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教學的隨筆15篇

教學的隨筆15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8.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的隨筆15篇

教學的隨筆1

勞夫愛默生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瞭解一切”。因此,老師若能讀懂學生的眼神,就會從學生的眼神變化中(這實際上是一種信息反饋),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狀況,然後對症下藥,或調節教學的進度,或喚醒學生的注意,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所謂的眼神也就是目光,眼神可以傳遞基本的情緒變化。相比較成人而言,學生的眼神更爲直接,教師在課堂上要是能夠讀懂學生的眼神,掌握學生的內心所想,隨時調整教學,就一定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通常,學生的課堂眼神有如下幾種。

1、自信的眼神

這類眼神往往出現在一些學習較好,掌握知識較快的學生身上。學生眼神很堅定,很自信,從眼神中老師可以看出滿意和放心,並且很渴望老師給予表現的機會,好像在說‘老師叫我你就放心吧’。這類學生往往是讓老師非常放心的,老師對於這類學生應多鼓勵,合理利用,比如,課堂上一些較難的問題,教師在引導過後學生們的理解依然較差,可讓這些好學生先回答,帶一帶較差的同學。再比如讓自信的同學領讀課文生字等,讓他們讀出他們的自信,把這種自信感染給每一位同學。

2、求知的眼神

這類眼神往往是一些學習成績較優秀,十分上進的學生。著名的教育家薩特曾經說過:“沒有一種普遍的學科能指示你該如何做,要努力去自己做。”對這些學生教師要常常鼓勵他們自己去探索,讓他們自己去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只是對學生所取得的成功及時給予肯定,並引導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奮鬥。才能最終讓學生的求知眼神更加強烈,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

3、膽怯的眼神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如果運用的方法不恰當,就會造成學生對自己不自信、瞻前顧後,唯恐自己做錯事。教育這些學生時,教育學家馬卡連柯給教師們的忠告是儘可能多的用表揚,少用甚至不用批評。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對學生要時刻保持微笑的表情,時刻留意他們的眼神,只要他們有一絲閃光點教師就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逐漸養成大膽說話做事的好習慣。重塑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習的興趣。

4、困惑的眼神

這類眼神往往是那些成績較差,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這類學生經常愁眉不展,表現不積極。其實,學生學習就好像吃一頓大餐,求知慾強的學生首先品嚐豐盛的菜餚,而這些困惑的學生只能吃剩菜殘羹了。因此,在對待這些學生時,教師不能把他們看做是無藥可救,置之不理,而是要樹立只有先後之分,沒有優差之分的思想,事實上他們只是接受能力較差罷了。教師最好專門給這類學生制定一個計劃,心平氣和的面對他們,給他們任務時難度一點一點的增加,只要取得一點點進步就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耐心講解直至完成教學任務。

5、渴望的眼神

課堂上,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時,他就會睜大眼睛看着老師,眼睛流露出期望,這是一種渴望得到幫助的眼神,這時,教師可以走近他,給他點提示。當學生回答一個問題時猶豫不決,將信將疑時,他的眼神必定裝滿困惑,這是一種渴望得到肯定的眼神,這時,教師只要付出一個讚許的微笑,學生就會在這個微笑裏獲得肯定,獲得鼓舞。在課堂教師有時會對學生錯誤的回答,或是與自己的期望相差太遠時會產生憤怒的情緒。此時不妨先讓自己冷靜一下,仔細審視一下學生的眼神,那裏面必定閃爍着愧疚,同時也渴望着大人的理解與寬容,這是一種渴望理解的眼神,這時,教師應該給於肯定和安慰。

6、疑惑迷茫的眼神

在課堂上,如果學生根本聽不懂的時候,他就會顯得焦燥不安,六神無主,兩眼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連簡單的問題也不能回答。所以,教師若發現多數學生緊縮眉頭眼光愣怔時,則可能是教師講得不清楚,學生沒有聽懂,或講得太快了學生跟不上,要麼是板書沒有記下來又被教師擦掉了,這時教師應及時變換知識傳授的角度和教學手段,促其柳暗花明,耳目一新。

