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24節氣分別吃什麼

24節氣分別吃什麼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4節氣分別吃什麼,在中國,我們平時比較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其實就是指代表季節變化的二十四個特殊的節日,一般來說,每一個節氣都對應着它自己所屬的獨特慶祝方式,那24節氣分別吃什麼?

24節氣分別吃什麼1

1、立春:

在這一天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麪餅,稱爲“咬春”,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捲。

2、雨水:

第一可以吃大豆及豆製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鐵、磷、維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對肝臟修復非常有益。

第二可以吃西瓜:有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尿降壓的作用,富含大量糖、維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化爲可溶性蛋白質。

第三吃海鮮類:例如白帶魚、黃魚、銀魚、及甲殼類如牡蠣、蟹等,能增強免疫功能,有利於修復受損的肝組織細胞。但選擇烹調要得當,否則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蒸煮溫度要達到100度。加熱時間要半小時以上。患者如果對海鮮過敏,那麼就需要忌食,可多食香菇、銀耳、海帶、紫菜等。

3、驚蟄:

驚蟄吃梨: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爲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

驚蟄吃蛋:據說是因爲驚蟄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只有以蛋餵食,飽食後它就不會傷人了。

驚蟄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4、春分:

吃春菜。昔日四邑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爲“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

5、清明:

清明吃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麪糰裏,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6、穀雨:

穀雨前後的一段時間正是香椿上市的時節,此時的香椿,新芽初綻,紫紅的肥葉泛着嫩綠,油亮厚實,散發出特有的清香,是時下最時令的金貴菜餚。香椿一般分爲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香椿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以及維生素C等,營養以及藥用價值十分可觀,可提高身體抵抗力,具有理氣、健胃、潤膚、抗菌、消炎等功效。

7、立夏:

立夏吃立夏飯,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立夏日將兜得的米與食材在露天煮飯,飯上放青梅、櫻桃等,分送日前給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民間認爲兒童吃後,可防中暑。

立夏飯里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穀豐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飯,還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

8、小滿:

小滿吃苦菜。小滿之日苦菜秀。苦菜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可清熱、涼血、解毒,對癤腫、吐血、鼻出血、便祕、感冒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殺菌消炎,對黃疸性肝炎、咽喉炎、細菌性痢疾、感冒發熱及慢性氣管炎、扁桃體炎等均有一定療效;還能防治糖尿病、宮頸癌、直腸癌等。

苦菜開水燙後,涼拌、做湯、炒食或者拌麪蒸食均可,如涼拌苦菜、苦菜豬肝湯、清炒苦菜、蒸苦菜等。吃前一定要先用開水焯燙,這樣可以除去草酸,有利於鈣的吸收。

24節氣分別吃什麼

9、芒種:

芒種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江西一帶還有芒種節氣飲茶的習俗,以保證整個夏天神清氣爽,不會犯困。在南方,每年芒種期間人們都會將青梅煮成酒飲用,以此來達到美容、消除疲勞、增強人體免疫力等。

10、夏至:

夏至吃生菜、涼麪: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吃生菜、涼麪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慾。

11、小暑:

小暑吃黃鱔。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蔘”,老南京講究在小暑這天吃黃鱔。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爲滋補味美。中醫認爲,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從成分上看,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

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另外,夏季是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緩解期,吃些黃鱔還有冬病夏治的作用。大暑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飲食調養上應以適量、清淡、富有營養爲宜。

12、大暑:

大暑吃仙草。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13、立秋:

立秋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衆蔬菜,還是種食療佳品。中醫認爲,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這個季節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14、處暑:

處暑吃南瓜燉牛肉。特別適合肺部不適、咳嗽的朋友,不僅可以預防感冒,還有潤肺益氣、治咳止喘和潤膚的食療效果。

南瓜含有豐富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可以改善秋燥症狀。還能潤肺益氣,化痰排膿,治咳止喘,並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15、白露:

白露吃龍眼。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爲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

16、秋分:

秋分吃螃蟹。秋分時節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補的時候。螃蟹屬上等名貴水產,肉嫩味美。不僅如此,螃蟹還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其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好幾倍,而且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

螃蟹的種類很多,我國蟹的種類就有600種左右,螃蟹可分爲淡水和海水兩大類。淡水蟹最有名的屬“大閘蟹”,俗稱河蟹、毛蟹、清水蟹,一般在9—10月成熟,正值每年的秋分時節。

17、寒露:

寒露吃菊花酒。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爲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24節氣分別吃什麼 第2張

