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家庭談話方式不可取

家庭談話方式不可取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庭談話方式不可取,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視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孩子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得到父母的認可,共同努力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吧。爲大家分享家庭談話方式不可取。

家庭談話方式不可取

家庭談話方式不可取1

(一)指責埋怨型溝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髒了!成天跟在你後面洗衣服,我是你的傭人啦!”

“你玩不夠啊!作業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亂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這些語句體現出一個共同特徵——指責和埋怨。

指責埋怨型溝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

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爲固定的指責對象,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並未真正解決,成爲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結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悶或緊張,危機四伏。

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被指責者要不逆來順受,要不一味逆反、攻擊性強,對子女人格的成長極爲不利。

(二)遷就討好型溝通

“啊呀!媽媽不知道這個菜你不喜歡吃,將就着少吃點。你想吃什麼?我明天就去買。”

“怎麼,我給你買的這個圓規是小學生用的?對不起,我明天再去重買。”……

愛孩子是要將孩子作爲一個能承擔自己責任的獨立的人來愛,而不是遷就和討好孩子。

遷就討好型溝通的家庭,表面一團和氣,但缺乏一種家庭成員之間真摯的愛,而且會養成一個人依賴而又固執、軟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點。

另外,這種溝通同樣也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溝通,是通過迴避問題來“解決”問題,也是一種缺乏建設性功能的溝通。

孩子在這種遷就討好型溝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遷就自己,自己卻很少遷就父母。但是,這種溝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卻主要表現爲眼前的、家庭內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個遷就型的人;孩子成人後,很可能又不自覺地組建起一個遷就討好型的小家庭,在一種缺乏真摯愛情的家庭情感氛圍中生活。

(三)打岔囉唆型溝通

孩子:“媽媽,今天校運動會上,我們班得了年級第一名,真開心!”

母親:“哎喲,你看你這身汗,臉上髒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彆着涼!”……

說得很熱鬧,但各說各的',沒有互動,兩個自言自語的人。

“媽媽。明天我們春遊,老師說每人要交5元錢。”

“又要交錢了?從你上學到現在,我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錢了。我們那個時候春遊,就帶上一瓶白開水、兩塊燒餅,自己走到郊外,根本不要買票。你看看現在,一個月光水電費就是好幾十,春遊要交錢,你肯定還要帶點零用錢,錢不好掙噢……”

一句話,引出那麼多的話和事。囉唆的人最大的特點是,聽到別人的一句話,立即進入自己的個人世界,看是在處理別人的事,實際上是在處理自己紛亂的情緒。

打岔囉唆型溝通主要表現在母親以及一些過於瑣碎的父親身上,一般情況下,這樣的父母不太關心別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許多意義不大的瑣事纏繞,給孩子最大的感覺是嘮叨、煩人。

這種溝而不通的表現是表面上雙方都在說話,而且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但信息根本沒有交流,像兩架同時開放的收音機,各自在堅持不懈地播放着各自的聲音,根本沒有聽衆和反饋;另一種情況就是,一方(往往是家長)在喋喋不休,另一方(往往是孩子)則陷入煩躁,焦慮,盼望着這種嘮叨早點結束,家長說了什麼根本沒有聽進去。

這種毫無效能的溝通,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造成孩子出現青春期問題,出現逆反和牴觸,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孩子牴觸的是家長的嘮叨,而不是家長所說的內容。

這時家長千萬要明白,是您的嘮叨使孩子在拒絕您說的可能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重要的話。

(四)超理智型溝通

“媽媽,我要買活動鉛筆。”“爲什麼要買?”“原來那個壞了。”“剛剛買的怎麼就壞了?你怎麼這麼不愛惜東西?”……“好了,下次可不準再搞壞了,小孩子要知道愛惜物品。”……

超理智型溝通有兩大特點:一是夫妻對孩子,夫妻之間往往並不是“超理智”:一是父母“教育”意識、“規範”意識過強、戴着過濾鏡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優點都被過濾掉,剩下的只有缺點和危險,父母在任何時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規範孩子。

這是一種嚴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溝通,特別容易產生親子感情障礙。對孩子的影響有時會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從長遠來說,對孩子人格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親子矛盾往往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爆發出來。

一些孩子在整個中小學期間都可能是一個十分規矩的“好學生”,但在進入社會的關口或以後,可能出現種種適應障礙。而刻板、缺少熱情、固執、偏執、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會成爲在超理智型家庭溝通下長大的孩子的人格特點。

家庭談話方式不可取2

一是“嘮叨型”

許多家長都抱怨說,現在的孩子都太不聽話了。老槍覺得吧,碰到這種情況,咱們做家長的應該反思一下,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咱們嘮叨起來沒完,把孩子嘮叨煩了?老槍覺得是後者。比如某個道理,你說一遍,以現在孩子的智商,一般就明白了,甚至人家早就明白,而咱們呢,總覺得孩子不明白,總是嘮叨個沒完沒了,這就把孩子看“低”了。所以,你越說,他就越聽不進去,弄煩了甚至還會衝撞你。所以,我們應該點到爲止,切莫沒完沒了。

二是“遷移型”

別的孩子感冒,讓自己的孩子吃藥,弄的孩子是苦不堪言。別的孩子身上有壞毛病,咱們就不問青紅皁白地“遷移”到自己孩子身上,想當然地千叮嚀萬囑咐,這就把孩子看“壞”了。當然,咱們做家長的這種動機是好的,就是希望孩子別學壞,但這樣做的結果卻是把孩子的感情推向了對立面。久而久之,他們會對咱們的說教充耳不聞,甚至反脣相譏。

三是“提審型”

剛發現一些苗頭性的現象,便大驚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小屋裏“單獨審問”,根據主觀臆斷,把可能性說成現實性,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們會因爲你言過其實和妄加推測而惱火。孩子不是犯人,發現問題的苗頭,應該循循善誘,決不能動輒就“提審”,這樣做你將失去孩子對你的信任,也會讓孩子很寒心。

四是“揭醜型”

這個情況比較普遍,孩子確有過錯,你看家長可逮着了,吃飯的時候“訓話”,當着同學、親友的面數落,這就把孩子看“扁”了。這樣做會挫傷孩子希求保密、諒解和寬恕的心情,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走向家長願望的反面。

老槍認爲,作爲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但是僅有良好的願望還遠遠不夠,還要有恰當的方式方法,不然就會事與願違。老槍覺得,家長要與孩子平起平坐,成爲真正的朋友,有什麼問題相互討論探討,這樣孩子才能容易接受。現在的孩子基本上什麼都懂,所以我們家長就不要在孩子面前顯擺了,關鍵的地方,我們只要稍加點撥,讓他們沿着正確的道路前進,就可以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