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5篇)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5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音樂教學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5篇)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

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同學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

一、拍節奏法。即讓同學和着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同學掌握歌曲的節奏。

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同學和着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爲單位。

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同學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同學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2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學生要有計劃地進行常規訓練,這對以後的音樂課非常重要 除了對學生站、坐、行、排隊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外,對音樂課的常規訓練也是不能忽略的。音樂是一種語言藝術,它能夠通過旋律帶給大家喜、怒、哀、樂。所以我認爲音樂課也應該用音樂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常規。讓學生真正感受什麼是音樂課。例如:讓同學聆聽音樂進教室,用上、下音階進行師生問好,設計一條師生問好音樂問候語言,拍節奏讓學生坐好,規定一個和旋表示“安靜”等等,來達到用音樂說話的常規訓練。不僅加強了學生的練耳能力,還能達到常規訓練。以形成音樂課堂的特點同時,對於一年級的新生而言,我認爲要學習豐富的音樂知識並不是重要的,應該以:讓學生喜愛音樂、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老師爲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興趣爲目標這纔是最重要的。一年級音樂課是通過教師的情感投入,心靈的感悟來完成教學目標的。如果不能讓學生獲得好的心情、好的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更應該起帶頭作用,做學生的大朋友,讓學生對你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來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課堂反思是自我提高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我應從以下幾個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一、在備課中設計反思。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寫教案的時候不需要過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某些知識點或技能技巧上,要多考慮學生的興趣與接受能力程度。如果發現學生對這節課非常有興趣或是無動於衷,就應該問問自己是什麼原應,積累經驗教訓,並在其他平行班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求最合適、最恰當的一種。

二、在上課的過程中驗證反思。

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五十名學生可能有五十種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症下藥。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也總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於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因此,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就可以成爲很好的反思材料。

因此,教學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爲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爲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 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爲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3

小學音樂教學是通過師生情感的投入,心靈的感悟來達成教學目標的,若不能確保同學具有好心情、好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對於同學正在參與的音樂活動,教師不應是局外人、旁觀者、而應把自身置身於音樂活動中,把一切“教”的活動落實在“學”的活動中,有心做小朋友們的帶頭人和夥伴。讓同學對教師發生親近感、認同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同學敢想、敢說、敢做。從而讓同學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如:二年級的扮演課《小烏鴉愛媽媽》,我以滿腔的熱情參與到扮演中去,先是扮演了烏鴉媽媽,全班的同學都是我的小朋友小烏鴉;然後我再請一同學扮演烏鴉媽媽,我和其餘的同學扮演小烏鴉。整節課都是師生同演,同學的情緒放鬆了,課堂充溢了生氣,師生感情增進了,讓同學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了教育。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4

本課中,我力求把自己對陝北民歌的那份熱愛傳達給學生,從而引導學生愛聽愛唱陝北民歌。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環境是陝北民歌產生的基礎。所以。我用心的準備了這節課。但是當我備課的過程中發現,講陝北民歌的特點太難了,陝北民歌有兩萬多首。有信天游,道情,山曲,酸曲,二人臺等等。學生不瞭解陝北,對陝北民歌瞭解的也很少。在確立教學目標時發現,要想讓學生認識陝北民歌,熱愛陝北民歌就要讓學生充分的瞭解陝北民歌的產生基礎。這就需要了解陝北的地理特徵,瞭解陝北的民間藝術,瞭解陝北人的性格特點民俗民風等。

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我設計了欣賞,感受,體驗,表現幾個環節。同時又給學生搭建了多維的立體的學習空間。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視覺感官,從而調動學生的熱愛陝北民歌的情感。爲了使學生對所教的內容有自己的體驗,因此在教學的第一環節我安排的是讓學生感受陝北地區的民俗、風貌、地域特點及民間藝術,感受安塞鑼鼓的熱烈氣氛,體驗安塞鑼鼓粗獷、豪放的氣勢和情緒,具體做法是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學生之間的議一議來進行的,雖然從內容的廣度深度來說都非常有限,但已經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所觸感,因此可以說爲下一步的繼續學習打下了基礎、鋪墊,教學的第二步是讓學生模仿一下腰鼓的常用鼓點,最後引入《領唱秧歌》的歌曲教學,並在學生學會後讓他們進行了歌伴舞形式的表演。我認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學生們對陝北民歌有了一定的瞭解,令人欣慰的是他們喜歡上了陝北民歌。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5

