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八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八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集錦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在故事情境中萌發瞭解自己身高的願望。

2. 在簡單的量一量、比一比中發現自己長高了,體驗長大的快樂。

3. 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4.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 課件《小熊想長高》,故事《小熊想長高》。

2. 測量幼兒身高的標尺。

3. 課件創設好活動室環境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關鍵提問:

1. 爲什麼小熊的鞋子和衣服都變小了?

2. 你們有沒有長高?

二、探索體驗

1. 第一次體驗:瞭解自己去年的身高。

問:(1)請你們分別找找自己的照片,看一看自己去年有多高?

(2)老師這裏有一把大尺,尺上面的彩色線條表示什麼?

2.第二次體驗:量量自己現在的身高。

問:大家是不是比去年高了?我們再來量一量,看看自己現在有多高?

(1) 師幼個別示範測量方法,並用兒歌小結測量方法。

(2) 幼兒示範測量方法。

(3) 自由結伴,測量身高。

3.分享交流。

問:(1)現在你有多高?比原先長高了嗎?

(2)找找現在班裏誰最高。

三、故事延伸

1.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熊和他的媽媽想了什麼辦法?

2.爲什麼小熊用小樹來量身高會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矮?這是怎麼回事啊?

反思

一、 本次活動設計體現層層遞進

活動的三大環節(故事導入——探索體驗——故事延伸)設計巧妙,層層遞進。首先通過故事中的問題,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產生對身高“量一量、比一比”的願望;在探索體驗環節中,幼兒通過兩次遞進方式的體驗,既獲得了長高的快樂體驗,又積累了正確的測量方法,活動目標達成度較好;在故事延伸的第三環節,用“問題”的形式,留下後續探索的引子,體現了探究活動由淺入深的特點。

二、 細節處理體現逐步推進

第二環節“探索體驗”部分的細節處理較爲適宜。先後兩次讓幼兒體驗自己長高了,無論是內容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都體現了“遞進”。讓幼兒運用他們喜歡的水果標尺進行測量,既讓他們學習了測量的方法,又體驗到自已長高了,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實現了活動目標。從活動現場我們也可以看出,幼兒的測量經驗積累有序、逐步遞進中,凸顯了科學活動的價值。

三、 需要調整的策略

第三個環節“故事延伸”部分,教師不易過多地擔心因幼兒情緒高漲而影響班級常規,要善於抓住幼兒的探索興趣,及時提問,如繼續尋找測量參照物測量自己的身高等,引起幼兒進一步思考和探索。不可在平時的區角活動中,爲幼兒提供和“長高”有關的書籍、故事錄音,讓幼兒能圍繞主題繼續探索;也可保留“比比誰長高了”的環境佈置,以供幼兒再次體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左、右手名稱,知道許多事情需要兩隻手共同完成。

2、通過“圖+文”方式引導幼兒認字,初步培養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大膽表述的能力以及耐心傾聽的習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左右手圖片及漢字,“圖+文”字條四張,圖片四幅,人手兩個紅黃圓形貼紙、一張白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小朋友,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老師伸出雙手)。(幼:都有手)

“對,都有手,有幾隻手?”(幼:有兩隻手)

2、師:對,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兩隻手,這兩隻手啊跟我們小朋友跟徐老師一樣都有它們的名字。(出示手卡片)“誰知道它們叫什麼?”(幼:左手和右手)

3、 師出示漢字卡片(左手 右手)並貼在相應的手的位置,說:“對了,這兩隻手都有它們的名字,它們的名字就叫左手(綠色)和右手(紅色)。

4、 師:知道它們的名字了嗎?小朋友請看,這個紅顏色字寫着的靠着這一邊的手,我們小朋友拿出來,哦,這隻手,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右手。

5、 師:小朋友,徐老師在這桌子邊上貼了紅點點,是不是給你們那個叫右手的手背上貼一個紅點點。(交代要求:動作要輕、要快)(老師也貼上紅點點)