7、漫不經心的眼神

當學生閃現出浮躁嬉戲的目光,左顧右盼或跟同桌低語講話,說明課程內容不緊湊進度太慢,或嫌教師過多的重複羅索,此時教師要提醒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用設問方式提出問題或緊湊地解決一個問題,以便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從縱深開掘,從而改變被動局面。

8、滿不在乎的眼神

一些性格倔強的學生,在聽不懂或者注意力分散時,會通過講話,做一些小動作,甚至通過搞一些惡作劇來引起關注。老師如果看到這種眼神,切不可意氣用事,施展老師的威嚴,也不可開門見山追根究底。最好的辦法是“冷處理”,叫他起來回答最簡單的問題,表揚他的優點,讓其明白老師不僅沒有遺忘他,還非常關注他,喜歡他。然後在課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表現出老師的寬容大度,讓其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幫助他改正錯誤。

眼神的交流是師生間建立起有效溝通的理想前奏,如何通過關注學生的眼神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心態,對師生之間的交往、溝通具有重要意義。學生的眼神是一本無字的書,它好比一面心靈的鏡子,因各具的物色而互不雷同,記載和映照着千差萬別的思維文字和心靈投影。所以教師若要真正讀懂學生的眼神,須做到真讀而不是假讀,細讀而不是粗讀,全讀而不是選讀。

當教師能夠真正讀懂學生眼神的時候,也便是課堂教學真正發生的時候,因爲我們找到了開啓學生心靈之門的一把“金鑰匙”。泰戈爾有句名言:“使鵝卵石臻於完美的,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且歌且舞。”教師要努力做使鵝卵石臻於完美的水,經過眼神這扇窗戶,流向學生的心田,去滋潤他,喚醒他,讓他們迎風展姿,百花爭豔。

教學的隨筆2

近二十年的中學數學教師,經歷了不同版本的數學教學工作,就應說每種教材都體現着不同時代的特點,完成了這一時代的使命。現就我個人對數學新課程下如何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1.傳統的教材過分的強調了數學的單一性、工具性等特點。

傳統數學教學認爲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學習過程中學生感覺理論性太強了,且有部分資料沒有實用價值性,忽略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人爲的編制一些飄渺的、沒有實際好處的偏題、難題、怪題、導致學生耗掉了超多的時間,然後結果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卻喪失了,部分學生的思維停滯在閉門造車的水平上。另外由於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數學課程的本來面目,數學被認爲就是做題,題海戰術是教師和學生應付考試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數學原應有的過程:經歷、體驗、探索等。這樣反而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新課程標準》(以下稱標準)的理念以及人教版教材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在教育理念上迎合了時代的特點。首先學生是人,是知識的載體,然後過分枯燥乏味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的中學生,他們需要的是合作、民主、開放式的教學,同時也具有強烈的參與探究意識。《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上就體現了時代性,可用性實用性的特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就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使數學不再脫離實際,而和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數學因材施教,真正有數學天賦的學生會有與衆不同的作爲。具體目標中增加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同時也指出數學不單純是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新數學中教師不單純教,學生不單純學。新數學教材上增加了各種練習形式和超多精美的插圖,生動形象的語言,然後顯得圖文並茂,直觀形象,情節生動。如做一做、聽一聽、說一說、試一試、想一想、練一練等,個性是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擬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現,更貼合孩子們的口味。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用心的成分,也是學習活動中最基本的內驅力因素,如教材中“遊戲是否公平”、“跟我學”、“試試看”等極富情趣和創意的字詞會令我們身不由已的進入數學的世界。新課程的實施像一場及時的春雨,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一接觸新教材,我們能夠立即感覺到撲面而來的新數學、新氣息、新思想、新理念,不僅僅給教師很大觸動,也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學習的渴望,更爲廣大教師、學生帶給了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3、教師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的轉變。

以往的教學是教師的表演舞臺,教師是策劃者、實施者,有着說一不二的權威。學生則是被動的理解者,一個裝載的機器,機械的理解着指令。而《標準》下的教學方法以及形式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和學生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在是單一的教,學生也不是單一的學,然後師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共同探究,有着一種潤物無聲的意境。恰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潛力、計算潛力等得到了發展,同時合作意識、參與意識也增強了,師生關係也得到了改善。試問,這樣的教學模式又怎能不被人理解呢?

