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癲癇的臨牀表現及其中西醫治療

癲癇的臨牀表現及其中西醫治療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癲癇是以反覆發作的短暫腦功能失常爲特徵的慢性疾病;其病理基礎是腦神經元的異常放電;表現爲運動、感覺、意識、行爲、植物神經等不同的障礙,也可兼而有之。本病屬中醫“癇證”、“癲證”範疇。

癲癇的臨牀表現及其中西醫治療

[臨牀表現]

可見於各年齡組,過勞、飢餓、睡眠缺乏、飲酒、情感衝動、過度換氣和月經來潮等情況可激發發作。有些患者僅在某種特異刺激下發作,如閃光、閱讀、看電視等,稱反射性癜癇。主要有如下發作類型:

1.強直―陣攣性發作(大發作):突然意識喪失,尖叫一聲跌倒,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同時呼吸暫停,面色青紫,兩眼上翻,瞳孔擴大。隨後很快出現全身肌肉節律性強力收縮(即陣攣),持續數分鐘或更長時間後抽搐突然停止。牙關緊閉,尿便失禁,口鼻噴出白沫或血沫。一次發作達數分鐘,事後無記憶。

2.失神發作(小發作):見於兒童,表現爲突然意識短暫中斷,停止原來的活動,呼之不應,雙目凝視。持續6-凹秒後意識迅速恢復,對發作無記憶。

3.單純部分性發作:不伴有意識障礙。部分運動性發作表現爲一側口角、手指或足趾、足部肌肉的發作性抽搐,也可擴至鄰接部位;部分感覺性發作常表現爲口角、舌部、手指或足趾的麻木感和針刺感,也可表現爲簡單的幻覺;精神性發作表現爲恐懼、憂鬱、陌生感、各種錯覺及複雜幻覺。

4.複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發作起始有錯覺、幻覺等精神症狀以及特殊感覺症狀。發作時患者與外界環境失去接觸,做一些無意識的動作(稱自動症),如吸吮、舔脣、撫摸衣釦或機械地重複發作前的動作,甚至突然外出,大吵大鬧,脫衣跳樓等。

任何一類發作若長期或反覆發作而在各次發作間不恢復者稱爲癲癇(持續)狀態。大發作的持續狀態最嚴重,可以致命。

[診斷]

1.依據詳細的病史,尤其是對發作過程的描述和觀察,結合癲癇發作的特點(突發性、反覆性、短暫性)以及體格檢查結果,―般可以作出臨牀診斷。

2.常規腦電圖或誘發試驗腦電圖可見癲癇波形(棘波、尖波、慢波、或棘―慢波組合波等),但正常不能排除癲癇。

3.選擇性應用化驗檢查、腦血管造影、頭顱O、刪、單光予發射斷層掃描等可進一步作出病因診斷和定位診斷。

4.需與下列疾病鑑別

(1)暈厥:有明顯誘因,如久立、排尿、疼痛刺激等,發作前有頭昏、胸悶、眼花等症,體力和意識的恢復都較慢,偶有抽搐。

(2)癔病:受到情感刺激時發作,四肢抽動無規律,無意識喪失、撞傷及大小便失禁。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發作時處理:以強直―陣攣發作,扶持患者臥倒取側臥位,將衣領、腰帶解開,以利分泌物流出和呼吸通暢;將柔軟物墊在齒間,防舌咬傷;不要按壓抽動的肢體,防止骨折,對自動症病人防止自傷或傷人。

(2)癲癇持續狀態:給氧的同時選用以下藥物。

(3)病因治療:針對引發癲癇病因(腦瘤、囊蟲病、血管畸形等)選擇相應的治療,消除病因。

(4)預防復發:針對原因不明的癲癇。常用藥物;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撲癇酮、乙琥胺、氯硝西泮等。均應自較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至能控制發作而又不出現嚴重副反應的劑量。服藥期間應定期體檢,並進行血藥濃度的監測。更換藥品時必須緩慢。關於抗菌藥物的詳細適應症、劑量、毒副作用、注意事項等參見藥物書籍。大發作和單純部分性發作,在完全控制2-5年後,失神發作在完全控制6個月後,可考慮終止治療。但必須緩慢減量,經幾個月到1年以上的時間完全停藥。許多患者需終身服藥。

2.中醫藥治療

(1)風痰閉阻:發作前常有眩暈,胸悶,乏力等症,發作時突然倒地,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伴有尖叫與二便失禁。或只有短暫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無抽搐。舌淡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滌痰熄風,開竅定癇。

方藥:竹茹9克、菖蒲9克、膽南星12克、半夏9克、天麻9克、全蠍粉1.5克(衝)、殭蠶9克、生鐵落齡克(先煎)、茯神12克、遠志6克、琥珀粉(衝)1克、丹蔘30克。

(2)痰火內盛:平日情緒急躁,心煩失眠,口苦而幹,咯痰不爽,便祕,發作時昏撲抽搐吐涎,或發出尖叫,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法:清肝瀉火,化痰熄風。

方藥:龍膽草3克、木通6克、生地12克、柴胡9克、黃芩9克、山梔9克、當歸9克、澤瀉12克、半夏9克、膽南星12克、枳實9克、菖蒲9克、地龍9克、遠志6克。

(3)痰淤互結:有腦部外傷或中風史或與月經週期有關,反覆發作昏僕,喉間痰鳴,兼有頭痛,頭暈,面色黎黑,肢體麻木,舌紫暗或有淤斑,脈澀。

治法:活血化淤,祛痰定志。

方藥:黃芪15克、黨蔘15克、赤芍15克、菖蒲9克、鬱金15克、遠志6克、丹蔘15克、桃仁9克、紅花6克、川芎9克、膽南星12克。

(4)心腎虧虛:癲癇發作日久,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次,舌淡苔薄膩,脈細弱。

治法:補益心腎,健脾化痰。

方藥:熟地12克、山萸肉9克、山藥12克、枸杞子12克、黨蔘12克、當歸9克、杜仲12克、白朮9克、菖蒲9克、鬱金9克、遠志6克、甘草6克。

(5)針刺治療:發作時取穴:百會、水溝、涌泉、後溪;間歇期取穴:大椎、鳩尾、間使、豐隆。

[預防與調養]

1.應預防產傷、顱腦外傷以及涉及腦部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腦、結核、寄生蟲病等。對於新生兒抽搐和高熱驚厥也應及時控制。

2.儘量避免各種誘發因素,不要長時間注視閃動之物(如看電視、玩遊戲機等)。

3.適當進行一些輕鬆愉快的文體活動(如聽音樂、打乒乓球等),避免從事駕車、游泳等易發生危險的活動。

4.注意飲食營養合理,勿過食肥甘厚味。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