常言道:“教有常法,而無定法”,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擂臺式教學策略

把音樂課堂,變成一個競賽的場所,把學習知識變成打擂的形式,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在教學《唱山歌》一課時,把學生分成4個參賽小組,通過“民歌知識問答、辨別不同地區的民歌、賽歌”三個環節的競賽,不僅使學生主動地掌握了有關民歌的知識,還在“賽歌”這一環節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音樂才華。在緊張、活躍的氣氛中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2、遊戲教學策略。

個人都不會拒絕遊戲,學生更是不例外。將以講述、靜聽、觀看爲主的教學內容改換成以一串游戲節目,以學生的自我表演等爲主。必要時改變學生座位,將“插秧型”改成“半圓型”或“馬鞍型”,撤去講臺或將講臺置於一角。教師由“主角”改換成“導演”,上課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上臺表演,從遊戲中獲取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的美。這個教學策略適用旋律性、故事性很強的樂曲,比如《龜兔賽跑》等樂曲。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6

【背景】

今年來農村學校支教,任教這裏一至六年級音樂課。接課後,瞭解到這裏孩子的音樂課情況,原來音樂課基本是老師兼任,實際上課情況不是很樂觀。大部分學生都很少接觸音樂,極少能放聲高歌。果不其然,一開課,我就遇到了難題。

【案例】

二年級,共有44名學生。一年級沒有上過音樂課,所以,我只能是把他們當作一年級的孩子來教。我想,學唱歌曲要採用分段分句聽唱法,這樣,學生學起來感覺篇幅

短小,易記易學。也不要求什麼演唱風格、演唱技巧了,只要能唱出基本曲調就可以吧。可是當我真正進入課堂,開始上課了,我才發現,情況比我想像的還差。我把每個樂句都要斷開,是一兩小節的來教,孩子們根本張不開嘴,發不出聲音。都是很小很小的嘟噥着跟我學。我採用了各種調動積極性的辦法,鼓勵、表揚,彈琴做基本發聲的音階練習------都不奏效。是在沒辦法了,我只好提示:“大聲點!”緊跟着就有一句像點樣子的大聲唱,接下來,第二句就又沒音了。孩子們是不喜歡,還是不敢唱?我陷入了困境之中。屢遭挫敗,我感覺真犯愁了。怎樣讓孩子們能發自內心的盡情放聲歌唱呢?

一天早晨,正好是本村大集,從公交車走下來,猛然聽到一聲清脆喊聲:“媽------等等我啊------”跟着是清脆響亮的哭聲。我尋聲望去,看到二年級的小波,正在追趕他媽媽。媽媽不知道爲什麼把他落下了很遠。作爲音樂老師的我,對小波這清脆的嗓音很是在意。心想:這纔是發自內心的自然童聲啊。當天,正好有二年級的音樂課。看到坐在那裏的小波,我靈機一動,對孩子們說:“同學們,今天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大家。”孩子們都睜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我故意頓了頓,說:“如果你跟媽媽出門,媽媽走的快,把你給落下了很遠,你怎麼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發表看法。包括那清脆的叫聲,是小波喊出來的。我順勢對大家說:“大家一齊來跟小波學,一二齊-------”孩子們大聲喊着那句“媽------等等我------”“對,我們就要用這樣的聲音來唱歌才最好聽啊。”緊接着,我便指揮演唱《小烏鴉愛媽媽》,成功了!終於聽到了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童真的嗓音,那麼甜美,甜到我的心裏。雖然在以後的教學中,孩子們還是不斷重複老問題,但是我每用這招就基本解決一節課。