當然,任何一種新的事物的出現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然後有些教師認爲新的人教版的教材過於凌亂,知識不繫統。我粗淺的認爲這正是新教材的又一特點,它將初中的數學知識資料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人們的認知規律,分年段來完成,是可取之舉。

教學的隨筆3

三年級是個承上啓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同學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在段的讀、說、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同學學語文的過程和同學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同學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籠統——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啓發同學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同學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同學掌握學習方法。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同學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說段說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同學用自身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爲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說段訓練時,同學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同學一句一句地說,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說。在指導說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說和具體地說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同學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說,能說就不讀。培養同學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同學建立段的概念,必需引導同學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和時指導同學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同學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同學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同學的讀寫能力。告訴同學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身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同學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同學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教學的隨筆4

當今的差異教學究竟指什麼呢?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差異教學是指在班級教學中,有效利用和照顧學生的差異,在教學指導思想、目標、內容、方法策略、過程、評價等全方位實施有差異的教學,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差異教學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小組與班級教學的統一,教與學的統一,測查與安置的統一,多元與整體協調發展的統一。在低年級中,每一位同學都一個等待挖掘的寶藏,只有認真實施差異教學,才能讓每一位同學都散發屬於自己的光芒。

在低年級語文教育過程中實施差異教學是提高教育質量,達到教育公平的必然選擇。特別是低年級語文的學生,差異教學通過激發低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動機,拓展學生成功的領域,從而促進教育公平的最好辦法。它立足於我國國情——學生衆多、教育資源不足,重點解決在班集體中“保底提優”的難題,追求個性和共性的和諧統一,既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也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既能針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以完成共性的標準;既能強調學生的獨立性,也能強調合作共贏;既能注重認知過程,也能注重個性的其他方面發展。

教學的隨筆5

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課《山中訪友》出自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之手。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上課時,我先在黑板上寫了“朋友”兩字,並問學生,你們是如何理解這兩個字的?

有的說:“能給我幫助的人,對我好的人是我的朋友。”有的說:“關係親密,熟悉的,要好的是朋友。”有的說:“朋友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志同道合的。”還有的說:“我的朋友是XX,因爲當我題目不會做的時候,他會幫助我。”……學生說了很多。正如我預料的那樣,很多孩子更多地關注朋友應對自己好,願意幫助自己的,沒有一個學生說到自己對朋友應該怎樣。我想這與現在的孩子更多是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的,不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是相互的這個道理吧。於是,我把詞典中的解釋寫在黑板上:朋友──彼此在交往中產生的感情。我讓學生細細體味字典中的解釋與自己剛纔說的有什麼不同呢?學生思索了片刻,有一個學生說到一個詞:“彼此”。她說朋友是相互的,應該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的,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我想這應該朋友交往的真諦吧,通過學生的口說出來是那麼難能可貴。於是,我因勢利導,說:“是啊,看看我們班的這幾對朋友,有些就是在互相幫助中建立了友誼。人生難得一知己,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有幾個朋友同行,將充滿快樂。今天,著名的散文家李漢榮先生要去拜訪他的朋友,讓我們與他同行吧。”

預習過後,我讓學生找出作者有哪些朋友?於是學生板書了很多。從板書中,學生髮現作者的這些朋友都是自然界的物體。這就在學生的心裏打下一個問號,爲什麼景物也能成爲人類的朋友,人怎麼與這些景物像朋友一樣交往呢?產生疑問是學生探究學習文本的良好契機,我說:“你能感受到作者是去山中看望他的朋友嗎?”

