾夫認爲: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慾望,並通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啓發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力,而表現得好不好則不是追求的最終目標。

通過學習後深深感覺到老師 與孩子一道學習、表演,讓課程更有樂趣和意義。 學生在課堂上一“動”起來,氣氛就活躍多了。學生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音樂性的“動”,必然沉浸在一種遊戲般的歡快之中,他們在不知不覺地接受着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

奧爾夫音樂的最大特點是關注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開發,在這樣的學習中,孩子不會把學音樂當成一種負擔或功利,而會全心身地投入到音樂世界中來,用他們肢體、語言、樂器自由地演繹,以獨特的方式抒發內心世界。當音樂成爲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對樂理、樂感、表演、演奏以及語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輕鬆愉快了許多。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7

爲了探討有效的韻律活動教學方法,我園對大班韻律活動《花兒朵朵》進行了研討。教師A和B分別承擔了執教任務,她們都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爲:熟悉音樂,充分感受音樂的韻律美,能用動作大膽表現音樂。但不同的是:教師A要求幼兒動作協調、整齊、優美,教師B要求幼兒動作生動、有趣、有創意。教師A不但給每個幼兒準備了色彩豔麗的胸飾,還將自己裝扮成春姑娘。教師A以一個“風擺楊柳”的造型開始了她的教學,她宛如導演般鎮定自若地指揮着幼兒進行模仿、跳躍。教師B沒有準備任何道具,活動一開始她就要求幼兒認真傾聽音樂,讓幼兒回答“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並要求幼兒自由結伴,討論如何將音樂編成故事,以及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故事;她還啓發幼兒如何用簡單的線、點、圈等符號記錄動作,製成簡單的圖譜,並引導幼兒根據圖譜自由表現動作。

分析:教師B的教學雖然沒有教師A的華美、炫目,但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思維活躍,表現積極,且創編動作和繪製圖譜充分發揮了幼兒創造的天賦,提升了幼兒的音樂素養,真正體現了韻律活動的教學價值。

思考一、尋求靈活的教學方法,打破機械的教學模式

在韻律活動中,教師往往把現成的舞蹈作品教給幼兒,較少注重幼兒主動性、創造性的培養。教師所重視的往往是幼兒技能的訓練,所採用的常常是“示範一模仿一練習”這樣一種機械固定的教學模式。這既忽略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略了幼兒的創造性表現,還違背了音樂教育要盡音樂藝術之可能、發揮音樂之優勢來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在《花兒朵朵》韻律活動中,教師B的教學方法不拘一格。在充分了解幼兒的基礎上,她採取了替換法、聯想法、遊戲學習法、圖譜表現法、多通道參與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教師B用圖譜表現法將複雜、枯燥的舞蹈教學變得簡單化、直觀化、形象化,便利了幼兒的學習。如她啓發幼兒用能理解的符號,把複雜的隊形簡化成一目瞭然的“圖譜”,使幼兒根據圖譜學習集體舞,並讓幼兒分組使用圖譜創編各種隊形,從而使幼兒在主動探索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思考二、樹立注重過程的教育理念,摒棄注重結果的功利思想

在韻律活動中,有些教師往往追求舞蹈動作的整齊、規範、統一,而忽視了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教師A就將本應是幼兒創造性表現的活動降格爲機械的訓練活動,使幼兒在被動的服從中喪失了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其實,幼兒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因爲做的過程給幼兒帶來了無比的滿足和精力的釋放,幼兒的許多創造性行爲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教師B的做法恰恰適應了幼兒的這一需求,調動了幼兒的積極主動性,激發了幼兒創造的潛能。可見,在韻律活動中,教師不能過多注視其結果,而忽視活動中幼兒創意的表現。也許,幼兒的表現是凌亂的、幼稚的,但卻是幼兒創造火花的閃現,需要教師及時捕捉和細心呵護,使之燃燒得更亮、更旺。