6、 貼好後,師:舉起來吧,給後面的客人老師也看到。好,剛纔你們給它貼上紅點點的那隻手叫什麼名字啊?(幼:右手)

7、 師:對,叫右手。好,那麼還有一隻手,這個綠顏色的它的名字叫什麼?(幼:左手)

8、 師:趕快給你們那個叫左手的手也貼上一個綠點點。(交代要求:動作要輕、要快)(老師也貼上綠點點)

9、 師:哦,都貼好了嗎?給我看看,真棒!好,接下來我們來做個遊戲,把你們的兩隻手都藏起來,(幼兒把手藏後面)把你們那個叫右手的手請出來。(幼兒伸出右手)

10、師:啊,右手出來了,把它藏回去,把你們那個叫左手的手請出來。(幼兒伸出左手)

11、師:哦,對了,都有了。好,現在把你們的兩隻手都藏回去吧。

12、教師小結:我們知道了,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叫右手,一隻叫左手,今天,徐老師就來和小朋友講一個“左手和右手”的好玩的事情給你們聽聽好嗎?

二、基本部分。

1、師: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右手對左手說:“我的本領比你大,我什麼事情都會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右手它說自己會做哪些事好嗎?

2、老師出示圖夾文1。

師:右手說:“我會拿筷子吃飯。右手說什麼?”。(幼兒回答能力差點的幼兒)。

師: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你是怎麼知道這一句話是:我會拿筷子吃飯的?(幼兒回答如:我認識字)

師:哦,有幾個小朋友認得字,那麼不認識字的小朋友,怎麼知道它說是:“我會拿筷子吃飯的”,可以從那裏看出來?(幼:圖畫)

師:哦,看圖畫,哪裏有圖畫?告訴我。(幼兒回答)

師:手指筷子圖:這個圖告訴我們什麼呀?(幼:一雙筷子)

師:對了,這是筷子,看到這裏,我們就可以猜了,拿筷子幹什麼呀?(幼:吃飯)這雙筷子就告訴我們這個圖前面兩個字是:筷子

3、教師小結:右手說:我的本領很大,什麼事情都會做,我會拿筷子吃飯。

4、老師出示圖夾文2。

師:它又說了,還會做什麼?(幼兒自由說說)

師:真聰明!他是怎麼說的?跟着他一起說說看。(師幼集體讀一遍)

師:哪裏告訴我們是剪刀?(幼兒說說)師:哦,這裏有一把喀嚓咔嚓的剪刀。那麼哪兩個字是剪刀?誰能夠大聲地告訴我?(幼兒回答)前面兩個還是後面兩個?哦,徐老師告訴小朋友哦,這個剪刀的前面兩個字叫剪刀,一起說說看。

5、老師出示圖夾文3

師:它又說,還會做什麼?

6、老師出示圖夾文4

師:最後,它又說了,它還會做什麼?

7、師:今天,徐老師在這裏跟小朋友介紹一個字,你看這裏都有這個字,是什麼字?(幼:拿)拿東西要靠什麼呀?(手)對,拿東西要靠手,所以它上面都有一個手字,這就叫拿字,讀一遍。

8、師:剛纔呀,右手對左手說了好多話,我們把右手說的話一起來說說看。(幼兒讀)

9、提要求:要神氣!讓我看看神氣不神氣!(再讀一遍)

三、結束部分。

1、師:右手啊,這麼驕傲地對左手說:“我會做這麼多事,你沒有用!左手啊一聽右手說它沒有用,生氣了,它就說:“你說我沒用,那我就縮進衣袖裏去吧。”

2、師:什麼叫縮進衣袖裏,誰知道?(幼兒自由討論)請一幼兒示範,集體學。

3、師:左手啊,就縮進衣袖裏去了,左手縮進衣袖裏去了以後,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小朋友來看看。

4、教師出示各種圖片:飯碗打翻了 紙頭吹走了 皮球滾掉了 字寫歪了

師:小朋友想想看,左手縮進衣袖了,右手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幼兒自由說說)猜一猜,發生了什麼事?你想說那張?

