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智力的大門需要通過鑰匙來開啓,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都說“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認真教育孩子的人終會有所收穫。看完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1

再富也要窮孩子,是西方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因爲他們知道:嬌慣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難免吃虧。

中國人說“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西方人說“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於是,中國人說“富不過三代”,但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卻“富過六代”。實踐證明,“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家庭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和很多爺爺奶奶溺愛孫子不同,呂教授非常推崇劉禹錫的《陋室銘》,認爲“成由勤儉敗由奢,止奢當自年少始”。所以,呂教授從小就讓孫子小航過“窮日子”。

一天,呂教授帶着5歲的小航逛街。路過肯德基門口,小航看到小朋友在裏面啃漢堡吃薯片,就說:“爺爺,我們去吃肯德基吧。”呂教授把所有的口袋翻了個底朝天,說:“你看,爺爺確實沒錢。”小航嚥了幾口口水,走開了。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每週六下午,呂教授都帶小航去公園玩。每次路過湖畔,遊船的老闆都會熱情地邀請他們來玩。開始,小航每次都充滿興趣地跑過去,然後期待地望着爺爺,但是爺爺總是聳聳肩,雙手一翻,用很西式的動作表示自己沒帶錢。次數多了,遊船老闆再想邀請時,小航每次都會搶先說“爺爺沒錢,我們不坐”。

小航看上了一款飛機模型,非常喜歡。但看了價格189元,於是咬了咬嘴脣。呂教授看到孫子非常喜歡,就試探地問:“如果你很喜歡,我們買下?今天爺爺帶錢了。”“噢,不用,爺爺,我再多看幾眼就行了,太貴了。”

這時,又來個祖孫二人,孫子想買一款百餘元的電動汽車,爺爺說家裏玩具已經裝滿幾個箱子了,不用再買了。孫子一聽,立刻躺在地上,不斷打滾。爺爺急得面紅耳赤,最後只得掏錢買下。這時,小航走過去,義正詞嚴地教育那個小男孩:“你這個小朋友太浪費,玩具看看就行了,何必都要買!”說得那個小男孩一愣一愣的,小男孩的爺爺也不禁對小航大加讚揚,並且當即就請教呂教授是怎麼教育孫子的。

溺愛不分貧富,很多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孩子,在吃穿用上並不比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孩子差多少。“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這貌似愛兒子的話,其實是一種溺愛,一種傷害。

很多隔代家長認爲,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絕不能再讓孫子像兒子小時候那樣“吃苦”了。孫子想要什麼,爺爺奶奶立刻就滿足他。如果孩子的父母反對,爺爺就吹鬍子瞪眼:“你掙那麼多錢不是爲了給孩子花啊”、“又不是買不起,爲什麼讓孫子不高興”?於是無限制地滿足孫子的一切條件,尤其是孫子一哭二鬧,爺爺奶奶就更加沒有原則,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來送給孫子。

上例中哭鬧着要電動汽車的孫子,我們幾乎隨處可見,但像小航爺爺那麼理智的隔代家長卻非常少。從買玩具案例中我們看到,驕縱孩子和“窮”孩子的表現完全不同,任誰都更希望孫子像小航一樣懂事,而不喜歡滿地打滾的孫子。這就是理念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財商教育方式。溺愛孩子的隔代家長認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教育孩子的隔代家長認爲:再富也不要富孩子。

在西方,再富也要窮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因爲他們知道:嬌慣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難免吃虧。約翰·洛克菲勒(1839-1937)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創始人,作爲20世紀初的美國首富,老洛克菲勒並沒有讓孩子從小養成奢侈的習慣。老洛克菲勒有1個孫女,5個孫子,他是這樣給孩子們零花錢的。

七八歲的孩子每週30美分,十一二歲的孩子每週1元,12歲以上每週2元,每星期發放一次。並且每週覈對賬目,檢查每個孩子每筆支出的用途,錢賬清楚用途正當的孩子,下週可增發10美分,反之則減。洛氏家族還堅持“要想花錢自己掙”的原則,孩子們要想多花錢,就得幹家務補貼零用。所有的家務活兒都是量化的。例如,捉到100只蒼蠅能拿到10美分的報酬,逮住一隻耗子得5美分,背菜、垛柴、拔草又能得到若干獎勵。這些錢肯定是不夠花的,於是孩子就向爺爺撒嬌,希望爺爺給更多的錢,但是很快他們就知道了,他們根本無法從爺爺那裏多討來一分錢。