【反思】

我被孩子們逼出來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這個辦法看起來似乎是有些荒唐,但是細細想來,也有它的道理。一節課,就是一場藝術表演。在這場表演的前前後後,圍繞着老師、學生、學習內容等方面。他們分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師是導演兼舞美、舞臺的設計者,學生是演員,學習內容是劇本。老師的教學設計,必須爲學生服務,爲“小演員”們提供一個適合他們表演的良好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孩子們就像進入一個真實的故事裏,在這個故事裏忘情地去展示自己。我的這個辦法就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適

合的情境,激發了孩子們內心的自然感受,因此他們就會放鬆地來盡情展示自己的童聲了。憑着這種感覺,孩子們覺得音樂不在是那麼神祕,那麼遙遠,感覺就像說話一樣,在這種自然而然的良好感覺中,孩子們放飛了自己的天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參與、感悟、創造是最重要的,教師的任務就在於能否爲學生搭建好一個適合他們的舞臺,這種搭建,有時候僅僅是幾句話,一個情境,一個動作,關鍵是適合孩子。

“藝術課程一個重要原則,是尊重兒童的自然創造能力。”教師決不能不分時機地把自己認爲必要的技能和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基於兒童自己的動作、聲音和設計開展啓發式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的創造力得到自然噴發。兒童會因此感到無比的快樂,而這種快樂就是純樸的藝術之美,是師生愉悅享受的過程。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7

《小學音樂課中節奏教學方法初探》這篇文章中筆者主要闡述了一下幾點教學理念:

一、何爲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是音樂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礎,任何音樂都離不開節奏。

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

節奏是構成音樂時間的實質,是音樂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樂形象需要特定的節奏形態來完成。

三、通過教學案例分析來闡述小學音樂課中一些實用的節奏教學方法。

結合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重要性,準確的把握好節奏是小學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音樂教學中有針對性進行節奏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他們互相傾聽、協作合奏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理解、表現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樂教學基礎內容之一。

因此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節拍感、節奏感,是學生學習音樂所應具備的技能,是進入音樂藝術殿堂的第一步。爲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習節奏、學習音樂的興趣,老師可以在律動中讓學生感知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也可以在音樂遊戲中滲透節奏訓練,巧妙設計節奏教學;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賞活動中貫穿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以及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中,巧妙設計節奏教學。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8

一直以來,音樂歌曲課被稱爲副課,特別是個別地方學校更認爲音樂歌曲課是可有可無的課目。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及音樂歌曲在發展學生智力等方面所發揮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們對音樂歌曲課越來越刮目相看。而作爲一名音樂歌曲教師如何不負衆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歌曲放射出它應有的光彩,這是我在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與實驗的課題。我發現影響上好一節音樂歌曲課的因素雖然很多,但以下這幾方面更不容忽視。

一、師生對音樂歌曲課的認識態度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之一

常言道: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作爲老師首先要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要自尊自愛,對任何一節課都要一絲不苟,認真負責,使學生無形中受到感染和影響。針對那些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老師要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思想脈博。否則,只一味地想怎麼設計課堂教學花樣,只能抓住學生一時的心,卻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改變對音樂歌曲課的態度。所以一旦發現有學習不端正的學生,我就利用上課幾分鐘的時間讓大家討論:音樂歌曲課到底有什麼作用?音樂歌曲課究竟會給同學們帶來什麼?沒有音樂歌曲課會怎樣?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大講特講其好處所在。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了老師工作的意義,也使他們更多更好地知道學好這門課的意義,從而自覺自願的完成學習任務。