5、教師小結:好,剛纔我們小朋友看了這幾張圖片知道了,左手說:“你說我沒用,我就縮進衣袖裏去吧。於是就發生了:飯碗打翻了 紙頭吹走了 皮球滾掉了 字寫歪了

6、師: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你們說說看,爲什麼?

7、教師小結:原來好多事情都是左手和右手要一起互相幫助才能做好,對嗎?

四、延伸部分。

1、師:好,那麼接下來,徐老師想問問小朋友看了,你們平時會用兩隻手做什麼事情呢?想一想,大聲回答我,你們會做嗎?(幼:會,並自由說說)

2、師:好,現在徐老師不要你們說了,我在桌子上爲你們準備了一些紙和一些筆,你們到邊上想一想,你們的兩隻手會做什麼事?自己去用記號筆隨便怎樣畫一畫。呆會兒上來爲大家大聲介紹,比比誰的兩隻手會做的事情最多。

3、幼兒繪畫過程。(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逐一介紹作品。

5、教師小結:好,小朋友你把你們的紙阿上面都畫了好多“我用我的手會做的事情”徐老師也希望我們的小朋友的兩隻手越來越靈巧、越來越能幹!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利用圖夾文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在過程中沒有強調孩子認識這些字,而是注重語言對孩子的刺激,如“拿”字是兩隻手合起來拿東西,通過這樣的解釋,培養孩子從小對閱讀的興趣。最後讓幼兒用筆畫一畫這一環節,是讓幼兒把要表達的語言轉化成一種符號,然後在轉化成語言,這樣對孩子的思維發展非常好。就像某名人說的:孩子的成長依靠一百種語言。語言教育改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以前的語言我們只要求單純的書面語言,發展到現在強調並重視孩子聽說能力的培養,注重孩子在一日活動種語言的應用,一直到現在把閱讀教育作爲幼兒語言培養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

通過讓幼兒留意秋天的變化,認真觀察秋天的模樣,感受秋天的美麗,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探索新知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求知慾,滿足幼兒的需求。

活動目標:

一、觀察、發現、探索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麗。

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能有表情的朗讀詩歌。

活動準備:

頭飾、錄音機、磁帶、圖片、實物(小兔)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活動

1、出示小兔:小兔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小兔非常願意和你們交個朋友,你們願意嗎?小兔在來的路上跟我說:樹葉落了,果子熟了,叔叔們在忙着摘果子,割稻子,小兔說這是秋天到了,它說秋天是紅色的,可其他小動物不是這麼想的?我們一一看。

二、學習詩歌《秋天的顏色》

1、欣賞詩歌《秋天顏色》(磁帶)

2、深化知識,出示圖畫:

a、小朋友,小鳥在天空中飛,它看到的秋天是什麼顏色的?小鳥在空中怎樣飛?(老師、小朋友一起飛、說)

b、水中的青蛙跳到水面看到的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學青蛙怎樣跳(老師、小朋友一起跳、說)

c、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朋友們是怎麼說的?

3、結合圖畫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4、比一比,誰朗讀的最好(活動起來)

指名個別幼兒帶着頭飾朗讀詩歌。

5、放鬆心情,感受秋天的美麗。

三、: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詩歌《秋天的顏色》,小鳥、青蛙、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

2、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留心,留意身邊的變化,認真觀察大自然的一切,熱愛大自然。

四、活動延伸

一、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觀察秋天的變化。

二、把你在平時觀察的變化記錄下來,讓幼兒相互評論,增長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操作、擺弄手電筒,能想辦法讓手電筒亮起來。

2.認識電池的正負兩極,瞭解電池正負極相連可以使手電筒亮起來的道理。

活動準備

手電筒及乾電池若干,彩筆若干,記錄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提供電池和手電筒讓幼兒進行組裝。