生:“作者一出門,就和風撞了個滿懷,說明當時作者的心情是很高興的。作者一定在想着看到老朋友該與他們聊些什麼。”

生:“不騎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希望有人來打擾自己與朋友的聚會,他要好好享受這美好的一天。”

生:“朋友相處,快樂是最重要的,因此不需要帶什麼禮物,你去看他們就是送給朋友最好的禮物。”

我說:“是啊,這就是朋友,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大張旗鼓,不需要勞師動衆,只要帶着一顆問候的心,朋友一定能感受到的。”學生能從這些看似平淡的詞句中體會到作者的心情,這是理解這篇課文最重要的基礎,也是學生自己感悟人與自然成爲朋友的情感鋪墊。順着這種情感,我問:“作者看望他的朋友,帶着一顆問候的心,朋友們感受到他的問候了嗎,他們是怎樣來問候作者的'呢?”

生:“感受到了。課文的句子‘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作者把樹林當作自己的知己,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員,彷彿與這些樹融爲一體。‘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和小鳥、露珠很有默契,一聲呼喚是小鳥的問候,一個眼神是露珠的問候,他們好像在說,老朋友,你好,我們又見面了。”

生:“第五節中出現了好幾位朋友,這些朋友像各種不同的人,每個人歡迎作者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山泉是一位稱職的家庭主婦,當客人來時立刻熱情招待。溪流是一位詩人,當作者來的時候,爲他吟誦優美的詩歌。”

我沒有想到學生不僅能把這些自然界的物當成人來理解,還把他們理解成各種富有特點的人。確實,這些自然界的朋友有的豪放,有的深沉,有的可愛,有的善解人意,各有特色。於是,我讓學生繼續想象,學生把懸崖看作飽經滄桑的老人,把白雲當成純潔的少女,把瀑布理解成男高音歌唱家……這些朋友都是用不同的形式在迎接着作者的到來。

我想,當學生們的思維跟着作者一起展開想象的時候,學生的感悟與理解也就更加深刻。學生已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變成了作者,進入了大自然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朋友帶給自己的快樂與幸福。語文的閱讀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對文本中自己喜歡的內容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因此,課堂上學生們積極主動地發現、感悟是多麼寶貴。

落花有情,流水無意,而在課文中落花和流水都是感情細膩的知己與朋友。讀着讀着,學生對文中這些即將逝去的朋友有了全新的感受。一個學生說:“落花來自於泥土迴歸於泥土,那是生命的輪迴。人生在世是很短暫的,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很不容易,因此我們要學會珍惜。”一個學生說:“落葉與落花凋謝、落下、腐爛,變成泥土,他們的生命短暫而又美麗。路邊的石塊雖不起眼,但是是我們友誼的見證。當我們的生命走向終點的時候,有朋友在身邊陪伴,不是一件很欣慰的事嗎?”

是啊,朋友貴不在多,在於真誠。學生能從課文中體會到這麼多有關朋友的感受,這是我意外的收穫。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是閱讀教學所追求的。這節課,學生有這麼多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是我應當珍視的。

正因爲學生對朋友的理解很深入,當讀到下雨的片段時,他們不會認爲下雨是一件掃興的事。有的說:“那是老天爺在挽留作者呢。”有的說:“雨知道朋友來了,趕得太急了,怕來晚了就見不到自己的朋友了。”有的說:“這是大自然的歡送曲,讓作者下次再來這兒相會呢。”是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朋友來時,我們伸出臂膀迎接。當朋友走時,道一聲“走好”。學生在平平凡凡的句子中讀出了不平凡的意味。

閱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今天學生把他們的能力充分的展示出來,不僅受到情感的薰陶,還獲得了思想的啓迪,這是他們今後人生一大寶貴的財富。這節課,學生思緒萬千,滔滔不絕。他們在品讀課文,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收穫着快樂,收穫着對朋友的理解。我想,今後他們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知心的朋友,一定會如作者般珍惜,真誠相待的。

