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時尚熱點 > 婆媳關係你學會怎麼相處了嗎

婆媳關係你學會怎麼相處了嗎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婆媳關係你學會怎麼相處了嗎,俗話說的好:家家戶戶有本難唸的經,婆媳關係已經成爲誰會的熱議,如果打算結婚的你,學會與婆婆相處了嗎,婆媳相處的好家庭才能和和睦睦,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怎麼與婆媳相處的技巧吧。

婆媳關係你學會怎麼相處了嗎
婆媳關係你學會怎麼相處了嗎1

婆媳關係歷來是中國家庭的一大難題,也是很多家庭矛盾的終點。那麼婆媳關係難以融洽的源頭在哪裏?今天360常識網就來爲您揭祕婆媳關係難以融洽的源頭!

爲什麼婆媳之間難以相處?揭祕婆媳關係難以融洽的源頭

在各種家庭關係當中,婆媳之間的關係大概是最不容易相處的了。不要說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談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議論兒媳婦的長短,就是那些邁進丈夫家多年的年輕女性,有空聊天的時候,也不免把聚會變成了聲討婆婆大會或者訴苦大會。處在婆媳之間的那位兒子兼丈夫,爲了維繫雙方的關係,受過多少夾板氣,賠了多少笑臉,編了多少瞎話,也是可想而知的。

爲什麼婆媳關係不大容易相處和諧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從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佔有慾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當我們嘗試用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時,又會得到什麼結論呢?

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人在對各種人際關係分類時,會採用一個雙維度的標準。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身份角色的距離,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的真情交換和義務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是一種血緣關係,父母兒女以血脈相連,在以父子軸爲核心的中國文化裏,親子關係顯得尤爲重要。而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會弱一些。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這些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來的。因此,我們對這些關係在情感表達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區別。對此,着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稱之爲“等差之愛”。意思是說,在親子之間、夫妻之間、手足之間都有來自角色身份規定的情感。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說的“應有之情”。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倫理規範,也有不同的.情感類型。

此外,拋開身份角色來說,當兩個人在日常中不斷交往,就會形成恩恩怨怨,以及對於一個人的愛憎好惡。比如說,當我們非常崇敬自己的父親時,除了有一種兒女對父親的敬重之外,還會因爲他的個人品德而佩服他,有一種超越親緣身份的評價。這就是“真有之情”。

一般來說,在家庭中,由於家庭成員不僅有很近的血緣關係,而且還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同時具有最切近的應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當原本沒有親緣關係,“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於相愛“走進一家門”的時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動的。婚姻不僅帶來了夫妻關係,而且也帶來了一大串家庭關係身份,新娘子一下掉進了一張關係網當中,需要四面應付。婆媳關係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關係。而對於媳婦來說,婚前與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較少,所以,對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對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員就只有應有之情。

應有之情只是一種根據角色規定的情感,例如傳統倫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這種義務之情由於僅僅是義務,很容易讓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婦心裏會想,我們之間沒有交情,我不是你從小帶大的,因爲,我就要對你百般照顧,我自己的父母我還沒來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現在這樣我就很不錯了。婆婆心裏會想,你在我家裏出出進進,就是一家人了,你應該像個兒媳婦的樣子啊!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兩方都不滿意。

婆媳關係你學會怎麼相處了嗎2

1、新爸爸要善於“和稀泥”

婆媳關係是隱晦和持久的,因養育寶寶而發生家庭矛盾是常有的事,但是處理起來不如夫妻關係方便。因此,新爸爸要“隆重登場”,要主動承擔周旋家庭關係的責任,善於“和稀泥”,用自己的智慧把她們都“擺平”了。平時再忙,也要抽時間與寶寶的媽媽、奶奶交談,聽聽她們在觀念和態度上的分歧到底在哪裏,並且靈活調節好她們的關係,不讓她們在心理上產生疙瘩,因爲大家都是爲了寶寶好。如果爸爸把教育寶寶看成是女人們做的“家務事”,不聞不問,那麼隔代養育矛盾得不到順利的溝通和化解,不但家庭關係受影響,寶寶的健康發展也受影響。

2、採納對方的可取之處

婆媳兩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和環境,有着不同的生活、教育和文化背景,對教育觀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有過成功的教育經驗,婆婆成功地養育了自己的兒子,媳婦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教育經歷。所以,過去成功的記憶模式會影響兩人對寶寶的教育。但是,該教育寶寶什麼、怎樣教育寶寶,對兩代人來說都是個新課題,誰也不能太自信,需要兩代家長共同學習科學的早教知識,平等地商討和嘗試,善於吸取對方的可取之處,這樣才能給寶寶最好的教育。

3、對家庭關係的新變化有心理準備

“家有老人是個寶。”這是現代許多工薪家庭發出的感慨。爲了下一代,祖輩義無返顧,又走到子輩家庭來撫養孫輩,讓年輕的父母們沒有後顧之憂,專心幹事業,這是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後的一條亮麗風景線。同時,一個小家庭變成一個大家庭,家庭關係複雜起來,尤其是婆媳之間,缺乏長期相處的理解和溝通基礎,心理關係具有複雜、微妙、隱晦的特點,會折射到對寶寶的養育態度和行爲上。如果3歲前的寶寶生活在安全、安定、溫馨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中,他將獲得對世界的信任感,身心茁壯成長,否則,寶寶的身心將受到不良影響。

4、以“家和萬事興”爲婆媳共處的基礎

隔代家教需要嫺熟的家庭成員相處技巧,一些古訓是千錘百煉出來的精品,比如“明着敬老,暗着愛小”、“當面教子,背後教妻”、“當面教子,背後勸老”等。仔細品味,這些話濃縮的內涵相當豐富,而且確實效益顯著,因爲它具有調節“家和萬事興”的功效。由於隔代教育涉及的家庭成員比較多,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複雜,如果心理上有隔閡,便不利於對寶寶採取一致、和諧的家庭教育。所以,做好隔代養育,需要以“家和萬事興”爲基礎,整個家庭溫馨、協調的“人氣”有利於寶寶情緒和心理的健康發育。

5、順應寶寶自身發展

寶寶的氣質具有先天性的差異,如果寶寶天生屬於易養型氣質,那麼新媽媽就很有福氣了,寶寶的生理節律比較有規律,適應性強;而造成家長身心都很勞累的天生難養型寶寶,其生活沒有規律,容易激動,經常啼哭,難以安撫,常常把家長也折騰得很情緒化。因此,難養型寶寶就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撫養要求,他要求看護者要鍛鍊忍耐心、保持敏感心,慢慢適應他的需要,他纔會平穩地適應外部世界。如果看護者按照書本上說的條條框框,或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而安排時間表來訓練寶寶,那麼得到的結果必然是“孺子不可教”。可見,教育並不是萬能的,對於新生寶寶,應該先順應他的“自身發展大綱”。

當然,老年人所謂“隨便寶寶哭,不妨大礙”的經驗之談也是很危險的,她們不知道寶寶從零歲開始就是一個“人”了,他們不但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要,放任寶寶的求救信號而不迴應,會讓寶寶建立不良的心理反應,最終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