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違反社交規則怎麼辦

孩子違反社交規則怎麼辦

來源:時髦谷    閱讀: 3.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違反社交規則怎麼辦,孩子總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護的,但同時也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壓力,所受到的陪伴與教育影響會伴隨一生,培養孩子能力是關鍵,以下是孩子違反社交規則怎麼辦方法。

孩子違反社交規則怎麼辦1

艾勒是一個待人友好的十歲小男孩,他熱情、隨和,還喜歡體育運動和戶外活動。但他的媽媽(麗娜)說艾勒易緊張、喜歡吵鬧。

艾勒還容易變得沮喪,經常出現突發性的精神崩潰。他經常說像“我討厭你”這樣的話,尤其是當他的父母限制他行動的時候。然而,十五分鐘過後,他又滿臉笑容了,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即便如此,艾娜和賀拉斯還是經常對他這種異常的行爲很擔憂。

令賀拉斯擔心的還有,艾勒經常坐立不安、東敲敲西打打、不停地轉來轉去。他不明白爲什麼艾勒在房間裏或者在上樓的時候不像其他人一樣好好走路,而是蹦蹦跳跳、跺着腳走。除此之外,艾勒還經常倒着讀書,吃飯的時候腳在桌子底下動個不停。似乎這還不夠,艾勒還是一個過分講究的食客,他會在聽到大的噪音的時候變得焦躁不安,還無法忍受有強光的地方。

艾勒還粗魯地對待他的家人。比如,如果賀拉斯在沙發上看報紙,艾勒會毫無警告地跳到他的身上。艾勒還對他四歲的小弟弟(大衛)非常粗魯。他總是對弟弟動手動腳。因爲這個原因,艾娜和賀拉斯都害怕把他和弟弟單獨放在一個房間裏。

在學校,艾勒的老師對他吸引別人注意力的行爲感到擔憂。在課堂上,艾勒經常突然說出問題的答案、隨意插嘴、藏到桌子底下、不願意動腦、在犯錯的時候閉口不語。他經常會情緒低落,還叫自己傻瓜,或者說他討厭自己。儘管他很聰明,但他經常匆匆寫完作業,犯一些由於粗心而導致的錯誤。在小組作業的時候,他經常找不到搭檔。當老師指派一個學生跟他合作的時候,那個學生經常會抱怨。

艾勒經常向老師報告說他被欺負,說別的孩子總是找他麻煩,比如,他們把東西放到他的椅子底下,然後指責他偷他們的東西。如果艾勒告訴了老師,其他的孩子會給他貼上“搬弄是非”的標籤,或者他們聯合起來說他在撒謊。在吃午飯的時候,他被迫一個人坐,其他的孩子會把垃圾倒到他的托盤裏;在休息的時候,他的同齡人不願意跟他玩。在公共汽車上,別的孩子推他,叫他“笨蛋”、“弱智”,還用橡皮筋彈他。艾勒還說他家附近的孩子害怕被看到和他一起玩,他們會在家附近一起玩,但不會在學校裏一起玩。

??艾娜和賀拉斯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爲艾勒現在很痛苦,所以他們感到非常傷心。然而,他們不知道該相信什麼。他們說因爲艾勒經常“說謊、編造事情或者反覆改變自己的說法”。艾勒的老師說他只是不夠成熟並且需要學會自控,這對艾勒來說毫無幫助。而艾勒的輔導員說他“本性難穆”。

孩子違反社交規則怎麼辦

爲什麼會這樣?

如果你的孩子像艾勒一樣,他可能也會表現出活動過度和衝動的行爲。活動過度包括持續不斷地講話、經常煩躁、拍這拍那、轉來轉去、很難安靜地玩耍。衝動的行爲包括打斷別人的話或者脫口就說出自己的想法、很難耐心地等待別人或者事、匆匆完成作業、手腳動個不停。

如果孩子有類似於艾勒的行爲特徵,那麼他可能會被診斷爲患有注意力缺失障礙或者多動症(ADHD)。患有多動症的孩子主要具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多動、衝動的特點,又或者兩者皆有。在艾勒的事例中,活動過度和衝動的行爲攪亂了他的課堂,並且使他疏遠了同齡人。然而,你的孩子雖然有一些活動過度和衝動的症狀,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就是患有多動症(ADHD)。很多其他的問題或者情況也可能導致和多動症(AJHD)類似的特徵。不過,你知道嗎?有感覺障礙的孩子經常電會看起來多動或者衝動。

有感覺障礙的孩子很難理解和處理感官信息。基於這個原因,他們很可能對感官刺激過於敏感或者過於不敏感。讓我們來進一步看看艾勒的行爲,看看哪些問題可以從感覺處理方面來更好地解釋。比如,爲什麼艾勒總是喜歡拍這拍那和坐立不安?