快結束時,我對學生們說:“作者把大自然的一切都當作朋友,因爲作者喜愛他們,只要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你會發現你的周圍也有許許多多的朋友。只要充滿一顆真誠的心,你的朋友一定也會成爲你的知己。希望我們今後也能對大自然說一聲,讓我們成爲朋友,愛護他們,關心他們,感受他們的美與真。文章的結尾,作者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回家了。讓我們也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結束這節課吧。”

教學的隨筆6

關注活動化的課堂

低段教學,教學過程的設計直接影響着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與態度。在實踐中,我發現設計活動化的課堂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

怎樣就能體現活動化課堂的價值呢?我認爲應注意:課堂教學中,活動的價值往往不在於活動結束所獲得的結果上,而常常體現於過程中。我們關注的不應僅僅是對於錯、優與劣的有形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活動本身對於學生態度和行爲方式的價值。總之,要更加註重學生對過程的主體性體驗,注重給完美人格的養成提供更多的機會,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設計內容在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結果等方面體現出自主、開放和創造的特徵,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始至終是自覺主動的行爲者,而不是教師的追隨者”。

在學習活動中,要特別注意讓學生進行知識發展的全過程的體驗性實踐活動,以加強其獨立性實踐活動,鼓勵由成功走向成功的經驗型實踐活動,更關注由失敗走向成功的批判型實踐活動,因爲人的認識是有階段性和往復性的。多次實踐活動,會使人的認識不斷攀升,成功的經驗誠然可貴,失敗的教訓更是寶貴的財富,只有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纔會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這便是創造性思維以及個性品質的存在,這對於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用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是有巨大幫助的。

教學的隨筆7

在生活中,我覺得最大的暴力就是語言暴力。同樣在校園中,最冷的暴力我覺得也是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雖然不會傷害到你肉體的一絲一毫,但是對人內心的影響可不能小看了。作爲一名正在教學一線的老師,每天面對着一羣羣孩子,孩子畢竟都是孩子,他們有做好的地方,但是他們也有犯錯誤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向孩子直指他的錯誤和不足之處。但是有時強調過好多次的事情,總有孩子會記不住,明知故犯。內心的一股怒火油然而生,隨之話語就會嚴重了。

教育家羅曉說,教師的職責就是教育學生,指出學生的不良習慣,並幫助學生進步。但是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杜絕身體暴力的同時,也要儘量避免“語言暴力”。

羅曉說,雖然“語言暴力”對學生的身體不會造成傷害,但是對學生的心理會造成傷害。“語言暴力”沒辦法滿足學生被尊重、被理解以及歸屬感的需求,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人際交流方面容易過分防禦,造成謹小慎微,戰戰兢兢。對於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學生,如果長期遭受“語言暴力”,心理就會壓抑。

在羅曉看來,一個好的教育者,批評學生、幫助學生進步需要技巧。首先,批評學生要有根有據,公平公正,語言上不能一直諷刺。其次,適當的教育是應該的,但是要掌握分寸,老師要在理解、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教育學生。比如對正處於青春期的學生,老師用心去理解,就不會對什麼都看不順眼,就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再次,教育學生是一個教師反思自我的過程,教師要作爲學生的榜樣,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通過強化學生的優點進行教育。學生學習不好、習慣不好,有很多因素,與家庭、學校、社會都有關係,學生會模仿老師,老師要做好榜樣。

老師本身要學好教育心理學,深入瞭解學生的需求,讓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會主動想到找您幫忙。

教學的隨筆8

在小學一年級體育教學,首先應瞭解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對於什麼事物他們都好奇,模仿能力強,好動,但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學習持續時間不長。如何在有效時間裏教會孩子們更多的知識,應該是我要追求的目標。

