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不合羣責任或在家長

孩子不合羣責任或在家長

來源:時髦谷    閱讀: 3.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合羣責任或在家長,孩子是上天的饋贈,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耐心教導,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是非常關鍵的,爲大家分享孩子不合羣責任或在家長。

孩子不合羣責任或在家長1

孩子不合羣,性格孤僻,不僅脫離周圍的小朋友,而且明顯地影響孩子的進取心,甚至損害身體健康。

孩子不合羣,跟先天氣質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閉式的教育。

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裏,把電視機當保姆,與玩具、遊戲機和小人書等爲伴,不讓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擔心與別的孩子一起會產生矛盾,甚至會染上壞習氣。

有個孩子在日記裏寫道:“我沒有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又不讓我和別的小朋友玩,我只好把養在籠子裏的兩隻小鸚鵡作爲我的夥伴了。”這樣下去,天長日久,孩子也成了籠中之鳥了。

孩子不合羣責任或在家長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羣的原因與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家庭環境有重要關係。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切,事事代爲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發展合羣性的機會。

比如父母常喜歡拿孩子來向人炫耀,次數多了則令孩子感到尷尬。孩子生病時,父母總是不眠不休的細心照顧,同樣,當孩子頑皮時,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以致小題大做。

凡此種種,使孩子太少練習出口得其樂之道,不懂如何合羣與討人喜歡。

入學以後,這類孩子也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不容易結識朋友。與同齡的夥伴玩耍時,也不能相安無事,不是爭吵打架,便是畏縮,最後被羣體孤立。正因爲以上原因,使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能力普遍發展較緩慢。

如果不能及時輔導,孩子便逐漸養成孤僻、內向、沉默寡言的性格,沒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潑氣息。

另一項使孩子不善於交際的原因,便是父母過於嚴肅。

尤其是一些初爲人父母者,由於缺乏教育孩子經驗,望子成龍之心亦過於急切,便常有管教過嚴的情形出現。

因此,父母應該放鬆心情,表現出和靄、友善的態度與孩子接近。

如何培養孩子合羣的性格

要培養孩子合羣的性格,父母應該主動進行教育,而不應等到孩子不合羣後才被動進行糾正:

1、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

節假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走走,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開始時父母可陪伴在旁與他們一起做遊戲,當熟悉之後可讓他們自己玩。

每次遊戲後父母都應比較誇張地表揚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樂中感受到小夥伴的可愛以及集體的歡快。

2、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給孩子一些單獨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鼓勵孩子與別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教孩子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辦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辦了。

3、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彼此尊重,以培養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對於愛搗亂、愛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糾正他們的行爲,慢慢地孩子就會融入集體之中。

4、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面接觸和競爭的羣體活動,更重要的是,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膽量。這膽量,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鼓勵孩子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既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有利於培養興趣,也有利於提高交際能力。

5、多帶孩子外出旅遊

利用節假日與孩子一起外出旅遊、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性情,也可以培養興趣、開放胸襟。

在旅遊中,有的要買車票、住旅館、購門票,假如父母有意識地要孩子去做這些事,那麼,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觸到一些新的對象,瞭解新的交際內容,旅遊結束,見識廣了、談資多了,這又給以後的交際增加了話題

6、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有意識地要他們進行小件物品的購買活動。年齡較小的,可以叫他們買油鹽醬醋;年紀稍大的,可要他們買自己穿用的鞋、襪、手套等。在購買活動中,孩子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利於豐富交際對象和加深對人的瞭解和認識,從而提高交際能力。孩子由於缺乏經驗,在初次活動中可能會吃虧或出現差錯,對此,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以免影響他們交際的信心。

7、有意識地要孩子獨自做客待客

到同學或鄰居家去串門,到親戚家去做客,讓孩子獨自去,這都是緞煉孩子交際能力的機會。

讓孩子一個人去,自己成了主角,與對方的一切接觸都得由自己來應酬,這無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線,促使其考慮如何交際,家裏來了客人,有時不妨讓孩子去接待,特別是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客人或朋友,父母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8、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

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因爲交際的最直接形式是說,會說,說得巧,答得妙,其交際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

父母可時常出些模棱兩可的辯論題與孩子辯辯;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確或片面的觀點,讓孩子據理反駁;對孩子平時話語中的差錯,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幫助其認識。平時,也要鼓勵孩子參加演講比賽,鼓勵孩子上課或開會時積極發言。