這種“再富也要窮孩子”的家庭教育,讓洛克菲勒家族的後一代再次成爲衆人的焦點:長孫成了洛克菲勒基金的主席,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慈善家;次孫納爾遜·洛克菲勒成了著名的政治家,曾當選爲美國副總統;老三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來成了一個成功的商人;老四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多次立功,擔任過中校,後來兩次當選過阿肯色州州長;老五戴維·洛克菲勒是美國著名的金融家,擔任過大通一曼哈頓銀行的董事長。

如果我們去翻看世界富翁的'傳記,很容易發現:幾乎每個億萬富翁都是白手起家,而他們在教育孩子時,更是以“再富也要窮孩子”爲基本理念,和中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異曲同工之巧。成功的隔代家長,應該像呂教授或者老洛克菲勒一樣,堅持“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原則,讓孩子從小懂得家長掙錢的艱辛,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對祖輩們說的話:愛孫子不等於要放縱孫子,富爺爺不一定能教育出富孫子。“豪門出敗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止奢當自年少始”。教育孫輩不要讓他們從小養成奢侈的習慣,應該像老洛克菲勒和呂教授那樣,讓孫子從小養成節約的習慣。而不是像給孫子買百元電動車的爺爺那樣,孫子一哭二鬧就沒了主意。

對父母們說的話: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長大,要脫離父母振翅高飛、搏擊長空,自己去奮鬥,去生存。如果不從小磨鍊他們的“翅膀”,鍛鍊他們的筋骨,當他們長大了離開父母去自闖一片天地時,面對挫折勢必惶恐無助!“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爸爸不能因爲自己掙錢多,就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無理的要求,應該和爺爺堅持一種觀點: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孩子需要什麼:孩子需要愛,孩子需要教育,孩子更需要受苦。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長大,要脫離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的懷抱,振翅高飛,搏擊長空,自己去奮鬥,去生存。科學的家庭教育,應該從小磨鍊他們的“翅膀”,鍛鍊他們的筋骨,讓他們長大後,可以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飛得更加順利。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2

在一所中學任教時,筆者曾做個一次調查,初中一年級300多人,每天僅花在吃零食的前就達2000多元,平均每人7元左右。後來我又在一所學校看到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景象:學校400多人,吃營養套餐,開始,早餐每人發一煮雞蛋,每晚發一個水果,可許多學生不願吃,飯後丟的雞蛋盛滿一臉盆,丟在垃圾桶裏的水果不計其數。四菜一湯、三暈菜一素的套餐學生不愛吃,倒掉,卻要去買飲料、小魚乾、豆腐乾、蘿蔔乾之類的零食。

我曾問一個雙胞胎學生:“你每天吃多少錢零食?”她毫不掩飾:“兩個人10多塊吧?”我又問“你住宿,不與爸爸媽媽一起嗎?”她朝着我笑了笑:“爸爸媽媽打工去了,開學時,媽媽就在銀行裏給我們存了5000元。”聯想到一些學生在校外吃點菜、玩電遊、租房子,我不禁想:父母這樣做,究竟是愛護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俗話說“豪門出敗子”足見金錢可能對孩子帶來危害,當今世界上許多富人神明這個道理,他們遵循“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則,寧願將錢捐給社會也不願多給錢財讓孩子去揮霍。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可以說是世界鉅富了,他把財產全部捐助給慈善事業也不留給孩子。

我曾與一些家長溝通過,有些家長還是有遠見的,雖然自己在外邊賺了錢,但只保證給孩子吃飽,絕不給多餘的錢,而有些家長卻說:我們做父母賺的錢反正是給孩子們用,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孩子需要多一些錢,擔心孩子們吃不好。

當今,中外有些學校爲了對學生進行艱苦奮鬥教育,開設了磨難教育課程。美國家庭教育,有許多就值得我們借鑑,即使家庭經濟狀況良好,也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勞動掙錢。絕大多數18歲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掙錢讀書。孩子們認爲,長這麼大還伸手向父母要錢,很不光彩,會被人瞧不起,說你無能。

有遠見卓識的人普遍認爲,讓孩子坐享其成是人世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沒有機會去經歷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真正的幸福來自於自己的努力,誠實的勞動。你說呢?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