一年級大部分是7歲左右的孩子,剛進入學校,學習、生活習慣還不太適應,正在慢慢形成,學習新知識也需要我們老師一步一步手把手的教。俗語說“一口氣吃不成胖子!”我想自己這種焦急的心理忘記了孩子們還是6、7歲不懂事的小朋友,正是處於啓蒙教育階段,很多方面需要老師引導,需要耐心和細緻。

欲速則不達!從常規和排隊抓起,教會孩子們記住自己上課的隊形,然後才能慢慢教孩子們學習立定跳遠,學習廣播體操,學習其他內容。教會孩子們走,他們纔會慢慢學跑,走都沒有學會,就去學跑,確實是難爲他們了,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把握好主體方向。

教學的隨筆9

今年我又一次帶一年級,剛教學完所有的拼音,感觸頗深。 對於剛從幼兒班上來的一年級小學生,“漢語拼音”對與他們來說並不陌生,很多孩子在學前時已認識部分拼音,但很多學生卻存在着讀音不準,特別對字母的字形始終處在朦朧狀態,不僅如此,還有的孩子還自以爲自己已經會讀,上課的時候就不認真學習了。所以對孩子來說,做到真正懂得拼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說,乖乖地在課堂上坐40分鐘,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引導不好,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多元化去教學。

拼音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關,學生學起來感到枯燥無味。因此,研究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方式,就成爲拼音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教學每個拼音時,我都要求對每個字母編順口溜,這樣可以開動學生的腦筋,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並讓學掌握字母的寫法。如:嘴巴張大a a a。有時還引導學生聯繫圖畫,或者聯繫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實物,自己編順口溜,這樣,學生參與教學的設計,在自編自悟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自然就學得輕鬆快樂。

有時候,課堂上學生不活躍、不敢自主地探究、大膽地發言,原因之一,就是怕說錯、怕失敗,長此以往,學生必將變得“惟命是從”,毫無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要允許學生失敗。課堂上,儘管有些學生的回答不合情理,我們也熱情地讚揚他敢於探究、敢於回答的勇氣。在此基礎上啓發誘導,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

隨着拼音學習進度的推進,聲母、複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及四聲、拼讀規則……部分學生開始犯難了,可能在課堂上都會,可一天過去再回到課堂上來,我發現他們差不多都忘了。其實這也是孩子在學習拼音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這時候,我常常在教學新的拼音時,複習前面所學的舊知識,同時還常常佈置一些拼讀作業給學生鞏固。整個拼音學完後,在學習課文的時候也是學生鞏固拼音的時候,所以這時候也需要學生多讀,多練,這樣才能真正的會讀、會拼、會寫、會用拼音。

教學的隨筆10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心奮感與成功感的結晶,是教師不斷引趣、啓發、練習、創造、反饋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說、聽、唱、做、想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低級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聽、視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如果說“聽”是引導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那麼“視”就是把這一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音樂離不開聽,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聽覺階段。因爲音樂總是在表現和探索並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排除干擾專心的聽,這只是注重了音樂藝術本身的個性。如果能運用各種輔助手段,多元化的幫助學習者消化、吸收音樂,這就注重了音樂與其他藝術的聯繫。可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理解多元文化。這些與音樂相關的領域、相互溝通、彼此強化。教育心理學家認爲:如果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準確,更能有效的把握學習對象。如動態的、視覺衝擊等參與音樂的感知與體驗,收效會不錯。因此,採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有一項調查顯示:視聽與只聽獲得的收益,視聽明顯大於只聽效果。而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學生積極的參與。新的課程中也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與參與空間。

第一,角色轉換。即以學生爲本位,改變以往被動的角色,讓學生承擔一定的課題,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組織學生生機勃勃的參與。帶給學生以快樂。使課堂內充滿笑聲。學生設計,教師的補充。師生共同討論。教學容量大,學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淺。

第二,設疑。這是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向學生提出問題。設疑是爲了啓發學生探索的慾望,這是爲了一步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找到正確的答案。“疑”可以是針對教學重點而設,也可以是爲解決教學難點而設,還可以爲啓發誘導加深印象而設。