(1)提供各式各樣的手電筒和電池,請幼兒觀察瞭解手電筒和電池的多樣性。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電池,認識電池的正極和負極。

(3)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手電筒以及和手電筒相匹配的電池,探索如何組裝能使手電筒亮起來。

(4)請安裝成功的幼兒操作演示,知道正負極相連可以使手電筒亮起來。

2.請幼兒用組裝好的手電筒進行探究小實驗。

(1)請幼兒把手電筒放在水彩筆一側約10釐米的地方,逐漸改變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觀察影子長短的變化。瞭解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的現象。

(2)請幼兒將自己探究的結果記錄在表上。

3.關掉活動室的照明燈,拉上窗簾,請幼兒用手電筒自由照射,感受關的直線傳播和光與影子的關係。

活動延伸:

閱讀幼兒學習資源,瞭解各種電器中常見的電池。

可以在科學區投放使用電池的鐘表、遙控器、電動玩具等材料,讓幼兒自由拆裝,鞏固電池安裝的正確方法,感受電池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幼兒的自主學習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2.運用多種感官及方式感知8以內數的含義,培養幼兒概括數的能力。

3.通過各種遊戲活動,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及相互協作的能力,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1.數字卡片1—8,六種遊戲的標識

2.數字卡片1—8、實物卡片1—8、點子卡片、一次性碗、筷、泡沫球、小積木、拼數字卡片、內裝物體的小口袋等若干

3.數物朋友、分類計數遊戲的作業單若干,鉛筆若干

4.六種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師:今天我們要到“數的王國”去玩,國王要先看看你們認不認識它的孩子們。(出示1—8數字卡片)你們用動作學學它們的樣子吧。(指數字8)這個數字你們認識嗎?8像什麼?我們一起用手指在空中寫個8。

二、介紹遊戲內容及規則教師邊介紹遊戲內容邊出示遊戲標識。

·按數夾物根據數字或點子卡片夾相應的物體放入碗中。

·數物朋友天上或劃掉物體,使物體的數目和數字一樣多。

·拼數字8

·數物拼板根據物體的個數找相應的數字拼起來。

·聽音摸物 一個幼兒拍手,另一個幼兒按拍手的次數摸出相應的物體。

·分類計數 這個遊戲是以前沒有玩過的,要你數數三角形有幾個,正方形有幾個……把數字分別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師:你們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遊戲? 國王說,玩可以,但是要考考誰最聰明。你們看這是什麼?這是國王送給你們的獎品,每一組的獎品都不一樣,你們玩完一組遊戲後,請旁邊的小朋友檢查,對了就可以拿一個獎品。我們看誰玩的又對又快,得的獎品的種類最多,誰就最聰明.提問:怎樣才能得到最多的獎品呢?(幼兒討論)你認爲那些遊戲比較難?當你玩遊戲遇到困難時應該怎麼辦?能幹的小朋友玩完六個遊戲後應該怎麼做?請小朋友和數字娃娃玩遊戲去吧!

三、幼兒分組操作,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遊戲,老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對有困難的幼兒適當的引導和幫助。重點觀察:幾個能力比較差的幼兒進行跟蹤觀察。觀察幼兒玩“分類計數”遊戲的各種方法.

四、集體交流、討論:

1、誰能告訴大家你玩了幾組遊戲?(數自己的獎品,告訴大家)誰的獎品最多?(對其他幼兒要給予鼓勵)

2、哪些小朋友玩了“聽數摸物”的遊戲?玩這個遊戲要注意什麼?你是怎麼摸對的?(出示一張“分類計數”作業單)上面有幾個三角形?你是用什麼方法數出來的?用什麼方法可以數的又對又快呢?(給每一位幼兒發一張“分類計數”的作業單)你們現在用最快的速度再來玩一次,可以用我們剛纔的方法,也可以自己找出不同的方法。(鼓勵幼兒尋找多種不同的方法。)請找出不同方法的幼兒介紹自己計數的方法。