思考三、培養源於內部的探究興趣,淡化過分強調的外部刺激

在韻律活動中,教師不必過多地注重外部的新穎刺激,以免養成幼兒的依賴性,一旦刺激消失,幼兒便無創造興趣可言。教師應儘可能地激發幼兒內部的對活動探究的興趣,並接納每一個幼兒不同的、多元的、可變的、有相當自由度的創意。如在大班韻律活動《爆米花》中,教師啓發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粒米。在微波爐中變熱、膨脹,接着讓“米粒”和“米粒”之間互相碰撞、翻滾、旋轉,最後,“爆米花”在翻騰中聽到音樂的結束拍。立即保持造型靜止不動。這節韻律活動教學雖然沒有新穎有趣的教具,但卻始終使幼兒興趣盎然,長久地專注於舞蹈動作的創編,尤其是表現米粒之間的動作時,幾乎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誇張的舞蹈動作。這種源於幼兒內部的探究、創造興趣,既能讓幼兒深入到韻律活動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和動作的趣味,又能產生積極的內部需求,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8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爲重要部分。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爲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並要注意方式的變換,培養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媽媽下班了》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掛圖,發現有些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一般講第一遍故事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媽媽下班了》時,提了一個較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對於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爲問的句子的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於幼兒都不知道。其實作爲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每個幼兒能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使幼兒很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啓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提高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9

實錄:

我班孩子對男孩和女孩的概念並不是非常清楚,尤其是這幾個年齡小的寶寶,幾乎是答非所問,常常逗得我又好氣又好笑,活動中通過圖片和愉快的遊戲讓幼兒掌握男孩女孩的外貌特徵;通過觀察男孩女孩如廁圖和認識男女衛生間標誌強化幼兒的性別意識;通過操作遊戲"送禮物"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進一步瞭解自我。活動中,我分別出示了一張男孩圖和一張女孩圖,寶寶們都知道誰是男孩誰是女孩,可是當我問一個小朋友時,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的時候,他居然給了我一個相反的答案。也有很多小朋友雖然知道男孩和女孩,但當我問道男孩女孩有什麼不一樣時,沒有孩子告訴我。幼兒能力比較弱,一下子說不出男孩女孩的不同,我引導幼兒從上到下有序觀察,通過有序觀察比較幼兒掌握了男孩女孩的外貌特徵。我讓幼兒認識了平時生活中常見的男女衛生間標誌,這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也強化了幼兒的性別意識。我又藉助於簡單的兒歌告訴他們:男孩女孩不一樣,男孩子頭髮短,女孩頭髮長,男孩穿褲子,女孩穿裙子,男孩小便站,女孩小便蹲,男孩女孩不一樣。也通過歌曲對唱的方式加深孩子的認識,本次活動大部分的幼兒可以正確地辨別自己的性別。

優缺點:

小班幼兒好奇心強,好模仿,在平時帶班過程中常常發現幼兒對異性如廁方式十分好奇,有的還模仿異性同伴小便。這說明幼兒對自己與異性同伴的不同已產生好奇,所以在此階段引導孩子認識男孩女孩有必要。當孩子一下子說不出男孩女孩的不同時,如果我能夠引導幼兒從上到下有序觀察,通過有序觀察比較幼兒掌握了男孩女孩的外貌特徵,相信既是個方法,更是一種策略。在體驗環節,我通過組織開展活動讓孩子與好朋友講述男孩子與女孩子的差別,從課堂到生活,從而指導生活,並對自己的真實生活進行觀察、感受、體驗、反思,從而與現實生活接軌起來,體現迴歸生活的理念,在回到課堂,利用更形象的錄像給孩子觀看,引導孩子認識男孩子與女孩子的不同,相信孩子會更專注。

建議: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幼兒,爲每個幼兒的充分活動提供機會條件和充足的豐富材料,以保證每個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需要。我使用的大圖片教具只能給部分幼兒提供操作的機會,沒有上來操作的幼兒一下子就感到很失望,積極性也降低了,所以在材料提供上要考慮得更周到些,給每個孩子以機會。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小動物愛吃的食物;

2、喜歡運用有節奏的語言表現小動物的叫聲和食物。

3、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小鴨、小貓、小雞、黃狗動物頭飾若干,小魚、小蟲、老鼠、骨頭圖片若干。

2、不透明的口袋一個;森林的背景圖一張。

活動過程:

1、遊戲:小動物來做客

老師帶小雞的頭飾,模仿小雞的動作走出來“誰來了?”“小雞怎樣叫?”“小雞喜歡吃什麼?”