二、課堂上老師的誇獎與鼓勵也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在實際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實驗發現:同樣的班級,如果這節課我鼓勵讚揚的話語多了適當了,學生的情緒便會異常地高漲,他們的行爲也會與我緊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幾個所謂的調皮學生身上,批評多了,學生唱歌的情緒馬上讓人覺得無精打采,心不在焉。這一點特別是在年齡較小的年級表現尤其明顯。比如學習《四季童趣》這首歌曲,節奏較難:除了切分節奏,還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現。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我除了採用各種教唱的方法之外,重點放在給學生心理暗示上,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整個教唱過程中,我時不時地讚揚激勵他們:“你們真棒,這麼難唱的句子都難不住你們,老師真爲你們的聰明能幹興!”“你們的聲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賞一遍!”“你們願意吸收老師加入你們的合唱隊嗎?”一節課下來,不但不覺得累,反而會讓你身心愉悅興致更高。無數次的實驗證明:越是輕鬆有趣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效果也就越好。當然必要的批評也要有,不過要考慮課堂氣氛及學生的承受能力,講究語言藝術

三、音樂歌曲老師不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還是美的傳播者

在實際教學中,我不只一次地發現:當我身體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時,學生上課也是懶洋洋的,歌唱時很難進入狀態。同樣的班級,當我富有激情地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唱時,學生不僅學的快,對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時,我和其他老師交流中都發現,學生把音樂歌曲老師當成了美的標準。音樂歌曲老師會跳舞,言談舉止美觀大方;音樂歌曲老師會唱歌,聲音美;音樂歌曲老師會彈琴,很讓人着迷;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對象。所以,作爲音樂歌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學生從老師這裏不僅能學到書本知識,還能感受到美的薰陶。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9

在一年的課改實驗中,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努力探索嘗試着把我們新的教學理念深入平時的教學中。現就我平時的幾個教學片段來談談體會:

案例1:在一年級一冊,欣賞《玩具兵進行曲》的教學中,我先讓他們聽樂曲,然後提問““這支歌有什麼特點?學生們各抒已見“節奏快”、“歡快”、“一會兒一個聲音,一會兒好多聲音”、“有趣”……,接着我向他們講述了玩具兵的故事,然後提問:“現在我們想一想,樂曲中,當一個樂器在演奏時,你想到了什麼?”這時有幾個學生叫到“是一個玩具兵在走路”,我又說:“那幾種樂器出現呢?”大家爭先恐後的說:“是幾個玩具兵在走路”。我繼續說:“那大家注意沒有,中間有一個很渾厚的聲音,這你想像是什麼呢?”這時只聽見一個學生說:’這是一個又肥又胖的大胖子兵”。全班同學都笑了,不等我提問,大家都紛紛舉手,爭先恐後的說:“樂曲熱鬧歡快的時候是他們在跳舞”、“慢下來是他們在散步”……於是我放音樂,讓他們聽第二遍,這次他們紛紛自己模仿玩具兵的樣子,哼着弦律搖晃腦袋,還有的在模信演奏樂器的樣子……此次教學中,我不再採用欣賞課學生聽老師講的模式,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主的探究學習。在教師的啓發下,自己開動腦筋去體會、理解樂曲要表現的東西,這樣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樂曲的歡快,在愉悅的情緒中得到了美享受。

案例2:在學習《小雨沙沙》一課時,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這一環中,我首先拿出了十餘種打擊樂器:手鼓、鈴鼓、碰鈴、雙響筒、木魚、鋁板琴、沙錘、三角鐵、串鈴等。然後說:“同學們,大家看見了老師拿出的這些樂器,現在大家就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來討論一下,你們選擇哪幾種樂器爲《小雨沙沙》伴奏?老師來看看哪一組演奏的效果最好。”隨後,每個小組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他們模仿自己選擇的樂器,一塊兒邊唱歌邊演奏。展示的時候,各個組的同學胸有成竹的上臺,選擇自己的樂器,進行展示。每個組都演奏的很好,組合及伴奏的音型各具特色。最後,同學們自己評價,推出哪個組最好。在此次的教學活動中,我着重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讓他們能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進行學習。這種方式大受學生的歡迎,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案例3:在學習《洗手絹》這首歌時,裏面的“媽媽洗衣我也來”,我就啓發學生“平時在家你們還幫助媽媽做過些什麼家務?”學生們各抒己見“拖地”、“掃地”、“洗碗”……我又提出:“現在,大家能不能以小組的形式,商量一下,利用《洗手絹》這支歌來唱唱我們自己呀?”大家立刻分小組編創。在展示的時候,編創的歌詞非常多,“媽媽洗碗我也來”、“媽媽做飯我也來”……同時,我又啓發他們根據自己編創的歌詞,模仿拖地、洗碗等動作編創舞蹈,邊唱邊表演。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着重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讓他們不止侷限於學習書中的東西,表現音樂的形式豐富多樣,讓他們的思維更加廣闊。