3、爲了感謝數字娃娃,我們拍8次手、蹲4次、轉2圈。(運動覺感知)。國王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禮物(每人一個口袋)現在我們自己去摸摸你得到了幾個禮物吧!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我們在選擇活動主題時必須緊緊圍繞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從幼兒的興趣點來確定活動。在本課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我本着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爲主要目的進行教學,讓學生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係,來引導學生去認識數字,發現數字,學習數字,會運用數字。

在尋找數字寶寶的環節中,當孩子自己發現的數字時,他們會恍然大悟,原來在我們身邊藏着這麼多的數字朋友啊!此時孩子們的熱情被初步激發,趁熱打鐵,我又帶領孩子們揭開數字的面紗,探尋深層的奧祕。讓孩子們瞭解到數字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發現數字變化的奇妙。最後在孩子們對數字有了充分的感知時,讓孩子們再次進行探索,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數字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從討論中瞭解數字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在教師和幼兒一起玩遊戲《開火車》的這個過程中,這一環節非常吸引幼兒,使幼兒充分地參與到遊戲中來,在學中玩,玩中學。

整個活動,環節安排緊扣,師幼互動好,孩子們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通過觀察、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說看到的數字等形式,發現了周圍世界中處處有數字,知道了與自己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數字。由於有了興趣這個基石,孩子們完全投入到活動中,自己去找,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玩。整個活動室都充斥着孩子們自主探究的勃勃生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題目

科學活動――食物到哪裏去了

二、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使幼兒感知人體消化系統中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稱、作用,瞭解食物在人體消化系統內變化的過程。培養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的興趣及分析觀察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大班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餅乾、自制人體消化系統的拼圖、水彩筆、VCD光盤(消化系統)。

五、活動過程

探究的問題:食物到哪裏去了?

找一找,摸一摸。

操作人體消化系統磁鐵圖片,餅乾娃娃以童趣的語言,自述自己在人體主要消化器官內的變化過程。同時,幼兒在自己身體上探索,指出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腸)的位置。

(1)餅乾娃娃:我是餅乾娃娃,我到了小朋友的嘴裏,牙齒把我嚼碎了,唾液(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口水)把我變成了食團。經過吞嚥,把我送到食管。

幼兒在自己身上探索,用手指出食管的位置(在脖子裏)。

(2)餅乾娃娃:經過食管我到了胃,胃就動起來。小朋友,你知道胃在哪裏嗎,請你找一找,摸一摸。

幼兒在自己身上探索,指出胃的位置(左上胸部)。

(3)餅乾娃娃:胃裏有一種像水一樣的消化液,這種液體和我在胃裏翻過來倒過去,我就變成了食糜,就像稀飯一樣的東西。經過胃的運動,我就到了小腸。

(4)餅乾娃娃:小腸裏有許多的消化液把我消化成了像水一樣的養料,養料被小腸吸收了,小朋友就長高長大了。

幼兒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小腸的位置(腹部)。

(5)餅乾娃娃:我被小腸吸收後,殘渣就送到了大腸,變成大便,排出體外。

幼兒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大腸的位置(小腸周圍)。

看一看。

(1)實驗:咀嚼餅乾。

①幼兒咀嚼幾下餅乾,相互觀察,口中餅乾變成什麼樣子(變小)。

②多咀嚼幾下問:“嘴裏是乾的還是溼的?”引導幼兒理解唾液(口水)能幫助食物形成食團吞嚥下去。

(2)幼兒分段觀看VCD(消化系統)實錄過程。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牙齒把食物嚼碎、變小。

(2)和口水一起變成食團。

做一做:擺拼圖。

(1)幼兒擺出消化系統主要器官的正確順序。

(2)幼兒用簡筆畫形式在記錄卡畫上自己的認識:食物在人體內變化過程。食物 口腔內→食團→食管→胃→食糜→小腸→養料(吸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觀察煮雞蛋並聯想出雞蛋和小雞雛的相關性。