9、爲孩子安排交往的環境

對於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更要特意爲他安排交往的環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麼樣的動作來參加活動,千萬不能因他“不會”或“不懂”而將其棄之一邊。

孩子不合羣責任或在家長2

人是一種社會化動物,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是評價一個人的重要因素,能力再強的人,也脫離不了社會、集體而單獨行動。

人際交往能力對孩子的發展十分重要,合羣的孩子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人緣好,性格也會大好,長大後,孩子們的情商也會高。

從孩子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應該關注他在羣體中的表現。

有些孩子十分適應羣體活動,和小夥伴們打成一片,從中收穫友誼和快樂,各項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可是有些孩子就表現地十分不合羣,別的孩子拒絕和他玩,他也拒絕與別人交流,常常處於孤獨的狀態。

3歲內的孩子,把父母看得最重,會很依戀父母,這很正常。上幼兒園後大部分3-6歲的孩子會變得愛交往,喜歡和同齡人玩耍。

孩子不合羣,對他的身心健康都有十分不利的影響。父母應該從下面4個方面進行引導:

尊重天性,正向引導

首先看看給孩子行爲定義爲不合羣是否合理,這就要考慮到孩子的先天特性。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內向、孤僻,不喜歡羣體性活動,或是在和同齡人的交往中顯得特別被動、畏縮,就感到十分擔心,害怕孩子不合羣,影響身心健康發展。

其實,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比較內向,喜歡安靜、獨處的環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自己的天地,和別人一起玩反而會不自在,相對被動。

這樣的孩子與人交往是消耗能量的過程,獨處是最自然、最能積蓄能量的過程。

對於這類孩子,不要刻意壓制和改變他的自然屬性。

父母不要強行讓孩子放棄自己的喜好,去迎合夥伴,打入羣體中,要保持孩子自己的特質,順應孩子的天性來加以引導。

家長可以從培養孩子興趣愛好開始,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優秀,散發自己特有的氣質,吸引志趣相投的夥伴。

孩子也會更自信,利於他敞開心扉,更加積極主動。

正面管教,充實孩子的安全感

有些不合羣的孩子表現爲膽子很小,性情也比較軟弱,因爲他們感受到的愛不夠多。

這樣一來,如果父母或老師在生活中常常以很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給孩子過多的指責和消極能量,只會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和孤獨感,不利於矯正他們孤僻的性格。

對這種孩子,父母、老師應該給他更多的關注和親切的關愛,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

只有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被愛,增強內心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建立起對親人朋友、對外界環境的信任感,與小夥伴相處時才能放得開。

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安全和一定的規則範圍內,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不過多苛求孩子、控制孩子,鼓勵他大膽探索,勇敢嘗試,給孩子創設一個自由、和諧的心理環境。

克服依賴,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有些孩子不合羣是因爲對家長過於依賴,缺少基本的獨立自主能力,這主要還是歸結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包辦替代過度,導致孩子喪失了鍛鍊自己、肯定自己的機會。

不管什麼事都做不好、或是不願意去做,總是依賴父母,沒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必然是不會被小夥伴歡迎的;

孩子自身也會對離開父母,進入一個新的活動環境感到牴觸,因爲他習慣了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

這就告誡所有父母們,愛孩子要適度,孩子能做的事情鼓勵孩子自己做,給他鍛鍊的機會。

比如自己的小襪子小內褲自己洗,幫媽媽做做簡單的家務,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動手能力和責任感都會得到增強,他也會爲自己獨立完成這一件件事而感到欣喜,逐漸建立起自信心。

而這些能力和自信心,對於孩子日後融入到羣體中十分有幫助。

創造良好的交往環境

父母的行爲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如果家長自己不常和人打交道,一有空就宅在家裏,處於一種封閉的狀態,孩子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同時由於缺乏人際交往的環境,孩子缺少與人交往的體驗,難以學會交往中的經驗和技巧。

這就要靠父母努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交往環境,比如多帶孩子去公園、廣場等人多的地方,特別是增加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時間。

離開了家庭,孩子不再是可以橫行霸道的“小皇帝”,如果不遵守夥伴間玩耍的規則,自私不顧及別人感受,同樣是會被同伴們排斥的。

所以在這些實際的體驗中,家長應注意教孩子正確的行爲規範和交往規則,比如先來後到,不爭搶別人的東西,怎樣待人接物等,孩子更有素養,在交往中也會更受歡迎。

孩子耳濡目染父母的待人接物、與人相處之道,再加上自己有良好的環境和機會親身實踐,會更順利地適應羣體活動,學會與人交往。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