對於前幾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說還是比較成功的,但還有很多新的理念、方法,我還在摸索、嘗試中,不過我相信,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音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0

演唱歌曲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然而我們以往採用獨唱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處於“應試”的心態下,用一個標準對學生進行評估,這樣並不能真實的體現學生的實際水平。

最近上了一節課,使我感觸特別深。那天課前,我在班級的黑板上寫了“演唱會”三個字,這時學生就興奮了好半天,早早的催促我上課,之後請學生爲演唱會做好演唱的準備。後來的活動連平時不愛唱歌的孩子也躍躍欲試,特別是我將表現很出色的孩子名字寫在黑板“小歌手”欄目時,課堂氣氛特別活躍。

我想我們經常的舉辦“演唱會”讓學生從課內或課外歌曲中選擇一首演唱,可以是獨唱,也可以是小組表演唱等等。把最好的成績作爲最後評價的結果。這樣一來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後進生也樹立起信心重新認識自我,從而更好的產生對音樂的學生興趣。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1

隨着中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在音樂課上怎樣進行器樂教學,是當前音樂教改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國外音樂教學的情況看,音樂教學中包含器樂訓練的內容是很普遍的。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體系中,器樂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樂器作爲教學設備配給學校,而且在音樂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樂曲,並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加這部分內容。可見器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起着很大作用的。我國《器樂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參與器樂體驗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關鍵,那麼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呢?

一、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學習樂器

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可以選擇哪些樂器呢?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口風琴、豎笛、小型電子琴、鋁板琴、等。便於統一課堂內所有樂器的音準,有利於學生獲得準確的音高概念。

考慮到課堂教學的侷限,一般選擇一、二種樂器作爲學習的開始,每個學生人手一件。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種類越多,教師的教學越困難,學生得到的具體指導也越少,學習興趣就會減弱甚至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如學校從統一調門的口風琴或笛子開始,效果就較顯著。在有了一定基礎後,再加入其他類樂器的學習,逐漸使樂隊的音色得到豐富和發展。如果在學生學好一種樂器的同時,推選進步快的學生再加學第二種樂器,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科學安排教學進程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師要把演奏技巧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加以分析,進度放慢。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等),把進度放到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學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編寫中將學過的簡單歌曲或片段作爲練習曲,這樣可以減輕開始學習時,視譜、背譜上的負擔,便於集中精力解決樂器演奏技術上的困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歌曲《歡樂頌》《粉刷匠》《多年以前》等。這些樂曲音域窄,節奏單一,旋律性強,最適宜作爲學生初期階段的練習曲。教師還要把各種節奏、各種音程作一排列,結合樂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貫穿在教材中。

當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合奏。由於樂器的演奏是個操縱問題,即便低年級兒童還未進行過合唱訓練,只要手的操縱正確,音準也解決了。反過來通過樂器的多聽,多練又幫助了學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準。

隨着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師可安排多聲部合奏的練習,但要接近學生的演奏水平,難度不宜過高。練習時可先分聲部單獨練,也可把樂譜發給學生回家練習。課堂練習要照顧全面。一個聲部練習時,其科同學可集體打節拍,這樣既加強了訓練密度,又能讓學生對樂曲的各聲部和樂曲的基本速度有個整體的概念。這樣在合奏時就容易達到協和、整齊的效果。