幼兒和老師(雞媽媽)一起走,捉蟲子吃;老師有節奏的說:“小小雞,嘰嘰嘰,吃什麼,吃小蟲”;將小蟲子的圖片貼在小雞的旁邊。

以此類推,老師扮演不同的小動物走出來, 和幼兒一起模仿動物的動作、叫聲;並運用有節奏的語言進行表述)。

2、遊戲:摸口袋

老師把小動物的頭飾裝在口袋裏,讓幼兒請出後,老師根據圖上的動物問怎樣叫,喜歡吃什麼?然後請小動物吃東西。

3、遊戲:我們大家一起玩

請幼兒自己選一種動物的頭飾,聽動物的叫聲,模仿的動作,去找喜歡的食物吃(活動室周圍放若干動物圖片)。

4、將幼兒的話編成兒歌:

今天,你們都會說什麼動物吃什麼了,老師把你們說的話變成了一首兒歌,你們聽:

小鴨子,嘎嘎嘎,吃什麼,吃小魚;

小小雞,嘰嘰嘰,吃什麼,吃小蟲;

小花貓,喵喵喵,吃什麼,吃老鼠;

小黃狗,汪汪汪,吃什麼,吃骨頭。”

《什麼動物吃什麼》反思:

幼兒對動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孩子是非常喜歡小動物的,他們眼中的動物是他們的好朋友。所以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小動物吃什麼這一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了小朋友喜歡的頭飾,讓他們在初步掌握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小動物愛吃的食物後,讓他們自己扮演小動物參與遊戲,加深鞏固知識。由於所學小動物較多,情節有點重複,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利用電腦,將小動物吃什麼設制了動畫的形式,提高幼兒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1

春天來了,由於氣候的原因又到了疾病傳播的高發期,我們班有些孩子抵抗力比較差,再加上天氣變化無常,孩子們活動量一天天增大,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很容易生病。近段時間,班上服藥的孩子明顯增多了,到了中午,我們請帶藥的寶寶倒水喝藥,有的小朋友就會說:“我帶藥的,我帶藥的。”聽得讓人感覺自己帶要來了還有點沾沾自喜。有些小朋友甚至不到幼兒園來了。小朋友們總是會跑過來問老師:今天XXX怎麼沒有來幼兒園呀?面對這種種現象和問題,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寶寶生病了》。引導幼兒瞭解一些流感時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症狀,以及預防流感的簡單知識。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本來的設計意圖是藉助身邊的有效資源:最近總是有小朋友缺席不上幼兒園,來讓幼兒探討爲什麼這些小朋友沒有來幼兒園,讓幼兒進行大膽猜想可能的原因(家中有事,生病了),但非常湊巧的是今天全班幼兒都到齊了,沒有人缺席,所以我只好隨即將教案改成前兩天有小朋友沒有來上幼兒園,你們知道是爲什麼嗎?

第二環節:針對小朋友說出的原因:感冒生病了,我隨即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感冒了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得了感冒該怎麼辦呢?我們怎樣預防感冒呢?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都會說出其中的一二,針對幼兒的回答,我會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對於感冒了怎麼辦?小朋友都知道可以打針吃藥,但他們對“藥是爲了治病而喝,不能隨便吃藥。”這一概念的理解不夠清楚。吃藥是爲了讓病好得更快,但卻不能多吃,吃多了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對於如何預防感冒?小朋友們知道熱了要脫衣,冷了要穿衣服,但對“多做運動有益健康,可以使身體更強壯。”的認識卻比較淺,他們想不出來。另外我還設置了“對生病的同伴說說關心話”這一環節,引導幼兒關心生病的小朋友,培養幼兒從小擁有一顆愛心。

第三環節:拓展春季其他傳染病知識,幫助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春季傳染病以及這些傳染病的體徵,會出現的症狀等。另外,針對最近附近幼兒園出現水痘、手足口病爆發的事件,告知幼兒儘量少在小區內玩耍,如果在小區內的滑滑梯等場所玩過,回家之後一定要記得用肥皂洗手,清楚病菌。