艾勒持續不斷的活動可能是由於他的機體無法處理感官信息。因此,他需要持續的刺激。這些刺激可以通過他身體的活動和他“令人討厭的”行爲(比如,發出噪音、做蠢事、觸碰他人)來實現。其他體現出感覺處理障礙的行爲包括挑食的習慣(味覺)、強烈的情感需求(觸覺)和對強光和噪音的過度敏感(視覺和聽覺)。如果你的孩子有感覺處理方面的障礙,他可能還有其他的感覺問題,比如對衣服的標牌和縫合處過於敏感。

有感覺處理障礙的孩子在處理感官信息的時候,不是簡單的“很困難”。而是他雖然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嘗試理解他的世界中的各種令他困惑的感覺經驗,但是因爲他的中樞神經系統不同,他可能不知道如何對特定的感官刺激做出反應,例如,艾勒一直忘記使用“內在的聲音”。爲什麼他一直忘記呢?他喜歡自作主張嗎?事實上,很可能是因爲他感覺處理能力的不足,艾勒既無法衡量也無法調節自己聲音的音量。對他來說,他的聲音聽起來剛好。所以他無法理解爲什麼他的媽媽總是因爲這個來煩他。來看另外一個艾勒對某一刺激無法正確感知的例子,他無法區分無意的碰撞和有意的冒犯之間的區別。據在學校和家裏的目擊者稱,有時碰撞完全是偶然的,然而艾勒認爲他們總是故意的,他做出的反應就好像是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並且總是憤怒地予以還擊。這是因爲他對觸碰的感覺比其他正常的孩子要更敏感得多。理解感官刺激並對之做出反應對艾勒來說非常困難。如果你認爲你的孩子在遭受感覺統合障礙的.困擾,請考慮諮詢當地有經驗的職業治療師。

孩子違反社交規則怎麼辦2

孩子不聽話時怎麼辦

一位有經驗的幼教老師,能用有效的方法,把孩子跟老師之間的衝突降到最低。重點就在提醒時以“溫和但堅定”的態度開始,把孩子吸引住。

我在臺北市一所蒙特梭利幼兒園當顧問的時候,某天早上一位剛畢業的幼教老師—小米,來到我們園所上班。

第一天來工作,她被園長安排到2~3歲的教室裏,協助班上的主教老師。在早上工作時間,她看到孩子們都很獨立、有秩序、專注地做着自己選擇的工作,在驚歎這些3歲不到孩子們能力的同時,一整個早上她臉上都掛着愉悅、滿足的笑容。

我在她隔壁的另一間3~6歲教室輔導,看到第一天上班的她,這麼地爲孩子而喜悅、覺得人生是多麼有意義時,我心想:“很好,但等吃飯時間你就知道了……”

時間飛快,中午吃午餐時間到了。她被安排到一張圓形大桌子,負責照顧四位2歲半左右的孩子們吃飯。她們一起合掌唸完感謝文後,就開始用餐。滿足的笑容,仍然掛在小米老師的臉上。我隔着一張桌子陪着中、大組孩子們用餐,同時邊吃飯、邊觀察整個環境。當然,“觀察新老師”也是我的工作之一。果然如我所料,吃飯時間過了10分鐘後,小米老師那桌開始出現狀況了。因爲,通常2歲半的孩子吃飯專注度,大概都只有10~15分鐘左右。

一位坐在小米老師旁邊的小女生—阿芯,突然把她右手的湯匙握住(像拿着棒子般)舉起,並開始在碗上敲,發出“吭—吭—吭—”的聲音。小米老師當看到她正做着不正確的事情,馬上就給予提醒。她面帶着笑容、溫和地對阿芯說:“阿芯?我們現在在吃飯喔,你這樣子敲碗會很吵,會打擾到我們喔!而且這樣你就沒辦法繼續吃飯了。來,請你把湯匙放下來,我們繼續認真吃飯,好不好?”阿芯被小米老師提醒後,當下停頓了兩、三秒,思考着下一步要怎麼做……

然後,她用天真無邪的笑容看着小米老師,舉起拿着湯匙的手、繼續邊笑邊敲碗。很顯然,阿芯已經用她的行動來回答老師了:“不好!”

