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來源:時髦谷    閱讀: 6.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動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大家都有了解到不少,我們中國的動物種類也是有很多的,但也有很多動物因爲各種因素慢慢的走向了滅絕,以下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1

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遠古魚類之一,分佈極爲狹窄,全世界只有我國纔有,也被稱作“長江白鱘”。主要集中分佈在長江流域一帶,被譽爲“長江中的活化石”,極具學術研究價值,屬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鱘又稱“象魚”,是淡水魚家族中的第一號“巨人”,身長可達7米,體重可達700多公斤,其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白鱘郵票。

白鱘有個明顯的特徵:頭部特長,佔體長的1/3,小個體約佔體長的1/2,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陷器。吻延長,呈劍狀,其腹面具短鬚一對。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頜均具細齒。鰓孔大,鰓膜後緣尖。體表光滑無鱗。棲息於江河中下層,有時進入大型湖泊。白鱘是長江中僅次於中華鱘的大型古老魚類,長可達二三米以上,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分佈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白鱘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食物包括魚類、蝦蟹等。

四川漁民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說法。“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遊速迅疾,被稱爲“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17年前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2張

科研人員搶救瀕危物種白鱘。

白鱘最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是2003年大年初一。當年1月23日,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鱘。之後,專家們給白鱘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但是宜賓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灘險,跟蹤船觸礁後信號丟失。等到跟蹤船修復之後,信號再也沒能找回來。

是什麼導致了白鱘的滅絕?

白鱘的滅絕人爲原因必定必不可少。作爲曾經的水產資源,在很長一段時間了,它一直被過度捕撈食用。然而白鱘的性【成熟】時間將近7到8年,人工飼養一直不成功,因此也未能留下細胞、受精卵、組織等結構。

長江各段水電站的建設將長江分割成爲數段,上下游的白鱘不能夠互通,將原本種羣數量較小的它們分割得更小。

白鱘本是大型食肉動物,活動範圍減小意味着它可供選擇的捕食區域減小,無法遇到充足的食物。而相互分割的小的區域對於白鱘之間的繁殖也造成了一定阻礙。

長江流域還有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長江魚王:中華鱘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3張

中華鱘是中國特有古老珍稀魚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爲“水中大熊貓”和“活化石”。據介紹,2013年、2015年、2017、2018年,研究機構都沒有監測到長江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2019年仍在監測中,總體來說野生中華鱘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

白鰭豚是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小型鯨類,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數量就急劇下降,1983年被列爲保護動物,1986年估計數量還達到了300頭,到2002年爲止普查到的白鰭豚數量不超過50頭,說它是水中大熊貓,但它比大熊貓更瀕危,是全球極度瀕危的12大動物之一!2007年的《皇家協會生物信箋》中正式公佈白鰭豚功能性滅絕。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4張

就在2018年4月18日,有社會組織宣稱在長江蕪湖段板子磯水域拍攝到疑似白鰭豚照片,再度引起關注。之後我國農業農村部立即組織淡水豚類研究專家進行了辨識,但因清晰度不夠不能確認,又緊急組織有關專家人員並邀請志願者代表一同前往發現水域進行應急考察,但是仍然一無所獲。

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白鰭豚可能在野外仍然沒有滅絕!

最小的鱷魚之一:揚子鱷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5張

揚子鱷是現存鱷類中體型最小,行動最遲鈍,性情最溫和的鱷魚,現存數量非常少,已經瀕臨滅絕,不過因爲揚子鱷的'生活特性,安徽宣城建立了唯一的揚子鱷保護區——宣城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在1980年產下了中國第一批幼鱷。揚子鱷在保護區中繁殖後代,在人類精心保護下,種羣數量逐漸擴大!

微笑女神:長江江豚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6張

江豚通常棲於淡水與海水交互海域,它也能在的淡水中生活,喜歡單獨活動,分佈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干流爲主,2013年被列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2017年5月9日,長江江豚升級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實施十年禁漁計劃

農業農村部近日發佈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通告明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率先實行全面禁捕;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實行暫定爲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這一空前嚴格的禁漁措施,爲長江流域擺脫“無魚”困境帶來了希望。

希望在人類的保護下,長江會越來越美,越來越清澈,這些瀕臨滅絕的精靈們有一天能重新暢遊長江。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2

一、長江白鱘是什麼?