在教學中必然會涌現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學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過器樂訓練的學生,教師要注意發掘培養。對這些同學除了完成一般作業外,課外還可給予適當的提高,如安排獨奏、重奏等小節目。使這些學生成爲班級中的骨幹力量,以帶動全班,協助老師搞好課堂教學。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2

唱歌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其教學目的不外乎:一是通過範唱或播放錄音等形式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個整體的藝術形象感染並實施美育目標;二是通過聆聽,讓學生熟悉必要的樂理知識與歌唱技能、技巧。

即使在現代小學唱歌教學中,最常使用的傳統教學方法還是由老師進行範唱或聆聽錄音爲主。也可言之爲:即“聽唱法”。它的優點是:學生可以直接地、簡便地學習歌曲,同時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韻味的體驗及表達上面,比較有利於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能較多地練唱歌曲。但是,讓學生長時間地進行模唱,學生會感到很被動,覺得很枯燥,造成“鸚鵡學舌”,雖然歌曲很快會唱了,但學生根本沒有參與音樂思考,阻滯了他們對唱歌的興趣,而且這種方法過於單一,不利於採用多種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來發展學生多方面的音樂才能,並且難以適應比較長、比較複雜的歌曲學習,尤其是合唱歌曲。

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了旋律引導、圖示比較、難點突破、綜合能力訓練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唱《小小音樂家》這首歌時,先採用“旋律引導”,讓學生模唱歌曲的旋律,進而要求學生自己把旋律換成歌詞。這就在“聽唱法”的基礎上減少了老師逐句歌唱的過程,增加了學生動腦思考的活動及學生與旋律的接觸,對培養學生識譜及樂曲感受能力都有幫助。其次採用“圖示比較”法,將曲譜中旋律的高低變化用線條表示出來,使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結合起來練唱,對歌曲中各樂句間出現的重複、模進和內在聯繫進行辯唱,以加深記憶。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樂感、創造思維都有很大的幫助。再用“難點突破法”,將歌曲中難以掌握的部分,先重點練會,再練唱全曲。最後通過“綜合能力訓練法”,將歌曲的主題、節奏型難點及歌唱聲音的要求編成短小的輔助練習,分別通過唱、聽、記、看等練習方式,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來領悟歌曲旋律,歌詞的內涵,這對於歌曲整體的把握及情感體驗有很大幫助,既完成了會唱歌曲又提高音樂知識技能的教學任務。

長期教學實踐說明,這些方法有利於學生對音樂的'記憶、想像以及對音樂形式的感受和音樂審美等綜合感受能力得到加強,同時也較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和探索歌唱的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藝術審美素質的提升。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3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施養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修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創新教育的渠道,新課程實驗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手法。下面,我就本課的教學來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讓孩子們愛上音樂課。

著名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說:“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的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爲興趣是培養人們確立奮鬥目標的潛在動力,只有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能使人產生學習探索的慾望。本課教學,我將“福娃”作爲小客人,自然引入。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巧妙地滲透情感教學目標。接下來,“福娃送禮物”將本課的學習重點《健康歌》引入。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評價,鼓勵學生參與、創新、組織教學,獎勵“福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在小福娃的激勵下,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

二、給孩子們一片想象發揮的空間。

想象是思維活動中最見活力的一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離開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在課堂教學中給孩子們一片想象發揮的空間。在本課的教學中,律動環節,我儘量不示範而是選擇融入學生羣體,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演,勇敢地跳。在演唱環節,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運動填入,“創作”了一首首新的《健康歌》。巧妙利用歌曲中數節拍的樂段,設計了小組合作健身操的環節。

三、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音樂創作,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爲,合作學習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形成合作的意識,培養與人共處的能力,從而激發起學生創新的火花。在本課教學中,我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學生編成小組,這樣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啓發,便於交流,便於團結協作。

以下是學生在課堂的小組合作創編的其中一首《新健康歌》:

(略)

總之本課教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就是,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讓孩子們愛上音樂課;在輕鬆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敢於創新,爲學生創新思維提供一個明朗的空間;用你充滿陽光的評價激勵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創新思維。充分利用音樂學科的優勢,乘着音樂的翅膀放飛創新的雛鷹。

最後我想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4

音樂教學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髮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把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和道德修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音樂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

例如:《國歌》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樂曲,表現了處於三十年代國家民族深重危機下的知識分子,爲了民族的存亡,依然衝出書齋奔赴抗日前線的主題。首先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加深對歌曲的理解,然後再讓學生聽歌曲,學生立刻感受到中國人民爲爭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戰鬥的百折不撓、無所畏懼的精神,在表現歌曲的同時,也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樹立起時代責任感、使命感。

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爲對象,通過聆聽感知及聯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裏。

例如:在欣賞歌曲《鼓浪嶼之波》時,引導學生堅定“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學生通過感受、體驗、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內容,在聆聽歌曲的同時感受到同胞雖然生在臺灣卻遠離了故土,盼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盼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這種滲透式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音樂知識,還接受了思想教育,從而培養起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爲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立志學習。

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內容應根據每堂課的教育目標展開,把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學習目標滲透於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安排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因勢利導,設境悟情,使德育內容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薰陶。例如:在欣賞《義勇軍進行曲》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戰歌時,我轉錄了天安門前升旗儀式鼓舞人心的壯觀場面,激發了學生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使學生體驗到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薰陶。

以人爲本,從教育學的觀點來說就是學習者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一切都要爲學生考慮。這個觀點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同樣實用!小學音樂怎麼教?主要就是在課堂40分鐘的有限時間內,我們通過“聽、做、想、”等幾個方面來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只有“聽”了,纔可以有感知,在“聽”的基礎上面,我們再來進行“做”與“想”的結合。個人認爲,音樂在教學上面“聽”“做”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事情,事有利弊、輕重之分,把握好了事半功倍,否則事與願違。前陣子我看了一些關於新課標音樂教學的獲獎視頻,其中有一個是這樣的教學過程:在這節音樂課的課堂裏,該老師在教學上面運用了“聽”“說”“唱”“想”“做”幾個方面的教學步驟。從開始的教唱,用電子琴走了幾遍旋律給學生感受了,然後教了學生怎麼歌唱這首歌曲,又講了歌曲的背景文化,總之體現出了新課標裏面要求的知識要跨學科這個要求。最後根據這歌曲的特點加入了秧歌舞蹈,學生們在這場很生動的教學中體會了音樂的律動性,體驗了歌曲的情感性,也可以說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看了也覺得內容豐富,可是總覺得好象少了點什麼內涵的東西。音樂課我們老師到底要教什麼?我們又教了什麼?同學們學了什麼?他們又學到了什麼呢?遊戲固然增加了學習過程中的樂趣,秧歌同學們肯定也覺得有趣。一節課結束了,老師累了,學生們也盡興了,可是我想知道學生們從我這裏學到了音樂方面的多少知識呢?又有多少節課都是如此的教學模式呢?

小學音樂教學隨筆15

本課是一節音樂綜合課,教學內容都是有關“時間的歌”,教學時,我並沒有把教學放在單一的歌曲學習和樂曲欣賞上,而是結合時間——“流動、運轉、輪迴、消逝”這一生活常識,將教學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拓展學生的知識範圍及學習空間,由於教學內容多,涉及的音樂素材也較豐富,所以本課教學目標定位在:營造寬鬆自由、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熱情表現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交流,感受優美的音樂旋律,享受快樂的幸福生活,並伴隨着“滴答滴答”的鐘表聲,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爲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了與知識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積極引導學生髮散思維,結合生活實際自由地表現作品的寓意,使學生在唱歌、聽賞和旋律中,感受音樂旋律的有名及音樂表現的多樣性,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達到知識與技能、情感與交流的完美統一。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