18、霜降:

霜降吃牛肉。牛肉的營養價值高,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本草綱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氣、養脾胃,補虛壯健、強筋骨,消水腫、除溼氣”。中醫認爲,牛肉入脾、胃經,是補脾胃的佳品。而西方營養學認爲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牛肉可調養脾胃,特別是現在的秋季需要一些養胃的食物,牛肉還有補腎作用,男士可以多吃些。同時還可以多食些小炒牛肉、燜牛腩、牛骨髓燉山藥。

19、立冬: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北方人愛在這一天吃餃子。餃子有“交子之時”的意思,而立冬是秋與冬相交的日子,所以立冬吃餃子的傳統,在北方已經流傳了上百年。還有人說,立冬吃餃子,撈出鍋後不能馬上吃,要一隻一隻擺放在洗得很乾淨的篩子裏,稍微晾一下,把水滴掉。這是爲了在吃之前先敬土地神,感謝他在秋天裏慷慨的給予。

20、小雪:

小雪吃羊肉。羊肉性味甘溫,入脾腎。冬天食用羊肉,可謂一舉兩得:一來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二來對虛寒病症有極大裨益。紅燒或煲湯,都可以把羊肉的滋味發揮到極致。

21、大雪:

大雪吃紅棗糕。紅棗糕是棗糕的一種,口味獨特,棗香濃郁,口感細膩,回味綿甜。含有維生素C、蛋白質、鈣、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既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還有保護肝臟、增加肌力、養顏防衰之功效。因爲紅棗糕價格合適,而且營養豐富,所以廣受現代消費羣體的喜愛,在民間有“常品紅棗糕,體健精神爽”和“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的說法。

24節氣分別吃什麼 第3張

22、冬至:

冬至吃餃子。餃子是最適合冬季吃的食物,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已經是流傳了千年的歷史,餃子是中國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它可以煮着吃,也可以蒸着吃,人們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寓意吉祥,而且在很多地區還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冬至吃湯圓。在中國南方地區,湯圓是最適合冬至吃的食物,說早在古代宋朝年間,南方地區就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冬至這天吃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而且湯圓是用糯米制成的圓球狀食物,它的餡兒有黑芝麻和花生醬等多種,人們食用以後能補虛,也能健脾開胃,在冬至這天食用,對調理脾胃有很大好處。

23、小寒:

小寒吃臘八粥。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後,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既能刺激食慾,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24、大寒:

大寒吃紅棗。小小的紅棗有着大大的功效,不僅能夠補血養顏,而且還有很好的補氣效果,能夠有效對抗寒冷,在大寒的時候食用再適合不過了。在紅棗當中還含有非常多的微量元素以及營養物質,能夠有效提高身體免疫力,具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

24節氣分別吃什麼2

立春,俗稱“打春”,在這一天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麪餅,稱爲“咬春”;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捲。

雨水在北方舊俗裏,這一天普通人家要吃麪條、春餅、爆玉米花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麪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雨水節,回孃家”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節日習俗,每逢這時,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其中典型的禮品被稱作“罐罐肉”,即用砂鍋燉了豬腳、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送給父母,以對他們的養育之恩表示感謝和敬意。

驚蟄,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以香味驅。

驚蟄節氣乍暖還寒,氣候乾燥,因梨生津解渴,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在山東的一些地區,驚蟄日人們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在山西的雁北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爲與害蟲別離。

春分,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爲春碧蒿。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春分得吃驢打滾,以求避邪祈福。驢打滾來歷不凡,光看它的加工材料包括大黃米麪、黃豆麪、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足以符合營養膳食指南上的食材多樣化這一條。它的製作分爲製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麪,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清明,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南北各地有吃饊子(古時叫寒具)的食俗。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爲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

穀雨,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來喝。

24節氣分別吃什麼 第4張

北方有穀雨節氣吃香椿的習俗。穀雨前後香椿樹萌發嫩芽,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的食用歷史已逾千年,漢代即已遍佈大江南北,從達官貴人到民夫走卒均可享用。

立夏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爲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孩子們一般玩吃蛋鬥蛋遊戲,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爲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爲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小滿,《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症,古人還用它醒酒。

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慾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醃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麪,各具風味。

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日祭餞花神的風俗。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經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種,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裏面加入紫蘇。

我國北方產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

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麪,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

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因有於是日吃麪嘗新習俗,諺日“冬至餛飩夏至面”。亦有做麥糊燒者,即以麥粉調糊,攤爲薄餅烤熟,亦帶嘗新之意。