小米老師再用相同的方式提醒一次,但阿芯仍然繼續敲着碗,提醒再度無效。小米老師越來越焦急了,她脫口說出:“請你不要再敲碗羅,如果你再這樣我就要沒收你的湯匙羅!”但此時她突然發現,原來我一直都在觀察她。

她知道“你再這樣我就……”這種威脅的話語,在有理念的幼兒園裏是不適用的。所以她只好把這句話吞回肚子裏。然而,情況不但沒有改善,而且變得更糟。同桌的三位小朋友,看到阿芯“挑戰權威”成功,也開始加入行列。剎那間四個小朋友同時敲着碗,“吭—吭—吭—”地奏起四季協奏曲,好不熱鬧。小米老師眼看當下控制不了場面,整個耳朵都紅了,不知所措地看着小朋友說:“請你們不要再敲了好不好?”答案當然是:四位小朋友看着她繼續快樂地敲碗。

其實,在聽到小米老師說出:“阿芯,我們現在在吃飯喔,你這樣子敲碗會很吵,會打擾到我們喔!而且這樣你就沒辦法繼續吃飯了。來,請你把湯匙放下來,我們繼續認真吃飯,好不好?”

這番話時,我心裏暗想不妙。姑且不討論這番話既冗長又沒有力量,最糟的是最後還用了禁忌語“好不好”來收尾。

我常跟家長和老師提到一個重點:孩子遵守規範並不是一個邀請,不需要在句尾加上“好不好?” 看到眼前失控的情況,我必須介入了。於是我站起來,緩慢地走過去他們那桌,開始使用“提醒四步驟”。

降低大人與孩子衝突的“提醒四步驟”成人保持“溫和但堅定”的態度,不要挑釁孩子的情緒,我以“溫和但堅定”的表情,注視着阿芯雙眼,一步一步地慢慢趨前,往她桌子方向走過去。阿芯看到我向她走過去時,當下她也看着我。走到她前面時我蹲下來,繼續看着她。她看到我蹲下來看着她時,她敲碗的動作也停下來了。我再以“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對她說了兩個字:“阿芯。”此時,她雙眼看着我,整個身體完全定住了。同桌的其他三位小朋友,也完全定住。一位有經驗的幼教老師,能用有效的方法,把孩子跟老師之間的衝突降到最低。重點就在提醒時以“溫和但堅定”的態度開始,把孩子吸引住。

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樣的前置準備通常都能夠在當下讓孩子穩定下來,如同裏面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但接下來的四個步驟,纔是真正影響教育結果的關鍵,讓我們來看如何演變。

Step1 敘述你看到的行爲

然後,我同樣以“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對阿芯說:“我看到你在敲碗。”阿芯聽到我講這番話,頭上彷佛出現一個驚歎號,思考着自己剛做了些什麼。客觀地“敘述你看到的行爲”,是很重要的步驟。因爲有時候孩子在太興奮、太高興、太累、太生氣……等情況時,會無意識或不理智地做出一些脫序的行爲。當然,孩子也可能是故意的,因爲他想要知道繼續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但透過我們這步驟的言語引導,能幫助他在當下把焦點拉回到自己身上,使他的行爲暫時停頓下來;那怕只有一、兩秒,這都是給予教育的關鍵點。

注意事項:用責備的語言告知孩子,只會激起孩子的對立

此時不要用責備的言語來告知,因爲孩子的OS會如下:

“喂!你這是在幹什麼?”(孩子OS→在敲碗!)

“停!你爲什麼在敲碗?”(孩子OS→因爲我想!)

“你這樣很吵知不知道?”(孩子OS→不知道!)

“你不要再敲了聽到沒有?”(孩子OS→沒聽到!)

這些負面的話語,都很可能讓孩子內心生起對立心,讓事情更難處理。

Step2 告知孩子爲什麼不要這樣

當下等孩子已經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了,緊接着要做些什麼呢?

接着我繼續用簡潔、有力的話語,跟阿芯說:“這樣是很吵的。”阿芯聽到這句話後,她的動作還是定住,但看得出來腦袋已經開始在思考這被我提醒的原因。透過這個步驟,我們能讓孩子瞭解、或再確認這個行爲不恰當的原因,以及爲什麼不要繼續做。

注意事項:提醒孩子,重點一個就夠了!