第三,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在課內多聽幾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發學生欣賞音樂興趣的火花。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有了這種動力就可以利用多餘課內教學時間的多少倍,去尋找比音樂課堂內多若干倍的音樂作品。傳統的音樂教學把內容與注意力重點放在過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闡釋或演繹,而這些東西雖具歷史性,然而歷史感太沉重,與現代生活的藝術相隔的時間太過久遠,無法跟上時代的脈搏。無法跟上學生前進的腳步與需要。如將視聽的教學模式貫穿於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強調他們的創新性,使學生不僅聽到聲音,同時能欣賞到形象,從而陶冶性情,加深對學習音樂的愛好。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學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興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所以,我們作爲基本教學中的一員,要不斷創設出符合時代需求,符合學生髮展需要的新思路。

教學的隨筆11

小學體育,很多教師認爲只要學生學會最基本的跑、跳、基本球類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就會一見上體育課就頭痛,甚至在體育課無聊地打發着時間,體育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基本技能,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體育的教學活動中,每一課都準備有一些體育遊戲,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1.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遊戲,熱情的投入到遊戲中去。積極的和同學配合完成遊戲。

2.認真的總結遊戲的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後繼續遊戲。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3、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興趣是學習體育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作用。

三、使學生形成基本素養

這點非常重要,在體育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他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爲促進學生健康身體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如籃球、足球,球類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同時球類的體育設施又是學校最能滿足給學生們的。還有,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體育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爲終身鍛鍊奠定基礎。

四.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教學之餘,認真參加學校及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技能業務學習外,經常去圖書館學習體育教學刊物,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上能更快地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教學的隨筆12

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興趣、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讓幼兒在活動中萌發學習興趣,感受英語語感,形成最初步的交往能力。在幼兒英語教學活動中,我們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教育,以促進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經過一個階段的摸索,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活動中有以下特殊的價值。

首先,情景教學法創設的形象生動,各類動態情景有趣,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它營造的寬鬆和諧、愉快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

其次,兒童思維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的聯想進行的,情景法創設具體直觀的形象情境,幫助兒童正確理解語言意義。

第三,情景法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爲其提供了模仿、遊戲、交流的條件。兒童在課堂遊戲情景、生活模擬情景、舞臺表演情景中,消除了緊張和壓力,聽聽說說,唱唱跳跳,動動玩玩,興趣盎然地投入活動,不僅愉悅了孩子們的情感,更提高了孩子們的第二語言的運用及交往能力。

1、課堂情景

課堂情景可以是圖片、木偶、玩具、實物等材料,也可以是教師的表情,形體動作,此法可用作教授單詞。例如:教水果APPLE時,可以出示一張張水果圖片,也可以出示水果實物,我們引導幼兒看到蘋果說APPLE,拿着蘋果說APPLE,聞着蘋果說APPLE,並且學唱英文兒歌,加深學習的記憶。在動詞等教學中,老師藉助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表情讓幼兒理解語言的意義,同時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動作操練,親身體驗認知新的語言信息。

2、生活情景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生活情景的創設旨在爲幼兒提供交流和交際的機會,我們根據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母語文學經驗,選擇一些短小淺顯的對話引導幼兒在日常中使用:HELLO!GOOD MORNING!SEE YOU TOMORROW!BYE—BYE!之類的相互問候句子,這類活動利於孩子學以致用,幼兒掌握了簡單的對話,便爲交往打下了基礎,於是我們適時創設生活模擬情境,引導兒童進行交往學習,如:”children’sshop“設計一個品種豐富的兒童商店,和“Macdonal’s”麥當勞等,讓幼兒運用學過的“what do you want?”學做營業員,練習“Ilike。”學做顧客,幼兒在模擬的購物環境中印象深刻,情感投入,躍躍欲試,激發了他們用第二外語交往的積極性。情景法的設計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激發幼兒學習的動機,提高了教學效果。