不足:師幼互動不多,教師講得比較多,幼兒說得少。課堂氣氛不活躍。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2

一、教學內容的反思

剛開始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準備並不是很充分,沒有對教學內容做深入分析,沒有考慮所設計的活動哪些有助於達到教學目標,哪些是輔助完成教學目標的。通過周老師、王老師的細心指導,我充分認識到這是給小班孩子上的一節課,應該符合小班孩子的身心發展需要,對此我纔對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有了以下定位,教學目標逐漸提高難度:

1、帶領孩子初步嘗試“一物多玩” 鼓勵幼兒想出抱枕的多種玩法。

2、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培養幼兒參與體育遊戲的興趣。

重點: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難點:初步嘗試一物多玩,鼓勵幼兒想出抱枕的多種玩法。

在上課內容上,我設計了熱身活動、嘗試一物多玩、集體遊戲、放鬆活動四個環節,相對來說這四個環節還算比較完整,但環節過渡上設計不夠充分。

二、教學過程方面

先簡述一下活動流程:上這節課前,我帶領幼兒脫下小鞋子,進入到活動室和地上的“抱枕寶寶”打招呼,以抱枕寶寶想和小朋友成爲好朋友爲契機,讓幼兒拿起抱枕和抱枕做操,做完操之後,讓幼兒坐在抱枕上,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可以怎麼和抱枕玩遊戲,幼兒上臺展示,肯定幼兒的玩法,並對幼兒玩法做出恰當點評,帶領幼兒一塊玩抱枕,並給出幼兒幾種玩法,帶領幼兒一塊玩,幼兒做到抱枕上休息老師提問,一個小朋友可以這樣玩,多個小朋友在一起,還能怎麼玩,進行小組探究幼兒分散遊戲,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玩法,老師與幼兒都來玩一玩,幼兒休息深呼吸一下,吸收新鮮空氣。天氣很好,集體遊戲,外出郊遊遇到小河,鼓勵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過河,搭小橋過河,過完小河爬小山,要下雨了,用抱枕當雨傘趕快回家,回家途中遇到來時的小河,鼓勵幼兒再次發動腦筋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過河啊,劃小船過河,順利回家之後,坐在抱枕上總結今天的活動,然後做放鬆活動。

以上就是這節課的活動流程,經過這節課,我感覺並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嘗試一物多玩時,沒有很好的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在本節課的重點沒有突出出來,也沒有充分講解出難點應該怎麼克服,鍛鍊孩子靈活性和協調性時,沒有對孩子提出活動要求,沒有及時給孩子指導,鍛鍊針對性不強。感覺整節課都是在教,孩子學習的時間很少,沒有給孩子充分思考的機會。在課堂上,沒有做到很好的關注幼兒課堂表現,不能及時根據將幼兒表現作出調整。在上課時,對教案几處內容作了調整,出去郊遊時添加了交通規則的學習,過小河之後增加了爬小山,在郊遊路上、過小橋、爬小山時組織幼兒按順序進行,感覺增加的這幾個環節還算可以。

三、教學策略方面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感覺沒有很好的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在模仿女老師講課,對孩子說話輕聲細語,沒有充分展示出男老師在講課時的應有的特點,在以後的課堂上我會多加註意,少一些模仿,多一些自然。另外在整堂課中,沒有很好的關注幼兒的表現,僅僅是機械的複述教案內容,對幼兒關注少之又少,這樣就導致了上課時沒有及時的對某些幼兒的反應作出反饋。在以後的教學當中我應當講教案爛熟於心,做到隨機應變,眼睛多看孩子們,多注意觀察孩子們的反應,做到以孩子爲中心。

