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

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世界上有着多種多樣的生物,每一種動物都有各自的分佈的地區以及獨特的生活習性,人們平時能接觸到的動物只有大自然中極少一部分而已,近些年來隨着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一些動物的面臨着生存危機,下面一起來看看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

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1

白鱘(學名:Psephurus gladius),體長爲2~3米,體重200~300公斤,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物種。另名爲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爲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爲象魚。

中國古代白鱘被稱爲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干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游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2020年1月2日消息,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佈於2019年12月23日滅絕。 [1] 2022年7月21日晚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發佈全球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佈白鱘滅絕。

匙吻鱘科魚類最早出現於白堊紀(距今一億多年)。現今存活的匙吻鱘科魚類僅有兩屬的兩種,分別分佈於亞洲的長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主要原因是在古地質上由於第四紀冰期產生的環境劇烈變化,使原來比較廣泛分佈的匙吻鱘科魚類在很多地方消失了,只有兩個種在上述兩條尚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河流中遺存下來。

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

遼西劉氏原白鱘

右圖是遼西劉氏原白鱘(Protopsephurus liui)。產於遼西凌源大王杖子鄉範家村二道梁山。軟骨魚類,屬鱘目,白鱘科體型略扁平,頭大三角形,嘴尖而長呈劍狀,其吻長,口大下位,能伸縮,口前具短鬚一對。眼小,體裸露,軟骨很少骨化,尾爲三角形。背鰭在腹鰭之後,尾鰭正型,尾鰭上有棱狀鱗,體形一般較大。

吻部向前逐漸變窄,前端呈鏟狀成鱘約1.2米。白鱘生活於白堊紀早期(距今1.22億年前122.2 -0.2Ma to 122.5 -0.3Ma)的內陸湖泊。化石當前大多發現於遼西北票的義縣組火山沉積夾層。

白鱘

現生白鱘(Psephurus gladiusChinese Paddlefish),又稱象魚,是一種古老的鱘魚類,屬鱘形目、匙吻鱘科,爲僅存的兩種匙吻鱘科魚類之一,生活於中國長江流域中上游,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鱘頭部特長,佔體長的1/3,小個體約佔體長的1/2,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陷器。吻延長,呈劍狀,其腹面具短鬚一對。

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頜均具細齒。鰓孔大,鰓膜後緣尖。體表光滑無鱗。棲息於江河中下層,有時進入大型湖泊。白鱘是長江中僅次於中華鱘的大型古老魚類,長可達二三米以上。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分佈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

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2

白鱘是什麼魚?

白鱘極具學術研究價值,被譽爲“長江中的活化石”,是中外矚目的“稀世之珍”。它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物種。另名爲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被稱爲“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白鱘爲什麼滅絕?

在1988年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涉及長江流域魚類9種,分別是一級保護動物白鱘、中華鱘、長江鱘。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爲“極危”等級(status)。

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 第2張

古人云: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但因過度捕撈,長江已陷“無魚”境地。當然,白鱘滅絕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爲處在長江食物鏈頂層的'旗艦物種,它的數量原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採砂船、碼頭等都加速它們滅亡的時間。但白鱘滅絕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育肥場和產卵場之間的通道切斷。

白鱘是肉食類魚,以其它魚類爲生,如果長江上游餌料不夠,可以遷徙到下游去覓食。但是現在環境的改變,尤其是長江上一些大壩建成後,將下游的路截斷,食物減少,導致白鱘滅絕。

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3

01、魚類“活化石”——長江白鱘

說起白鱘,可能很多人都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爲經常能在網上看到它的相關報道,而陌生的原因是從來沒有誰真正地見到過它。

因爲白鱘在我國長江,將近20年都沒有出現過了,如今只剩下了往昔的照片。白鱘,是匙吻鱘科魚類的一種,是地球上的古老生物,早在距今1.45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了。

當時棲息在地球上的白鱘,不僅數量很多且分佈也很廣泛,但在距今200~300萬年前,匙吻鱘科魚類的家族,卻遭到了最嚴厲的考驗,甚至差點在地球上滅絕。

由於第三紀末地球氣候轉冷後,此時地球進入了“第四紀大冰期”,地球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致原先分佈廣泛的匙吻鱘科魚類,因爲很難適應地球新環境,便逐漸走向滅絕了,不過幸運的是還有兩種匙吻鱘科魚類存活了下來。

原先世界上倖存的兩種匙吻鱘科魚類:一種是我國已經滅絕的長江白鱘;而另一種是分佈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長吻鱘,同樣是棲息於淡水且現存數量較多。

雖然美國長吻鱘和長江白鱘是同一時期物種,但它們的食性和個體卻恰恰相反。長江白鱘是肉食性魚類,而美國長吻鱘是濾食性魚類,主要以浮游動物爲食,偶爾也食搖蚊幼蟲等食物。

美國長吻鱘單個個體,最大不超過2米,重量在100斤以內,但白鱘卻是長江裏體型巨大的淡水魚。那麼,白鱘能長多大?

長江白鱘魚百度百科 第3張

02、昔日的“長江魚王”

在我國四川地區,當地的漁民口中流傳着這樣一句順口溜:“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

漁民口中的順口溜,其實是指棲息在長江裏的三種魚,分別是達氏鱘(千斤臘子)、白鱘(萬斤象)和胭脂魚(黃排)。把白鱘比做大象,能長到上萬斤,可想而知,白鱘的體型是有多大!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實際上也並非空穴來風。

據著名動物學家秉志教授的記載,南京曾捕獲一條體長7米、重將近一噸的白鱘。白鱘是屬於大型魚類,最大可以長到7.5米,以往常見個體在2~3米、重200公斤左右。所以,“長江魚王”的稱呼,白鱘是當之無愧,同時白鱘也是長江裏最大的淡水魚,但白鱘也不僅僅只棲息於淡水。

因爲白鱘是屬於半溯河洄游性魚類,它是在淡水的江河之中出生,長到一定大小後便開始洄游至近海岸生活,等到發育成熟後再次回到淡水江河之中產卵,而白鱘也是溯河洄游性魚類當中最大的一種。

原先主要在錢塘江和東海近海岸活動,後來因環境的惡化等種種原因,迫使種羣遷移至長江流域,以及黃海、渤海等海河之間棲息,但最終還是走向了滅絕的不歸路。

實際上,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已經監測到白鱘的種羣在急劇下降,並於1983年和1987年,先後兩次將長江白鱘列入《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升級爲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