白鱘,又稱中華匙吻鱘或中國劍魚,是匙吻鱘科白鱘屬魚類。其體長梭形,上下頜均有尖細的齒,爲吻長劍狀,吻部則由前到後逐漸變寬。體無骨板狀的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背部爲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略呈白粉色。

白鱘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亦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干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游也有發現。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7張

二、長江白鱘爲什麼宣告滅絕?

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活動的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已經日趨惡化,生物多樣性的指數在持續下降,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已全面衰退。白公式豚、白鱘、鰣、鯮等物種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物種極度瀕危。

由於環境變化,已經沒有了白鱘生存的自然條件。自2003年至今,相關人員就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了,也沒有其人工養殖的個體存留。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8張

以上就是關於長江白鱘的介紹,白鱘原來分佈在海河到錢塘江之間的各大河流,現在主要在長江流域,以及黃海、渤海和東海等近海海域。大的白鱘多棲息於幹流的深水河槽,善於游泳,常遊弋於長江各江段廣闊的水層中;幼魚則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3

白鱘滅絕了!

新年伊始,這則重磅消息便在社交網絡上炸響。消息的來源是近日一篇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著名的鱘類專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其弟子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論文中稱,預計早在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便已滅絕。

這篇論文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長江中的淡水魚之王,或許已經永遠告別了我們。噩耗來臨得如此突然,許多人甚至未曾得見白鱘。初次聽聞便已是永別。

巨魚長吻似利劍

白鱘 Psephurus gladius 是一種生活在長江的大型肉食魚類,分類學上屬鱘形目長吻鱘科白鱘屬,是這一家族碩果僅存的兩種魚類之一,也是我國的特有魚類。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9張

中國郵政發行的白鱘紀念郵票。

白鱘有着較長的頭部和極爲延長突出的吻部,頭長整體可達體長的一半以上。過去長江沿岸生活的人們觀察到了白鱘的這一特徵,故而稱其爲象魚(四川)、朝劍魚(湖南)等。此外,白鱘體呈梭形且長,體表深灰色,裸露無鱗,僅在尾鰭上葉有一列約8枚左右的棘狀硬鱗。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10張

白鱘。很遺憾,我們甚至找不到幾張白鱘的清晰照片。

利劍般的吻部對白鱘的生活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長江水底水流湍急光線昏暗,白鱘的眼睛變得很小,視力也很差,但在它長長的吻端和頭部,長有一簇簇密密麻麻的、呈梅花狀的皮膚感受器官——陷器和羅倫氏器。前者負責機械感受,如水流、水壓等的變化,後者則負責電感受,如水中微弱的低電壓等。如此一來白鱘就像帶着一個長長的掃描儀,能夠輕易感知到周圍環境的各種變化。

長吻鱘科的另一遺族——來自北美的匙吻鱘 Polyodon spathula 近些年來也逐漸頻繁出現於大衆視野中。由於二者親緣關係較近,形態上存在着許多共同點,例如都有着長長的吻部,故而較爲容易混淆。近日網絡上不少緬懷白鱘的文章,也是配成了匙吻鱘的照片。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11張

匙吻鱘。

白鱘和匙吻鱘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白鱘的長吻呈劍狀,吻部自前向後是逐漸變寬的;而匙吻鱘的吻部則是自前向後逐漸變窄,形似湯匙。

此外白鱘是兇猛的大型掠食性魚類,以其他魚類爲食,口中有細密的小牙;而匙吻鱘的成體牙齒退化,主要以張開大口過濾水中浮游生物爲食。

昔日王鮪,如今安在

在古代,體型龐大的白鱘曾經分佈於中國各大河流中,在華北和近海亦有分佈。《詩經》中的詩句“有鮪[wěi]有鱏[xún]”中的“鮪”,便是指的白鱘。《禮記》《周禮》等記載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廟的場景中,便有“天子始乘舟,薦鮪於寢廟”的描述,恰於白鱘集羣洄游時間相仿,並將白鱘以體型分級:

“.……其特大者,謂之王鮪”。

四川漁民流傳有一句俗語: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臘子”指的是同樣處在滅絕邊緣的中華鱘,“黃排”胭脂魚如今同樣也是瀕危魚類,而“象”便是指白鱘了。這句俗語從側面上反映出了白鱘龐大的體型——實際上,它們或許是人類見過的最大的淡水魚類了。

被IUCN評爲“極危”的中華鱘。市面上有商家售賣供食用的“中華鱘”,其實是雜交鱘。丨Wikimedia

過去人們捕到的白鱘體長大多在1.5~3米左右,體重可達150千克;而據魚類學家秉志先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記載,在南京曾捕獲到一尾體長7.5米長,體重達908千克的白鱘極大個體。龐大的身形使得白鱘甚至可以直接吞食四大家魚等大型淡水魚類的成體。成年的白鱘沒有天敵,它們屹立於食物鏈的頂端,在長江裏自上而下縱橫馳騁,是當之無愧的長江魚王。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12張

作爲一種大型洄游魚類,白鱘們於每年清明節前後,順着長江逆流而上,溯游至宜賓江段和四川省江安縣江段產卵,幼鱘孵化後再集羣往河流下游遷移。隨着個體的不斷生長,它們逐漸分散開來,進入長江流域的各支流、湖泊,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育肥。

長江及其沿岸孕育了很多獨特的物種,這裏也是它們最後的家。丨Andrew Hitchcock / Wikimedia

白鱘的懷卵量很大,體重35千克的個體懷卵量便可達到20萬枚,因此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白鱘的年捕獲總量仍能穩定保持在25噸左右。捕撈壓力並未對其種羣數量產生嚴重打擊。

然而,因爲長江上出現的新事物——水壩,長江的生態平衡逐漸被打破。

1984年,危起偉博士第一次見到白鱘便是在葛洲壩:一尾大白鱘在壩下撞爛了腦袋被人們撈上岸。或許這條向來在長江上下橫行無阻的白鱘,到死都想不明白是什麼攔住了它。

大型水壩對於洄游魚類的打擊可謂是災難性的。一方面,橫亙江面的水壩們徹底擋住了白鱘、中華鱘、鰣魚等魚類的洄游產卵路線,將魚羣和產卵場分割成了壩上壩下兩個互不相通的區域,將本就爲數不多的白鱘羣體進一步分散,而且大大縮減了產卵場的面積;另一方面,水壩蓄水等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如水溫、水深等長江水文條件,進而對洄游魚類的性腺發育等與產卵有關的體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紫星爲採樣點,深藍色方塊爲大壩。1981年蓄水使用的葛洲壩,是長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壩丨Extinction of one of worlds largest freshwater fishes

有時人們會在大壩上修建“魚梯”(fish ladder),以方便洄游魚類通過大壩。丨Qurren / Wikimedia

自大壩建成後,大量的白鱘和中華鱘等都聚集在水壩兩側試圖通行,等待它們的卻是人類無情的漁網。據漁業資料顯示,那幾年白鱘和中華鱘的捕撈量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然而,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在白鱘面臨着繁殖困境的同時,比以往更高的捕撈強度無疑是雪上加霜;加之長江航運頻繁,以及沿岸採砂作業、排污等一些列因素共同作用,白鱘同時面臨着食物短缺、產卵場破壞、種羣破碎、洄游無路等多重問題,可謂四面絕境,難覓生路。於是自1985年後,白鱘的種羣數量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 第13張

到1994年,這十年間危起偉博士先後救護過4尾被困的活體白鱘。最終,只有一尾成功救活,被放歸長江。而白鱘最後一次出現,是在2003年1月23日左右。這尾白鱘在安裝了超聲波【跟蹤】器放歸長江後,因追蹤它的快艇觸礁造成故障,信號丟失,白鱘最終不知所蹤。

直至今日,科研人員再沒有發現過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的個體。

來不及等到2020新年鐘聲的敲響,白鱘便在2019年最後的時光裏,被研究了它一輩子的危起偉博士團隊在論文中宣佈了滅絕。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