2、 通過印手印的活動鍛鍊孩子們手部的肌肉。

3。 通過表達各種事物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4。 通過各種劃割的活動提高孩子們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調節能力。

活動準備

煮雞蛋,小雞雛的照片,印泥,簽字筆或彩色鉛筆,溼巾

活動過程

[導入]

1、 觀察煮雞蛋並聯想出雞蛋和小雞雛的相關性。

①把煮雞蛋發給孩子們讓孩子們自由地研究。

② 讓孩子們體會一下扒雞蛋殼。

—這是一個圓圓的煮雞蛋,雞蛋裏面有什麼呢?

—把雞蛋敲碎,觀察一下雞蛋的裏面。

—看看小雞雛的照片,並討論一下雞蛋與小雞雛有什麼關係。

③ 照片裏有一隻黃色的小雞雛。小雞雛是怎樣出生的呢?

—小雞雛在蛋殼裏成長,當它身體長大的時候就會踢破蛋殼,跑出來了。

—我們用手印出小雞雛怎麼樣[展開]

1、 一邊看活動紙一邊討論。

—這裏是哪兒呢?

—小雞雛只有一個人,所以它現在很孤單。 我們用手給它印出來幾個好朋友怎麼樣?

2、 用手在活動紙上印出各種大小的小雞雛。

① 用圖章印手印。

—院子裏只有小雞雛一個人,其他的小雞雛朋友都去哪裏了?

—我們用手爲它印出幾個小雞雛朋友怎麼樣?

② 孩子們看過老師做的示範之後,照着老師做的樣子印手印。

③ 印完之後用簽字筆或彩色鉛筆畫上剩餘的部分。

—老師先畫。(給孩子們做示範。) 給孩子們畫的小雞畫上嘴。

—給小雞畫上小小的翅膀和腳。

使用簽字筆或彩色鉛筆有困難的孩子,老師給予幫助。

[結尾]

1、 印完手印後用溼巾把手擦乾淨。

2、 讓孩子們介紹一下自己印的小雞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媽媽的小幫手》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的語言活動《媽媽的小幫手》這節說課我分爲八部分:

一、設計意圖

語言領域的綱要中提出,語言是幼兒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培養幼兒傾聽、表達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少爺,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父母的不易和辛苦。因此,我設計了《媽媽的小幫手》這一課,讓幼兒學會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媽媽的好幫手,從小養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媽媽的辛苦、偉大。

2、由衷的表達對媽媽的感謝併力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教育幼兒關心、愛自己的家人。

難點:主動爲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四、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光碟、VCD和電視機。

五、活動流程

1、播放兒歌(媽媽您歇歇吧)引發幼兒興趣,聽完提問:這首兒歌的內容是什麼?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2、平時在家裏,你會做哪些事情呢?你覺得做什麼事情好呢?(通過幼兒說一說,培養了幼兒的表達能力)。

3、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看並說出掛圖內容,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4、教幼兒學習兒歌(培養幼兒朗讀的習慣)。

六、引導幼兒參與討論。

師:家裏的家務活誰做得最多?家務做的很多是什麼感覺?你覺得媽媽辛苦嗎?爲什麼?

媽媽每天在家裏做這麼多的家務是不是很累?

我們是不是要幫辛苦的媽媽分擔一些家務?請大家想一想怎樣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幼兒各抒已見,怎樣才能當媽媽的好幫手。

本環節加深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幼兒認識到父母的辛苦和偉大,從小養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七、活動延伸

當媽媽的小幫手,分擔家務之後,有股小小的成就感,意識到自己長大了,雖然小小年紀,但自己的雙手也可以幹很多事情。

八、成果與反思

這節課讓幼兒漸進明白,理解媽媽的辛勞和付出,家長備感欣慰。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