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來源:時髦谷    閱讀: 9.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教導,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當孩子犯錯了的時候,需要家長的教育和懲罰,而在懲罰孩子時,也是有講究的,下面爲大家分享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1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爲的後果,但仍要爲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爲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爲。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爲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爲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後,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衝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後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麼樣的後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家長中的一方認爲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繫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6、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後則應及時地創造條件,儘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爲,並明確要求他改正。

7、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範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爲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髒話時,自己也“出口成髒”,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8、點到爲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於家長的威嚴,爲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着家長的意思,爲了早點結束訓斥。於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爲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爲好;再者,經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於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爲止。

9、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鹹菜梗”,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瞭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10、事後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着教與被教的關係,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後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爲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並不等於他已明白事理,並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纔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2

1、永遠別嘗試去“丟掉”孩子,即便只是嚇唬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犯錯時,都會用“嚇唬”孩子的方式來懲戒他們,有的會把孩子關在門外,表示“你不聽話,我不要你了。”有的會佯裝極其惱怒的樣子,帶着孩子外出,嘴裏嚷嚷着“我非扔了你!”

雖然在家長心裏,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爲了,“嚇唬”孩子,並沒有真正的“丟棄”孩子的想法。可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這是最殘忍的懲罰。每個孩子都是最愛自己的媽媽的,當得知自己犯的錯惹得媽媽出現“拋棄自己”的行爲時。孩子的內心是異常恐懼的,他們無法判斷媽媽的行爲是真是假,在他們眼裏看到的只有媽媽的怒火和行爲。

當他們撕心裂肺的哭泣和拍打、抵抗都無濟於事時,孩子的內心會崩潰,會開始胡思亂想,會開始失去理智。雖然最後他們並沒有被拋棄,他們得到了媽媽的諒解,可依舊給內心埋藏了脆弱的種子,他們會對此事記憶猶新,很長一段時間都會不敢脫離媽媽的範圍,會怕黑,會悄悄的哭泣。

2、永遠別因爲孩子的錯誤而大打出手

不排除很多家長有暴力傾向,對於這類家長來說,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心情,對孩子要平穩呵護,不能因爲孩子犯錯就打孩子。如果孩子足夠堅強懂事,他們會明白家長的行爲是一種管教方式,可即便如此他們也會出現懦弱,膽小,恐懼的心理。生怕自己的一不小心就招來父母的打罵。

對於那些內心脆弱的孩子,犯錯後以打罵的方式來懲罰的家長,往往只會讓孩子活在恐懼之中,內心無比脆弱,凡事都小心翼翼生怕犯錯,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是長時間的折磨,很容易讓孩子長大後有心理殘缺,甚至遺傳父母的暴力傾向。

3、永遠別在大庭廣衆懲罰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圈子

每一個孩子在懂事之後都會有自尊心,往往越年長的孩子自尊心越強,所以永遠不要在大庭廣衆下去懲罰孩子,尤其是在孩子能接觸到的交際圈,這對孩子的內心是最深的傷害,他們會感到羞愧,感到自卑,感到懦弱,當一系列消極情緒達到頂峯的時候,很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舉動。

即便孩子內心堅強扛過了內心的掙扎,那往往這樣的懲罰也給孩子心理上帶來了印象深刻的記憶,很久後都不會忘卻,每當生活面臨困難,或低谷時,總會想起當時的情景,這對於孩子的心理髮展極其不利,會讓孩子一輩子生活在陰影之下。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