教學的隨筆13

一年級學生年小幼稚,從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說,他們正處於學習與遊戲分化的最初階段,對生活的瞭解和道理的認識都是朦朧的。所以,品德與生活課要讓一年級學生理解觀點、明白道理,教師就要講究教學方法,就要在課堂上創設有利於學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環境。

《找春天》這一活動教學時,我則是站在尊重學生學習獨立性的立場上,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並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課前,我先讓學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讓學生通過找找、看看、畫畫、唱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帶着獨立學習的成果進課堂與師生交流、探討、合作。學生們有的帶來了找到的圖片,有的唱歌跳舞。與此同時,學生們還說到了春的節氣,春天裏的節日,動手做風車。整堂課洋溢着濃濃的春的氣息,顯現着獨立學習的魅力。

而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要實現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接受“活”的教育,閃爍“活”的思維。在“動”中去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培養能力,養成勇於創新、勇於探索的品質,也讓課堂成爲學生髮展個性的舞臺,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體驗快樂。

《找春天》是一篇描寫春天的優美的文章,整篇課文讀起來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活力。課文中通過寫幾個孩子尋找春天的過程以及找到春天的結果,讓學生有一種感同身受的 ,講述這篇課文時,對於識字寫字我採用部分生字隨文識字,大部分生字將課文後集中識字。課文講解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初年這個美好的季節,雖然現在的天氣仍然給人一種冬天的氣息,但是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還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跡象的:河裏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綻放了……孩子們已經感受到春天來了。所以學生在欣賞課文中優美的句子的同時,在大腦中也播放着自己找到的畫面。

其次,抓住課文中的一個比喻句,讓學生感悟春天的特點,正因爲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好像跟孩子們捉迷藏,孩子們才需要仔細地找到了春天的跡象。

再次,通過讓學生表演的方式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比如說“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詞,在理解詞的同時學生也加深了對新字詞的記憶。

此外,除了讓學生欣賞春天的美景,掌握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通過最後一段,我還爲學生的寫話訓練做出了指導。課文最後一段中寫到“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這個句子中的四個動詞“看、聽、聞、觸”,告訴我們描寫事物可以通過多種感官獲得信息,這樣面對寫話,學生纔能有話可寫。

講授這篇課文時,雖然抓住了重點,對教學目標也進行了落實,但在課堂中缺乏了“多讀”。這麼美的課文應該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地讀發現美。課堂中的失誤,也印證了那句話“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通過課後的反思,我找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這將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去改進,使課堂不斷地去完善。

教學的隨筆14

投擲課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經常講授的,深受學生和老師的喜歡,從低年級的投擲紙團、輕物。中年級的沙包、壘球。到高年級的壘球、實心球。都存在着一些不安因素。往往很多體育教師忽略了,認爲只要跟學生說明就不會發生什麼危險了。危險就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

我在日常投擲課的教學中,側重於對學生安全教育,把課堂易出現的危險提前做以預防,現將本人總結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1、在投擲課中很多教師都側重於學生的技術動作,和整體的的教學效果。忽視了對學生安全教育,課前就應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把危險降到最低點。可以具體舉例說明在投擲課實實在在發生的傷害事故。始終樹立安全第一。

2、在課中很多教師佈置場地不合理,比如:選擇的地點不平整,或選擇的地點太靠近其他班級。這樣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3、發生意外傷害事故中,有些是教師組織不合理,投擲方向沒確定好,學生投擲距離沒有把握好,小組練習時沒指定學生投擲方向,沒確定什麼時候撿球,什麼時候投球。沒有統一性。

教學的隨筆15

可以說,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很重要的認數教學的內容,這個階段的數概念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100以內的數有着廣泛的接觸。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孩子們對於數100以內的數並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數到100,但是在數法上可能並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數數把幾十幾數成几几(如八十一數成八一等)。

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大部分學生掌握不錯,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順着數倒着數基本沒問題。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是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