設計這節課是本來是想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孩子自由思考想像的,結果上課時一提出問題就希望孩子馬上解答,孩子一沒有聲音時,自己先沉不住氣了方寸大亂,着急着替孩子說出答案,把孩子思考學習的機會給剝奪了,顯得整節課很急躁,沉不住氣。據此在以後的課堂上我會多注意等待,學會等待,給孩子充足的時間思考,給孩子提問題讓孩子們思考時,自己也不能閒着,應該結合這節課孩子實際反應思考一下孩子會怎麼作答,如果孩子長時間沒有反應,就應該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提的問題有問題,問題是否準確,問題是不是太空洞了,讓孩子無從回答,不知道老師到底想問什麼,這個時候就應該追問,將問題具體化讓問題簡單一點,在孩子作出回答之後也應該及時對孩子的回答做出思考,孩子的回答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不是正確的結果的話應該繼續往下追問往正確結果上引導,不斷提示幼兒直至說出正確結果。要是幼兒實在想不出來再給幼兒說答案。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3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繫,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2、在教

師幫助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3、要求幼兒在集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積極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非常感

興趣,下面,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但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爲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可以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在誇張一點,還可以請配班老師跟幼兒一起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4

轉眼一個月立刻就要過去了,回顧這一個月來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頭。

時光飛轉,作爲一名新教師,由於缺乏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顧此失彼,手忙腳亂。所以,平時除了下苦功夫,認真備好課以外,還要不斷向其他老師學習討教經驗,在教育幼兒的同時,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

下面是我就這一個月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所做的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剛從家庭走向新環境,對繪畫幾乎是一無所知,發展水平只是一個“塗鴉期”。比如,我在第三週上的“神奇的筆”(繪畫)一課時,讓幼兒爲一隻氣球塗色,開始時大家興趣都很高,但是由於他們不清楚就應如何塗色,雖然老師示範過,但他們不懂得如何運用色彩,有的用各種顏色在氣球上東一根、西一根畫,有的索性畫在氣球外面……針對這種狀況,我認爲老師千萬不能急於求成,不必強調幼兒畫的好不好、像不像。這樣會讓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我們就應去引導、呵護和培養他們。比如給氣球塗色時,小朋友常常把顏色塗到輪廓外面去,這時候老師就應引導孩子儘量注意不要塗到氣球的外面去,因爲不留意塗到外面去了,氣球就會“嘭”的一聲爆掉了。這樣說小朋友都開心的笑了。在塗色的時候都格外的留意了。所以我覺得老師在培養幼兒繪畫時,首先要從興趣出發,調動他們的用心性,然後再教育指導他們該怎樣畫纔會更好看。

幼兒的繪畫潛能是多樣的,思維空間是廣闊的,所以老師在和幼兒一起觀賞自己的作品、講評自己的作品時,就應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勵的語言,對他們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認可。即使畫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揚再推薦。比如爲氣球塗色時,朱小楠小朋友塗得很不均勻,而且也只是塗了一小部分,這時我就對她說:“我覺得你塗的很漂亮,但你看那裏還是白白的紙,我覺得如果你把它都塗滿了,必須會更漂亮的,你覺得呢”朱小楠小朋友聽了我的話,點點頭繼續塗了起來。

其實每個幼兒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畫家,老師就應尊重每個幼兒,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世界有多大,幼兒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寬,幼兒創造的天地就有多寬”。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責怪批評幼兒的不對、不足之處,只會使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磨滅他們的用心性,抑制他們的情感,這樣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諧健康的發展。

“爲了一切孩子,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一切”,作爲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要有一種健康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心境去引導每個孩子,用愛心職責心去滋潤每個孩子的心。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5

本學期的課程已經結束了,我回想這一年來的教學效果,不僅僅孩子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也在孩子們身上讀懂、學會了很多。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學會了傾聽。過去,應對吵吵鬧鬧的孩子,以及他們沒完沒了的告狀,我總是簡單地說:“我明白了。”直到有一次,主角互換了,我才領悟到我的不恰當,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不耐心。有一節課,導入部分是猜謎,謎面部分還沒說完,一位小朋友就得意洋洋地說:“我早就明白了。”雖然他表現了自我的聰明,但他的不禮貌,不尊重別人,卻讓我心裏不好受。

由此及彼,我檢討了自我,試着改變,學會傾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朋友編故事、講故事時,我總要說:“之後呢?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之後怎樣樣啦?”在我的啓發下,孩子們表現的十分出色,逐步樹立了對自我語言表達本事的信心。

我想,每一個孩子都像一顆小草,每棵小草上都有露珠,在太陽底下,每顆露珠都會發光。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