1、話語要簡潔且有力,不要冗長沒重點。

2、不要敲碗的原因很多,但說一個重點就足夠。若要詳細說明,應該在事後討論,而非在當下給予“提醒四步驟”時。

3、切忌用主觀的責備、批判的言語告知,如:“這樣吵死人了你知不知道?”以免孩子產生對立心,結果又適得其反。

Step3 告知/示範正確的方式

到這裏我們已經達到教育效果了;接下來,要加強孩子對這件事情的正面學習,我們要使用提醒四步驟3。進行到這裏,因爲我沒有用任何負面言詞或行爲來挑釁孩子情緒,她仍然是穩定的;所以主動權,仍然在我們手上。再來就要告知她 、或示範給她看什麼纔是正確的方式。

這時候,我把阿芯握在手上的湯匙輕輕地拿過來,放在我右手三指上,並告訴她:“我們是這樣拿湯匙的。”然後,我說了一句“提醒四步驟”裏面最關鍵的句子。我看着阿芯,邊緩慢地點着頭,邊微笑地說:“我可以相信你現在會認真吃飯嗎?”當下阿芯也跟着我,點點頭。

於是,我把湯匙遞還給她。她接過湯匙,慢慢地舀了一口飯,吃到嘴巴里面。到此,勝負已定。邊點頭、邊笑着說“我可以相信你現在會嗎?”是“提醒四步驟”裏面的核心引導步驟,同時也是讓孩子從錯誤中得到正面學習體驗的重要關鍵。在言語上孩子聽到“我相信你”,在身體語言上孩子看到我們“點頭”表示肯定,他會感覺到自己不正確的行爲是被我們所包容與原諒的。

他並沒有因爲做不對的事情而失去我們的愛與信任;而且,我們還願意相信他會做正確的事情。這正是在教育上,我們要培養孩子“以錯誤爲友”的具體做法之一。同時注意這裏有一個說話的藝術,我們是用“疑問句”來詢問孩子的:“我可以相信你現在會嗎?”透過正面的言語和身體語言的引導,孩子在這時候被詢問,自然也會用正面的態度來回應,以言語或身體語言來表示:“可以。”而當他表示“可以”的同時,他也同時確認了自己接下來會做正確的行爲,併爲自己剛纔所做的事下臺一鞠躬了!

孩子違反社交規則怎麼辦 第2張

注意事項:相信孩子,讓孩子願意遵守規定

1、當孩子說完“可以”之後,成人不要用任何懷疑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或對孩子說:“是嗎?你真的會這樣嗎?”這種沒有教育效果的話。

2、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他每天正透過我們對他的態度,來認識自己與建構自己的人格。很多時候都是因爲我們願意相信他們,所以他們纔會做到的。

3、因爲相信孩子,所以孩子變得偉大;因爲質疑孩子,所以孩子變得渺小。我們的質疑,只會讓他懷疑自己的價值、懷疑我們對他的信任與愛。

4、最後請記住在這裏要使用的疑問句是:“我可以相信你會 嗎?”而不是:“那我們現在來 了好不好?”最後的三個字“好不好”,往往都是讓很多完美引導功虧一匱的元兇。

Step4 當下給予肯定

最後,我們要替孩子的正確行爲,畫下完美的句點—提醒四步驟。

在看到阿芯接過湯匙,慢慢地用湯匙舀了一口飯,吃到嘴巴里面後……我當下看着她的雙眼,邊點着頭,以誠懇、肯定的語氣笑着對她說:“是的。謝謝你。”她聽我的嘉許,露出了“想笑又不敢笑”的靦腆。我感受到,因爲我的肯定,她更確定自己現在的行爲是正確的。

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都會當下給予提醒、指責、批判或喝斥;但在孩子做對事的時候,我們卻常常吝嗇給予肯定。然而,在孩子修正自己行爲後的當下肯定,對孩子是很重要的。因爲他能透過我們進一步確認這行爲,同時也增長了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

注意事項:給予真誠的肯定,浮誇的讚美不是“孩子的需求”

1、我們要給予的是真誠的肯定,而不是浮誇的讚美,例如:“哇!我覺得現在的你好棒喔,你超讚的,你們有沒有看到他現在很棒了,對呀……”

2、我常跟家長和老師說,這些浮誇的嘉許方式只是“成人的浪漫”,而不是“孩子的需求”。試想如果別人常用這種方式稱讚你,你會覺得他是在真誠對你還是在跟你演戲呢?如果對成人我們不會這樣,爲什麼對孩子我們就會這樣?

3、細想之後可能就會發現,其實這些都是“成人把孩子看得太渺小”的做法。須知道我們真誠的肯定,會讓孩子內心更茁壯、更肯定自己的正向行爲。浮誇的讚美,只是一出讓大家笑笑的戲劇而已,沒有太大教育效果。

習慣於大人浮誇讚美的孩子,容易養成一種“索取別人讚美”的習慣。 他做了些什麼事,就會馬上走到大人旁邊炫耀,讓大人再“演戲”給他看。而當大人沒有用同樣的強度來“演繹”時,他可能就會不高興,或意興闌珊不想再繼續做,或者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因此變得沮喪、氣餒。其實,這都歸咎於大人一開始給予不適當的引導,結果養成孩子不適當的行爲。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