小暑,過去民間有“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大暑,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爲大小,月初爲小,月中爲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爲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脣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爲仙草。將其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在我國北方,大暑時節流傳着吃麪條、餃子、雞蛋等習俗。

立秋,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裏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

經過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

處暑煎藥茶的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製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除此之外,老福州在處暑吃的另一種食物就是白丸子;南京人傳統的飲食習俗是在“處暑”時節吃鴨子。

鴨子,特別是南京江寧湖熟地區的麻鴨最爲搶手,據悉,那裏的鴨子味甘性涼,肥瘦適宜。如果沒有空,老南京人都會去熟食店買半隻鴨子回家;有空的人都會在家燉上“蘿蔔老鴨煲”或做“紅燒鴨塊”送給鄰居,這就是俗語中說的,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白露,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

湖南一帶有在白露喝米酒的風俗,每年白露節,家家戶戶都以稱爲“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甘甜溫熱,最適秋天。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福州人在白露這天吃龍眼的'習俗由來已久,認爲龍眼很補;老蘇州會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養陰潤肺;還會吃些鰻魚(鰻鱺),這時鰻魚最爲肥美,是品嚐的最佳時節,因此蘇州有“白露鰻鱺霜降蟹”之說;民間認爲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爲習。

秋分在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滷入味。

24節氣分別吃什麼 第5張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爲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寒露的另一大習俗是吃螃蟹。古人詩日:“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

民間也有“九雌十雄”的諺語。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爲上等名貴水產。“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故寒露民間亦有吃柿子的習慣。

霜降這天,中國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霜降時節的習俗也有很多,雲南廣西一帶還過霜降節。壯族的人們講究吃湯圓、殺鴨子、祭祀祖先、遊神賽歌、慶祝豐收。

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此時,民間亦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爲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在福建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這些都是溫熱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爲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爲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小雪,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在中國北方,小雪時節一般的人家都要吃涮羊肉。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

24節氣分別吃什麼 第6張

大雪,俗語有“小雪醃菜,大雪醃肉”的說法。舊時每到大雪節氣,在南京的一些地方,家家戶戶開始忙着準備醃肉,稱爲“鹹貨”。

用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後,塗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覆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後取出,將醃出的滷汁入鍋加水燒開。

撇去浮沫,放入晾乾的禽畜肉,一層層碼在缸內,倒入鹽滷,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後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乾(邱炳軍:《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

至於北方民族,這個時候已相當寒冷,像是在包頭地區有句俗諺說“小雪殺豬,大雪宰羊”,大雪季節到,就是殺豬準備年貨的時刻。這個時候,無論誰家宰殺牲畜,親朋好友都會來幫忙,東家準備食物、小酒、小菜宴請,因此小雪、大雪季節都是家族親友們敘舊聯絡感情的時刻。

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吳地蘇州過冬至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遺風,以冬至夜爲歲末,所以過冬至就是過年。蘇州人過冬至的食俗很多,要吃“團圓飯”,飯菜名字都很雅緻,蛋餃叫“元寶”、豆芽叫“如意菜”、粉條叫“金鍊條”、魚叫“吃有餘”等。

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在江南一帶尤爲盛行,據史料記載這一習俗明、清已有。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圓”寓意“圓滿”、“團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小寒,每逢小寒節氣,飲食上“小寒”節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小寒之後臘八節也是同樣要吃臘八粥,之後便年味漸濃。

寒節氣習俗飲食有很多,吃糯米飯、臘八粥、飯菜、黃芽菜等。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

大寒民間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如老北京大寒吃“消寒糕”,廣東人吃糯米飯,南京人喝雞湯,安徽人炸春捲等。大寒時節,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爲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

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24節氣分別吃什麼3

1、立春——韭菜

2、雨水——山藥

3、驚蟄——梨子

4、春分——驢打滾

24節氣分別吃什麼 第7張

5、清明——青團

6、穀雨——香椿

7、立夏——櫻桃

8、小滿——赤小豆

9、芒種——綠豆

10、夏至——苦瓜

11、小暑——紅豆

12、大暑——百合

13、立秋——黑芝麻

14、處暑——蓮子

15、白露——白蘿蔔

16、秋分——蓮藕

17、寒露——南瓜

18、霜降——紅薯

19、立冬——腰果

20、小雪——芡實

21、大雪——當歸

22、冬至——人蔘

23、小寒——黃芪

24、大寒——羊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